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类胡萝卜素的作用与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胡萝卜素由植物合成,以色素形式存在于自然界,迄今为止已被发现了600多种,其中仅有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素黄质等被认为是比较重要的类胡萝卜素。这些类胡萝卜素在人和动物体内可转变成维生素A,发挥维生素A的生理作用。故有“维生素A原”之称。胡萝卜素及其代谢产物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品由棕榈油和红棕榈油酸甘油酯均匀混合而成,可向哺乳动物皮肤提供胡萝卜素,治疗皮肤干燥、皱纹、过度色素沉着、皮肤光损伤、晒斑、吹风性皮肤损伤、刺激、瘙痒、皮肤粗糙或变硬、炎性皮肤病(寻常痤疮、酒渣鼻、牛皮癣、湿疹性皮炎)或尿疹等皮肤病,增加皮肤水分、软化皮肤,治疗唇裂、虫咬,改善面部皮肤或治疗与衰老相关的皮肤病。本品富含胡萝卜素类、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类,易于皮肤吸收。用含胡萝卜素类的棕榈油等的化妆品治疗皮炎、寻常痤疮等皮肤病  相似文献   

3.
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胡萝卜素是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黄体素、玉米黄质、隐黄素、番茄红素。其中,β-胡萝卜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类胡萝卜素,在黄绿色蔬菜中含量较高。以往对类胡萝卜素的研究主要是以VA的前体物质形式。但近来发现其还具有维生素A所不具有的功能,如在机体中与一些易被氧化的物质竞争氧,起到抗氧化、抗癌等作用。为此,本文将对类胡萝卜素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海黑乳海参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中的甾体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国南海黑乳海参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报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3β,5α-二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4)、3β,5α-二羟基-6β-甲氧基-麦角甾-7,22-二烯(5)。结论本研究是对黑乳海参共附生白色侧齿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首次报道,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一、β-胡萝卜素简介β-胡萝卜素的分子结构是个链状的含40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实质上它是一个维生素A的二聚体,分子两端的两个紫罗兰酮环由一条共轭烃链连结,脂溶性的β-胡萝卜素可能以三种机制发挥其对人类的有益功能。第一,β-胡萝卜素可转变成维生素A,维生素A与正常的生长和分化有关。此外,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维生素A类化合物是有效的防癌剂。第二,类胡萝卜素的共轭双键系统使其成为有效的脂相抗氧化剂。第三,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海紫柳珊瑚中过氧化甾醇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采自中国南海的紫柳珊瑚(Muriceopsis flavida)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层析(RP-HPLC)等分离手段对紫柳珊瑚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手段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琼脂扩散试验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微生物活性测试。结果从紫柳珊瑚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种过氧化甾醇,分别鉴定为:(22E,24S)-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24R)-5α,8α-过氧化胆甾-24-乙基-6-烯-3β-醇(3)、(22E)-5α,8α-过氧化胆甾-6,22-二烯-3β-醇(4)、5α,8α-过氧化胆甾-6-烯-3β-醇(5)。体外抗微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这5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微生物活性。结论首次从中国南海紫柳珊瑚中得到5种过氧化甾醇,其中化合物2对微藻显示强烈的生长抑制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E是近年来深受重视的自由基清除剂之一 [1].它可稳定不饱和脂肪酸,拮抗后者的自身氧化作用,当血清中维生素E水平降低时,可因生物膜系统受到破坏而发生疾病.β-胡萝卜素是自然界植物含量最多的一种类胡萝卜素,在光、热、氧气及活泼性较强的自由基离子存在条件下,易被氧化,减少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反应,维持细胞功能,延缓机体衰老.本研究通过对饥饿大鼠进行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营养素后检测组织中的SOD和MDA来说明抗氧化能力,为临床行肠内营养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抗辐射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临床观察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E的抗辐射作用。方法 :68例癌症患者按低剂量组(5~ 1 5Gy)、中剂量组 (6~ 30 Gy)、高剂量组 (>30 Gy)进行局部照射 3d后服用β-胡萝卜素(β- Car)和维生素 E(VE) ,连服 1 0 d,采集血样测定 LPO,SOD,GSH- Px,β- Car,VE。结果 :放疗后与放疗前比较 ,LPO升高 ,β- Car和 VE含量减少 ,SOD活性下降 ,GSH- Px活性增高。给药后与放疗后比较 LPO降低 ,β- Car和 VE浓度增高 ,SOD活性恢复。结论 :β- Car和 VE有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猫人参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猫人参(镊合猕猴桃Actinidia valvataDunn.