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观察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肺内分流率的变化。方法:用2100型肺功能仪作为减压装置,让患者吸入纯氧20min后,使用血气分析仪进行吸氧后血分析,并计算Qs/Qt值。结果:31例患者中,仅2例Qs/Qt正常,29例均增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七氟醚麻醉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浓度七氟醚对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的影响,随机选择开胸手术30例,观察三种浓度(0.5,1.0,1.5MAC)七氟醚麻醉单肺通气后肺内分流(Qs/Qt)及氧分压(PaO2)的变化。结果显示:单肺通气后患者的Qs/Qt显著增加,PaO2明显下降;在1.5MC内,其变化程度与七氟醚浓度无明显关系。说明七氟醚对HPV虽有抑制作用,但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其抑制程度不随七氟醚浓度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3.
吸入一氧化氮改善兔缺血再灌注肺气体交换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吸入一氧化氮(NO)对再灌注兔肺气体交换改善的效果。方法4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Ⅰ组未缺血组;Ⅱ组未缺血+吸入NO组;Ⅲ组缺血再灌注组;Ⅳ组缺血再灌注+吸入NO组。Ⅱ、Ⅳ组吸入NO50×10-6,再灌注240min连续动态观察PaO2、PaCO2、A-aDO2、Qs/Qt、高铁血红蛋白。结果(1)吸入NO不影响正常兔肺气体交换功能;(2)再灌注时吸入NO后PaO2上升,PaCO2、A-aDO2、Qs/Qt下降。(3)吸入NO对高铁血红蛋白的升高无明显影响。结论吸入NO能明显改善再灌注肺早期气体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4.
探讨联合应用吸入一氧化氮(INO)和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油酸诱发新西兰兔ARDS模型后,分组(n=9)进行机械通气治疗6h:(1)对照组;(2)NO组(20×10-6);(3)PS组(100mg/kg);(4)PS+INO组(PSNO组)。于基础状态、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动态胸肺总顺应性(Cdyn)、PaO2/FiO2、肺内静动脉分流Qs/Qt)。实验结束时测定肺灌洗液总磷脂(TPL)、最小表面张力(γmin),肺湿干重比(W/D)和肺泡扩张度(Vv)。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肺功能呈下降趋势,NO组Cdyn无变化,PS组Cdyn显著增加,NO组和PS组PaO2/FiO2和Qs/Qt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SNO组Cdyn变化与PS组相近,但PaO2/FiO2较NO组和PS组进一步增加(P<0.05),Qs/Qt进一步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NO组比较,PSNO组和PS组TPL和Vv明显增加(P<0.01),γmin和W/D显著降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INO和PS对于实验性ARDS具有协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治疗小儿肺部疾病引起的低氧血症,采用急性肺损伤(ALI)家犬模型,观察静脉注射酚妥拉明(10μg/kg.min)和吸入NO(40ppm)对血气、肺内分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吸入一氧化氮后,肺动脉压(PAP)下降(P<0.05),体循环血压(SAP)无改变,血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内分流(Qs/Qt)降低(P<0.05);静脉注射酚妥拉明后,PAP和SAP下降(P<0.01),Qs/Qt增加(P<0.01)。上述结果表明,酚妥拉明的扩血管效应无选择性,在降低肺动脉压的同时使血气指标恶化,提示对该药在小儿肺部疾病的常规应用中宜持慎重态度。而吸入NO可以选择性地扩张通气良好区域的肺血管,是一种有希望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6.
脊柱手术控制性降压对肺分流和动静脉氧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脊柱手术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肺分流百分率(Qs/Qt)和动脉-静脉氧差(avDCO2)的影响。方法18例脊柱手术病人,手术中应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观察降压过程中肺分流和动脉-静脉氧差的变化。结果降压10min、30min收缩压分别下降了3.99kPa(27%)和4.12kPa(28%),Qs/Qt分别增加了7.45和13.56,显著高于术前(P<0.01),30min时伴有A-aDO2增加和PaO2下降(与降压前比P<0.01)。停降压后15minQs/Qt、AaDO2和PaO2均恢复正常,在降压10min、30min和停降压后15minavDO2均低于降压前(P<0.01),降压30min和停降压后15min伴有BE降低(P<0.05)。结论脊柱手术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能增加肺分流,降低动脉静脉氧差。  相似文献   

