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现场消毒处置方法及消毒效果。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毒效果评价方法对诺如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的消毒措施进行评价。结果根据此次疫情中病例的临床症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考虑认定为一起诺如病毒交叉感染引起的聚集性腹泻疫情。对单位内部所有可能污染的部位进行消毒,连续消毒3 d均达到消毒合格。 结论此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腹泻疫情。通过消毒等多措施处置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现场消毒处置的效果。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现场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4年2月17日-21日,海宁市6所学校在2014年2月中旬的1周内连续发生感染性腹泻患者451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粪便标本检测证明诺如病毒为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经对现场实施饮用水、餐饮具、生活用品、粪便污物和环境物品等连续消毒处理以及实施隔离治疗等应急措施,及时扑灭了疫情,无新发病例出现。结论此次疫情为一起由饮用受污染桶装水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通过现场应急消毒处置及时有效得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 针对北京市一起社区内介水传播的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传播动力学特征分析,对不同防控措施分别进行效果评价,探讨最佳防控措施。方法 对2019年北京市某小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资料,建立易感者–潜伏期–显性/隐性感染者–移出者–传播介质(SEIARW)模型,对阻断水传播的措施、健康宣教、要求病例居家休息并禁止在社区内举办聚集性活动等隔离相关措施进行效果分析。结果 无干预状态下,此次疫情诺如病毒有效再生数为9.32,罹患率可达70.00%,疫情持续时间为45.26 d。当阻断水传播的时间越早,罹患率越低,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健康宣教措施也可使疫情罹患率下降和流行曲线更低矮。隔离相关措施可以缩短疫情持续时间,且隔离率越高,罹患率越低,当日采取措施比次日采取措施防控效果更好。拟合得到疫情接报当日就采取阻断水传播的措施,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和在疫情接报当日采取隔离,隔离率为75.00%时,可达到最佳防控效果。结论 越早阻断水传播的措施、持续健康宣教和早隔离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效控制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南昌市青云谱区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感染来源和传播方式,为今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SPSS 13.0统计分析和RT-PCR核酸检测诺如病毒的综合调查分析。结果该起聚集性疫情共报告病例11例,采集标本11份,诺如病毒检测核酸阳性8份(72.72%),其中9例患者首发症状以"呕吐"为主,其它胃肠道症状不典型。结论该起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感染来源不明,传播途径为近距离直接接触被呕吐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浙江省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提出当前防控特点。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浙江省学校发生的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结果  2019年报告173起学校诺如疫情,涉及170所学校,累计3172例病例,波及161711人,总罹患率为1.96%。 诺如病毒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53.18%)和托幼机构(27.16%),病例的年龄集中在7~12岁(47.95%)。 疫情在春季和秋冬季均有发生,传播途径主要为人传人(94.80%),食源性传播和水源性传播引起的疫情较少。 临床症状以腹泻、呕吐为主,基因型以GⅡ型为主(121起,69.94%)。  结论  浙江省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和幼儿园,传播途径多为人传人,学校应重视病例的排泄物/呕吐物及环境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诺如病毒医院感染暴发原因,采取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某医院诺如病毒感染事件进行调查,为现场应急处置提供依据。结果该医院在2014年12月初1周内连续发生15例急性腹泻病人(含医务人员)。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在不到10日之内共发生同类病例28例。同时实施应急处置和消毒隔离措施之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所有病例痊愈出院。结论此次为诺如病毒院内感染事件,经过启动应急预案、科学调查和病原学诊断、现场应急处置,有效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16年14起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暴发疫情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2检验。结果 14起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暴发疫情中3起为GⅠ感染疫情,11起为GⅡ感染疫情;共报告病例422例,罹患率在8.67%~66.67%之间;疫情集中在4-6月和10-12月,全年形成两个高峰;粪便标本阳性率59.88%(100/167);呕吐物标本阳性率12.50%(1/8);病例中不同年龄组的罹患率及5种症状(呕吐、腹泻、发热、恶心、腹痛)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6年海淀区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和人员密集的集体单位;以感染诺如病毒GⅡ型为主;各年龄段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罹患率最高;以人-人接触和(或)气溶胶吸入方式传播;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冬季;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  相似文献   

8.