根)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MTT法测试了部分单体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10个为三萜类化合物:2α,3α,24-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1),积雪草酸(2),科罗索酸(3),2α,3α,23,24-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4),2α,3α,24-三羟基乌苏酸-11-烯-13β,28-内酯(5),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6),2α,3α,19α,24-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7),2α,3α,24-三羟基乌苏烷-12,20(30)-二烯-28-酸(8),2α,3β,24-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9),齐墩果酸(10);1个植物甾醇:β-谷甾醇(11)。采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1、2、3、4、7对A549(人肺癌细胞)、LOVO(人结肠癌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等3种人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论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2、3对LOVO和HepG2细胞株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且随着单体化合物极性的增大,细胞毒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LenoreKohlmeier(欧洲男性抗氧化剂状况与心脏病发作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称,进食烹调的西红柿的男性可预防急性心肌梗塞。其作用似乎是来自于番茄红素,在以前的研究中番茄红素的保护性作用被同类的类胡萝卜素(α-和β-胡萝卜素)所遮盖,番茄红素也是一种类胡萝卜素。 Kohlmeier的研究小组分析了662名急性心肌梗塞男性病人和717名男性对照者的  相似文献   

11.
前文报道自丝棉木Euonymus bungeanus分离获得8个结晶性成分。本文对其中的V和VI进行鉴定。V,mp278~280℃,C_(30)H_(46)O_4,证明为benulin或lantabetulic acid,即3β,25-环氧-3α-羟基,Δ~(20(29))-羽扇豆烯-28-羧酸。VI为一新成分,mp258~260℃,C_(30)H_(46)O_4。按波谱分析及其理化性质推定其结构为3β,25-环氧-3α-羧基-Δ~(18)-齐墩果烯-28-羰酸,命名为丝棉木酸(bungeanic acid)。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人体体重指数(BMI)、人体总脂肪含量(FAT%)、血脂水平及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探讨肥胖程度对血清脂溶性抗氧化维生素水平的影响。方法2002年8月至9月对166例接受健康体格检查的成年人(男111例,女55例)进行以下检测:①身高、体重、BMI和FAT%测量,并按BMI= 24 kg/m2为切点,将入选者分为超重组(56例)和非超重组(110例);②空腹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测定;③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测定。结果入选者的平均年龄为(53±17)岁,平均BMI为(22.6±2.6)kg/m2,平均FAT%为(23.1±6.1)%。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的平均值分别为(788±299)μg/L、(10.4±5.2)mg/L和(719±696)μg/L,超重组的维生素A水平显著高于非超重组(P<0.05),β-胡萝卜素水平显著低于非超重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E与血清TG(t=4.513,P= 0.000)、TCH(t=3.368,P=0.001)和FAT%(t=2.265,P=0.025)呈正相关,维生素A与血清TG呈正相关(t=3.297,P=0.001),β-胡萝卜素水平与血清TCH(t=5.758,P=0.000)呈正相关、与年龄(t= -3.890,P=0.000)呈负相关。两组间各维生素水平按相应血脂或体脂校正后,超重组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超重组(P值均<0.05)。结论肥胖程度是影响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的因素,同时需考虑肥胖患者高血脂水平和体脂对脂溶性维生素的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天然存在植物和具有光合作用细菌体内的一类复杂的化合物。是重要的膳食成份之一。目前已分离出的类胡萝卡素有600多种,其中具有维生素A活性的约有50种,如α—、β—、γ—胡萝卜素玉米黄素等。国内外对β—胡萝卜素研究比较广泛,认为卜胡萝卜素除了具有维生素A的活性外,尚有增强免疫应答、抗氧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类胡萝卜素对癌症化学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流行病学和药理实验都肯定α-、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具有抗癌作用。其中,β-胡萝卜素对一些癌症和癌前病变如口腔粘膜白斑病、鼻咽癌等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类胡萝卜素对肺癌的疗效尚需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B2联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疗效.方法 对21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2联合治疗组及三苯氧胺单药治疗对照组,对比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40%,不良反应发生率0%,复发率7.55%,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B2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患者服药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6.
