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病毒对脑组织的直接侵犯及继发的自身免疫反应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改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后者易引起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而导致较高的致残率。临床常因其病情反复而延误治疗。本文通过对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继发脱髓鞘改变病例的早期磁共振特点进行分析,提示颅脑磁共振检查有助于对病毒性脑炎继发脱髓鞘改变的早期诊断、明确病变程度、判定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提供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脱髓鞘病变的免疫荧光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脱髓鞘病变是一个多因素的发病机制,传统的解释是由中枢病为而累及三叉神经所致,而对其致病的免疫学机制认识较少[1]。近年来,许多学者已开始从免疫学机制角度来解释三叉神经脱髓鞘病为的发生[2]。本实验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对三叉神经脱髓鞘病变进行检测,并对病变的免疫学检查结果进行讨论。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35例病例均经临床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诊断为原发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其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45~65岁,平均50.4岁;病程24~60个月;Ⅰ支发病者9例,Ⅱ支发病者14例,Ⅲ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脱髓鞘假瘤的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疑为脑占位病变而病理诊断脱髓鞘病、或者临床考虑脱髓鞘病而病理不支持或诊断脑肿瘤的10例病例的临床病史、辅助检查、影像学资料以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并行α1-AT、CD3、CD20、CD45RO、CD68、CD79α、κ、λ、GFAP、NF和Vimen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PAS、髓鞘(LFB)和轴突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肢体抽搐、意识障碍、言语不能和视物模糊,腱反射活跃;5例脑脊液潘氏试验阳性;4例脑电图弥散性θ波增多.MRI表现为不完全的环形增强和明显占位效应的增强肿块,周围脑实质水肿,相邻脑室受压,2例累及胼胝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胶质细胞增生,多量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病变中央坏死,淋巴细胞血管套结构.组织化学染色可见髓鞘脱失,单核巨噬细胞吞噬髓鞘,轴突仍保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反应性胶质细胞GFAP阳性,大部分淋巴细胞CD3和CD45RO阳性,单核巨噬细胞α1-ACT、CD68阳性. 结论 不典型临床表现的脱髓鞘假瘤诊断应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垂体后叶素致低钠血症及低钠性脑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小迪 《疑难病杂志》2008,7(5):301-302
垂体后叶素在治疗咯血及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有特别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引起的低钠血症、低钠性脑病以及不规范快速补钠引起的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给治疗带来很多的麻烦,使医疗风险增大,为减少其使用过程中低钠血症及低钠性脑病的发生,预防不规范补钠带来的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现对我院使用该药引起低钠血症及脑病患者5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朝贵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5):828-830
目的探讨MRI在观察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50例脱髓鞘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资料,研究其MRI表现。结果150例脱髓鞘疾病中,11例(7.33%)脑白质营养不良,122例(81.33%)慢性脱髓鞘脑病全部治愈,8例(5.33%)急性脱髓鞘脑炎中6例未治愈;22例(4.4%)多发性硬化均未治愈。结论MRI对脱髓鞘疾病病变敏感性极高,是检查脱髓鞘疾病的可靠方法,并能为临床提供诊断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低场磁共振对脱髓鞘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140例脱髓鞘疾病患者的基本资料、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低场磁共振的诊断效果。结果:在140里脱髓鞘疾病患者中,脑白质出现营养不良的有10例,患有慢性脱髓鞘疾病全部治愈的占115例。患有急性脱髓鞘疾病的患者有6例,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未得到治愈。结论:低场磁共振对脱髓鞘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成为脱髓鞘疾病检查的主要方法,也能对脱髓鞘疾病提供有效的诊断意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窍化瘀法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视神经放射性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与实验组均采用放射线照射3周,每周1次;实验组于放射照射前2周开始每日腹腔内注射黄芪注射液(剂量为4.0 g/kg)、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剂量为15 mg/kg)和醒脑静注射液(剂量为2.5 mL/kg),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放射照射前、照射后1 d、2周、4周及6周大鼠静脉血内皮素-1(ET-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浓度,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组间差异。于照射后2、4、6周分别取材进行视神经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视神经轴索脱髓鞘病变程度,并计算和比较各组视神经脱髓鞘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放射照射后模型组静脉血ET-1、 vWF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于照射后4周达到峰值;与模型组比较,照射2周后实验组静脉血ET-1、 vWF浓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放射照射后2、4、6周模型组视神经脱髓鞘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实验组比较视神经脱髓鞘率在照射后2、4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6周实验组视神经脱髓鞘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化瘀法预防性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放射性视网膜视神经损伤模型大鼠静脉血ET-1、 vWF浓度,减轻放射线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的损伤,并对放射性视神经损伤后期轴索脱髓鞘改变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袁雁雯  叶志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574-3576
目的:探讨脑白质疾病的M砌影像学特征及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8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脑白质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血管性脱髓鞘36例,硬化性脱髓鞘12例,外伤性脱髓鞘2例,中毒性脱髓鞘3例,感染性脱髓鞘4例,营养不良性脱髓鞘1例。MRJ表现为侧脑室前后角、体旁及半卵圆中心多发片状T_2WI高信号影。结论:MRI能准确反映脑白质病的异常和病理改变特点,是诊断脑白质病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丁岩  李存江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2):953-954
脊髓血管病起病急、症状突出、诊断困难、预后较差.随着脊髓病变相关实验实检查的发展,人们对脊髓血管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与脑血管和脊髓脱髓鞘类疾病相比,脊髓血管病并不常见.脊髓血管病中部分类型分类尚不统一,从临床的角度大致分为以下几类(见图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脱髓鞘疾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73例脱髓鞘疾病患者及6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比较两组血浆HCY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脱髓鞘疾病的关系.结果 脱髓鞘疾病患者血浆HCY水平平均为13.43±4.07μmol/L,健康体检者血浆HCY水平平均为9.82±2.87μmol/L.结论 脱髓鞘疾病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脱髓鞘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且降低血浆HCY水平可能减少和延缓脱髓鞘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1 病理学类型 周围神经病有三种主要病理过程:轴索变性、节段性脱髓鞘和神经元病,病理性质不同临床结局不同.轴索变性常见于代谢、中毒、营养不良疾病和系统性疾病,特征是易累及大直径和长束神经纤维,引起远端轴索病或逆死性神经病.节段性脱髓鞘指髓鞘破坏,而轴索相对完整.尽管轴索变性也见于脱髓鞘性神经病,而继发性节段性脱髓鞘可见于轴索变性,电生理检查有助于鉴别原发性脱髓鞘和轴索变性.神经元病为前角细胞或背根神经节受累.  相似文献   

12.
