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体质特征间的相互关系,为国人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根据我国南方14个少数民族群体三项头型指数的构成比数据,对其头型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4个群体可分为三类:Ⅰ类包括广西彝族、云南纳西族、阿昌族和普米族;Ⅱ类包括贵州水族、仡佬族、湖南土家族、广西侗族、贵州毛南族、湖南侗族、海南攀族、湖南瑶族;Ⅲ类包括广西苗族、贵州白裤瑶。结论:与古代族系有一定渊源关系的民族群体的头型特征的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2.
苗瑶民族体质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苗瑶民族体质特征。方法:对8个苗瑶民族群体15项头面部、体部测量数据和体质指数,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苗瑶民族身材矮小,圆头型。群体间体质测量指标变异较大。结论:苗瑶民族群体体质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对探讨南方民族群体间的渊源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20个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发育状况。方法利用与体质发育密切相关的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和身体质量指数)作20个民族间的聚类分析。结果20个民族聚合成主要的三大类,各类群间的体质发育存在明显差异。结论20个民族青少年的体质发育水平整体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苗瑶民族迁徙化对其体质特征的影响。方法:对7个苗瑶民族群体的12项体质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广西瑶族,贵州苗族和湖南瑶族聚在一类;而白裤瑶与广西苗族、云南苗族聚为一类;湖南苗族为另一类。结论:探讨苗瑶民族迁徙化对其体质特征的影响,对研究苗瑶民族的起源、演进、遗传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中国白裤瑶与南方其它少数民族群体的体质特征。方法:根据白裤瑶9项头面部测量指标和身高数据,与南方11种少数民族16个群体体质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白裤瑶与湖南侗族、贵州毛南族、云南苗族相接近。结论:南方少数民族体质特征与其居住的地理距离呈明显平行关系,分布距离靠近的民族的血统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27个民族群体的遗传关系。方法:对27个民族群体CSF1PO、TPOX和TH01基因座基因频率的分布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计算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27个民族群体的CSF1PO、TPOX和TH01三个基因座分别以等位基因10、11、12,8、11和7、9的频率最高。蒙自壮族与罗平布依族的遗传距离最小(0.0013),罗平布依族、玉溪傣族间的遗传距离次之(0.0033);浙江畲族和广州汉族遗传距离最大(1.0565)。汉族群体和少数民族群体分别聚为一大族,少数民族群体按“百越”族系和“南蛮”族系及地理位置再聚为6支。结论:相互聚类的民族群体间在历史上有一定族源关系,同时提示群体的基因频率分布与地域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部队体质状况和训练水平,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依照GJB2125094规定的方法测定492名男战士,学员的7项体质指标,经T标准发处理,计算出个体和群体体质指数,结果:群体体质指数为50.21,个体体质指数优秀率为4.9%,良好率为11.8%,一般率为65.4%,较差率为13.2%,差率为4.7%。结论:武警某部男战士,学员群体体质评价为一般水平,三个单位的体质状况以指挥院校学员最好,连队战士和医学院校学员在入伍(校)体质标准的掌握上应严格把关,在体质训练方面尚须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布依族体型特征及其类型。方法:对贵州773名布依族成人个体的10项体质指标进行活体测量。根据这些指标计算8项体型指数,并对其进行分型。结果:布依族成人属窄肩、窄胸、窄骨盆,中腿型,特窄手,短宽型足,亚中等偏矮型身材。结论:布依族不仅具有我国典型南方人的体型特征,而且具有本民族自身的体型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州世居三种少数民族中医体质不同分型的规律,为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质九分法对贵州世居苗族、水族、布依族三种主要少数民族18岁~70岁不同年龄段进行中医体质分型调查,各民族按年龄均分为6个年龄组,<20岁、21岁~30岁、31岁~40岁、41岁~50岁、51岁~60岁和61岁~70岁年龄组。每个年龄段调查200人以上,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62名布依族人群体质类型分布前三位分别是气虚质、阴虚质和阳虚质,分别占23.49%,22.88%和10.64%;2534名苗族人群体质类型分布前三位分别是痰湿质、气郁质和气虚质,分别占22.89%,21.03%和18.51%;2466名水族人群体质类型分布前三位分别是湿热质、瘀血质和气虚质,分别占25.26%,19.91%和16.38%。布依族组体质类型分布与苗族组、水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苗族组与水族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州省世居三种少数民族中医体质分型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贵州世居民族群体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多样性。方法:对贵州布依族、苗族、水族、彝族、仡佬族、土家族、侗族、白族、回族、毛南族、畲族、穿青人和汉族群体5655人(男性3045人,女性2610人)的头面部28项指标进行活体观察和聚类分析。结果:贵州世居民族头面部形态特征,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基本上呈现南北部两大类型。结论:贵州世居民族头面部形态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些特征对探讨贵州少数民族起源及其渊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开发适合中老年人群的糖代谢异常患病危险度评估工具.方法 于2008年4至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成都城乡地区40~79岁中老年人口中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血压、空腹血糖、葡萄糖75 g餐后血糖、血脂、血尿酸、身高、体质量、腰围等检测,共获取有效调查资料5205份.进行判别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量化评分体系,ROC分析筛选量化评分体系的界点,336例体检人群验证简易评分模型判别效能.结果 判别分析男女模型准确度分别为79.04%和81.35%.年龄、工作体力强度、体育锻炼、家族史、兄弟姐妹糖尿病史、体质指数、腹型肥胖和高血压病史8个指标构成男性简易评分模型;年龄、工作体力强度、体育锻炼、家族史、兄弟姐妹糖尿病史、体质指数、腹型肥胖、高血压病史、分娩次数和妊娠糖尿病史构成女性简易评分模型.ROC曲线下面积男性模型为0.702,女性模型为0.728.在其他人群应用中男性模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86%和65.12%,女性模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89%和72.97%.结论 初步开发的中老年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危险度评估工具简便可行,有一定实用性,可应用于中老年人群糖代谢异常的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短柄乌头(Aconitum brachypodum Diels)为毛茛科乌头属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该物种现仅在云南、四川有分布,且数量稀少,为保护濒临灭绝的短柄乌头而进行该文的研究.方法:通过样方法及民间访谈对短柄乌头种群现状进行了调查,用方差/均值比、丛生指标(I)、负二项参数(K)、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指标(m*)和聚块性指标(m*/m)对其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短柄乌头10种群分布格局类型为集群分布,且聚集强度各不相同,所研究的3种群聚集尺度多为8m2.结论:整个种群分化格局的演化趋向于高聚集强度的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湖南回族与本省其他民族的体质特征,为人类学提供资料。方法以湖南省汉寿县毛家滩回族乡为主测区,对回族成年男、女400例进行活体测量与观察。所得结果用马丁分类法、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其体质特征。结果:湖南回族中等身材,男性以中头型为主,圆头型次之,女性以圆头型为主。眼裂多呈水平,面阔、中鼻,女性多为凹形鼻,男性则以直鼻梁居多。结论:湖南回族除具有东亚人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本民族独特的体质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刘利利  赵柯湘  罗成  肖谦  周静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0):1762-1767
