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喻上芳 《重庆医学》2008,37(2):186-187
目的 通过对儿童麻疹抗体水平监测,为制订控制或消灭麻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本区2~15岁儿童共333份血液标本,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G抗体.结果 共调查333人,抗体阳性率为91.3%,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762.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住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和抗体保护率均明显高于流动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同时,应加强7岁年龄组儿童麻疹的加强免疫.适时对易感人群进行强化免疫,提高人群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茫崖县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定2个乡(镇),在每个乡(镇)各抽取0~岁、1~岁、3~岁、5~岁、7—14岁儿童各15名,每个乡(镇)75名,共计15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人群麻疹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1.33%(137/150),其中男性90.24%(74/82)、女性92.65%(63/68),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P=0.603);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1002.94;95%可信区间(729.53,1378.80)。结论2011年茫崖县14岁以下儿童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低于95%,应开展强化免疫,提高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2001-2005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宁波市健康人群中麻疹抗体水平,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血球凝集抑制试验对2-4、6-8、13-15和25-39岁4个年龄组健康人群检测麻疹血凝抑制抗体。结果不同年份之间抗体阳性率、抗体保护率及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个年龄组抗体保护率及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掌握人群的免疫水平,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的常规接种率和加强大年龄纽人群麻疹疫情的监测是消除麻疹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青海省职业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探讨在城市化过程中职业人群流动对麻疹消除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0名职业健康检查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职业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0.00%,保护率为49.00%。城乡间和各年龄组间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30~岁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最低。结论 2013年青海省职业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低于95%,尤其是30~岁人群是麻疹强化免疫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监测盐城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时发现高危人群,为制定消除麻疹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和浓度,检测结果采用EXCEL和SPSS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在检测的384份标本中,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4.38%;GMC为601.87mIU/mL,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26,P<0.01);不同免疫次数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07,P<0.01);不同性别、地区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城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维持在较好水平,人群有较好的免疫屏障,麻疹发病率将继续保持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葛备  朱月芬  王旭雯 《医学动物防制》2010,(10):950-951,961
目的了解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所用麻腮风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以及了解正常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完善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57名18~24月龄儿童在麻腮风联合疫苗免疫前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3 308.55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免疫后为9 752.15mIU/mL;人群总体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3.69%,抗体水平为1585.25 mIU/mL;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岁组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均为最低。结论麻腮风联合疫苗的复种是有意义的,它能大幅提高麻疹抗体水平;要提高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以提高0岁组抗体水平;要通过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来提高整个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通过这些措施,形成整个人群免疫屏障,减少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保山市边境地区中国籍人群及缅甸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进行调查,分析人群麻疹免疫屏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保山边境地区人群及缅籍人群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抗体。结果保山市边境地区中国籍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5.8%,有效保护率为31.6%,几何抗体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C)为688 m IU/m1;缅甸籍人群阳性率为98.0%,有效保护率为25.0%,GMC为613 m IU/ml,中国籍人群抗体有效保护率和GMC均高于缅籍人群(P0.05)。