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出血性脑梗死(HI)的危险因素,为老年出血性脑梗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抚顺某医院住院,临床证实为脑梗死后出血的患者96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期入院的101例无脑梗死后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调查表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居住地以及吸烟、饮酒生活习惯等)、入院时病情(包括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B超、影像学检查等)、既往病史(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心脏病史)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老年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HI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和脑栓塞分别占62.5%和43.75%,出血部位位于脑皮质最多(75.00%),基底节区颞顶叶、顶叶、小脑半球各占9.38%,87.5%的患者出血表现为片状渗血,12.5%形成血肿;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栓塞、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入院时高血糖、高血压(OR值分别为6.39、2.35、2.58、2.29、2.10)是H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脑梗死类型、梗死面积、发生部位、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莹  魏微  刘楠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676-1677,1700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8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85例患者中,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患者27例,发生率为9.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高血压病史、出血部位、血钠浓度、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出血量与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高血压病史(OR=2.958)、出血部位(OR=4.83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OR=3.073)是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论有高血压病史、皮质出血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高的患者,其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对脑梗死后意识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英国OCSP分型追踪观察了138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白质疏松组78例,非白质疏松组60例。结果经logistic回归发现白质疏松(OR=5.294,95%CI:1.451~19.318)和OCSP分型中的全前循环梗死(TACI)和后循环梗死(POCI)类型(OR=14.489,95%CI:4.121~50.934)是影响意识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研究发现OCSP分型中的TACI和POCI类型及白质疏松均是意识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发病时白质疏松组的意识障碍发生率低于非白质疏松组,但意识障碍程度则较非白质疏松组严重且恢复慢,提示白质疏松对意识障碍的影响是双重的。因白质疏松的慢性脑缺血耐受,故脑梗死时发生意识障碍例数少;但对脑梗死发病3个月以内的意识状态的改善则有消极作用。脑梗死后意识障碍的发生OCSP分型可能起主导作用,白质疏松只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循环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78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溶栓的治疗标准,均应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治疗,以改良RanKin评分评价患者预后,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临床指标对后循环患者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血浆D-二聚体和责任大动脉病变与预后不良有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院NIHSS评分较高(OR=3.832,95%CI:1.290~11.388)、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7.182,95%CI:1.669~30.90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8.769,95%CI:1.326~57.996)是脑梗死患者溶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监测NIHSS评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判断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的影响。方法对1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作频率在3次/d以上、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mi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严重的病例、或伴有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等心脏病变、糖尿病或高酯血症等是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或降纤等治疗的患者发展至脑梗死的比例明显减少。结论TIA进展至脑梗死是多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TIA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以及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发生脑梗死。对TIA患者积极抗血栓治疗能明显降低脑梗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特征与出院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以2673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生活方式、疾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入院血压、实验室检验结果以及出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和死亡资料,研究结局定义为出院NIHSS≥10或住院期间死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患者的人院临床特征与研究结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具有高血糖、心房纤颤史和风湿性心脏病病史与研究结局相关联,其OR值分别为2.797、3.807、3.376倍(均有P<0.05).经多因素调整后,入院时高血糖和心房纤颤史对研究结局的危险性仍然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分别为2.903和3.370(均有P< 0.05).结论 高血糖和心房纤颤史与出院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10或住院期间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胰腺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继发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将169例患者依据是否继发胰腺感染分为感染组(35例)和未感染组(1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来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SAP继发胰腺感染的发生率为20.7%(35/16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II评分(OR=2.494)、机械通气时间(OR=1.931)、胰腺外部感染(OR=3.963)、多器官功能衰竭(OR=7.043)、入院WBC(OR=2.307)为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而血钙水平(OR=0.638)则为继发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胰腺感染的发病率仍然较高,继发感染将严重影响SAP患者的预后;影响继发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APACHE II评分、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胰腺外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入院WBC及血钙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75例发病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检查,在发病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发病90 d时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预后功能残疾水平.