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纳入笔者医院2009年6月~2014年12月就诊的PE患者107例,分为轻度PE组(n=60)及重度PE组(n=47),纳入健康孕妇(n=40)作为对照。采集病史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FN及sFlt-1。分析FN及sFlt-1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重度PE组FN及sFlt-1水平分别为1225.63±203.89ng/L、863.44±194.90ng/L,显著高于轻度PE组(655.85±200.22ng/L、604.72±132.55ng/L)及健康对照组(110.97±44.98ng/L、252.68±83.03ng/L)。轻度及重度PE组FN与sFlt-1呈显著正相关(r=0.561,P=0.001;r=0.571,P=0.000)。FN(或sFlt-1)与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Cr、纤维蛋白原、脐动脉S/D值及RI值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PT、新生儿体重、胎盘重量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高FN或sFlt-1水平的PE患者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更高。结论 PE及sFlt-1水平升高反映PE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加重,且与妊娠不良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2.
郑晨旻  汪莲 《安徽医学》2016,37(8):936-939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合并低蛋白血症不良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分娩无明显严重孕期并发症的双胎妊娠140例,将其中90例低蛋白血症患者设为观察组,按低蛋白血症诊断标准将90例患者分为重度低蛋白血症组(血清白蛋白<20 g/L,Ⅰ组,n=34)和轻度低蛋白血症组(20 g/L<血清白蛋白<30 g/L,Ⅱ组,n=56);血清白蛋白正常的双胎妊娠50例纳入对照组。统计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检查指标、妊娠不良结局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化指标、妊娠不良结局与对照组比较,肝肾功能及血脂损伤较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次,体质指数(BMI),自然受孕与否,不良妊娠史,绒毛膜性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间(Ⅰ组和Ⅱ组)比较,Ⅰ组肝肾功能及血脂损伤较Ⅱ组严重,Ⅰ组产妇在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新生儿低体重、窒息发生率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等方面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 随着低蛋白血症的出现及进展,产妇肝肾功能及血脂代谢损伤加重,双胎妊娠胎盘早剥、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病率增加,并可造成围生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高危孕妇不同孕周开始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LDA)或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对PE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具有PE发病高危因素孕妇3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DA组、LDA与LMWH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120例。LDA组服用阿司匹林75mg/d至孕28周;联合组在LDA组的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LMWH4000IU,连续7d;对照组未采用上述药物处置。比较不同孕周开始使用LDA或联合LMWH对PE的发病及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用药开始孕周<16周孕妇中,LDA组和联合组PE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开始孕周≥16周孕妇中,联合组PE发病率明显低于LD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DA组和联合组终止妊娠孕周均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剖宫产率、早产儿率和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DA单独使用或联合LMWH均可降低高危孕妇PE发病率。在用药开始孕周≥16周孕妇中,LDA联合使用LMWH对PE的预防效果优于单独使用LDA,可改善妊娠结局,且不增加产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顾玉婵  贾丽华 《安徽医学》2024,45(3):317-321
目的 分析血清STOX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血栓调节蛋白(TM)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并发胎盘早剥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9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43例EOSP患者并于同期招募320例健康孕妇,分别记为疾病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TOX1、sFlt-1、TM水平;探讨疾病组并发胎盘早剥的风险因子;根据是否并发胎盘早剥,将疾病组分为并发组(n=67)和未并发组(n=276),分析初诊时血清STOX1、sFlt-1、TM水平及3者联合对疾病组并发胎盘早剥的预测价值。结果 疾病组初诊时血清STOX1、sFlt-1、T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胎盘早剥发生率为19.53%,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胎盘早剥发生者血清STOX1、sFlt-1、TM水平均高于未发生者(P<0.05);分娩史、初诊时血清STOX1水平、初诊时血清sFlt-1、初诊时血清TM水平、羊水过少、低妊娠增长体质量、贫血、脐带过短均是疾病组并发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OR=3.022、5.936、6.373、7.352、3.995、3.174、3.370、2.121,P<0.05);血清STOX1、sFlt-1、TM水平联合预测疾病组并发胎盘早剥的灵敏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4.03%和0.965(95% CI: 0.940~0.982),均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 EOSP患者血清STOX1、sFlt-1、TM水平升高,血清STOX1、sFlt-1、TM水平及分娩史、羊水过少、低妊娠增长体质量、贫血、脐带过短均是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且血清STOX1、sFlt-1、TM水平联合预测EOSP并发胎盘早剥的效能高于单独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孕期与孕期腹腔镜下改良式宫颈环扎术(MLTCC)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沈阳市妇婴医院因宫颈机能不全行MLTCC的患者共92例,按手术时机分为非孕期组(n=58)和孕期组(n=34)。