结论保山市边境地区及缅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有效保护率均很低,该地区人群是麻疹易感人群,需进一步采取麻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玉溪市适龄儿童麻疹疫苗(MV)常规免疫后抗体水平进行评价,为今后制定相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674名适龄儿童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IgG。结果 麻疹抗体阳性率90.06%,几何平均滴度(GMT)1:518.26,不同年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62,P〉0.05),保护率和GMT差异有显著性(χ^2=15.83,F=4.6,P均〈0.05);不同地区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均有显著性(χ1^2=9.39,χ2^2=56.6,F=18.4,P均〈0.01。)(χ^2=9.39,P〈0.01);男女之间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无显著性(χ1^2=0.22,χ2^2=0.28,u=0.39,P均〉0,05)。结论 玉溪市适龄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并形成有效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疆疏附县2018年维吾尔族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收集基本资料信息,并采集血样标本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麻疹抗体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3 001名维吾尔族健康人群,其中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9.10%(2 674/3 001),抗体保护率为45.55%(1 367/3 001),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843.33 mIU/mL。0~1岁和>14岁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81%、83.96%,低于其他年龄组,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7,P<0.001)。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抗体保护率分别为90.41%、46.24%,均高于无麻疹疫苗接种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5.23,P均<0.05)。2011-2016年麻疹发病率中或高的乡镇人群较低发乡镇的人群抗体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大学新生百日咳、白喉、破伤风IgG抗体水平。方法 于2021年9月,以深圳市南山区287名大学新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百日咳、白喉、破伤风IgG抗体水平,比较不同特征大学新生各抗体水平差异。结果 大学新生百日咳的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和阳性率分别为14.642(13.073~16.399)IU/mL、20.56%(59名)。大学新生白喉的抗体GMC、阳性率和保护率分别为0.098(0.086~0.111)IU/mL、98.95%(284名)、46.69%(134名)。大学新生破伤风的抗体GMC、阳性率和保护率分别为0.121(0.106~0.139)IU/mL、100.00%(287名)、54.70%(157名)。不同分组大学新生的百白破抗体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深圳市南山区大学新生人群百日咳抗体阳性率较高,提示近期百日咳感染比例较高,需加强对此群体的百日咳的监测;白喉、破伤风抗体阳性率较高,而保护率较低,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疫苗接种政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乐山市儿童麻疹IgG抗体水平,为麻疹的预防和控制直至消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人体免疫水平监测方法,随机采取乐山市境内的犍为、峨边、夹江3个县0~14岁180名儿童的血清,定量检测其中的麻疹IgG抗体活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调查的犍为、峨边、夹江3个县180名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149例,阳性率为82.78%;3个县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67%、86.67%、70.00%,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4,P=0.01);各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0~3岁92.59%、4~6岁83.58%、7~10岁84.09%;11~14岁73.81%,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6,P=0.075);男性阳性率80.19%,女性阳性率86.49%,男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P=0.537)。结论乐山市受调查县的儿童已形成良好的麻疹免疫屏障,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还应对部分易感人群进行适时强化免疫,进一步提高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浙江省6~15岁儿童抗麻疹病毒高浓度抗体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丽水市莲都区2069名6~15岁儿童的血清,ELISA法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抗体浓度800 mIU/mL以上为达到高浓度抗体。利用χ2检验或趋势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麻疹高浓度抗体的阳性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麻疹疫苗接种儿童麻疹高浓度抗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69名调查对象中,麻疹高浓度抗体阳性率为36.06%(746/20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起始接种月龄是麻疹疫苗接种儿童麻疹高浓度抗体的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高浓度抗体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OR:0.866,95%CI:0.830~0.904,P < 0.01);12月龄及以上接种者的高浓度抗体阳性率高于8月龄接种者(OR:0.633,95%CI:0.498~0.805,P < 0.01)。结论: 为维持高水平人群免疫屏障,建议疫情低发地区可以适当延迟麻疹疫苗首剂次接种时间,并对于大龄儿童适时进行补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及1-3岁儿童母亲麻疹抗体水平,为海南省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采取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和系统抽样方法抽样,调查1-3岁儿童和小学一年级新生麻疹疫苗免疫史,同时采集被调查对象静脉血,检测麻疹IgG抗体,分析不同年龄组儿童麻疹IgG抗体水平差异、免疫史和抗体水平的关系。