通过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与临床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75例患者中,40例(53.3%)预后较好,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时NIHSS评分(OR=1.361,95%CI:1.125~1.648)和溶栓治疗(OR =0.135,95%CI:0.036~0.510)与预后评分有明显的相关性,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和房颤病史以及CTP各参数与90 d的临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早选择溶栓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侧支循环建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在TIA神经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序贯收集首次脑梗死患者164例,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A组(年龄<55岁)、B组(年龄55~70岁)和C组(年龄>70岁),每组又根据病前有无同侧TIA分为A1、A2、B1、B2、C1、C2组,分别对患者入院及发病1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侧支循环状况、梗死体积进行评估,并分析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状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A1、B1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梗死体积明显小于A2、B2组(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侧支循环建立发生率和良好的侧支循环建立发生率显著高于A2、B2组(P<0.01),但C1组与C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侧支循环建立良好者预后较好,侧支循环建立不良者预后较差。结论TIA对后继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关,并与患者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预测指标,为早期识别及治疗进展性卒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202例患者分为进展性卒中115例(PIS组)和非进展性卒中87例(NPIS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既往史、入院后24 h内的检验结果、超声影像学及并发症等指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脑梗死分型中进展性卒中的发病率。结果 PIS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并发感染、消化道出血、发热、急性肾功能不全、治疗后低血压、脑梗死后出血、颈动脉狭窄及不稳定斑块等发生率高于NP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IS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l 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利钠肽(BNP)、纤维蛋白原(FI)、D-二聚体(D-D)及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均明显高于NP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7.011,95%CI:2.313~21.253)、颈动脉狭窄率(OR=1.029,95%CI:1.002~1.058)、脑梗死病灶的最大直径(OR=1.728,95%CI:1.048~2.850)、MAP(OR=1.030,95%CI:1.002~1.060)、FPG(OR=1.360,95%CI:1.011~1.829)、TC(OR=1.803,95%CI:1.217~2.673)、FI(OR=2.490,95%CI:1.437~4.315)、D-D(OR=1.002,95%CI:1.000~1.004)、hs-CRP(OR=1.118,95%CI:1.017~1.206)和BNP(OR=1.001,95%CI:1.000~1.002)是影响进展性卒中的高危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进展性卒中组中完全性前循环梗死(46.95%)及大血管硬化闭塞(51.30%)发生率最高。结论糖尿病、颈动脉狭窄、梗死最大直径及MAP、FPG、TC、FI、D-D、hs-CRP、BNP水平的升高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预测进展性卒中的敏感指标。大面积前循环脑梗死也是预示卒中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logistic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应用于新郑市老年人脑卒中发病预测的可行性,同时寻找导致该市老年人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新郑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数据,选取首次发病的1 013例患者发病时及发病前1年的数据为研究资料,按3∶1将数据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比较及检验。结果 患糖尿病(OR = 1.733)、冠心病(OR = 3.785)、高血压(OR = 5.230)以及体温降低(OR = 0.535)是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预测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3%、0.695、0.734。BP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4%,0. 644和0.765。2种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的Z检验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预测脑卒中发病均具有可行性。稳血压、控血糖、重预防可以减小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梗)住院患者脑卒中发病率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住院心梗患者,收集人口,临床,溶栓抗栓治疗和脑卒中发病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33例急性心梗住院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为4.59%。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壁心梗是急性惦梗患者发生脑卒中最强的危险因素(RR=7.04),其余的依次为高血压病史(RR=3.41),心房纤颤(RR=2.22),脑卒中病史(RR=1.69),高龄(RR=1.04)和入院时心率(RR=1.03)。溶栓治疗是保护性因素(RR=0.12)。结论 急性心梗住院患者脑卒中发病率较高,溶栓剂可减低脑卒中发病率,高龄,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史,心房纤颤,入院时心率增快和前壁心梗是急性心梗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与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所选择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总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血糖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蛋白(OR=0.85,95%CI:0.80~0.90)、白蛋白(OR=0.79,95%CI:0.73~0.85)及高密度脂蛋白(OR=0.06,95%CI:0.02~0.18)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高血糖(OR=1.35,95%CI:1.14~1.60)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白蛋白(OR=0.86,95%CI:0.75~0.99)及高密度脂蛋白(OR=0.32,95%CI:0.15~0.64)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高血糖可能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血液中白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可能与维吾尔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64例TIA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进行CT检查,观察组进行MRI检查,随访26周,比较两组病灶检出阳性率以及治疗后2周病灶情况;观察两组TIA发展至急性脑梗死情况,分析影响TIA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缓解期、发作期阳性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2,x~2=9.426;P<0.05);观察组患者检出的病灶直径及病灶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2,t=3.267;P<0.05);随访期间在35例TIA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中,对照组19例,观察组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高血脂和胆固醇是TIA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x~2=4.364,x~2=5.845,x~2=9.813,x~2=15.915,x~2=12.846,x~2=10.652,x~2=7.567,x~2=9.846;P<0.05);患者年龄、高血压、高血糖均是影响TIA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2,OR=2.230,OR=1.154,OR=1.324;P<0.05)。