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自2004年1月~2007年1月,3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北京北郊肿瘤医院、北京潞河医院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至少随访12-36个月以上,平均随访21个月。功能评价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者18例,良者8例,可者2例,差者2例,1例在短期内死亡,无假体的松动、下沉。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重建髋关节功能,能够显著减轻髋部疼痛、改善功能、有效降低合并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对4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平均年龄70岁以上,X线平片Singh指数在Ⅱ~Ⅳ度),均给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深静脉血栓症状全部缓解,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1.4分,术后提高到88.4分,其中优28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0.2%(37/41).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确保股骨颈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早期的康复锻炼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随访观察术后治疗效果并根据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随访18~72个月,平均34个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翻修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部轻度酸痛22例。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4.3%,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下床行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切口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出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切口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15例同期进行的采取外侧人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4~51个月),外侧切口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Harry评分与后外侧切口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切口引流量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采取后外侧切口及外侧切口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尿毒症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2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尿毒症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男3例,女18例;年龄65~83(77.2±1.9)岁。所有骨折患者合并尿毒症且需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2~11(6.3±1.6)年,血透次数2~3次/周。患者受伤至入院手术时间3~7(4.0±2.1) d。术前积极纠正患者的贫血及低蛋白血症,通过血液透析调整患者的血钾及血肌酐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及时恢复日常血液透析维持血肌酐及血钾水平稳定。21例患者术后随访5~23(16.8±2.6)个月。Harris 评分由术前(24.8±2.5)分转为术后(87.2±3.1)分。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尿毒症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只要围手术期处理得当,配合术后积极康复治疗,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给予术前心理疏导,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规范康复指导等围手术期系统护理措施。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顺利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末次随访依据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4.29%(33/3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同时,围术期精心做好系统化护理措施,可提高其手术治疗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85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术后1例7d死于心脏疾患,5例假体下沉,12例患髋关节疼痛,3例术后1~3个月假体脱位。其余在随访期间未发现行走疼痛及髋臼磨损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尤其是头下型骨折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结果比较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完全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995~2001年在我院治疗的262例60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访12~78个月,平均37个月。结果 按Harris评分标准,A组术后优良率达到93.8%;B组术后优良率达78.4%,单极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之间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别;人工股骨头置换后有5例需行全髋翻修手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中有2例发生双极之间脱位,7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结论 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全髋关节置换结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方法55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GardenⅢ及Ⅳ)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入路。选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术后配合功能锻炼,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25个月,平均11.5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5例,良25例,可9例,差6例,优良率为72%,无脱位及翻修。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优于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同侧股骨粗隆间并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2—2015-02诊治的24例老年同侧股骨粗隆间并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采用股骨粗隆部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JensenⅡ型患者采用LISS及空心钉内固定。结果 1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获得1年随访,均未见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6例采用股骨锁定接骨板的患者获得平均14.2(8~16)个月随访。术后1例出现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并出现股骨头变扁,髋关节间隙变窄等情况,予以拆除内固定物后,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余5例应用内固定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内固定物无松脱、断裂。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股骨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同侧股骨粗隆间合并股骨颈骨折,疗效确切、满意,可根据患者年龄及骨折类型灵活应用上述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合并急性脑梗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0-01—2014-10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合并脑梗死,根据术后Harris评分及X线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优23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88.9%,术后X线均未出现假体位置不良,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脱位。结论合并急性脑梗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经过围术期对症处理后,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安全有效,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地行走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长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长期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根据2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3、5、8、10年的优良率分别为84.7%、78.4%、61.5%、38.9%.假体松动、下沉及髋臼磨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无一例因合并症而死亡.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应证的选择、合并症的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对股骨颈骨折的远期疗效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 3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 ,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 5 5例 ,全髋关节置换 79例。结果  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 2年因髋臼磨损、髋关节疼痛明显行髋臼翻修 ,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半年因髋臼松动行髋臼翻修 ,其余病例均无明显髋部不适 ,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全身健康状况、术前的生活状态和活动量、骨的质量和年龄等因素。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同样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改良的Watson-Jones切口入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对老年帕金森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6月对20例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帕金森病患者行改良的Watson-Jones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根据Hoehn-Yahr方法对患者的帕金森病病情进行分级,Hoehn-Yahr分级Ⅰ期2例,Ⅱ期5例,Ⅲ期8例,Ⅳ期5例.采用HHS评分进行随访.[结果]2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0~60个月,HH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5.5分(24~60分)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平均86.6分(65 ~ 96分).[结论]早中期随访结果显示,改良的Watson-Jones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帕金森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对5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进行短期疗效分析。其中,骨水泥型18例,非骨水泥型40例。结果:术后10个月的Harris评分65~97分,平均88.25分。80分以上的48例,优良率为82%,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是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 47例获随访8~56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25例,良17例,可5例,优良率89.4%。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关节功能恢复快、负重活动早、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且合并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85岁以上超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8例85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24d,10~15d即能早期下床活动,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内无一例死亡。功能恢复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超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最适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5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12例采用骨折复位空心钉内固定,16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2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术后预防感染及并发症,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结果 52例中关节功能恢复优35例、良12例、中3例、差2例,2例晚期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治愈。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多合并有内科疾患,治疗时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切评估,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法,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55例,全髋关节置换79例。结果 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2年因髋臼磨损、髋关节疼痛明显行髋臼翻修,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半年因髋臼松动行髋臼翻修,其余病例均无明显髋部不适,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全身健康状况、术前的生活状态和活动量、骨的质量和年龄等因素。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同样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共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4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和术后3个月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与全髋关节置换组相比,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总引流量较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有1例出现关节脱位,两组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对于创伤严重、手术耐受能力较差的患者,推荐采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