人类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1972年首先由美国科学家Kapikian等[1]通过对1968年美国诺瓦克地区一所学校胃肠炎暴发疫情中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而发现,并在当时以发现地命名为诺瓦克病毒.主要侵犯学龄儿童和成人,常引起家庭和社区急性胃肠炎暴发.为了解天津地区婴幼儿诺如病毒感染腹泻情况,我们选取部分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干预措施在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处置中的防控效果,探讨最佳防控方式。  方法  根据选取2020年深圳市龙岗区报告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资料,建立SEIAR模型,对诺如疫情隔离、停课及呕吐物处置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本起疫情在无干预情况下,基本再生数为9.63,持续4 d,人群感染率为97.38%。 采取隔离措施时,开始实施隔离的时间越迟,感染人数越多,持续时间变化不大;若疫情报告后次日下午才开始实施隔离,疫情规模接近无干预,隔离失效。 在报告后次日开始停课(实际开始停课时间),疫情规模与实际相同;若报告后次日下午才开始停课,疫情与无干预很接近,停课无效。 对呕吐物消毒效果评估,呕吐物未消毒的疫情与实际基本相同,随着呕吐物的消毒效果加强,感染人数下降,消毒效果达到90%以上时,基本无病例。  结论  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时,越早隔离、停课,规范处置呕吐物,效果越好。 本研究建立的SEIAR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可评估隔离、停课等防控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8年河北省一起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点及暴发原因,探讨疫情处置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18年河北省一起疫情发生学校的基本情况,搜索病例并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描述疾病流行特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及危险因素探索,同时采集患者粪便或肛拭子、食物和水等环境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及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本次疫情持续6 d,累计发病55例,涉及16个班级,罹患率为1.60%。 其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男女性别比为1.62∶1,年龄为6~37岁,平均年龄9.13岁。 患者症状以呕吐(92.73%)、腹泻(65.45%)为主,无重症死亡病例,病程1~2 d。 危险因素调查显示,高发病班级与无病例班级学生饮食及饮水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共采集病例标本19份,11份标本GⅡ组诺如病毒阳性,1份标本星状病毒阳性。 采集食品及水样本41份,检测肠道病毒均阴性,细菌学指标亦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该起暴发疫情由GⅡ组诺如病毒感染引起,人–人接触或呕吐物形成的气溶胶传播在疫情中起关键作用,首发病例发现、隔离不及时及呕吐物处理消毒不规范是导致疫情扩展蔓延并最终暴发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李静  张婷  邹文菁  蔡昆  徐军强 《疾病监测》2021,36(4):369-375
  目的  了解2018 — 2019年湖北省≤5岁腹泻儿童诺如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及分子特征。  方法  收集2018 — 2019年湖北省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5岁腹泻儿童粪便标本,共计922份。 采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GⅠ和GⅡ组核酸检测。 对诺如病毒检测阳性的标本应用real-time RT-PCR分别扩增RNA聚合酶和衣壳蛋白片段,将获得的PCR产物直接测序并进行基因型别分析。  结果  湖北省≤5岁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样本为122份,阳性率13.23%。其中诺如病毒GⅡ组119例(97.54%),诺如病毒GⅠ组3例(2.46%)。 男女童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5,P=0.003)。 ≤5岁儿童以6~12月龄为主要发病人群。 诺如病毒感染季节为冬春季,呈现2个流行峰,10 — 12月为高流行峰;诺如病毒主要为GⅡ组,聚合酶区和衣壳区基因分型主要为GⅡ.4 Sydney[P31](27.71%)、GⅡ.2[P16](26.51%)、GⅡ.3[P12](26.51%)和GⅡ.4 Sydney[P16](16.87%)。  结论  2018 — 2019年湖北地区≤5岁腹泻患儿感染诺如病毒存在多种基因型和不同的重组亚型,加强诺如病毒的基因型别监测和重点人群防护有助于诺如病毒腹泻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7 — 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乌鲁木齐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收集2017 — 2019年乌鲁木齐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和相应临床资料,应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样本通过RT-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为25.20%(246/976),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24,P<0.0001);0.5~1岁年龄组最高(30.61%,101/330),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0份样本获得ORF1/ORF2重叠区序列,包括7个基因型,其中GⅡ.4 Sydney[P31]为流行优势株,占59.09%(65/110),其次是GⅡ.3[P12](18.18%,20/110)和GⅡ.2[P16](17.27%,19/110),其他型别包括GⅡ.6[P7](2.72%,3/110)、GⅡ.4 Sydney[P16](0.91%,1/110)、GⅡ.1 [P16](0.91%,1/110)和GⅠ.4[P4](0.91%,1/110)。GⅡ.2[P16]自2017年第二季度出现,在2019年第三季度成为流行优势株。  结论  在新疆地区诺如病毒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GⅡ.4 Sydney[P31]、GⅡ.3[P12]和GⅡ.2[P16]是该地区流行的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雷玥  庄志超  田宏  李晓燕 《疾病监测》2020,35(10):913-919
目的分析2019年天津市急性胃肠炎人群中诺如病毒的基因特征。方法本研究采集2019年全年天津市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的散发、暴发、聚集性腹泻诺如病毒阳性粪便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将标本进行扩增,对阳性产物进行聚合酶区和衣壳区序列测定,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诺如病毒总体阳性率为6.01%(97/1615),除1月无样本检测外,其他各月份均有诺如病毒的检出。 其中GⅠ组检出率1.11%(18/1615),GⅡ组检出率5.02%(81/1615)。 聚合酶区和衣壳区基因分型结果:2019年的基因型别为GⅡ.2[P16]、GⅡ.4[P31]、GⅡ.17[P17]、GⅠ.3[P13]、GⅡ.6[P7]、GⅠ.5[P4]、GⅡ.3[P12]、GⅠ.5[P12]、GⅠ.1[P1]、GⅠ.2[P2]等。 13起急性胃肠炎暴发或聚集性腹泻病例中占比前3位的基因重组株为GⅡ.2[P16](30.77%,4/13)、GⅡ.4[P31](23.08%,3/13)、GⅡ.17[P17](23.08%,3/13)。结论天津市诺如病毒感染的基因型呈多样性,不同基因型持续共同进化和循环,需进一步加强诺如病毒病原监测及分子分型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4.
