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枢椎齿状突是寰枢椎稳定和运动功能最重要的骨性结构。齿状突骨折是累及寰枢椎区域稳定性的严重损伤,重者危及生命。对于不伴神经症状的齿状突骨折,多主张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1-4]。本院自2001年3月以来采用APOFIX内固定系统治疗齿状突骨折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全部为男性;年龄29~52岁,平均37岁;病程2天~11个月,平均73天。1.2致伤原因:本组均有明显外伤史。其中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矿洞塌方致伤1例。1.3影像学表现:本组入院时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齿状突张口位片及CT平扫,并予冠状位、矢…  相似文献   

2.
总结小儿颈椎及颈脊髓损伤的影像学诊断经验。回顾分析 59例小儿颈椎及颈脊髓损伤 ,全部病例均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及齿状突开口位片 ,2 5例摄断层 ,2 8例摄屈 /伸侧位片。 2 1例行CT扫描 ,2 6例行MRI检查。上颈椎损伤 4 6例 ,其中寰椎椎弓骨折 9例 ,枢椎骨折 7例 ,齿状突骨折 2 1例 ,寰椎椎弓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 1例 ,寰椎横韧带断裂 8例 ;下颈椎损伤 1 1例 ,其中椎体骨折 3例 ,脱位 2例 ,骨折脱位 6例 ;多节段间隔性颈椎损伤 2例 ,无X线异常的脊髓损伤 (SCIWORA) 3例。认为影像学检查对于小儿颈椎及颈脊髓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对怀疑有颈椎及颈脊髓损伤的小儿患者应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及齿状突开口位片 ,小儿颈椎SCIWORA应常规行颈椎MRI检查  相似文献   

3.
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诊治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06年3月我院收治新鲜齿状突骨折合并周围骨折17例。经急诊颈椎正侧位X线片、颅骨牵引后颈椎张口位及侧位X线片、CT冠状面和矢状面平扫加重建,诊断齿状突骨折合并周围骨折。采用谭明生法、Harms法和AO拉力螺钉对本组患者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同定,用自体髂后上棘松质骨行寰枢椎后表面植骨融合.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7例齿状突骨折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合并齿状突周围骨折20处,术中发现周围骨折5例5处.共25处骨折.平均每例患者1.5处周围骨折。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可疑椎动脉挫伤1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平均1.4年,颈枕部疼痛1例:复查X线片显示齿状突骨折均愈合,畸形愈合3例,合并存在的25处齿状突周围骨折均愈合.无钉棒系统松动、断裂。结论: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是齿状突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影像学的局限性.术前准确诊断很闲难。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小儿颈椎及颈脊髓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小儿颈椎及颈脊损伤的影像学诊断经验。回顾分析59例小儿颈椎及颈脊髓损伤,全部病例均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及齿状突开闰片,25例摄断层,28例摄屈/伸侧位片。21例行CT扫描,26例行MRI检查。上颈椎损伤46例,其中寰椎椎弓骨折9例,枢椎骨折7例,齿状突骨折21例,寰椎椎弓骨折21例,骨折1例,寰椎椎弓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1例,寰椎横韧带断裂8例,下颈椎损伤11例,其中椎体骨折3例,脱位2例,骨折  相似文献   

5.
枢椎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是临床上的一种严重损伤。笔者自 1 997年起采用改良Fielding寰枢椎融合术治疗本症 1 3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3例 ,男 1 2例 ,女 1例 ;年龄 2 6~62岁 ,平均 34 6岁 ;致伤原因 :井下作业伤 8例 ,高处坠落伤 3例 ,车祸伤 2例 ;3例因颈髓损伤出现四肢不同程度瘫痪。入院后经拍摄颈椎侧位及张口位片 ,及CT检查均明确诊断为枢椎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不同程度的前脱位。本组1 3例骨折按Anderson~D’alonzo分型[1 ] :均选择Ⅱ型病例作手术治疗。 1…  相似文献   