7.
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单肺通气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单肺通气(OLV)时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择期开胸手术病人,分为安氟醚静吸复合全麻加胸段硬膜外麻(TEA;T4~5或T5~6,1.4%利多卡因)OLV组(实验组)和安氟醚静吸复合全麻OLV组(对照组),各14例。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15min、OLV5,15,30,60min分别抽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浓度七氟醚对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的影响,随机选择开胸手术30例,观察三种浓度(0.5,1.0,1.5MAC)七氟醚麻醉单肺通气后肺内分流(Qs/Qt)及氧分压(PaO_2)的变化。结果显示:单肺通气后患者的显著增加,PaO_2明显下降;在1.5MAC内,其变化程度与七氟醚浓度无明显关系。说明七氟醚对HPV虽有抑制作用,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抑制程度不随七氟醚浓度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慢阻肺(COPD)患者低氧及高二氧化碳通气应答检测,探究COPD患者吸氧时通气量及血气变化的机理。方法:11例COPD患者,采用Rebuck和Campbell及Read重复呼吸法检测低氧和高二氧化碳通气应答斜率,并随机让患者室内空气呼吸和吸氧(100%O2)呼吸各15min,观测每分通气量(VE),二氧化碳产生量(VCD2)生理死腔/潮气量(VD/VT)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吸氧时PaC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静脉异丙酚氯胺酮复合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中的血气、SpO2的变化,为此种麻醉方法在临床应用提供资料。方法:选择20例口腔、颌面部手术病例,采用静脉异丙酚+氯胺酮复合保留自主呼吸全麻。术前、术中监测血气,全程监测SpO2。结果: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诱导后PaO2下降,PaCO2增高,SpO2及呼吸频率(RR)均下降,维持期不吸氧时SpO2及RR亦均下降,诱导后和维持期吸氧后SpO2回升,插管后经气管导管开放式给氧行氧治疗,吸氧的氧流量成人4L/minSpO2回升最高。此种麻醉维持方法,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迅速、彻底,麻醉效果确切。结论:此种麻醉方法,值得在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对实验犬肺内分流的影响,结果提示:普鲁卡因可使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显著降低,但并不引起Qs/Qt的改变。氧传递(O2d)虽有下降,但同时伴有氧耗(VO2)的下降,动静脉氧分压差保持不变,表明普鲁卡因不造成对机体氧的供需平衡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氧疗持续时间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Ⅱ型呼衰)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关系。方法:选择慢阻肺Ⅱ型呼衰患者30例,每组10例分别给予鼻导管吸氧3天、一周、两周,并在氧疗前及氧疗后24小时分别测动脉血气。结果:三天组氧疗后PaO2与氧疗前无显著差异;一周组氧疗后PaO2较氧疗前提高;二周组氧疗后PaO2较氧疗前明显提高。结论: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以持续二周以上吸氧为  相似文献   

13.
李丽  王苏 《北京医学》2000,22(3):149-152
目的 探讨急诊肺栓塞(PE)快速、准确、实用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52例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急诊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体征、化验室检查、X线、ECG、UCG、肺通气/灌注扫描(V/Q)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血气分析、D-Ⅱ聚体(D-Dimer)测定是PE的初步筛选手段,阳性率为PaO2为65.9%;PaCO2为53.1%;D-Dimer为70%。X线胸片可作为提示性依据,非特异性状阴影出现  相似文献   

14.
阻塞性肺疾病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肺心病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相互影响,方法:对24例肺心病并睡眠呼吸暂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21例肺心病组对比观察。结果:两组1s用力呼出气量,用力呼气峰流量均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血气分析比较PaO2降低,PaCO2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H降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衰疗效。方法:将39例COPD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衰患者,按住院先后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18例)。在予常规吸氧、抗炎、平端、补液基础上予治疗组经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7d,并于治疗前、中、后进行血气分析,观察呼吸、心率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气示PaO2上升十分显著(p〈0.01),PaCO2改善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氧射流雾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气的影响。【方法】对32例COPD患者氧射流雾化前后血气进行比较。【结果】COPD患者氧射流雾化治疗前后PaO2、PaCD2和SaO2均明显差异(P〉0.05)。【结论】氧射流经不影响COPD患者血气,适合使用氧射流雾化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一种氧疗环境控制单位———氧帐改善肺间质纤维化所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氧疗效果。方法: 对12 例终末期肺间质纤维化所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用Origin D 型氧帐吸氧, 氧流量为12 L/min ~15 L/min , 维持帐内吸入氧气, 浓度为45 % ~50 % , CO2 浓度<1 % 。结果: 结果显示, 采用氧帐吸氧后0-5 h , 较氧帐治疗前采用普通鼻导管吸氧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 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明显提高( 氧帐治疗前后PaO2 分别为5-5 ±0-7kPa 和8-6 ±1-0 kPa; SaO2 分别为79-9 ±3-1 % 和88-4 ±4-7 % ) 。9 例病情稳定并撤离氧帐,平均氧帐使用时间为67-8 ±18-9 h ; 2 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1 例死于消化道出血。结论:氧帐可作为抢救终末期肺间质纤维化所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有用手段, 可改善缺氧状态,赢得临床控制感染时间,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出血81例血气分析与预后判断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的血气分析变化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81例急性脑出血的血气进行了随机抽样分析。结果 观察pH、PaO2及PaCO2的变化,在PaO2低于正常时,显示预后较差,同时合并pH增高,病死率明显上升。结论 血气分析对急性脑出血预后有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声门下高频喷射通气行喉显微手术共55例,此法操作简便,患者安静,肌松满意,手术显露清楚。对麻醉及手术短暂患者,苏醒迅速,为了解高频喷射通气时的血气分析变化,随机对15例血气分析,均呈现不同程度的pH降低,PaCO2上升,PaO2高。  相似文献   

20.
高渗盐水对低氧条件下失血性休克时肺弥散功能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分析了高渗盐水对低氧条件下失血性休克时肺弥散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渗盐水能明显降低低氧状态下失血性休克时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A-aDO2)和肺分流率(QS/Qt)提高肺泡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延迟并减轻呼吸窘迫征(RDS)的发生。高渗盐水,右旋糖酐和654-2联合用药疗效更优于单纯高渗盐水。生理盐水治疗不能改善低氧状态下失血性休克时的肺散功能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