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我们在临床上应用电子计算机对几种常见的肝胆疾病作鉴别诊断。我们从九类疾病1293例的病历中取得数学模型的数据。这九类疾病是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硬变、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胆道感染和结石、胆道肿瘤、肝脓肿、胰头肿瘤、血液系统病等。从69项症状中筛选出34项作为鉴别诊断的基础,按Bayer氏逆定理建立数学模型,用BASIC语言编写诊断程序。程序工作时,把待查病例的34项数据输送入电子计算机,然后在计算机的终端显示出概率的数值。依照概率进行鉴别诊断。经病理学和临床对这程序验证,准确度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
肝硬变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在病理演变上有一定关系,临床上两病的表现互相重叠,如都可以有肝脾肿大、黄疸、腹水、肝痛等。虽然B型超声、同位素肝扫描、甲胎蛋白测定等诊断对两者的鉴别起了很大作用,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诊断准确度,我们试利用电子计算机在临床上协助鉴别肝硬变与肝癌,现报告如下。一、方法收集肝硬变117例、肝癌242例的临床资料52项,通过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筛选出有鉴别意义的25项,即:肝炎既往史、嗜酒史、右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我们在临床上应用电子计算机对几种常见肝胆疾病作鉴别诊断。它们是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硬变、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胆道感染和结石、胆道肿瘤、肝脓肿、胰头癌、血液系统病等。34项症状是鉴别诊断的基础,按 Bayer 氏逆定理建立数学模型,用 Basic 语言编写诊断程序。经验证本程序准确度80%以上。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血清补体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②方法应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对32例肝癌和24例肝硬变患及20例健康对照的血清进行补体C1INH、C3、C4、C9检测。③结果肝癌患血清中的C1INH、C3、C4、C9补体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和肝硬变组相比,差异有显性。④结论血清补体检测对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扁豆凝集素结合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肝癌组52例、肝硬化组44例、慢性肝炎组6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21例。应用预装有耦联小扁豆凝集素的亲和微量离心柱分离血清AFP-L3,化学发光法检测AFP-L3和血清总AFP,计算AFP-L3在AFP中的含量比例,以AFP-L3(%)≥10%作为阳性判断标准,分析AFP-L3用于临床在鉴别原发性肝癌的作用。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AFP-L3(%)明显高于其它肝病患者(均P<0.01),以AFP-I3(%)≥10%作为诊断标准,在已经确诊为肝癌的患者中灵敏度是90.4%,与慢性肝病的鉴别诊断的特异性为96.1%。结论微量离心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肝癌与良性肝脏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者曾用概率型数学模型——最大似然法,制定出急性肝炎、胆结石、胆道感染、壶腹周围癌所致黄疸的计量鉴别诊断指数表,用此表在病人中进行验证,认为能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湖南医学院学报1985;10(3):263)。1985—1987年两年中向全省26所医院推广应用(包括本院),按统一的技术指标和观察方法对新入院的黄疸病人作临床初步诊断的基础上,同时应用指数表核对,黄疸病例有最后临床确诊,手术的和/或病理确诊结论资料,共收集956例。以确诊结论为标准,采用多种评价指标,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对临床初诊结果和计量诊断效果进行评价,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肝癌的诊断是目前重要的课题之一,肝癌与肝硬变的鉴别,也是当前需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报告血清唾液酸在正常人、肝癌及肝硬变测定的结果。测定方法系采用中国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生化研究室改良的Aminoff 法。一、测定结果正常人:150例,血清唾液酸含量平均值为43.62±5.75毫克/100毫升,范围为26.50—58.83。肝癌:50例,平均值为66.28±13.39毫克/100毫升,范围为42.40~109.18,与正常组比较含量明显升高,P 值<0.001,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报告3例原发性肝癌伴发肝胆管结石、阻管炎,诊断应与胆源性肝脓肿鉴别。认为反复发作的胆石症胆管炎,郁滞性肝硬变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 小儿惊厥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及时准确地作出鉴别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极其重要。本文应用概率统计及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计算机辅助鉴别诊断的数学模型,在大量资料统计的基础上,结合医生经验,编制了电子计算机的框图及程序,然后又经过反复验证及数次的现场观摩测试,使同行医师感到满意后,制成计算机软件。应用本程序诊断小儿惊厥,其诊断正确率达97.7%,较临床医生的诊断正确率(符合率)高30%,速度方面则提高更多。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是当前最主要的传染病,而肝癌又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医学界已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着肝炎、肝硬变、肝癌的关系。本文报告从肝血流图探讨肝炎、肝硬变、肝癌的关系。一、病例和检测方法根据1983年第二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专题学术会议讨论通过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或修正诊断。急性肝炎(包括有黄疸和无黄疸)280例,男180例,女100例。慢性肝炎(包括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377例,男314例,女63例。此外70例被临床诊断为肝硬变,男49例,女21例。根据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协作会议所定的标准进行诊断,原  相似文献   

11.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原发性肝癌约30%不产生AFP,约35%早期小肝癌病例AFP水平正常〔1〕,肝癌与肝硬变的鉴别诊断仍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外研究表明(表1),肝癌患者血清唾液酸常见增高,且与AFP结果阳性或阴性关系不大;肝硬变患...  相似文献   

12.
