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2007年4月~9月共收治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25例,其中伴有下肢疼痛不适4例,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4±0.97分.均采用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腰痛VAS评分,术后12个月时进行MacNab评分.结果:2例于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S/S1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患者,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前伴有下肢疼痛不适的4例患者术后下肢症状均缓解.随访12个月,术后1周腰痛VAS评分0.80±0.65分,术后1个月0.56±0.65分,术后3个月0.48±0.65分,术后6个月0.52±0.65分,术后12个月0.67±0.58分,术后各时间点评分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评分较术后1周无明显反弹(P>0.05).按照MacNab评分标准,12个月随访时优11例,良12例,可2例,总有效率100%,优良率92%.结论: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间盘源性腰痛,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内VAS评分的变化及术后6个月MacNab评分。结果2例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破裂患者,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25例随访6~10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4±0.97,术后1周VAS评分0.80±0.65,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均为0(0~2),术后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降低(Kruskal-Wallis法秩和检验,H=61.680,P=0.000),且术后6个月内腰痛VAS评分无明显反弹。术前伴有下肢疼痛不适的4例术后下肢症状均缓解。按照MacNab评分标准,6个月随访时11例优,12例良,2例可,优良率92.0%(23/25)。结论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间盘源性腰痛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侧入路水平穿刺单极射频热凝纤维环修补术治疗盘源性腰痛临床疗效。方法16例患者DSA引导下将射频套管针侧入路水平穿刺,到达椎间盘后缘行热凝纤维环修补。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行腰痛VAS评分,术后末次VAS评分时按照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6例患者腰痛VAS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VAS评分时,根据Macnab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2例(75%),良4例(25%),优良率100%。结论侧入路水平穿刺单极射频热凝纤维环修补术适用于L3-4、L4-5盘源性腰痛患者,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腰椎间盘源性痛病人采取侧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结果]按照疗效评价采用VAS和MacNab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13例,良1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4.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腰椎间盘源性腰痛采取侧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纤维环成形在经皮椎间盘部分切除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6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采用Disc - FX通道系统辅助下经皮椎间盘部分切除术加射频消融、纤维环成形术治疗和B组(30例)采用该系统辅助下的经皮椎间盘部分切除术治疗.男32例,女28例;年龄35 ~ 59岁,平均47.9岁.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手术前后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手术时间.[结果]术后随访9 ~21个月,平均15.9个月.两组在年龄、病程、术前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术后腰痛VAS评分及ODI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纤维环成形在经皮椎间盘部分切除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间盘内射频电刺激定位椎间盘源性腰痛责任椎间盘的有效性。方法对7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在CT引导下通过椎间盘内射频电刺激定位责任椎间盘,根据椎间盘电刺激诱发试验结果分为A组(椎间盘电刺激试验诱发阳性)及B组(椎间盘电刺激试验诱发阴性)。行椎间盘低温等离子纤维环成形术。以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以改良MacNab评分评价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8例中,A组67例,B组11例。2组患者术前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NRS评分均较B组减低(P均0.05)。术后1、3、6个月,A组患者MacNab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B组(P均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6例出现穿刺点皮下淤血、14例穿刺点局部疼痛,均在术后2周内自行消失。结论椎间盘电刺激诱发试验阳性患者椎间盘低温等离子纤维环成形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和患者主观满意度更优;椎间盘内射频电刺激有助于准确定位椎间盘源性腰痛责任椎间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间,采用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2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isua l ana log sca le,VA S)及改良M acN ab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 d和3个月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VA S评分:术前(7.40±0.96)分,术后3 d(4.16±1.40)分,术后3个月(3.12±1.79)分(P〈0.05);术后3个月的整体效果要优于术后3 d(P〈0.05)。结论微创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结合了两者不同的作用机理,治疗效果良好,疗效确切、安全,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优缺点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7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ArthroCare2000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结果随访4~36个月,平均19个月。