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巨大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的病因和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巨大膀胱结石并发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膀胱结石直径3~6cm,膀胱病变组织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1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膀胱憩室内结石行憩室切除加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拒绝手术。4例获随访1~3年。1例憩室内膀胱鳞状细胞癌者存活。结论对病程长、巨大膀胱结石患者应考虑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可能。早期诊治膀胱结石是极其重要的。膀胱鳞状细胞癌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倪俭  王杭 《中国临床医学》2007,14(5):697-698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6年诊治10例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5~81岁;9例因血尿、尿频等尿路症状就诊,1例因膀胱结石行膀胱切开取石治疗后1年复查时CT提示膀胱壁明显增厚发现。B超检查8例患者提示膀胱内占位,2例患者膀胱无法充盈观察;9例膀胱镜检发现肿瘤直径2.0~6.5cm,单发6例,多发3例。4例患者首次就诊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1例患者因盆腔淋巴结广泛转移行肿瘤旷置,尿流改道术;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1个月,18个月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3例患者首次就诊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分别术后6个月,1年复发;2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3个月、6个月复发。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0年。2年生存率50%(4/8),5年生存率16.7%(1/6)。其中首次行全膀胱切除患者2年生存率67%(2/3),5年生存率50%(1/2);首次行膀胱部份切除患者2年生存率33%(1/3),5年生存率0%;首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获得随访2例,2年生存率0%。结论:膀胱鳞状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综合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SCC)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12例原发性膀胱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膀胱SCC.临床分期:T1期1例,T2a期4例,T2b期5例,T3期2例.9例患者获得随访.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分别于术后8个月和14个月因癌转移死亡.8例行膀胱全切患者,其中4例死于肿瘤转移和复发,1例存活至今,3例失访.2例行姑息性手术患者,1例术后3个月死于肾功能衰竭,另1例术后7个月死于肿瘤局部复发.[结论]原发性膀胱SC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综合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沈明顺  刘军  苏江浩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2137-2137
膀胱鳞状细胞癌(SCC)约占膀胱肿瘤的2%,预后极差。我院从1989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了9例膀胱结石并发或继发SCC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病人,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59.1岁,结石病程平均8.3年。全部病例术前病理确诊为鳞癌,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膀胱全切术36例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泌尿外科腔内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对于膀胱癌患者,腹腔镜膀胱全切是最佳微创新技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等优点。2003年2月~2005年2月我院应用腹腔镜膀胱全切治疗膀胱肿瘤患者36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7例,女9例,43~68岁,平均57.5岁。膀胱癌经TURBT术后多次再发20例,T3T26例,膀胱鳞状细胞癌6例,腺癌4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膀胱全切术,术后均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及残腔引流管,术后13~20d出院,平均住院22d。2护理2.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腹腔镜治疗膀胱肿瘤是一项新技术,多数患者及家属对此缺乏认…  相似文献   

6.
膀胱憩室癌的诊治(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膀胱憩室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1999年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6例膀胱憩室癌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病因,诊治方法和预后。结果:5例患者为移行细胞癌,1例为鳞状细胞癌。5例行膀胱憩室切除术或膀胱部份切除术。憩室切除采用膀胱内外联合入路。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5例术后予以膀胱灌注化疗,2例加作放疗。6例获随访,存活时间1-9年,平均5年。结论:确立诊断首选膀胱镜检查及活检,B超、CT和MR对肿瘤分期具有重要意义。对膀胱憩室癌行手术联合化疗或放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膀胱腺癌的诊治: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腺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5年诊治12例膀胱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38~78岁;11例因血尿、尿频等尿路症状就诊,1例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B超检查均提示膀胱内占位;膀胱镜检发现肿瘤直径1.0~8.5 cm。5例首次就诊即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5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术后复发,其中2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2例再次行扩大膀胱部份切除术;2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其中1例术后1个月原位复发,行CT检查证实为脐尿管癌,行扩大膀胱部份切除,脐尿管切除术;1例首次术后病理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3次复发,第3次手术后病理提示膀胱印戒细胞癌。1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2~8年。2年生存率60%(6/10),5年生存率33%(2/6)。首次行全膀胱切除患者2年生存率75%(3/4),5年生存率67%(2/3);首次行膀胱部份切除患者2年生存率50%(2/4),5年生存率33%(1/3);首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2例,其中脐尿管癌1例术后随访4年存活,未复发;移行细胞癌多次复发转变为印戒细胞癌1例术后随访2年存活。结论:膀胱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积极的综合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肾结石并发肾盂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4例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1例超声CT、IVU术前提示肾盂肿瘤,1例行PCNL术中发现肾盂肿物,活检示肾盂鳞癌,2例术后病理证实鳞癌。术后3例获得随访,1例6个月后死亡,2例存活2~5 a。结论本病临床缺乏特异性,漏诊率高,诊断较困难。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7岁,因“膀胱全切术后反复发热8月”就诊。患者于2012年6月9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包括子宫、阴道前壁、全尿道切除)+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肿瘤大小为3cm×3cm×1cm,癌组织浸润至深肌层,并侵犯神经组织,尿道切缘阴性,子宫阴道前壁未见肿瘤侵犯,病检示膀胱低分化癌,结合免疫组化标记,考虑鳞状细胞癌。术后每2个月更换双侧输尿管支架管。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作者对12例恶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改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42~71,平均58.3岁;其中移行细胞癌9例、鳞状细胞癌1例、移行细胞癌伴鳞癌1例、腺癌1例;12例患者均行B超、CT及膀胱镜检查,发现多发乳头状肿瘤3例、浸润性肿瘤7例、复发肿瘤2例;TNM临床分期:T1NoMo 3例、T2NoMo 6例、T3NoMo 3例;12例患者均无尿道肿瘤,无前列腺及膀胱三角区侵犯.  相似文献   