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妊娠情况及新生儿结局,同时比较MLTCC不同环扎参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非孕期及孕期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6.7%、94.3%。孕期组术中失血量多于非孕期组(80.0 mL vs.22.5 mL,P=0.002)。两组宫颈环扎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妊娠晚期宫颈长度、术后妊娠结局(分娩孕周、晚期流产率、早产率、足月产率)及新生儿结局(新生儿存活率、体质量、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环扎参数(环扎带数量及打结数目)下分娩孕周、新生儿体质量及妊娠晚期宫颈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LTCC可有效改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术后妊娠结局;与孕期手术相比,非孕期手术可获得相似效果,但手术风险更小;双重环扎及增加环扎带打结数量对术后妊娠结局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齐黎美  金万里 《安徽医学》2018,39(9):1139-1141
目的 探讨不同发病孕周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围产儿结局。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诊治并分娩的ICP患者167例,按ICP不同发病孕周分为4组,1组为妊娠≤27+6周(15例),2组为妊娠28周~31+6周(29例),3组为妊娠32~33+6周(26例),4组为妊娠≥34周(97例)。比较4组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死胎的发生率。以孕32周为界,比较妊娠<32周组(44例)及妊娠≥32周组(123例)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以及其血清总胆汁酸(TBA)及重度ICP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4组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及死胎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7,P<0.001;χ2=7.990,P=0.046;χ2=24.557,P<0.001;χ2=9.045,P=0.019;χ2=11.777,P=0.003)。妊娠<32周组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高于妊娠≥3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6,P<0.001;χ2=7.838,P=0.005;χ2=24.204,P<0.001;χ2=4.751,P=0.029;χ2=9.612,P=0.002;χ2=7.592,P=0.006)。妊娠<32周组患者的血清TBA水平高于妊娠≥3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5,P=0.001);妊娠<32周组患者重度ICP发生率高于妊娠≥3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2,P=0.044)。结论 妊娠<32周ICP患者血清TBA水平高,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临床应重视并积极诊治孕32周之前发病的ICP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4h尿蛋白定量与重度子痫前期的母婴并发症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中国大陆地区共37家医院,其中18家三甲医院及19家二级医院所有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且发病孕周在28周以上的单胎孕妇共2305例。根据入院后最高24h尿蛋白定量结果分为3组:Ⅰ组尿蛋白定量为0~2g,共590例,Ⅱ组尿蛋白定量2~5g,共843例,Ⅲ组为5g以上,共872例。分析不同组别的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对象中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为14.8%,胸/腹腔积液/肺水肿/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1.6%,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0.6%,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2.7%,HELLP综合征发生率为3.0%。各组间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及Ⅲ组(P<0.017)。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为3.3%,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为9.5%,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1.1%。三组新生儿体重、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组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Ⅱ组及Ⅲ组(P<0.017)。Ⅱ组FG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Ⅲ组(P<0.017)。Ⅰ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Ⅲ组(P<0.017)。三组间心力衰竭/肺水肿、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及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程度的24h尿蛋白可能增加了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低蛋白血症的风险,但不增加心力衰竭/肺水肿、胎盘早剥及HELLP综合征的风险。24h尿蛋白定量与重度子痫前期新生儿体重、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对照组,n=31)、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联合组,n=31)。