韩旭 《当代医学》2021,27(33):80-82
目的 分析磁共振检查(MR)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鉴别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5例,经术后切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肝硬化再生结节23例,小肝癌4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与CT检查.比较MR、CT鉴别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结果 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特异度(95.65%)高于CT检查(69.57%),灵敏度(95.24%)高于CT检查(76.19%),MR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诊断准确度(95.38%)高于CT检查(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与CT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诊断均具有鉴别价值,但MR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电子计算机断层照相诊断肝、胆、胰疾病224例次,因 CT 密度分辨力高,可探测组织结构的 CT 值,而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结构加以鉴别,从而作出比较准确的定性诊断。在诊断肝癌、肝囊肿、肝血管瘤、脂肪肝、肝硬化、肝血色素沉着病,及胆道和胰腺结石、肿瘤、炎症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正常人血浆α_1酸性糖蛋白的分离提纯方法,兔抗人α_1AGP免疫血清的制备及火箭电泳测定血清α_1AGP水平的方法。用此法观察了正常人174例、胃癌、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食管癌、急性白血病、恶性葡萄胎、甲状腺癌、绒毛膜癌、其他癌瘤及肝硬变、胃溃疡等共151例病人血清α_1AGP水平。测定结果表明血清α_1AGP水平对肝癌、胃癌、直肠癌、肺癌、卵巢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葡萄胎、绒癌及急性白血病有诊断意义。并且对肝癌与肝硬变有鉴别诊断意义。初步结果表明血清α_1AGP水平对胃癌与胃溃疡及对恶性葡萄胎与葡萄胎的鉴别诊断似有意义,但所测例数较少其意义尚须进一步观察。肝硬变患者血清α_1AGP水平偏低表明肝脏是血清α_1AGP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肝炎后活动性肝硬变55例、静止性肝硬变32例、原发性肝癌21例和正常对照者100例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静止期肝硬变组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原发性肝癌组与活动性肝硬变组显著高于静止期肝硬变组(P<0.01)。在原发性肝癌组中,我们观察到有4例低于正常参考值,其中2例在静止性肝硬变随访期,发现癌变前.MDA值曾明显下降。表明脂质过氧化随着肝细胞的损伤加重而加重;血清MDA水平可望作为肝硬变患者癌变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肝硬变腹水病人的腹水检睑查,鉴别是否为漏出液、癌性及炎性腹水,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PBP),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有时鉴别较困难.本文分析100例肝硬变腹水的各项检查,并就其各种病因的腹水特点,诊断的意义,尤其是对早期 PBP 的诊断加以讨论.资料与结果收集本科1978~1985年住院肝硬变腹水病人100例.男75例,女25例.年龄为22~64岁.肝炎后及门静脉性肝硬变66例、血吸虫病性3例、胆汁性1例,未分类30例,并发原发性肝癌(PHC)25例、PBP 8例,合并胃癌1例.腹水及有关检查归纳如下:腹水培养全部为阴性.腹水病理:除合并癌性腹水组3例找到瘤细胞外,余皆为阴性.腹水鲎试验:合并 PBP 组检查2例,1例为阳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33例肝癌的CT表现作了分析。肝癌的CT检查应先平扫,对可疑病变再加作增强扫描。适当的对比度对显示病灶很重要。多数肝癌是在肝硬变基础上发生的,对肝硬变病例应想到有合并肝癌的可能。CT检查是诊断肝癌高度准确的方法。CT诊断肝癌时,密切结合B超及AFP的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可获得及早的诊断和提高诊断率。动态CT增强扫描对诊断等密度肝癌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癌诊断中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份期间的140例甲胎蛋白阳性血清样本,其中肝癌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60例、肝炎患者20例、排除相关肝病者20例,对照各组之间的检测结果。结果:肝癌组的 AFP -L3比值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排除相关肝病组(P <0.01)。结论:原发性的肝癌临床治疗和诊断可以用于 AFP -L3比值作为分子标志物,对临床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肝脏结节性肝癌和血管瘤中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对79例肝脏实性结节性病变(肝癌47例,血管瘤32例),进行磁共振的DWI扫描,利用功能软件FunctoolADW4.3测量结节性病变的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脏结节性肝癌在DWI上为均匀的稍高信号,边界非常清楚,血管瘤在DWI上也是均匀的更高信号,边界非常清楚;在1.5 T上,ADC值测量的平均值血管瘤高于转移性结节性肝癌(P<0.05),转移性结节性肝癌高于原发性结节性肝癌(P<0.05);在3.0 T上,ADC值测量的平均值血管瘤高于转移性结节性肝癌(P<0.05),结节性转移性肝癌高于原发性结节性肝癌(P<0.05)。结论依据磁共振DWI图像和ADC值,对肝脏结节性肝癌和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铜蓝蛋白又称铜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糖蛋白。自1980年10月~1983年10且,作者对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人50例进行血清铜蓝蛋白测定,并另以50例肝硬变患者作对照组,测定结果:50例原发性肝癌血清铜蓝蛋白测定高于正常值者34例(68%),并与甲胎蛋血阴阳性无关;另50例肝硬变病人血清铜蓝蛋白值仅3例升高(6%)。由此可见铜蓝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定性诊断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尤其对甲胎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