依据VAS评分系统评定,有效率为97%,VAS降低53%(P<0.05),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方法简单,有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7年1月~2009年6月临床资料完整的54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采用微创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先射频针行纤维环多靶点射频热凝,再臭氧脉冲式注入髓核和神经根周围,采用VAS、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23~53 min,平均27 min。无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54例均获随访2年,术前VAS评分(7.25±0.83)分显著高于术后1周(4.37±0.24)分(q=29.052,P<0.05)、术后6个月(3.49±1.02)分(q=37.929,P<0.05)、术后1年(2.96±0.72)分(q=43.275,P<0.05)、术后2年(3.14±0.59)分(q=41.459,P<0.05);术前ODI评分(34.55±4.71)分显著高于术后1周(23.27±7.39)分(q=17.431,P<0.05)、术后6个月(19.75±4.16)分(q=22.870,P<0.05)、术后1年(18.03±2.48)分(q=25.528,P<0.05)、术后2年(18.12±3.58)分(q=25.389,P<0.05)。术后2年MacNab评分有效率75.9%(41/54)。结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比较理想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作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0.5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平均为(7.5±0.45)分,术后1周、1个月和最后一次随访分别为(3.6±0.23)分、(3.1±0.55)分和(3.3±0.34)分.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术后下肢放射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但对于神经根性疼痛的缓解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 Disc-FX通道系统辅助下采用髓核摘除、射频消融和纤维环成型的”三合一冶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 2月至 2011年 2月, 我院对 4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 Disc-FX通道系统辅助下的”三合一冶技术治疗, 其中男 22例, 女 18例;年龄 32~58岁, 平均 38.7岁。对治疗前和术后 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下肢痛 VAS评分及末次随访 Macnab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时间 20~40 min, 平均 26 min。术后随访 6~18个月, 平均 13.8个月。术后未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 1周、3个月、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腰痛 VAS评分分别为: (1.05±0.68)分、(1.15±0.70)分、(1.00±0.62)分和(0.95±0.63)分, 与术前腰痛 VAS评分(6.60±1.4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 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下肢疼痛 VAS评分分别为(1.10±0.74)分、(1.15±0.70)分、(1.10±0.72)分和(0.95±0.54)分, 与术前(3.05± 1.2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按照 Macnab评分标准, 末次随访时优 20例, 良 17例, 可 2例, 差 1例, 优良率为 92.5%(37/40)。1例患者术后 1个月时复发。结论 Disc-FX系统辅助下的” 三合一冶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短期内能取得满意疗效, 但其远期效果仍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Disc-FX系统辅助下经皮髓核钳夹术、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5月,采用Disc-FX系统辅助下经皮髓核钳夹术、射频消融术治疗并获得随访椎间盘源性腰痛53例,男24例,女29例;年龄29~56岁,中位年龄38岁。对术前和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ODI和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sc-FX系统辅助下采用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等综合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复发性下腰痛患者,经X光片、CT和/或MRI检查,结合椎间盘穿刺造影术确诊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部位:L3/44例,L4/524例,L5/S110例,L4/5+L5/S13例.采用经皮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进行治疗,于术毕即刻、术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微创手术系统,采用髓核摘除、射频消融和纤维环成型的"三合一"技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对21例包容性腰椎间突出症患者应用高频微创手术系统,采用髓核摘除、射频消融和纤维环成型的"三合一"技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2~55岁,平均37.5岁;单节段15例,双节段6例,其中L4~5(14节),L5S1(13节),对治疗前和术后2~3 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下肢痛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末次随访Macnab评分对比分析。结果手术时间30~55min,平均46min。术后随访6~17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无一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2~3 d、3个月、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分别为:(1.10±0.65)分、(1.22±0.70)分、(1.15±0.75)分和(0.98±0.85)分,与术前腰痛VAS评分(5.30±1.5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3 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下肢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25±0.69)分、(1.43±0.90)分、(1.32±0.84)分和(0.99±0.57)分,与术前(6.85±1.2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按照Macnab评分标准,末次随访时优8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8/21)。