目的 目前,国内肌肉减少症(以下简称肌少症)相关研究报道尚欠完善,而重庆地区此类研究更为匮乏,且既往研究无中年人群纳入。笔者推测中年时期某些因素是否与老年期肌少症患病相关,为了解重庆地区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肌少症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故进行此次调查研究。 方法 纳入2017年12月—2018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进行例行体检的人员,年龄≥40岁,采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检测肌肉质量,握力计检测肌肉力量,6 m步行速度测定肌肉功能;现场调查问卷收集可疑危险因素,同时收集体检人员相关实验室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对2组相关数据进行多变量与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可疑危险因素。 结果 共收集769例人员资料,其中男性416例,女性353例。肌少症患病人数32例,总患病率4.16%,男性患病率2.88%,女性患病率5.6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5.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少症危险因素包括:体质量指数(OR=0.374,95% CI:0.270~0.517)、体内水分量(OR=0.784,95% CI:0.665~0.924)。 结论 体质量指数、体内水分为危险因素,与肌少症患病呈负相关。对中老年人群来说,保证充足水分摄入,维持正常的体质量指数,是防治肌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老年人群中医体质特点,探索常见偏颇体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医体质调查量表,收集1017位西长安街社区老年居民生活资料并进行体质评分、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常见偏颇体质的相关因素。结果平和质(229例)占22.52%,8种偏颇体质(788例)占77.48%,其中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合607例)最为多见,占59.69%。Logisitic回归显示痰湿质与身体健康状况、体质指数、饮食口味相关,阳虚质与身体健康状况、体质指数、睡眠习惯相关,气虚质与身体健康状况、居住条件、饮食口味相关。结论老年居民以偏颇体质居多,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是其常见偏颇体质。身体健康状况是偏颇体质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居住条件、饮食口味、体质指数、睡眠习惯也是偏颇体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体质健康纵向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校在校本科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状况,为大学体育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两个年级在校本科生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等身体形态指标和肺活量、立定跳远、肺活量指数等可反映学生机能状况的指标进行测试调查,结果与我校1985年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分析。结果:与1985年相比,我校学生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有很大的提高,差异显著(P〈0.05或P〈0.001),肺活量、肺活量指数、立定跳远成绩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显著(P〈0.05或P〈0.001)。结论: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与1985年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体能素质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提高大学生体能素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先天缺牙正畸治疗前后PAR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PAR指数评价青少年先天缺牙患者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例先天缺牙的青少年错患者,采用PAR指数对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磨牙关系、覆盖、覆及中线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先天缺牙青少年患者正畸治疗后的PAR总分和加权总分均小于治疗前,正畸治疗前后的PAR指数除中线外,其他各项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PAR总分值减少(14.25±7.91)分,减少百分率为(80.90±11.09)%;权重PAR总分值减少(15.45±8.16)分,减少百分率为(75.34±18.41)%。结论PAR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青少年先天性缺牙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特征的改善程度,但还存在一定缺陷。在临床应用时还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相关性凝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收集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144例发病于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的急性单发性颅脑创伤的患者资料,按照1:2配组分为中老年患者组和非中老年患者组,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中老年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病率与非中老年患者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然后对中老年患者组和非中老年患者组的凝血功能障碍指标进行分析,明确凝血障碍指标在不同组别中的差异。结果 中老年急性单发性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病率与非中老年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11)。进一步分析表明血小板(platelet,PLT)异常在中老年患者组和非中老年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68),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急性单发性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病率更高,同时血小板异常更容易出现在中老年颅脑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组内,以上特点有助于明确中老年颅脑创伤性凝血病的病理机制并指导中老年患者颅脑创伤后凝血病的诊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