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我院自1982年12月至1992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0例,于1984年1月开始采用创口放置乳胶橡皮管(乳胶管内径5mm,应用环氧乙烷消毒)至今已800例,疗效满意。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 临床资料本组800例中,男性436例,女性364例。年龄15~71岁,平均41.6岁。病程0.5~20年。平均3年。手术方式全椎板315例,半椎板310例,半椎板加对侧开窗100例,腰椎管成形75例。  相似文献   

2.
我院 1989~ 1998年采用改良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 15 0例 ,经 1~ 10年临床随访观察 ,效果满意 ,未发现术后腰椎不稳定。现就我们对手术前后护理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5 0例男 96例 ,女 5 4例 ,年龄 2 2~ 78岁 ,平均 4 5岁 ,病程 3个月~ 12年 ,平均 3 2年 ,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央型 ) 90例 ,椎管内肿瘤 6例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 5 4例。手术切除 1 5个全椎板 34例 ,切除 2个全椎板的 76例 ,平均切除 1 3个全椎板。行 2次手术的有 6例 ,首次手术均为半椎板切除术或开窗术 ,其中术后疤痕粘连 3例 …  相似文献   

3.
1998 - 0 8~ 2 0 0 0 - 0 2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5例 ,对术中、术后出血较多的 8例 ,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8例中男 3例 ,女 5例。年龄 37~ 6 5岁 ,平均年龄 45岁。L4~ 5椎间盘突出 3例 ;L5,S1椎间盘突出 4例 ;L4~ 5,L5S12个椎间盘突出 1例。病程 1~ 5年 ,平均 2 6年。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而且经过保守治疗、牵引、按摩、推拿等 ,病情反复发作 ,术前CT检查确认者。2 术式(1)单侧L5椎板全切除 +同侧L4 椎板部分切除 +L4~ 5L5,S12个椎间盘突出 1例 ,出血 35 0ml(包括术后引流血 ,下同 ) ;(2 …  相似文献   

4.
李德平  毛波  潘伟明  娄冰  李军  熊亮  张大保 《海南医学》2014,(18):2747-2749
目的 观察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Ⅰ度滑脱患者经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单枚Cage)+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4例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Ⅰ度滑脱的患者,平均年龄(63.4±7)岁,平均病程(48±8)个月。病变平面:L4~520例、L5~S114例。均应用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方法。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协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后3、12个月腰椎功能改善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前、术后3、6、12个月随访时的腰痛及腿痛症状进行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26±5)个月。术后3、12个月功能改善优良率分别为89.3%、85.8%。术后功能3个月及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3、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硬脊膜撕裂3例、神经根损伤1例、切口感染1例。随访12个月全部椎间植骨融合没有滑脱及内固定断裂发生。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Ⅰ度滑脱患者,采用半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5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半椎板切开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优缺点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半椎板切开显微手术切除的542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男345例,女197例,年龄5~72岁(平均37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3.6年),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脊神经和(或)脊髓压迫的症状和体征.结果 肿瘤全切501例(92%),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2 d.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9个月),临床症状改善495例(91%),肿瘤全切病例均无复发,所有病例脊柱稳定性良好,均未发生脊柱畸形.结论 半椎板切除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脊柱稳定性良好.凡偏向一侧生长的硬脊膜外和髓外硬脊膜下肿瘤以及部分髓内良性肿瘤均可采用半椎板切开显微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3例外伤所致寰枢椎脱位成年患者,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17~64岁,平均36.8岁;其中横韧带断裂5例,Anderson Ⅰ型齿状突骨折1例,Anderson Ⅱ型骨折11例,Anderson Ⅲ 型骨折6例,均合并脊髓功能障碍.首先行颅骨牵引术力争寰枢椎复位,然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固定并自体髂骨植骨术.植骨面去皮质后,两块自体髂骨半板骨松质面铺于植骨床植骨.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未发生椎动脉或脊髓损伤,术后随访8~25个月,神经功能获得改善;影像资料显示寰枢椎解剖关系恢复良好,螺钉位置好,术后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椎体间达到稳定融合.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是一种固定牢固,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随着国内外有关脊柱、椎管的细微形态结构的研究 ,各种手术方式应运而生 ,作者认为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摘除突出间盘仍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简单有效的方法。1 临床资料1.1 本组 2 8例 ,男 18例 ,女 10例 ,年龄 39~ 6 0岁 ,平均 5 0 .5岁。病程 2~ 8a,有明显外伤者 3例。1.2 临床症状 :本组 2 8例均有明显间歇性跛行 ,下腰痛及根性腿痛。其中单侧腿痛 19例 ,双侧腿痛 9例 ,大小便障碍 3例。1.3 病变棘突旁压痛 ,放射痛 2 8例。腱反射减弱 17例 ,肌力减弱 17例 ,小腿外侧及足部皮肤感觉减退 2 8例。1.4  X- ray:2 8例…  相似文献   