结论应用双极射频微创手术系统"三合一"技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内临床疗效满意,但其远期效果仍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下CT引导经皮椎间盘穿刺,向盘内注射浓度为50 mg/L的臭氧20~30 mL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经13~25个月随访,平均17个月,采用Odom分类系统评定疗效,其中优32例,良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5.4%,随访中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症状有进一步的缓解,无神经根损伤、切口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定位臭氧注射治疗操作简单、直观、安全、效果好,且避免医务人员受X线辐射,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裂肌间隙入路可扩张管微创系统(Quadrant系统)辅助下单侧椎弓根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40例单节段下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多裂肌间隙人路,经椎间孔融合器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在椎间盘镜通道辅助直视下行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根据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及Nakai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切口长3.0~4.0cm,平均3.3cm。手术时间70~120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量90~400ml,平均150ml。术后切口无感染、皮肤坏死。40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月。术后1年随访时患者腰痛VAS评分从术前(6.8±2.6)分降至(2.7±1.3)分,腿痛VAS评分从术前(8.1±2.4)分降至(2.9±1.4)分。疗效评定采用Nakai标准:优25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92.5%(37/40)。所有患者无螺钉松动、断裂及cage移位等并发症。结论Quadrant系统下多裂肌间隙人路单侧椎弓根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稳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是部分下腰椎病变固定融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2年5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椎管狭窄症和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访〉2年的共52例,其中腰椎椎管狭窄症40例,椎间盘突出症12例。术前腰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5.5分(3.0~9.0分),腿痛VAS评分5.36分(2.6~9.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61.4%。测量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腿痛的VAS评分及ODI。测量手术前后手术节段椎间盘的高度,置入节段的活动度,固定节段头侧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结果 52例患者平均随访29个月。手术时间95 min±16 min,术中出血量183 mL±32 mL。脑脊液漏1例,经改变体位及换药局部处理后愈合;1例切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对症处理后愈合。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症状无加重,神经功能无恶化。患者腰痛VAS评分在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腿痛VAS评分也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ODI较术前也有明显的降低。手术后椎间隙高度有所降低,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节段椎间活动度明显减小,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固定节段头侧邻近节段活动度有所增加,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可避免融合术相关并发症,效果满意。Dynesys系统固定上端的邻近节段活动度较术前略有增加(P〉0.05),其长期临床疗效以及能否减少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等还需长时间、大宗病例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应用微创经多裂肌间隙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将60例经临床检查和椎间盘造影确诊的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Quadrant系统辅助下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行TLIF手术。A组32例,行单侧钉棒内固定单枚Cage融合;B组28例,行双侧钉棒内固定单枚Cage融合。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0~55岁,平均40.5岁;L3~4节段5例,L4~5节段35例,L5S1节段20例。于术后3个月、6个月、18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损伤、并发症、植骨融合及医疗费用并进行总结分析。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A组平均120mL,B组平均250 mL;手术时间A组平均85.5 min,B组平均120 min;治疗费用A组平均2.0万元,B组平均3.5万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A组1例硬脊膜撕裂,B组2例,同时B组有2例非减压侧螺钉损伤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随访8~36个月,平均25.3个月,术前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同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率A组93.7%,B组96.4%。临床疗效评定A组优28例,良1例,可3例,优良率90.06%;B组优23例,良2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93.2%。两组间VAS评分、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行单侧和双侧TLIF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单侧TLIF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低,安全有效,费用更低,是椎间盘源性腰痛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动态稳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指征、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35例退行性腰椎疾患患者在后路减压的同时行Dynesys内固定术。男13例,女22例;年龄37-60岁,平均48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行性椎管狭窄27例,椎间盘退行性改变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再发2例。应用VAS进行疼痛评估;以Oswestry功能丢失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VAS(0~10)评分:术前6.7~9.6,平均8.6,术后0~5.1,平均2.9;Oswestry术前32~83分(平均66分),术后0~62分(平均34分)。无钉绳系统和聚脂套管松动。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优25例,良7例,可3例,症状改善优良率达91%。结论Dynesys可保留固定节段的活动度,近期临床症状恢复良好,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可供选择的非融合性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