结论:MRI、CT均可反映TIA病情进展情况,但MRI检查准确率高于CT检查,可明确病灶位置及数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病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和进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2月—2022年3月,以随机抽样法选取上海4个社区患有脑卒中、年龄≥60岁社区居民为病例组(n=100),并选取非脑卒中居民为对照组(n=100)。以调查问卷形式记录并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体重指数(BMI)、血脂及血压相关指标、家族史、生活习惯、情绪与睡眠情况等。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上海社区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的价值。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BMI、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吸烟、运动缺乏或仅轻体力劳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ROC分析BMI、SBP、DBP、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预测脑卒中患病有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3.820 kg·m-2、心脏病、糖尿病、TIA、血脂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血糖及降血糖治疗对非糖尿病患者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028例脑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后24h内空腹血糖(FBS)分为正常血糖组(FBS〈6.1mmol/L)和高血糖组(FBS〉6.1mmol/L);分析高血糖与病情轻重、并发症和近期预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降血糖治疗对非糖尿病患者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影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本特征的比较,性别、肪卒中史、冠心病、入院血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出血量、意识障碍、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2例高血糖患者有216例得到了治疗,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糖影响脑出血的近期预后(OR=2.168,95%CI 1.186—3.966);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后高血糖仍是影响脑出血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24,95%CI 2.117—8.987),降血糖治疗可降低病死率(P〈0.05)。结论高血糖是非糖尿病患者脑出血近期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抗高血糖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9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725例,最终纳入患者426例。根据患者病情稳定即将出院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其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201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225例。应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评估Logistic回归模型的效果。结果 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体育锻炼、交流频率、日常生活能力是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效果的曲线下面积为0.853(95%CI:0.781~0.926)。>3个独立危险因素组MMSE评分低于≤ 3个独立危险因素组MMSE评分(t=4.183,P=0.016)。结论 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或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唐山市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及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 associated pneumonia, SAP)分为非SAP组和SAP组,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721例患者,平均年龄(65.63±12.07)岁;SAP组年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冠心病、心房颤动、卒中史、吞咽障碍和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的比例、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非SAP组,而SAP组入院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均低于非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高(OR = 1.055,95%CI:1.009~1.103)、入院NIHSS评分增加(OR = 1.290,95%CI:1.154~1.444)、白细胞计数升高(OR = 1.267,95%CI:1.101~1.457)是S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与高龄、入院NIHSS评分增加和白细胞计数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抗磷脂抗体(a PLs)、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3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重型组和轻型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疾病组和对照组血清不同亚型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aβ2GPI)、Hcy、血脂、血糖。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gG型aCL、IgA型aCL、IgG型aβ2GPI、IgM型aβ2GPI、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重型患者血清IgG型aCL、IgM型aCL、IgG型aβ2GPI、血糖水平明显高于轻型患者(P<0.05);IgG型aCL、IgG型aβ2GPI、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关(P<0.05)。结论IgG型aCL、IgM型aCL、IgG型aβ2GPI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IgG型aCL、IgG型aβ2GPI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Hcy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可能不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入院后血压最大值与出院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4年2-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内科病房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收集4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跟踪测量其入院6 d的血压值.取每例患者6 d血压最大值作为血压水平的指标,将患者出院时生活自理能力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作为评判预后结局的指标.数据分析采用χ2、t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以SBP最大值140~159 mmHg(1 mmHg=0.133 kPa)为基准,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力活动、人均月收入、吸烟、饮酒、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入院mRs评分、血脂异常、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糖后,SBP达到的最大值越大,患者出院不良预后的风险越大,SBP最大值为160~179 mmHg的OR值(95%CI)=2.51(1.30~4.85),SBP最大值> 180 mmHg的OR值(95%CI)=2.68(1.27~5.65).以DBP最大值90~99 mmHg为基准,调整多因素后发现DBP达到最大值越大,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DBP最大值为100~109 mmHg的OR值(95%CI)=1.92(1.00~3.67),最大值> 110 mmHg的OR值(95%CI)=2.78(1.35~5.69).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血压达到最大值与出院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