11.
肠道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敏  沈朋飞  朱玲  胡欣  刘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9):1760-1762
目的探讨肠道膀胱扩大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促进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术后康复。方法对肠道膀胱扩大手术治疗的18例小容量低顺应性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其中一例回肠膀胱扩大术患者术后出现严重肠梗阻症状,经处理后恢复良好。所有患者经系统指导后均能掌握间歇性导尿,昼夜尿失禁现象完全消失,上尿路积水消退或减轻。结论对进行肠道膀胱扩大术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Photoacoustic imaging is a promising new technology that combines tissu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ultrasound transmission and can potentially visualize tumor depth in bladder cancer. We imaged simulated tumors in 5 fresh porcine bladders with conventional pulse‐echo sonography and photoacoustic imaging. Isoechoic biomaterials of different optical qualities were used. In all 5 of the bladder specimens, photoacoustic imaging showed injected biomaterials, containing varying degrees of pigment, better than control pulse‐echo sonography. Photoacoustic imaging may be complementary to diagnostic information obtained by cystoscopy and urine cytologic analysis and could potentially obviate the need for biopsy in some tumors before definitiv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确定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在评价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初发的OAB患者接受抗毒蕈碱药物托特罗定治疗.在基线期及12周治疗后完成3 d排尿日记和OABSS,通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变量的一致性和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本次研究包括59例患者,男22例,女37例,年龄(31.1±9.6)岁,OABSS和相应的3 d排尿日记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疗效改善变化.OABSS中尿急评分的效应值最大(2.10),总评分效应值1.55,排尿日记中尿急评分效应值0.92.OABSS中除白天排尿次数外,其余效应值均大于相应排尿日记的效应值,标准反应均数的变化与效应值的变化相同.OABSS中项目评分和相应排尿日记的变量在基线期及12周治疗后有良好的一致性.急迫性尿失禁及夜尿在OABSS和相应排尿日记的变量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OABSS对治疗相关OAB症候群变化有高度敏感性,在日常临床实践中,OABSS借其简易性及可靠性,可成为排尿日记之外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评估症状和疗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吡柔比星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术后5年内用吡柔比星30mg定期行膀胱灌注。结果:86例患者随访2~5年,复发13例,3年内总复发率为13.8%。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膀胱腔内电刺激对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膀胱腔内电刺激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膀胱感觉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57.1%的患者膀胱感觉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32.1%患者初始尿意容量、强烈尿意容量明显改善,42.9%患者膀胱感觉功能没有变化。结论对于大多数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腔内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膀胱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6.
樊耘 《临床医学》2010,30(3):27-28
目的探讨吡柔吡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膀胱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吡柔吡星(THP组)和卡介苗(BCG组)定期膀胱内灌注,随防13~36个月,观察灌注后肿瘤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结果THP组复发率17.9%,不良反应率89.3%;BCG组复发率16.6%,不良反应率79.2%。结论吡柔吡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效率与卡介苗相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治疗仪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尿路感染率及膀胱平衡时间的影响。方法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给予膀胱治疗仪低频电子脉冲治疗,对照组给予膀胱治疗仪假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尿路感染率及建立膀胱平衡时间。结果经治疗8周后,实验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平衡时间实验组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治疗仪低频电子脉冲早期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减少残余尿量,加快膀胱平衡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76例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自2000年5月~2005年5月,采用Gyrus双极等离子环状电切袢,对76例临床诊断为膀胱颈梗阻的女性患者行膀胱颈电切术.切除部位依膀胱镜下梗阻性质的不同,切除5、7点或6点.术后对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再次行膀胱颈电切或配合定期尿道扩张.结果 76例中,经一次膀胱颈电切后自觉排尿症状明显改善者62例;14例改善不明显者,术后1个月复查膀胱镜,5例切除深度不够者再次电切,9例定期行尿道扩张.术后随访3~6个月,排尿通畅,感觉满意.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基底注水后经尿道逆行膀胱肿瘤整块剜除术(EEB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60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2组,其中行膀胱癌基底注水后经尿道逆行EEBT患者30例(EEBT组),常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患者30例(TURBT组)。比较2组的基...  相似文献   

20.
TURBT术后丝裂霉素定时灌注膀胱预防膀胱癌复发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TURBT术后丝裂霉素定时灌注膀胱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表浅性膀胱癌66例,在TURBT术后定时用丝裂霉素灌注膀胱,观察疗效和副作用,并针对患者的病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与锻炼指导。结果: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膀胱内灌注治疗,随访3个月-2年,12例术后3-12个月复发,复发率18%。再次行TURBT及灌注化疗,复发1例,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结论:TURBT术后定时灌注丝裂霉素可预防术后复发.且毒副反应小、创伤小、费用低,为膀胱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