比较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及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丙泊酚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从T2时刻起,对照组HR水平较T0时刻显著升高,MAP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T2、T3、T4时刻的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天,对照组MMSE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且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POCD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术后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从中寻求一种便捷、有效且并发症少的促排卵方案。方法 选取195例PCOS不孕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克罗米芬组n=48)、B(来曲唑组n=50)、C(克罗米芬+来曲唑组n=47)、D(来曲唑+来曲唑组n=50)4组,观察4组之间的成熟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以及早期流产率等。结果 A组成熟卵泡个数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排卵率、妊娠率而言,C组和D组分别较A组、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流产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结论 来曲唑+来曲唑方案也能够相对提高PCOS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及排卵率,为促排卵方案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64例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联合组(n=32)采用全身麻醉联合B超引导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状态、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及苏醒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T2时刻,联合组和对照组HR、MAP均较T1时刻明显下降(P<0.05),T3~T5时刻,联合组HR、MAP均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均明显高于T1时刻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联合组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躁动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行下肢骨折手术,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镇痛药物用量,促进早期苏醒和拔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羊水指数和宫颈长度对双胎妊娠孕妇胎膜早破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7月在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孕检的112例双胎妊娠高危胎膜早破孕妇的资料(高危组),另回顾性分析96例同期在该院孕检的健康双胎妊娠孕妇的资料(健康组).比较两组的绒毛膜性和羊膜性;比较两组的羊水指数和宫颈长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r)-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GABAA在子痫前期(PE)大鼠交感中枢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中的表达情况,探究孕激素改善PE大鼠心血管功能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醋酸去氧皮质酮(DOCA)腹腔注射以及生理盐水(saline)替代普通饮用水的方法处理怀孕大鼠构建PE模型,通过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肾交感放电活动(RSNA)及24 h尿蛋白含量等指标验证PE模型成功建立,即为受孕大鼠+DOCA+ saline组(PDS组),同时设立未孕大鼠组(Con组)、未孕大鼠+DOCA+saline组(DS组)、受孕大鼠组(NP组).将NP组及PDS组大鼠各分出两个亚组,分别予以孕激素(己酸羟孕酮,17-OHPC)处理和溶剂(生理盐水)对照处理,即为NP+ 17-OHPC组、NP+Veh组、PDS+ 17-OHPC组和PDS+Veh组.孕激素腹腔注射3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脑脊液中孕激素含量,监测各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心率、RSNA以及检测24 h尿蛋白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ABAA、GABAB受体以及核孕激素受体(nPGRA和nPGR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组、DS组和NP组相比,PDS组大鼠平均动脉压升高、RSNA增强、24 h尿蛋白含量增加(P<0.05);与NP组相比,PDS组大鼠血清及脑脊液中孕激素含量均降低(P<0.05);PDS组大鼠补充孕激素3d后,血清及脑脊液中孕激素含量均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下降、RSNA减弱、24 h尿蛋白含量降低(P<0.05).PDS组大鼠RVLM内GABAA受体表达较NP组减少(P<0.05),补充孕激素3d后表达上调(P<0.05).nPGRB在PDS组大鼠RVLM内表达高于NP组(P<0.05),补充孕激素3d后其在PDS组内表达降低(P<0.05).GABAB受体和nPGRA在PDS组大鼠RVLM内的表达与N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ABAA受体在PE大鼠RVLM内表达降低,补充孕激素可增加PE大鼠RVLM内GABAA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高环  李涛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141-143
目的 通过对早产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笔者医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PDA早产新生患儿80例作为实验组,另随机筛选无PDA病症的同期早产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胎龄、体重、孕母患病史、用药史、围生期高危症以及相关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早产新生儿PD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儿胎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5,P=0.687);出生体重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3,P=0.012)。