6.
推拿致枢椎齿状突骨折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资料 患者男 ,46岁 ,因推拿致颈部疼痛伴活动障碍2d入院。自诉因颈部酸胀不适请人推拿按摩 ,在被施以屈颈伴旋转动作后突觉颈深部疼痛剧烈 ,不能低头旋转。双手托下颌症状可减轻。四肢活动自如 ,大小便自理。查体 :颈僵直 ,活动受限 ,枢椎棘突压痛 ,四肢皮肤感觉、肌力及肌张力正常 ,四肢腱反射正常 ,病理征未引出。马鞍区感觉正常及肛周反射正常。颈椎正侧位片、齿状突开口位片及颈椎CT示齿状突基底骨折 ,骨折线自右下螺旋行左上 ,无明显移位 ,寰椎两侧块间隙对称 ,寰齿间距 4mm。MRI示齿状突基底骨折 ,向前轻度移位 ,硬膜囊…  相似文献   

7.
易被漏诊的合并颅脑外伤的颈椎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本院1995年8月~1997年8月两年82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合并颈椎损伤者有8例,占同期脑外伤病人总数的9.9%,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6~57岁,致伤原因:车祸4例,摩托车致伤1例,高处坠落伤2例,塌方1例。重型颅脑损伤2例,轻一中型颅脑损伤6例,行开颅手术2例。骨折节段分布:寰椎骨折2例,寰枢关节半脱位1例,齿状突基底部骨折1例,颈3、4椎板骨折2例,颈4棘突骨折1例,颈4、5椎体裂骨1例,共10个脊椎。全部行颈部普通Ⅹ线片及CT检查确诊。本组病人全部被首先收住脑外科,后经骨科会诊或再次检查颈部Ⅹ线片或CT,方被诊断为颈椎损伤,确诊颈椎骨折距入院时间1~7d,平均3d。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8年以来。采用寰枢椎植骨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5例,均为男性,年龄22—28岁。新鲜骨折3例,陈旧骨折2例,无脊髓神经症状。X线检查均表现为齿状突与枢椎椎体连接处骨折,即基底部骨折,其中1例新鲜骨折寰齿前间距为6mm,1例陈旧性骨折伴寰枢椎半脱位.骨折有不同程度的移位,2例陈旧骨折,断端无硬化. 木前给予颅骨牵引,重量2~3kg,待X线片证实骨折移位和寰枢椎脱位纠正后,再施行手术.牵引时间1~3周. 手术要点:(1)体位:俯卧位,头置于马鞍形架上,颅骨牵引维持颈部位置平直。(2)麻醉与切口:局麻。自枕骨粗隆下方至C3~4棘突作正中切口,如切口…  相似文献   

9.
Hangman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上较少见,本院曾收治一例,治疗满意。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32岁,因高处坠落伤致颈部酸痛、活动受限2 h入院。查体:颈部生理弯曲变小,枕颈部压痛,颈部屈伸及旋转活动受限。颈椎正侧位片示:枢椎椎弓根骨折,寰枢关节半脱位,寰齿间隙6 mm。MRI检查示:横韧带于左侧附着点处撕脱,寰椎侧块与齿状突间距不等。入院后行颅  相似文献   