匡小舟  肖文佳  刘捷宸  张曦  滕峥  潘浩 《疾病监测》2021,36(10):1069-1074
  目的  对2018 — 2020年上海市5岁以下感染性肠胃炎住院患儿进行主要病毒病原学检测,了解目标人群中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迁移变化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和疫苗研发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采集上海市某儿科医院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并收集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采用ELISA、荧光PCR以及巢式PCR方法对轮状病毒、杯状病毒(包括诺如病毒和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进行检测和分子分型。   结果  共采集粪便标本805份(男性543份,女性262份),病毒检出率为47.33%,检出率最高的病毒为杯状病毒(31.18%),其次为A组轮状病毒(17.64%);杯状病毒中诺如病毒GⅡ型的占比最高(95.62%)。 轮状病毒以G9P[8]为主要流行型别(占比90.85%)。 诺如病毒GⅡ型以GⅡ.4[P31]和GⅡ.3[P12]为主要流行株(占比分别为32.08% 和19.58%);但2020年以来,新兴亚型GⅡ.4[P16]和GⅡ.2[P16]检出率明显高于2018和2019年(χ2=17.337,P<0.001; χ2=11.044,P=0.001)。 此外本地首次从1名4月龄患儿粪便中发现1株乐儿德轮状病毒疫苗株。   结论  杯状病毒检出率高于轮状病毒的趋势加剧,使杯状病毒(主要是诺如病毒)疫苗的研发和上市需求愈发迫切。研究首次揭示了住院儿童中诺如病毒GⅡ型的主要流行和新兴亚型,为多效价的诺如疫苗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轮状病毒G9型别近年检出率升高,需要对轮状病毒型别变化保持警戒、追踪和深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8—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6所学校发生的急性胃肠炎疫情GⅠ诺如病毒的基因型别特征。   方法   收集2018—2019年西城区6所学校急性胃肠炎病例的粪便标本37份。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RT-PCR)对提取的GⅠ和GⅡ诺如病毒核酸进行检测。 采用RT-PCR进行GⅠ诺如病毒聚合酶区和衣壳蛋白VP1区部分片段的扩增和测序。 用诺如病毒在线分型工具对测序成功的毒株进行初步鉴定和基因分型,用BioEdit 7.0.9.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用MEGA 6.06 软件构建进化树。  结果   6所学校(18,S1~S4和19,S5~S6)发生的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均为聚集性疫情,GⅠ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率为83.78%(31/37),GⅡ诺如病毒未检出;聚合酶区和衣壳蛋白VP1区进化分析分别显示,1起疫情的4株诺如病毒毒株分别与GⅠ.Pd参考株和GⅠ.3b参考株在同一分支,5起疫情的19株诺如病毒毒株与GⅠ.Pb参考株和GⅠ.6a参考株在同一分支;每所学校毒株相似性为100.0%。双区分型合并结果,1起疫情由GⅠ.Pd-GⅠ.3b引起,该重组株与GⅠ.3[P13]/Hu/MT008455/2018/Shanghai/CHI相似性高达99.6%;5起疫情由GⅠ.Pb-GⅠ.6a引起, 这重组株与GⅠ.6[P11]/Hu/MZ227264/2016/US相似性高达98.1%。  结论   2018—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6所学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分别由GⅠ.Pd-GⅠ.3b和GⅠ.Pb-GⅠ.6a重组株引起。 应加强对诺如病毒重组株分子流行病学监测,为诺如病毒疫情提供预警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8—2020年甘肃省A组轮状病毒(RVA)流行特征及全基因组特征。方法 选取甘肃省腹泻症候群监测的6家哨点医院采集的腹泻患者粪便2553份,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核酸,选取部分轮状病毒阳性样本构建DNA测序文库,采用第二代测序,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毒阳性标本853份,检出率33.41%,其中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17.43%),其次是诺如病毒(12.65%)、腺病毒(6.58%)、星状病毒(4.70%)、札如病毒(1.02%)。对50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第二代测序,获得31株全序列,其中24株G9P[8]、2株G2P[8]、3株G2P[4]、1株G9P[6]和1株G9P[4]型别。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除VP7片段外,序列差异比较大的有VP3和NSP4两个节段。本研究获得21株G9P[8]型Wa-like株(G9-P[8]-I1-R1-C1-M 1-A1-N1-T1-E1-H1),3株NSP4节段重配的G9P[8]-E2株(G9-P[8]-I1-R1-C1-M1-A1-N1-T1-E2-H1),在测序的24...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4年浙江省湖州市急性腹泻患者诺如病毒感染状况及基因特征,为加强感染性腹泻监测与综合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湖州市综合性三级乙等和二级甲等各一家医院的粪便标本797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并对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衣壳蛋白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797份粪便标本中149份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18.70%(149/797),以GⅡ基因型为主,占89.26%(133/149)。