结果海南省2010年7岁以下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95.7%;接种1针的抗体阳性率为94.1%,接种2针及以上者为97.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77,P〈0.05)。各市县麻疹抗体阳性率均在92.5%以上;1-3岁和5-7岁两组儿童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6%、96.1%,两组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5,P〉0.05);1-3岁儿童母亲抗体阳性率为98.1%。结论海南省7岁以下儿童麻疹IgG抗体维持在高水平,已经形成了牢固的保护屏障,有效控制麻疹病毒传播,为海南省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涿州市1~15岁儿童麻疹、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评价接种质量,为进一步做好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1~15岁健康儿童血标本9 979份,使用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清中麻疹IgG、脊髓灰质炎IgG抗体水平。结果麻疹、脊髓灰质炎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9%和95.6%;不同年龄组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脊髓灰质炎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8、χ2=27.23,P〈0.05);不同性别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χ2=0.23,P〉0.05);城区与乡镇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1、χ2=19.09,P〈0.05)。结论涿州市1~15岁儿童麻疹、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麻疹IgG抗体、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显著降低,城区儿童麻疹、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农村。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广州市白云区流行病学血清学研究,了解非麻疹疫苗免疫目标人群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状况,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生儿、2~、4~、6~、8月龄未患过麻疹的常住婴儿及母亲配对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在麻疹疫点应急接种时,采集15~35岁健康受种者免前及免后一个月血清。所有血清标本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抗体活性量(U/ml),≥200为阳性。结果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100%,新生儿麻疹抗体活性量值是其母亲的1.66倍,婴儿麻疹抗体活性量水平的高低与母亲抗体活性量水平呈正相关(r=0.728,P=0.0032)。从2个月后婴儿母传抗体抗体活性量水平逐渐降低,6个月后抗体下降显著,至8月龄时,婴儿母传麻疹抗体几乎消失。128名健康成年人免前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33%,麻疹抗体活性量值为2066.71±162.47,接种麻疹疫苗后,不同年龄段男女麻疹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接种前(P0.001)。结论白云区近年来非麻疹疫苗免疫目标人群麻疹发病持续上升,与这类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低有关。对成人进行麻疹疫苗接种,能取得良好免疫效果,尤其重视对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是降低这类人群麻疹发病率的主要措施。为减少8月龄前儿童发病数,应急免疫时可考虑将起始月龄提前到6月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玉溪市1~7岁年龄段儿童麻疹疫苗免后抗体产生和维持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被调查的670名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调查。结果:麻疹抗体阳性(≥1:200)率96.72%,几何平均滴度(GMT)1:1004.29,不同年龄段及区县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玉溪市自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儿童免疫接种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1~7岁儿童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均较高,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可靠,能有效地控制麻疹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麻栗坡县中越边境地区各年龄组人群麻疹(Measles virus,MV)抗体水平,为控制和消除边境地区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调查与越南接壤边境线最长的麻栗坡县边境地区境内、境外1~50岁人群共800人,采血进行麻疹IgG抗体定量检测。结果麻疹IgG抗体综合阳性率为88.25%,其中境内人群为91.75%,越南籍人群为84.75%,境内高于境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P0.05);境内有免疫史者麻疹抗体阳性率93.14%,GMT为1587.11mIU/ml,免疫史不详者麻疹抗体阳性率80.00%,GMT为894.22mIU/ml,有免疫史者高于免疫史不详者,两者麻疹抗体阳性率及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P0.05;F=7.29,P0.05)。结论麻栗坡县境内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于境外,切实提高含麻组分疫苗二剂次接种率是巩固边境地区麻疹防控工作,实现如期消除麻疹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0~5岁儿童血清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中和抗体水平及感染状况。方法应用微量细胞病变法,对2011年和2012年儿童乙肝抗体、麻疹抗体水平调查所采集的血清标本583份样本进行CoxA16中和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83份儿童血清中CoxA16中和抗体阳性率为23.8%(139/583),男性阳性率为24.5%,女性阳性率为23.0%;CoxA16抗体阳性率由0~岁组的7.2%上升至5~岁组的57.7%,上升约8.0倍,≥3岁儿童阳性率迅猛增长。3岁以上儿童中和抗体滴度主要分布在1:256~1:1024,其中5岁~儿童占52.8%。结论儿童血清CoxA16中和抗体阳性率与年龄的关系密切,儿童年龄越小,抗体阳性率越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感染CoxA16的抗体阳性率不断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CoxA16抗体阳性率低于20%,应加强对低龄儿童手足口病监测,及早发现手足口病患者的重症表现并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