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姜丽芳 《全科护理》2011,(16):1443-1444
[目的]探讨游泳和抚触对婴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及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蓝光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儿进行游泳和抚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指数及头围、身长及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5 d、10 d及30 d的胆红素指数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头围、身长及体质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患儿头围、身长及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泳和抚触能够降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的胆红素指数,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按压和喂养频率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实施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42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72例,治疗组7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按需喂养基础上适当增加喂养频率及泻黄汤穴位按压,对照组按需喂养。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喂养次数分别为(9.0±1.7)次/d与(5.6±1.5)次/d;排便次数分别为(5.4±1.6)次/d与(3.0±1.4)次/d;黄疸消失所需光疗时间分别为(32±9)h与(41±8)h;胆红素每天下降值分别为(32.5±10.6)μmol/L与(24.1±8.6)μmol/L,以上结果比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按需喂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喂养频率及穴位按压,可促进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胆红素的排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作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早期干预治疗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6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干预Ⅰ组73例、干预Ⅱ组72例和干预Ⅲ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Ⅰ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哺乳频率;干预Ⅱ组在干预Ⅰ组的基础上进行抚触护理;干预Ⅲ组在干预Ⅰ组的基础上进行日光灯照射护理;比较四组哺乳次数、排便次数、胎便情况、血清胆红素情况。结果:干预Ⅰ、Ⅱ、Ⅲ组每天哺乳频率、排便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Ⅱ组患儿排便次数高于干预Ⅰ、Ⅲ组(P0.05),干预组第1次胎便变黄时间、胆红素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两进行比较,均为干预Ⅱ组干预Ⅲ组干预Ⅰ组(P0.05),每天胆红素下降值在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进行比较,干预Ⅱ组干预Ⅲ组干预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行之有效,适当增加哺乳频率基础上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泳和抚触对婴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及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蓝光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儿进行游泳和抚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指数及头围、身长及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5 d、10 d及30 d的胆红素指数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头围、身长及体质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患儿头围、身长及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泳和抚触能够降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的胆红素指数,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华静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12):1814-1818
目的 探讨抚触干预配合日间病房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消退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行日间病房蓝光治疗,观察组采用抚触干预联合日间病房蓝光照射治疗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干预前后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和体质量变化、睡眠和行为状态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和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行为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抚触干预配合日间病房蓝光照射可促进新生儿黄疸症状、胆红素水平、睡眠行为的改善,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妈咪爱散剂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纽患儿均给予常规母乳喂养,同时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和抚触治疗,2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妈咪爱散剂o.3g,用温水冲服,3次/d;思密达1.0g,以10%葡萄糖注射液15mL调匀后喂服,3次/d。每24h测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1次。两组均以治疗7d为1个疗程,直至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下降至119.7μmol/I。以下后停止上述治疗方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为71.67%,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率为48.33%,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O.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值、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治愈时间、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妈咪爱散剂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配合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及对照组(52例)。所有患儿均采用蓝光照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采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采取全面的综合护理措施对患儿的恢复是很重要的,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新生儿抚触对母乳性黄疸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母乳性黄疸239例,将其分为抚触组120例,在停母乳喂养、蓝光照射基础上,予抚触治疗;对照组119例,予常规停母乳喂养,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抚触组黄疸消退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有助于母乳性黄疸的消退。  相似文献   

9.
胡一杏  邢丹茜 《妇幼护理》2022,2(4):902-904
目的 研究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兰光照射治疗中采用鸟巢式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1 年 8 月期间我 院收治的 220 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10 例。所有患儿均进 行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总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的 水平、康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干预前的总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 的总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并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的黄疸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采用鸟巢式护理干预能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和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 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6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苯巴比妥,观察组患者给予蓝光照射治疗(A组给予持续性蓝光照射,B组给予间歇性蓝光照射),对两组患者的有效率、退黄效果、胆红素下降程度及疗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6%(29/3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8%(23/32),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胆红素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黄疸减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疗程短于对照组,间歇性照射效果好于持续照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治疗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的有效率,促进胆红素下降及黄疸消退,间歇性蓝光照射效果好于持续性照射,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学龄期哮喘儿童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67例学龄期哮喘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84例和对照组83例。两组患儿遵医嘱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实施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给予视听训练、行为训练及氧合疗法护理干预;对照组按传统的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常规知识宣教,由患儿自行完成氧驱动雾化吸人治疗,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氧驱动雾化吸人后呼吸(18.31±2.32)次/min、心率(91.23±2.65)次/min及血氧饱和度(97.25±2.03)%与对照组(21.27±3.08)次/min、(95.87±3.42)次/min、(95.02±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020,9.807,5.420;P〈0.01),干预组哮喘日间症状评分(1.05±0.23)分、夜间症状评分(1.03±0.21)分低于对照组(1.77±0.35)分、(1.75±0.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728,17.209;P〈0.01);干预组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4.53,10.92;P〈0.01)。