10.
椎板钩加压内固定在寰枢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价椎板钩加压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寰枢椎不稳者行C1-2 后路自体髂骨植骨、椎板钩(Apofix及Halifix)内固定术。包括齿状突骨折 6例 ,陈旧性齿突骨折伴横韧带断裂 1例 ,齿突骨折骨不连结 1例。术后颈椎X线片检查。结果 随访 3个月~ 5年 ,8例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对寰枢椎不稳可采用寰枢椎后路融合椎板钩内固定术治疗 ,椎板钩内固定术无需椎板下穿越钢丝 ,避免了钢丝断裂及松脱。而术前解剖复位是手术成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诊断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X线检查,螺旋CT扫描以及三维影像重建在诊断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不同临床意义。方法:24例行颈椎张口位片检查,其中16例和5例对照组采用螺旋CT扫描。结果:平均50%以上2次摄片,部份齿状突与侧块间距显示不清。16例螺旋CT扫描均证实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不等,三维影像重建立体地再现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移位程度和齿状突发育情况。5例对照组正常。结论:常规X线多能确诊,螺旋CT扫描及三维影像重建,可弥补6诊断上的困难,同时也有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齿状突骨折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齿状突骨折的MRI表现,探讨MRI扫描在诊断齿状突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CT确诊的52例齿状突骨折患者的MRI资料,MRI扫描包括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的T1WI及T2WI像。结果根据骨折部位将齿状突骨折分为三型,Ⅰ型:尖端骨折,本组3例;Ⅱ型:基底骨折,本组35例;Ⅲ型:枢椎椎体部骨折,本组14例。所有患者中,并发脊髓损伤16例,韧带损伤8例,3例合并颈椎脱位。结论MRI能清晰显示齿状突骨折线,确定骨折类型,显示椎旁软组织损伤,脊髓损伤。对于齿状突骨折患者,MRI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陈旧齿状突骨折患者在后路寰枢椎坚强内固定融合术后骨折端的变化,探索采用寰枢椎非融合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尤其是新鲜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1年2月~2012年8月采取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治疗的82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5年1月~2012年8月42例有完整的术前、术后CT资料可供分析骨折端变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伤后手术时间3~8周5例、8周以上~36周30例、36周以上7例,40例选择经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寰椎后弓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术,2例选择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固定融合术,术后随访时间截至寰枢间植骨融合为止。结果:所有患者寰枢椎间后方植骨发生融合,其中30例齿状突骨折也发生愈合,4例疑似愈合,8例未愈合。齿状突骨折端愈合时间:28例发生于术后4个月,1例发生于术后6个月,1例发生于术后9个月。结论:对陈旧齿状突骨折患者经后路寰枢椎间内固定可为齿状突骨折愈合提供可靠的稳定性,为采用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尤其是新鲜骨折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4.
椎板钩加压内固定在寰枢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评价椎板钩加压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寰枢椎不稳者行C1-2后路自体髂骨植骨、椎板钩内固定术。包括齿状突骨折6例,陈旧性齿突骨折伴横韧带断裂1例,齿突骨折骨不连续1例。术后颈椎X线片检查。结果随访3个月-5年,8例均获得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上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颈椎损伤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2,6例寰枢椎损伤病例。统计骨折分类,诊断正确率。CT扫描参数,后期处理方法。着重观察上颈椎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高度,骨折线,椎体附件骨折和旋转/脱位等的CT表现。并评价31)重建图像的傥势。[结果]2,6例中C1爆裂性骨折(Jefferson骨折)4例,其中1例合并C1,2脱位失稳;C2齿状突骨折17例,其中X线片漏诊1例;C2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1例;单纯C1,2椎间失稳2例,其中X线片漏诊1例。枢椎椎体骨折,本组中2例,为椎体纵行骨折。骨折无明显移位。在26例寰枢椎骨折病例中,CT全部正确诊断。X线诊断正确17例。占65%,其中6例未能作出诊断。3例将寰枢椎骨折误诊为关节脱位。上颈椎即寰枢椎解剖结构复杂。有与其它颈椎不同的解剖学特征,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上颈椎的解剖关系、椎管形态、骨折块移位情况以及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特别对于C1爆裂性骨折、C2齿状突骨折、C1,2脱位可提供逼真立体影像信息。清晰地显示C1侧块移位的大小,C1、2间移位的程度,可将图像任意旋转。以不同角度观察或展现任意断面。观察骨折碎片移位,断端锐利及其与椎管的关系,评估颈枕间和C1,2椎间稳定性。对伤情评估,是否手术,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风险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结论]上位颈椎骨折的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可更好显示骨折的情况,可作为上颈椎损伤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的影象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鲜齿状突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新鲜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不同类型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54例.