羊水过少(OR=9.67,P=0.010)、羊水粪染(OR=3.50,P=0.019)、宫内缺氧(OR=4.13,P=0.038)、Apgar评分(OR=3.70,P=0.017)、脐带绕颈(OR=4.59,P=0.002)、双胎(OR=3.56,P=0.035)、母孕期感染(OR=11.92,P=0.026)、母孕期糖尿病(OR=8.94,P=0.001)、出生时吸氧治疗(OR=9.41,P=0.003)、HIE(OR=12.12,P=0.014)是早产新生儿PDA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新生儿PDA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后,能够明确其发病机制,有利于新生儿PDA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缩短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肺癌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78例初诊肺癌患者治疗前和70例体检健康者血浆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AT)测定结果,观察患者治疗前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远端和淋巴结转移率以及1年内生存率等指标,分别以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缩短的APTT对患者DVT形成和肺癌转移的诊断价值和危险因素。结果 APTT缩短组FIB和D-D浓度显著高于而AT水平显著低于APTT正常组和延长组(P<0.01);APTT缩短组患者治疗前DVT发生率和肺癌转移率显著高于APTT正常组和延长组(P<0.05);缩短的APTT诊断治疗前DVT和肺癌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95% CI:0.848~0.948)和0.812(95% CI:0.738~0.885),cutoff值分别为20.1s和19.5s,敏感度为73.68%和70.16%,特异性为71.04%和81.17%。1年死亡组中,治疗前APTT缩短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治疗前DVT发生率和肺癌转移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Logistic回归显示,缩短的APTT是治疗前DVT发生和肺癌转移的危险因素(β=1.65和1.72,OR=8.65,95% CI:5.78~10.35和OR=9.11,95% CI:6.12~10.98)。结论 缩短的APTT可作为肺癌患者DVT形成和癌细胞转移以及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等检验指标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38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及检验结果,将所有孕妇分为子痫前期重度组(n=148)、子痫前期轻度组(n=84)、正常妊娠组(n=150),分析各组孕前BMI、血常规、生化检验中部分化验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子痫前期重度组、轻度组孕前BMI,HB值、CysC、U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及子痫前期轻度组TG值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Hcy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以子痫前期重度组值为最高,子痫前期重度组分别与子痫前期轻度组、正常妊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的孕龄及胎儿体重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与孕前BMI、HB、CysC、UA、TG、Hcy有关。  相似文献   

16.
曹倩  孙静  钱磊  晁艳艳 《安徽医学》2019,40(2):151-155
目的探讨不同中毒程度的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1例ACOP患者,根据一氧化碳中毒诊断及分级标准,分为轻度组(35例)和中重组(26例),选取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ICU住院时间(d)、机械通气时间(d)、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同时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时间(K)、血凝速率(Angle角)、血块强度(MA)、血凝综合指数(CI),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所有ACOP患者随访28天,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42例)和死亡组(19例),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d)、机械通气时间(d)、碳氧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及TEG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重组患者PT、APTT、TT短于轻度组患者,D-D、FDP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重组与轻度组患者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比较,PT、APTT、TT缩短,FIB、D-D、FD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TEG指标中,轻度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值缩短,MA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重组患者R值、K值显著缩短(P <0. 05),Angle角、MA值、CI值显著升高(P <0. 05)。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比较,R值、K值缩短(P <0. 05),Angle角、MA值、CI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EG检测中R值分别与PT、APTT呈正相关(P <0. 05); K值与APTT呈正相关(P <0. 05),与FIB呈负相关(P <0. 05); Angle角分别与APTT呈负相关(P <0. 05),与FIB、D-D呈正相关(P <0. 05); MA值与FIB呈正相关(P <0. 05); CI值分别与PT、APTT呈负相关(P <0. 05),与FIB呈正相关(P <0. 05)。结论 ACOP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栓弹力图指标具有相关性,两者对监测ACOP患者凝血功能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胎盘早剥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爱桃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116-117,130