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晓昆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2):955-956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病.长期以来一直认为NMO是多发性硬化(MS)的一个亚型,但诸多证据表明它具有很多与MS不同的临床与病理表现,因此,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单元.……  相似文献   

13.
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是由于慢性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低渗状态迅速纠正,予以迅速补钠,造成有毒损害。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其特点是急性麻痹、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神经系统症状。本文介绍了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及临床。为提高对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现对收治的2例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临床资料及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巯代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突变与硫唑嘌呤(AZA)所致的毒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2年至201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24例患者(包括13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和89例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给予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AZA口服(25~100 mg/d),观察2个月后出现的毒副反应情况;同时采用PCR-SNa Pshot方法检测224例患者4种常见的TPMT突变等位基因TPMT*2(G238C)、TPMT*3A(A719G/G460A)、TPMT*3B(G460A)、TPMT*3C(A719G),比较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与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的基因突变率,以及观察服用AZA后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1224例患者中TPMT*3C杂合子患者共9例(其中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4例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野生型基因纯合子共215例(其中130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85例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未检测到TPMT*2、TPMT*3A、TPMT*3B型突变。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TPMT基因突变率(3.7%)与非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TPMT基因突变率(4.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30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中有16例出现毒副反应,其中11例肝脏毒性、4例血液毒性、1例肝脏及血液毒性;5例TPMT*3C杂合子患者服AZA后均出现毒副反应(5/5),而基因纯合子的脱髓鞘患者服AZA后出现毒副反应发生率为8.8%(11/125)。【结论】TPMT*3C杂合子突变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服用AZA具有更高的毒副反应风险。对于需服用AZA的患者在服药前检测TPMT基因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是一种累及运动和感觉,可不对称或对称,近端及远端均可受累的病情进展超过2个月的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1]。CIDP的临床表现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AIDP、GBS)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硬膜外注射甲基维生素B12对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同种异体脊髓匀浆加弗氏佐剂接种制备周围神经脱髓鞘动物模型;维生素B12经硬膜外穿刺置管持续给药3周,观察家兔痛阈及肌力改变;取坐骨神经光镜切片检查。结果脱髓鞘动物经维生素B12持续给药后,原痛阈升高不明显,光镜下神经脱髓鞘病变明显好转。结论维生素B12硬膜外持续给药可显著减轻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脱髓鞘脑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附属医院护理部谢延香关键词急性脱髓鞘脑病;护理急性脱髓鞘脑病是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急性脱髓鞘。本文分析报告了46例急性脱髓鞘脑病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其护理要点。1临床资料46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脱髓鞘假瘤误诊原因,探讨其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脱髓鞘假瘤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临床表现、影像学考虑为肿瘤,手术后病理示脱髓鞘假瘤;1例临床诊断是多发性硬化,影像学考虑为肿瘤,在外院手术冰冻及常规切片诊断为胶质瘤,后经重切病理蜡块,行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脱髓鞘假瘤。结论脱髓鞘假瘤极易误诊为胶质瘤,提高对其不典型影像学表现认识,并密切结合临床是降低误诊的关键,对难以分辨者,可给予激素进行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19.
脑内脱髓鞘假瘤又称假瘤型炎性脱髓鞘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一类特殊的炎性脱髓鞘病变,其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脑实质孤立或多发占位性肿块,并伴有肿瘤周围水肿,临床上常表现为脑实质占位或脑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易被误诊为胶质瘤、转移瘤、脑脓肿等,术前确诊比较困难,最终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才得以确诊。我科近2年收治2例经手术证实的脑内脱髓鞘假瘤,病理显示炎性脱髓鞘样改变。现报告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pp65(HCMVpp65)抗原血症与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HCMV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60例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及30例脑梗死及脑供血不足患者外周血的H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水平,同时对抗病毒药物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组HCMVpp65阳性18例,阳性率为30%,包括急性脱髓鞘脑病9例、吉兰-巴雷综合征5例、脑脊髓炎2例、视神经脊髓炎1例、多发性硬化1例。对照组HCMVpp65阳性3例,阳性率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HCMVpp65阳性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膦甲酸钠)治疗,有效率88.9%,其中1例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及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治疗后复查HCMVpp65转为阴性。结论HCMV与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H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动态观察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膦甲酸钠对HCMV所致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