按Grauer改良的Anderson-D'Alonzo分型,ⅡA型7例,ⅡB型23例,ⅡC型8例,Ⅲ型16例.4例伴有脊髓损伤(ⅡB型3例,ⅡC型1例).ⅡA型、2例合并相邻椎体骨折的ⅡB型、6例ⅡC型和Ⅲ型患者采用Halo-vest外固定;16例ⅡB型采用齿状突螺钉固定,5例移位严重的ⅡB型和2例ⅡC型采用后路寰枢固定融合术.随访时间均超过24周,拍摄颈椎侧位、开口位X线片并行CT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1例Halo-vest外固定治疗者中,30例在12周时获得骨折愈合,其中4例(ⅡB型1例,Ⅲ型3例)原始骨折有前移位者,在牵引复位、Halo-vest固定后发生再移位,畸形愈合,但无神经压迫表现;1例2周时复查骨折前移位,改行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后获骨性融合.16例采用齿状突螺钉固定的ⅡB型骨折患者13例骨折愈合,3例在24周时骨折仍未愈合,骨折端有明显骨质吸收;7例寰枢关节固定融合患者在12周时均获得骨性融合.4例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Halo-vest外固定适合治疗ⅡA型、无或轻度移位ⅡC型和Ⅲ型齿状突骨折,但原始有前移位的骨折在固定过程中容易出现再移位.可复位的ⅡB型骨折适合齿状突螺钉固定,但骨折移位大的ⅡB型和粉碎性骨折宜及早采用寰枢固定融合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步疗效. 方法: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8例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中骨折线呈前下后上型者5例,牵引后齿状突骨折复位不佳者3例;男6例,女2例;年龄21~56岁,平均38岁.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不进行后路植骨;待术后随访CT复查显示齿状突骨折骨性愈合后,二期后路手术取出内固定,观察寰枢椎旋转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共置入直径3.5mm的寰椎、枢椎螺钉各16枚,其中寰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3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固定3枚,枢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1枚、椎板螺钉固定5枚;术中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一期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CT复查显示8例患者齿状突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颈椎左、右旋转均约35°~55°,平均约45°. 二期后路钉棒内固定取出术后颈椎旋转功能即刻得到部分恢复,颈椎左、右旋转均约50°~70°,平均约60°;随访6~12个月后颈椎旋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颈椎左、右旋转均约80°~90°,平均约85°.结论:对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非融合、二期取出内固定的方法可保留寰枢椎的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18.
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进行回顾总结。[方法]33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经Anderson-D'Alonzo分类Ⅱ型31例,Ⅲ型2例,无Ⅰ型病例。所有患者行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9例同时行Gallie法内固定。[结果]术后进行颈椎正侧位片随访6~52个月(平均7.9个月),32例获牢固骨性愈合,融合率97%。[结论]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Magerl联合Brooks融合术治疗严重的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介绍后路内固定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方式。方法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单纯II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6例,寰、枢椎前脱位5例(其中习惯性脱位2例,伴齿状突骨折2例,伴横韧带断裂1例),寰、枢椎旋转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采用后路C1,2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融合术治疗。结果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11例共放置经关节螺钉22枚,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因C2单侧椎板上缘劈裂仅行Brooks融合术。本组患者术中无椎动脉、硬脊膜破裂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32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Magerl联合Brooks融合术是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20.
齿状突骨折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的适应证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齿状骨折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齿状突骨折19例,Ⅱ型骨折16例,Ⅲ型骨折3例.伴寰椎前脱位10例,后脱位4例,无移位5例.有寰枢椎脱位者术前先行颅骨牵引复位,X线片显示复位满意后,行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结果]19例患者术中、术后X线片显示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稳定.术后平均随访18.5个月,骨性愈合15例,不愈合2例,延迟愈合2例.[结论]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具有微创、内固定牢靠、早期活动等优点,适应证选择是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