8.
自1996-01-2000-10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现对术中及术后出血相对较多的20例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3-65岁,平均41岁。有外伤史8例。病变部位:腰4、5椎间盘突出12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6例;腰4、5合并腰5骶1间盘突出2例。上述病例均有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且经CT及MRI检查确诊,保守治疗无效者。1.2 手术方法 (1)单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3例出血300ml(含术后引流出血)下同;(2)双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2例,出血500ml;(3)腰5全椎板切除 髓核摘除 双侧神经根管扩大3例,出血量在600-950ml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Coflex治疗的173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单纯Coflex治疗104例,男47例,女57例;年龄27~84岁,平均57.8岁;Topping-off治疗69例,男37例,女32例,年龄39~78岁,平均59.4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选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拍摄腰椎站立位的正侧位X片,测量并记录Coflex节段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终末随访时的椎间角度和椎体后缘高度.结果 本组随访12~64个月,平均(28.1±12.2)个月.单纯Coflex的平均手术时间(92.2±24.6)min,平均出血量(195.5±62.2) ml;Topping-off的平均手术时间(173.7±28.7)min,平均出血量(415.5±80.7)ml.单纯Coflex术后伤口感染2例,术后5年翻修1例;Topping-off术后伤口感染2例,椎管内血肿2例,术后3年Coflex置入节段翻修1例,术后3年融合节段下位椎间盘突出行二次手术l例.术后1年随访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置入节段术后3个月椎间角度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终末椎间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椎体后缘高度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终末椎体后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中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Coflex节段的椎间角度及椎体后缘高度术后短期内可获得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对4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治疗,年龄65~75岁,平均(69.5±3.5)岁,病程3d~5年,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45个月,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设计问卷随访,对临床效果进行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术式总体优良率92.5%。结论全椎板切除术为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彻底减压创造良好条件,无论是单节段或双节段病变,均能提高临床疗效。全椎板切除术是治疗单节段或双节段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附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总结我院1993~2001年间40例21岁以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保守治疗7例,单侧椎板开窗术治疗16例,半椎板切除术治疗14例,双侧椎板开窗术治疗3例.随访时间3~10年,平均(4.2±0.6)年,并采用JOA评分对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腰痛及腿痛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手术组治疗后无患者出现原有症状加重情况.随访时发现8例手术治疗患者偶尔有轻度腰痛,但不影响生活;2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仍存在感觉麻木;手术组患者未发现明显腰椎退变情况.手术组JOA评分改善优于非手术组,各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表现为症状较轻但体征较重;在诊断上,体征、影像学改变比症状可靠;治疗上宜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自制颈椎椎板线锯用于颈椎后路棘突纵切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方法】1998年1月至2002年4月,共在35例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颈椎椎板线锯。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35~68岁,平均55.6岁。30例颈椎病患者伴3节或3节以上压迫或合并颈椎管狭窄;5例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外伤。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髓症评分:3~13,平均:8.28。【结果】手术用时80~150 min,平均145.6min。术中出血量100~400mL,平均188mL。开门减压成形:5个节段15例,4个节段15例,3个节段5例;棘突纵行锯开时间:36~48 s/个,平均41s/个。术中从未发生断锯和卡锯现象。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2.4个月。术后JOA评分:11~17,平均15.5。【结论】颈椎椎板线锯用于颈椎后路棘突纵切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安全和快捷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体会。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其中腋型突出12例,肩型突出8例。对于腋型突出采用经神经根腋下入路,置入工作套筒后在椎间孔镜下摘除髓核组织;对肩型突出采用经神经根肩部入路,置入工作套筒后在椎间孔镜下进行手术。所用患者术后3个月均复查腰椎MRI检测突出间盘摘除情况。记录术前、术后2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评估术后6个月时Mac Nab腰椎功能评分及骶1神经根功能状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第3月复查MRI显示突出物消失椎间盘后缘获良好塑形。术后3个时间点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相比于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时Mac Nab评分,优16例,良4例。术后6月随访结果显示骶1神经根支配区的触痛觉以及肌力恢复较明显(P<0.01),跟腱反射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合理,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 ,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语言及肢体运动功能、精神或智力障碍。我科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4月对 4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采用软性神经内镜下钻孔冲洗术 ,术后对患者给予特殊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 本组 42例患者中男 2 6例、女 1 6例 ;年龄2 3岁~ 86岁 ,平均 62 .5岁。有明确头外伤史 3 4例。就诊时间 1个月~ 5个月。 1例在发病前有血肿对侧的半球开颅手术史 ;另有 7例不能明确回忆近 0 5a是否有头外伤史。所有患者血肿均位于幕上 ,其中单侧血肿 3 6例 ,双侧血肿 6例 ;通过影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肌间隙入路的椎间融合术,并随访4个月以上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4个月腰、腿痛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术后1个月腰、腿痛VAS与术前差值和4个月腰、腿痛的VAS评分与术前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根据Nakai分级优39例,良7例,可2例。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间融合术具有骶棘肌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及术后引流少、切口不易感染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神经根封闭术在脊柱外科应用广泛,现存的各种术前定位、导航技术均有不足之处.目的 探讨新型椎间孔穿刺路径靶向器结合乳胶定位板在经椎间孔腰骶神经根封闭术前定位中的应用,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9例.2019年7月之前使用乳胶定位板定位穿刺方法的病例作为A组,男22例,女25例,平均年龄(61.26±10.99)岁;2019年8月以后使用新型椎间孔穿刺路径靶向器结合乳胶定位板进行穿刺的病例作为B组,男26例,女26例,平均年龄(62.47±10.23)岁.记录两组术前穿刺次数、穿刺期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穿刺术后2 h穿刺区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析术中实际穿刺深度和术前理论计算穿刺深度的组间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A组与B组的平均穿刺次数[(4.62±1.61)次vs(1.32±0.55)次]、平均透视次数[(7.28±2.17)次vs(4.23±1.42)次]、手术时间[(18.15±4.80)min vs(12.79±2.80)min]、术后2 h的VAS(3.23±1.43 vs 2.46±1.11)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使用新型椎间孔穿刺路径靶向器结合乳胶定位板可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减少术前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减少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辐射暴露剂量.  相似文献   