目的探讨发生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及早期诊断要点。方法我院2001年1月~2009年6月共收治分娩孕妇23728例,其中合并胎盘早剥112例,总结分析胎盘早剥发病的诱因、B超阳性诊断率及预后情况。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导致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占50.0%,与其他诱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胎盘早剥患者中发生子宫胎盘卒中者13.3%,DIC 10.0%,产后出血53.3%,新生儿窒息433%,围产儿死亡6.7%,与轻型胎盘早剥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是妊高征,它对母婴危害极大,特别是重型胎盘早剥,应尽早诊断,尽快处理,以降低孕产妇的并发症,减少死胎、死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诊断学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PA患者80例作为PA组,选取同期就诊的性别、年龄、血压水平相匹配的80例EH患者作为EH组。比较两组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尿酸、肌酐、vWF、sICAM-1、24 h尿蛋白、尿蛋白排泄率(UAER)、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WF、sICAM-1单独及联合检测PA、EH的诊断效能。结果 PA组vWF、sICAM-1、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高于EH组(P <0.05)。两组患者UA、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组24 h尿蛋白、UAER、LVMI高于EH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A组患者vWF水平与ARR、24 h尿蛋白、UAER和LVMI均呈正相关(r=0.617、0.485、0.539和0.476,均P <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多参数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对胎儿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1例HDP患者,其中75例为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组),56例为子痫前期(子痫前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行超声检查的72例正常单胎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参数。结果 各组受试者年龄、受检时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子痫前期组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对照组(P <0.05),子痫前期组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 <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子痫前期组UA、DV、PV的PI和R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 <0.05),AoI的PI和RI指数低于对照组(P <0.05);子痫前期组UA、DV、PV的PI和RI指数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 <0.05),AoI的PI和RI指数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 <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和子痫前期组左心室和右心室IVCT、IVRT长于对照组(P <0.05),MPI高于对照组(P <0.05),二尖瓣和三尖瓣E、E/A低于对照组(P <0.05),子痫前期组左心室和右心室IVCT、IVRT长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 <0.05),MPI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 <0.05),二尖瓣和三尖瓣E、E/A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 <0.05)。HDP患者UA、DV、PV的PI和RI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 =0.762、0.801、0.792、0.740、0.759和0.763,均P <0.05),左心室IVCT、右心室IVCT、左心室IVRT、右心室IVRT、左心室MPI、右心室MPI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 =0.749、0.748、0.752、0.749、0.839和0.802,均P <0.05)。AoI的PI和RI指数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 =-0.841和-0.802,均P <0.05),二尖瓣E、二尖瓣E/A、三尖瓣E、三尖瓣E/A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 =-0.785、-0.802、-0.773和-0.815,均P <0.05),其他指标与收缩压、舒张压和24 h尿蛋白定量无相关(P >0.05)。结论 HDP可影响胎儿心功能,且随着病情进展,对心功能损害越大。超声多参数可准确检测胎儿心功能且改变血流动力学,为临床评估HDP胎儿心功能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E)胎盘组织中可溶性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sVCAM-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的204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其中单纯妊娠高血压患者87例(妊娠高血压组),子痫前期(PE)患者52例(PE组),SPE患者65例(SPE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产检住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健康妊娠孕妇52例为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胎盘组织中sVCAM-1、GDF-15的表达。分析不同人群胎盘组织中sVCAM-1 mRNA、GDF-15 mRNA相对表达量,Pearson法分析sVCAM-1 mRNA与GDF-15 mRNA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SPE发生的因素。结果 对照组胎盘组织中sVCAM-1 mRNA、GDF-15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妊娠高血压组、PE组及SPE组(P <0.05),妊娠高血压组sVCAM-1 mRNA、GDF-15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PE组和SPE组(P <0.05),PE组sVCAM-1 mRNA、GDF-15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SPE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PE组sVCAM-1 mRNA与GDF-15 mRNA呈正相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VCAM-1 mRNA[O^R=3.550(95% CI:1.461,8.628)]、GDF-15 mRNA[O^R=4.059(95% CI:1.670,9.865)]是SPE发生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胎盘组织中sVCAM-1、GDF-15的异常表达可能与PE发病有关,sVCAM-1、GDF-15高表达可能使PE患者进展为S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