HPLC用于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晖  刘红河  尹江伟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56-857,815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α-生育酚)的方法。方法取一定量食品样品加入无水乙醇、氢氧化钾及焦性没食子酸,80℃水浴皂化30min,石油醚提取后,氮气吹扫浓缩致干后用流动相溶解,进样5μl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SupelcoC18柱(10cm×2.1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3+7),流速0.4ml/min,柱温40℃,DAD扫描波长范围210~370nm,检测波长325nm(VitaminA)和294nm(VitaminE)。结果维生素A在1.0~10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8,维生素E在0.10~10.0mg/L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1。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平均回收率在96%以上。结论该法快速、灵敏、准确,样品处理简便易行,可用于食品中脂溶性维生素A和E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7.
新鲜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m)叶的室温醚提取液通过活性炭柱除去叶绿素,再反复在硅胶上层析,得到六个通脱木配质(papyriogenin),其中通脱木配质A和C为已知化合物,其余四个新的通脱木配质分别名为通脱木配质D、E、F和G。经光谱和化学反应确证它们的化学名分别为21α-羟基-3-氧代一齐墩果-11,13(18)-二烯-28-酸,3α,21α-,二羟基齐墩果-11,13(18)-二烯-28-酸,3α-羟基-21-氧代-齐墩果-12-烯-28-酸和3α,21α-二羟基齐墩果-11,13(8)-二烯-22β,28-内酯,结构式分别为: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补充α-生育酚(维生素E)、β-胡萝卜素或两者同时对先前未知冠心病者发生心绞痛的影响,芬兰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RapoIa医生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参加α-生育酚、β-胡萝卜素癌症预防研究的29133人是芬兰的男性吸烟者,年龄50~69岁,其中22269人未知患有冠心病,对他们进行了心绞痛发生情况随访。 参加者随机接受50mg/dα-生育酚,或20mg/d β-胡萝卜素,或两者同时,或安慰剂。发生率统计限定在第一次出现典型心绞痛。在平均4.7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生长在加拿大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生长在加拿大的东北红豆杉的针叶中分离得到了10个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9α-二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0β-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酮(10-去乙酰基紫杉宁,Ⅰ)、2α,10β-二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9α-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酮(9-去乙酰基紫杉宁,Ⅱ)、2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3α-羟基-紫杉烷-4(20),11-二烯(13-二氢紫杉宁,13-去乙酰基紫杉宁E,紫杉佐匹定,Ⅲ)、2α,9α,10β-三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3α-羟基-13,16-环氧-紫杉烷-4(20),11-二烯(taxezopidine J,Ⅳ)、2α,7β,9α,10β,13-五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1α-羟基-紫杉烷-4(20),12-二烯(紫杉平,taxuspine D,Ⅴ)、2α,7α,9α,10β-四乙酰氧基-5α-桂皮酰氧基-11β-羟基-12,16-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紫杉吉酚,taxagifine,Ⅵ)、2α,7β,9α,10β,19-五乙酰氧基-5α,11α-二羟基-12,16-环氧-紫杉烷-4(20)-烯-13-酮(19-去苯甲酰基-19-乙酰基紫杉宁M,Ⅶ)、2α,5β,13α-三乙酰氧基-1β,7β,9α,10β-四羟基-4,20-环氧-紫杉烷-11-烯(7β,9α,10β-三去乙酰基-1β-羟基-巴卡亭Ⅰ,南方红豆杉醇,taxumairol C,Ⅷ)、4α,10β,13α-三乙酰氧基-2α-苯甲酰氧基-1β,7β,9α-三羟基-5,20-环氧-紫杉烷-11-烯(9-二氢-13-乙酰基-巴卡亭Ⅲ,Ⅸ)、4α,13α-二乙酰氧基-2α-苯甲酰氧基-7β,9α,10β,15-四羟基-5,20-环氧-11(15→1)重排紫杉烷-11-烯(7,9,10-三去乙酰基重排巴卡亭Ⅵ,Ⅹ)。结论 化合物Ⅷ、Ⅹ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针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番茄红素的生理学功能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类胡萝卜素是植物和微生物合成的一大类天然色素,在自然界中有600多种类胡萝卜素,它们是光合作用的光吸收剂和光过敏的保护剂.一些类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它们在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如β-胡萝卜素.但还有很多类胡萝卜素,它们虽然不具备维生素A前体的活性,却在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日益受到重视,如番茄红素[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