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自1984年4月至1987年12月进行心脏血管造影者共230例,发生过敏性休克5例,均抢救成功,报告如下。我们所用造影剂为从西德先令(Schering)公司进口的76%泛影葡胺(urografin)。造影前过敏试验、注射剂量、速度和压力等均按规定进行。病例摘要例1,男,9岁。临床诊断(包括病史、体征、心电图、X胸片及二维超声心动图,下同)为重度四联症,拟作右心室造影。敏试(-),1%普普卡因局麻下经皮股静脉穿刺。第一次造影后,左眼下出现绿豆大荨麻疹一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简称APF)为一罕见先天畸形,现报告经手术证实为APF二例如下: 例1 女,20岁。因“活动后紫绀15年”于1991年10月16日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问闻及Ⅳ级收缩期吹风性杂音,P_2亢进;周围血管征阳性。胸部X线片:肺血增多,双室增大,右下肺动脉增粗,远侧稍细,主动脉结正常。二维超声心动图:双房、室扩大,肺动脉内径增宽,室间隔未见室水平。多普勒提示室间隔缺损,于主肺动脉内探及肺血增多及肺动脉高压频谱。ECG:窦性心律,右室肥厚伴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  相似文献   
3.
小儿心律失常以往认为是少见病。近年来通过心电图监护发现并不少见,尤其是新生儿和住院患儿的发生率则更高。而且小儿心律失常与成人相比,其比较发生率、病因和预后等都有一定特点。为了进一步探索本病规律,我们复习了住院患儿心律失常2,530例的心电图和临床资料,并与何庆根报告成人心律失常6,310例相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发生心人常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准确测得QTd37例,分为两组:组1伴有室性心律失常(14例),组2伴有室上性心律失常(23例),组3系健康对照(21例)。结果:组1比组2或组3的QTd更长,具有显著性划(P〈0.05);组2与组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小儿DCM时测QTd值有预测是否发一心律失常的价值,QTd越大,越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小儿高血压脑病(HE)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1~14岁,其中8~12岁者24例。以肾性高血压最多,27例,其中有4例因皮质素诱发HE发生。单纯因口服强的松所致高血压者6例。儿科医生应对HE有所认识,保持警惕,注意早期诊断和治  相似文献   
6.
成人心血管病和肝功能受损的关系已经证明,但婴儿和儿童心力衰竭和/或青紫型先心病对肝脏的影响还较少了解。本文研究了65例心血管病人,一系列检查说明肝功能与心脏状态有关。病人和方法:65例病人,年龄2天~33岁,平均6.7±1.2岁,均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病种:各种  相似文献   
7.
对成人先心病142例及小儿先心病272例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成人先心病单纯左向右分流不如小儿组多,但单纯瓣口狭窄则多于小儿先心病组,且成人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明显高于小儿组。虽复杂畸形及复合畸形与手术诊断对比,其临床诊断符合率和有创诊断符合率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提示成人复杂畸形及复合畸形有增多趋势,应提高对成人先心病的警惕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小儿心律失常以往认为是少见病。近年来通过心电图监护发现并不少见,尤其是新生儿和住院患儿的发生率则更高。而且小儿心律失常与成人相比,其比较发生率、病因和预后等都有一定特点。为了进一步探索本病规律,我们复习了住院患儿心律失常2530例的心电图和临床资料,并与何庆根报告成人心律失常6310例相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认识水平的提高 ,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完善以及丙种球蛋白的应用 ,使川崎病的严重并发症——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患儿的预后有了很大改观。为了更好地从临床上诊断治疗川崎病 ,了解其预后 ,特别是有冠状动脉损害者的长期预后 ,现将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 2 6 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川崎病患儿 2 6 5例 ,于 1989年 4月至 1999年 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其中男 16 0例 ,女 10 5例 ,男女比例为1.5 7∶ 1;年龄 2月至 8岁 ,平均 …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