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提高了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尽快缓解病情,从而提高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支持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7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遵医嘱实施乳腺癌根治术前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术前互动式支持、术后疼痛评估支持及出院后康复支持为一体的连续性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术后疼痛初始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焦虑、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评分干预组分别为(35.28±5.43),(39.82±4.03),(25.61±5.12)分,对照组分别为(42.73±6.72),(33.15±5.62),(31.75±6.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313,7.065,5.495;P〈0.01);干预组术后不同时间般疼痛评分、首次下床时间、术后睡眠时间、上肢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术后6个月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连续性、个体化专科护理支持干预模式,促进了患者躯体功能早日康复,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方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人心理调节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7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只是按时接送患儿,常规交代患儿注意事项,不接受特别的辅导和干预;观察组采用集体干预和个别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前后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疲劳评估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家人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141.27±30.28)与对照组(164.13±29.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1);观察组家人疲劳程度减轻,疲劳评估表中躯体疲劳、脑力疲劳、总分(3.66±1.64、4.14±1.79、4.97±1.96)与对照组(6.69±2.06、4.19±1.28、10.88±2.3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P〈0.05;t=2.00,P〈0.05;t=3.82,P〈0.01);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观察组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67.52±10.34、75.36±12.84、62.53±11.01、43.22±8.94)与对照组(57.11±9.97、52.23±11.59、51.63±10.75、40.21±9.08)比较除物质生活维度无差异外(t=0.98,P〉0.05),其他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4,5.57,2.91;P均〈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人的心理调适,减轻疲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对1206例剖宫产新生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606例和对照组600例,观察组回房后母子皮肤接触,并吸吮乳汁,随后隔2—3h喂剖宫产奶粉1次(含有生物活性肽),喂奶前可施行抚触及平衡训练,出院后依据0~3岁小儿智能发育规律及教育大纲,并随访干预治疗至2岁;对照组在常规观察护理的基础上,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喂养。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剖宫产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出生后30d视觉[(1.89±0.30)分比(1.54±0.15)分]、听觉[(1.90±0.46)分比(1.53±0.40)分]、触觉[(1.95±0.63)分比(1.56±0.35)分]等适应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886,5.472,4.861;P〈0.01)。观察组剖宫产新生儿近期并发症发生率25.92%,对照组62.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92,P〈0.01);远期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076,6.041,4.076,4.969;P〈0.05);在3,6,12,18,24个月龄观察组剖宫产新生儿发育商(DQ)明显优于对照组(t分别为5.503,3.833,6.861,7.514,7.693;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新生儿健康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此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乳腺癌化疗间歇期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乳腺癌术后化疗间歇期伴抑郁情绪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为期9周的音乐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评价,分析音乐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及SD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抑郁发生率为23.33%,SDS得分为(35.60±5.62)分,均低于对照组83.33%,(42.87±6.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0,t=-3.8;P〈0.01);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P〈0.01)。结论音乐干预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间歇期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然光疗对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减轻生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2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新生儿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接受自然光照射3h,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0~5d及第15天经皮胆红素值,出生第5天血清总胆红素值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0~5d、第15天经皮胆红素值及出生第5天血清总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病理性黄疸发生,对照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9%。结论新生儿早期行自然光疗可预防病理性黄疸及减轻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游泳、光照、抚触等早期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胎便转黄时间、体重、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体重重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可减轻高胆红素血症,增加患儿体重,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过微量泵口饲管持续均匀泵奶喂养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微量泵通过口饲管持续均匀泵奶喂养法,实验组在喂养过程中每2~3小时给予腹部按摩1次,观察5d中两组早产儿排便、胃残余奶量、呕吐、腹胀、每日体重增长、黄疸消退情况、出现低血糖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产儿首次排便时间1d以上5例,对照组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P〈0.05);实验组早产儿第2天黄疸指数(123.44±10.25)μmol/L,对照组(128.76±11.3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P〈0.05);实验组早产儿出现低血糖2例,对照组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泵奶喂养联合腹部按摩有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和营养吸收,增加体重,提高其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护理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将7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根据病情除了一般常规护理外,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对照组37例采取常规护理,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的培训,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试验前一般情况和心功能指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试验后心功能指标均有进步,但是通过运动康复护理心衰患者的心衰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康复护理后心脏射血分数为(50.5±7.2)%,而对照组护理后心脏射血分数为(35.5±5.2)%,康复护理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率分别为(76.5±6.8)次/min和(88.6±7.3)次/min,心率都有下降,但是康复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分别为(451.4±35.5)m和(350.8±31.5)in,较观察前有增加,而康复护理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7,P〈0.叭)。结论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适时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可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率,提高心脏射血分数,提高6rain步行距离,也就是表明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施临床路径配合责任护理对于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7月—乏013年5月实施子宫切除术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护理,干预组采用临床路径结合责任护理的手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等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18.02±9.12),(50.43±8.65)h,均短于对照组的(30.54±12.95),(59.22±11.7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3,3.15;P〈0.01);干预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胰岛素抵抗(IR)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3天干预组IR指数分别为(5.61±0.49),(4.43±0.67),低于对照组的(11.03±0.24)(7.13±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9,3.24;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3%,低于对照组的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7,P〈0.05)。结论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配合责任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轻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适合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