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锁定固定减少锁钉个数后骨痂应力均值的变化,研究LCP锁定固定减少锁钉个数对应力遮挡效应的影响,为MIPPO术中应用不同类型的接骨板和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应用有限元法根据LCP的锁定与加压结合孔,建立胫骨上端骨折LCP锁定固定后带骨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力学有限元分析,得出不同工况和内固定方式下骨痂应力情况。结果骨痂在锁定固定减少2个锁钉条件下的应力均值大于减少1个锁钉条件下的应力均值,根据配对t检验结果两者差异具有统计意义。锁定固定减少2个锁钉导致的应力遮挡率小于减少1个锁钉条件下的应力遮挡率。结论 MIPPO技术下LCP锁定固定均采用锁定钉固定时应该减少不必要的锁钉,使在提供稳定固定的同时减少应力遮挡效应,促进骨痂的生成和骨痂改建塑形,有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带骨痂有限元模型,为骨科应力遮挡效应研究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采集正常胫骨CT扫描DICOM数据,应用Catia软件建立胫骨上段几何模型,用Solidworks软件切割出模拟骨折线,并在骨折端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ssisted design,CAD)制图软件导入骨痂模型,再用特征建模方法导入内固定模型,对模型进行力学有限元分析,得出不同工况和内固定方式下的骨痂应力情况,根据应力遮挡率计算公式计算应力遮挡率。结果加压固定导致的应力摭挡率为1.46%,锁定固定为0.42%,减少1个锁钉的锁定固定为0.33%,减少2个锁钉的锁定固定为0.06%。结论带骨痂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不同条件对应力遮挡效应的影响,不同内固定方式或工况条件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可精确计算应力遮挡率。与加压固定相比,锁定固定方法的应力遮挡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MIPPO技术下胫骨近端骨折LCP固定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比较胫骨近端内侧LCP接骨板通过锁定孔和加压孔固定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分布特点,探讨锁定固定和加压固定的优缺点.方法 建立胫骨近端骨折LCP接骨板锁定固定和加压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模型在轴向加压、三点侧弯、扭转状态下的应力分布.结果 ①LCP接骨板在锁定固定和加压固定下,都在骨折处和骨折近端第一个锁定(加压)孔处有应力集中现象;②LCP接骨板锁定固定应力均值大于加压固定.结论 锁定固定和加压固定都使钢板在骨折处和接骨板第一个锁定(加压)孔处容易发生断裂,加压固定比锁定固定更稳固,但锁定固定更符合BO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天鹅型形状记忆接骨器固定下骨折愈合时应力遮挡率随时间的变化以及骨折处超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特点。方法:新西兰兔行单侧肱骨干横断截骨,实验组以天鹅记忆接骨器内固定,对照组以加压钢板固定。分别于术后第2、4、8、12、16周时取材,测定应力遮挡率和愈合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并观察骨折端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愈合过程的前12周内实验组的应力遮挡率明显较低而力学性能则高于对照组,电镜观察则显示实验组矿物质沉积领先于对照纽且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结论:天鹅记忆接骨器应力遮挡效应较小,加快了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促进了骨痂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和钙化,从而提高了愈合骨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动态锁定螺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力学变化。[方法]选取1例男性志愿者采集下肢CT影像数据,采用Mimics 14.0和Geomagic Studio10.0软件建立胫骨三维模型,Cero3.0软件在胫骨远端干骺端横形切除2mm宽的骨质,建立胫骨远端骨折模型,并参考临床常用的各种内固定钢板的参数,分别建立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 DCP)、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和动态锁定螺钉(dynamic locking screws, DLS)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Hypermesh13.0和Abaqus6.14软件加载分析骨折端的位移、应力及应力遮挡率。[结果]轴向载荷及弯曲载荷下,骨折端位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DCP模型DLS模型LCP模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转载荷下,LCP模型的位移量显著小于DCP模型和DLS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载荷及弯曲载荷下,骨折端内固定应力由大到小依次为DCP模型DLS模型LCP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载荷下,应力遮挡率依次为:DCP模型93.47%,LCP模型71.86%,DLS模型42.91%。[结论]对于治疗胫骨远端骨折,DLS能够为骨折愈合提供更为良好的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在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操作相关问题.[方法]自2005年5月-2008年4月采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胫骨下段骨折30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6~8周部分负重.[结果]本组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6.6个月.术后无伤口感染、复位丢失等情况发生,骨折均愈合.根据Baird踝关节评分标准,其中优16例,良12例,中2例,优良率93.3%.[结论]应用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组织感染率低,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负重,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MIPPO技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期间有随访记录的35例胫骨Pilon骨折病例,Rueedi-Allgoewer分型:Ⅱ型22例,Ⅲ型13例,均使用胫骨远端内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MIPPO)治疗。结果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按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功能评分方法逐项评分,优良率94%。结论应用MIPPO技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是一种外形美观、创伤小、固定可靠、恢复快、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愈合及功能锻炼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骨科应力遮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卿茂盛  李全 《中国骨伤》2003,16(1):57-58
骨折的固定和坚强的内、外固定器等导致的应力遮挡一直是骨科界未能妥善解决的矛盾 ,应力遮挡导致的骨量丢失和骨结构不良使骨折愈合延迟或发生二次骨折也并不少见 ,因此 ,应力遮挡的生物力学研究以及其效应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重要问题。1 应力遮挡问题在骨科学中的广泛存在应力遮挡是骨科坚强内固定、外固定[1] 以及人工假体植入[2 ] 中 ,影响骨折愈合或手术成功的常见问题 ,是因高刚度固定物或假体的存在 ,使原作用于骨骼局部的应力大部分为固定物所承受 ,使骨折愈合或骨的生长缺乏应力刺激而导致骨重建负平衡 ,产生骨密度降低、骨结构紊…  相似文献   

9.