衣壳蛋白区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检出的诺如病毒有5种GⅠ型别和7种GⅡ型别,包括GⅠ.1、GⅠ.2、GⅠ.5、GⅠ.6、GⅠ.7、GⅡ.2、GⅡ.3、GⅡ.4、GⅡ.6、GⅡ.8、GⅡ.17、GⅡ.21,以GⅡ.4 Sydney_2012(55.5%)、GⅡ.17(25.5%)型为主。结论 诺如病毒在湖州市急性腹泻患者中存在较高感染,并且基因型别复杂,除了流行优势型别GⅡ.4外,2014年底还出现GⅡ.17型诺如病毒的流行,因此应加强诺如病毒腹泻监测工作,为今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梧州市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可能危险因素,探讨疫情处置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建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三间分布特征,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疫情暴发的原因,采集典型病例肛拭子、自备井水、储水池、市政末梢水、物表、留样食物等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和常见致病菌检测。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142例,罹患率为5.55%(142/2 559);病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83.10%)、腹痛(83.10%)、发热(67.61%)、恶心(63.38%)、腹泻(50.70%);不同宿舍楼学生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78,P<0.00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自备水漱口[比值比(OR)=3.78、95%置信区间(95%CI):1.736~8.234)]和接触过病例(OR=2.97,95%CI:1.465~5.312)是主要危险因素,自备水漱口的频率与罹患率呈剂量反应关系(χ2=14.935,P=0.002)。8份病例肛拭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中国诺如病毒监测网络(CaliciNet China)的发展及2016 — 2019年中国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特征。  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诺如病毒暴发流行病学和病例临床信息及标本,应用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RT-PCR)进行诺如病毒检测,阳性样本通过RT-PCR扩增、测序,将数据录入CaliciNet China数据库并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  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共报告诺如病毒疫情1 153起,对其中776起疫情(67.3%)的阳性样本进行了基因分型。 94.9%的暴发疫情与人–人传播有关,发生在托幼机构或学校(94.4%),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诺如病毒暴发的流行高峰(65.0%)。 57.6%的诺如病毒暴发由GⅡ.2[P16]引起。  结论  GⅡ.2[P16]是 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引起我国诺如病毒暴发的主要基因型,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或或学校,CaliciNet China正在进行的监测提供了有关毒株基因分型和暴发特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2021年9月湖北省随州市某工厂一起急性胃肠炎疫情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提出防控建议。  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描述病例的临床表现及三间分布特征,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验证暴发的危险因素,采集病例肛拭子样本、环境涂抹样及水样进行诺如病毒PCR检测。   结果  本次疫情涉及A和B两个工厂,共发现68例病例和7例隐性感染者,临床症状以腹泻和呕吐为主;病例发病高峰在8月31日18时至9月1日6时(48例),流行曲线呈点源暴露模式;病例主要分布在A工厂的加二车间、加一车间及B工厂;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和未在食堂就餐相比,A工厂员工8月30日中午在一食堂(RR=3.366,95%CI:1.321~8.577)和二食堂(RR=10.662,95%CI:4.795~23.706)就餐为发病的风险因素;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44份工人肛拭子样本中有25份为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16份食堂员工肛拭子样本中有2份为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10份水样中有4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3份GⅡ阳性,1份GⅠ和Ⅱ混合阳性),22份外环境样本中有2份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  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推测主要因水管破裂导致水源污染,后主要通过污染食物供应,引起此次暴发疫情的可能性较大,传播途径以食源性传播为主,部分病例存在水源性及人与人传播的可能性,经加强病例管理、环境消杀及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