17.
我院骨科于1997年4月~1998年12月自行设计并开展了自体椎板原位再植椎管扩大成形术,经过12例的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3~58岁,平均422岁。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单纯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5例。半椎板原位再植2例,全椎板原位再植10例(12个椎板),其中L4椎板7个,L5椎板4个,L3椎板3个,一次行2个椎板再植2例。均行植骨及钢丝内固定。12 手术方法 (1)患者麻醉后俯卧位,准确定位后取后正中纵形切口。切开各层分离双侧骶棘肌(如做半侧椎板只分离同侧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椎板开窗联合人工半椎板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3年1月-2016年6月诊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20例(微创组),椎板开窗联合人工半椎板成形术治疗20例(开放组)。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术后均予以抗炎、止痛、消肿等基础治疗。两组术后进行腰、腿痛VSA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的组间比较,最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微创组与开放组腰、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较开放组手术切口长度小、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板开窗联合人工半椎板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椎间孔镜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IDEM)的手术方法,进一步阐明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治疗16例IDE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49岁。肿瘤位于
颈段3例,胸段4例,胸腰段9例。14例患者行半椎板入路切除肿瘤,2例患者术中改为全椎板
入路切除肿瘤。通过患者术前和术后Frankel分级评价半椎板入路的临床效果。结果:术中
平均出血量为300 mL (150~500 mL),手术时间140 min (90~200 min)。肿瘤体积最大4.0 cm × 1.5 cm × 1.5 cm,最小1.5 cm × 1.0 cm × 1.0 cm。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16例患者中,术前Frankel分级B级3例,术后提高为C级;术
前C级5例,术后提高为D级;术前D级7例,术后提高为E级。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6~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3.7个月。16例患者均未见复发且脊柱稳定性良好。行半椎板入路及全椎板入路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75和4
75 mL。结论:半椎板切除术治疗IDEM具有损伤较小、出血较少等优点,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摘除IDEM的手术
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病变是常见病、多发病 [1 ] ,煤炭行业发病率高于其他行业。现总结我院 1992年 6月~ 1999年 5月收治的煤矿工人和家属腰椎间盘病变 5 49例病历 ,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断要点 ,讨论该病发病及诱发因素 ,旨在早期明确诊断 ,减少误诊、漏诊。1 临床资料5 49例中 ,男 488例 ,女 6 1例 ,男女比例 8∶ 1。年龄 2 0~71岁 ,平均 39.5岁。以 2 0~ 40岁组最多 ,占 70 .1%。均有井下作业史。多数患者有外伤史、受凉史 ,少数人有尚未找到原因的较长时间腰痛或腿痛史。症状以腰痛为主 ,78%伴有单腿痛 ,10 %伴有双腿痛 ,反复发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