<正>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以其坚固的自身成角稳定设计和对骨膜的不接触压迫特性,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地运用。LCP固定骨折具有轴向稳定性好、应力遮挡小、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骨折断端微动及应力情况,为LCP(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s,LCP)"动力化"临床相关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骨折近端锁定孔锁定螺钉,远端全锁定螺钉固定(A组);骨折近端锁定孔普通螺钉,远端全锁定螺钉固定(B组);骨折近端加压孔普通螺钉,远端全锁定螺钉(C组)固定胫骨中下段横形骨折的有限元模型,各组分别予以1/6、2/6、3/6、4/6、5/6及1倍体重应力值进行轴向压缩实验,评价各组骨折断端轴向微动距离、胫骨及内固定最大应力以及断端应力值等指标。[结果]相同轴向应力载荷下,胫骨最大应力:AB>C;骨折端轴向微动位移:A相似文献   

11.
12.
13.
穿裂性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骨盆前、后柱髓内穿钉术治疗穿裂性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提出新的临床分类,共4类9型,以利选择治疗。方法:盆环变形的穿裂性髋臼骨折共45例,其中42例按解剖定位法行骨盆前、后柱髓内穿钉,使用拉力螺钉或空心双头螺纹钉固定。术后42例X线片回顾:髋臼解剖复位者30例,遗留2~3mm裂缝者4例及复位不良者8例(3例已做全髋置换)。结果:术后随访23例,平均随访期163个月,经增加的生活动作测试的改良疗效评定,优良率为86%。结论:本法为治疗穿裂性髋臼骨折简便、易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内固定术的手术要点和适应证。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23例行手术治疗的齿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14~45岁,平均37.3岁。15例患者采用前路螺钉内固定术,8例患者行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经3~24个月随访,X线片复查示骨折复位良好,未出现上颈椎不稳或复位丢失现象,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有神经症状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满意。结论齿状突骨折内固定术能使上颈椎获得即刻稳定,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钢板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用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耻骨联合分离,最大限度的恢复骨盆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法:所有病例均合并一处或多处四肢骨折,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充分术前准备,适当选用麻醉,采用改良的Dfannenstid横弧形切口,显露并解剖复位分离的耻骨联合后将钢板置于耻骨联合上绕行有效的内固定。结果:11例病人全部随访,无切口感染及膀胱尿道并发症,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及折断现象。结论: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一种有效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
骨外固定加简单内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外固定结合简单内固定术在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探讨其可行性。方法:30例接受此手术。利用少量内固定将骨折端较大碎骨片固定于胫骨干后,使不稳定骨折变成稳定骨折,然后用“U”形骨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术后1个月可适量负重,3~4月摄X线片示纤维骨痂愈合后,取外固定架。术后1年骨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利用骨外固定结合简单内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4种内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三翼钉,加压螺钉,多针固定,肌蒂骨瓣移植加固定4种方法,对比骨折愈合率,髋关节功能恢复,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三翼钉固定21例。加压螺钉固定25例。多针固定35例。带肌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26例。骨折愈合89例(83.1%)。髋关节功能优良75例(84.2%)。差11例(12.3%)。骨折不愈合18例(16.9%)。股骨头坏死21例(19.5%)。结论:内固定手术对股骨颈骨折有意义。70岁以下的患者均可应用。三翼钉的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高,不宜采用;加压螺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但股骨头坏死率较高,不宜作为首选方法;多针内固定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可作首选内固定;肌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率高。但手术操作复杂,不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0.
导航系统在骶髂螺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航系统在骶髂螺钉内固定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骶髂关节脱位或骶骨骨折7例,在CT导航系统下,行骶髂螺钉内固定手术。结果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出血20ml。随访12~30周,7例术后钉位满意,与术中导航的结果基本吻合,下肢均无神经症状出现。按Matta评定标准,2例30分,2例29分,2例27分,1例26分,均达满意结果。术后8周骨折愈合,离床活动。结论导航系统在骶髂螺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安全准确,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