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5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涛  李萍  曾召琼  易帆  胡燕  苏敏  谢小兵 《中医学报》2019,34(6):1226-1230
目的:研究犀黄丸提取液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犀黄丸提取液对细胞半抑制浓度(IC50)和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转移能力;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犀黄丸提取液干预细胞72 h的IC50值为15.08 g·L~(-1);以15.08 g·L~(-1)的犀黄丸提取液干预细胞72 h后,相对未加药组,其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均显著升高(P0.01),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本研究从细胞水平上证实了犀黄丸具有显著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转移和降低细胞活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3.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周围肌肉的变化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周围肌肉的变化特点以及运动训练对肌肉的影响及其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旨在为运动训练用于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国家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及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要求,提出完善财经组织管理的建议。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北京市属三级医院财务管理职能与配置情况,反映现存问题。结果与结论:医院财务管理尚未实现以总会计师为主的专业团队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岗位配置不能满足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财务队伍职业能力需要提升。建议:推进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强化财经管理职能,逐步完善管理会计体系,为实现管理会计职能做好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联用丙泊酚或咪达唑仑对急性中度颅脑损伤患者镇静的临床疗效及24 h费用。方法:对75例颅脑外伤患者分别给予丙泊酚或咪达唑仑镇静,同时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啶镇静,维持镇静躁动评分(SAS)2~4分为标准,观察24 h镇静效率、生命体征、格拉斯哥昏迷程度评分(GCS)的变化,并比较两组镇静药物的总体费用。结果:右美托咪啶联用丙泊酚或咪达唑仑均能使患者达到预定的镇静镇痛目标评分,2组患者镇静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均有明显下降,且丙泊酚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而镇静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GCS评分以及中心静脉压(CVP)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联用丙泊酚组总体费用较高(558±218比422±120,P<0.05)。结论:2组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的镇静效果,但丙泊酚较咪达唑仑具有更显著的呼吸、循环抑制效应;在镇静镇痛费用方面,丙泊酚组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冲强磁场对体外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作用。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3d内的SD大鼠脑室下区的NCSs,无血清培养14d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置于脉冲强磁场条件下用前期探索的促增殖参数(0.1Hz、4T、8次)进行干预,每次脉冲放电20ms。对照组置于相同条件下但不做干预处理。干预后第1天,采用10%胎牛血清诱导贴壁分化,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段细胞形态学变化;贴壁分化后第7天,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NCSs分化后第7天神经元βⅢ微管蛋白(TUJ1)及星形胶质细胞相关特异性标志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 结果干预后,免疫荧光染色示实验组TUJ1阳性细胞数为(33.4±5.1)%,较对照组[(26.5±7.0)%]明显增多(P<0.05),实验组的GFAP阳性细胞率[(23.9±5.0)%]较对照组[(36.2±2.2)%]明显减少 (P<0.05)。RT-PCR检测显示,实验组TUJ1的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1.682±0.086)倍,GFAP的mRNA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组的(0.590±0.157)倍,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RT-PCR检测一致,实验组TUJ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多,GFAP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减少。 结论脉冲强磁场具有促进NCSs向神经元分化,并抑制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春怀  许涛  刘和俊 《安徽医药》2015,19(12):2339-2342
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院内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4月住院期间死亡的165例AMI患者的一般情况、家族史、既往病史及手术史、入院时检查、临床诊断、及院内死亡情况、死亡原因。根据患者发病及死亡年龄,将患者分为早发死亡组和非早发死亡组。结果(1)早发死亡组家族史比例高于非早发死亡组(P<0.01)且发病至死亡时间中位数,早发死亡组(2 d)明显低于非早发死亡组(7 d);(2)早发死亡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磷酸肌酸激酶(CPK)峰值、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非早发死亡组( P<0.01,P<0.05);(3)与非早发死亡组比较,饮酒、饱食是早发死亡组患者发生AMI的独特诱因( P<0.01,P<0.05);(4)治疗方案中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急诊支架植入、溶栓治疗、择期介入治疗所占比例均较小;(5)非早发死亡组下壁心梗较早发死亡组所占比例较大(P<0.01),早发死亡组心梗部位以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为主(24/34,70.59%),非早发死亡组以合并下壁为主(74/131,56.49%);(6)早发死亡组死亡原因中以心率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室速、室颤)为主(24/31,77.42%),非早发死亡组以泵衰竭(包括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为主(55/131,41.98%)。其中早发死亡组死亡原因较非早发死亡组心力衰竭例次较低(P<0.01),心室颤动例次较高(P<0.05)。结论早发AMI院内死亡患者多具有遗传因素且较多累及前壁,饮酒、饱食是其独特的发病诱因,致死原因多为室颤。应重视LDL、CPK、Fib对判断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二氧化锆固位钉与金属固位钉在离体牙上的拉伸固位强度、抗剪切强度、三点弯曲强度的差异;观察二氧化锆固位钉在≥65岁老年病人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选取老年病人因牙周病拔除的离体牙60颗,分别采用二氧化锆固位钉与金属固位钉配合纳米树脂充填修复,并对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2)随机选取年龄≥65岁,前牙大面积缺损的老年病人168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采用金属牙本质钉加复合树脂联合修复,B组采用直接复合树脂修复,C组采用二氧化锆固位钉加复合树脂联合修复。1年后复查,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1)二氧化锆固位钉组的抗拉伸强度、抗剪切强度高于金属固位钉,三点弯曲强度低于金属固位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2) 1年后复查发现,C组成功率为89. 7%,B组成功率为79. 2%,A组成功率为65. 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1)二氧化锆固位钉联合树脂对离体牙的黏结能力强于金属固位钉,金属固位钉的机械强度高于二氧化锆固位钉。(2)二氧化锆固位钉加复合树脂联合修复老年前牙牙体缺损更有优势,可提高治疗成功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 用Leeds神经性症状和体征评估量表(LANSS)、贝克抑郁量表(BDI)、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筛选出18例神经病理性疼痛病程<2年的SCI患者。先完成1~2周基线评估,该阶段用SCI神经功能(ASIA)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病情,直至疼痛趋于稳定状态,随机分为试验组(12例)和对照组(6例)。试验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和tDCS治疗(第一运动区M1区、2 mA、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5 d),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治疗前、后,采用VAS、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对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睡眠、情绪情况进行评定。用t检验分析试验组内不同病程与疼痛缓解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BPI睡眠及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VAS、BPI睡眠及情绪评分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BPI情绪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指标比较,试验组VAS评分改善显著(P<0.05)。详见表2。按照病程将试验组患者分为病程>3月组和病程<3月组,对VAS评分及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后,暂未发现病程与tDCS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 结论 tDCS对病程<2年SCI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改善作用,暂未发现病程与tDCS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9岁,5年前因右前臂中段背侧肿块在外院行右前臂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右前臂神经纤维瘤。患者5年来未行任何治疗,近1年来右前臂中段背侧原手术切口再现肿块,患者诉该肿块早期活动度良好,未予以重视。近2个月以来肿块明显增大,遂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就诊。我院拟“肿瘤术后复发?”收住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