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ECMO联合CRRT治疗的重度ARDS合并AK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天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特征。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5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存活组26例,死亡组28例。存活组患者入组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低于死亡组(11.8±2.4比13.7±1.9,t=-2.550,P=0.015),ECMO后CRRT启动时间明显短于死亡组(4.7±3.3h比11.4±6.7h,t=-3.024,P=0.005)。存活组患者第3天液体正平衡量明显低于死亡组(373±210ml比987±482ml,t=-4.990,P=0.001)。ECMO后CRRT启动时间,第3天液体正平衡量以及SOFA评分与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OR 95%CI)分别为0.254(0.085~0.656),0.302(0.025~0.498),0.467(0.217~0.887);P值分别为0.009,0.012,0.029)。结论对于ECMO联合CRRT治疗的重度ARDS合并AKI患者,CRRT启动的时间,第3天液体正平衡量以及SOFA评分是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小板(PLT)减少与其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30例诊断为AKI且接受CRR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内预后分为存活组(n=72)和死亡组(n=58),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数据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小板变化率(△PLT)对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根据△PLT的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对各组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①58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病死率为44.6%.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接受有创机械通气、使用升压药及输血的比例高于存活组.②69例患者(53.0%)存在基线血小板减少症(TP).CRRT后新发TP 36例(27.7%).死亡组患者CRRT后血小板最低值低于存活组(24.00×109/L vs.58.50×109/L,P<0.001).③△PLT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95%CI0.621~0.802,P<0.001),最佳截断值为51.28%.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51.28%是接受CRRT的AK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49,95%CI1.500~7.474,P=0.003).⑤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CRRT后PLT下降51.28%以上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延长,28 d累积生存率降低.结论血小板减少在接受CRRT的AKI患者中常见,且与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胱抑素C(Cys-C)、肾损伤分子1(KIM-1)联检对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潍坊市中医院肾内科收治的需行CRRT的脓毒症合并AKI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从CRRT起随访30 d,记录患者在此期间生存情况,根据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32)与死亡组(n=36)。比较两组患者NGAL、KIM-1、Cys-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NGAL与KIM-1、Cys-C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68例患者30 d死亡率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比较NGAL、KIM-1、Cys-C对脓毒症合并AKI患者30 d内肾功能转归及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NGAL、KIM-1、Cys-C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有统计学差异(P 0. 05); NGAL与KIM-1、Cys-C均呈正相关(P 0. 05); NGAL、KIM-1、Cys-C为AKI患者30 d死亡率的危险因素(P 0. 05); NGAL、KIM-1、Cys-C联合检测对行CRRT的脓毒症合并AKI患者近期肾功能转归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单独检测NGAL、KIM-1、Cys-C(P 0. 05); NGAL、KIM-1、Cys-C联合检测对行CRRT的脓毒症合并AKI患者近期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单独检测NGAL、KIM-1、Cys-C(P 0. 05)。结论 NGAL、KIM-1、Cys-C是预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对脓毒症合并AKI患者CRRT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术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01~2008-12心脏外科术后CRR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0例CRRT患者,病死率54.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死亡危险因素与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CRRT前直接胆红素、CRRT前尿素氮(Bun)、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有关.根据患者CRRT当天的血肌酐水平及尿量,AKI分为三级,AKIⅢ级病死率高,存活时间短.结论 心脏外科术后需要CRRT的AKI患者病死率高.根据肾脏损伤程度分级,AKIⅢ级患者预后较差.肾损伤早期开始CRRT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时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开始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合并 AKI 的SAP 患者病例资料,根据KDIGO的 AKI1~3期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开始CRRT早(AKI1、2期)和开始晚(AKI 3期)2组,比较患者人口学特征,开始CRRT时的临床数据,预后指标是60天ICU住院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结果84例合格患者纳入分析,早期开始CRRT组27例,晚期CRRT组57例。早晚2组的60天ICU住院病死率分别为为30%(9/27)和59.3%(32/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6.608,P =0.010);并且开始早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更短[HR:0.392(95% CI:0.169~0.776),P =0.009]。结论合并AKI的SAP患者的CRRT宜在AKI早期(1和2期)开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RIFLE诊断标准分析入住重症医学科(ICU)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和预后,并探讨影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入住苏北人民医院ICU患者临床资料,应用RIFLE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4组:肾功能正常组、R (risk)组、I(injury)组和F(failure)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疾病、入住ICU的主要原因,分析导致AKI的病因和影响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1) 2472例患者中,符合AKI诊断的404例(16.3%),AKI的年龄为(61.4±17.4)岁.导致AKI的病因包括感染、肺部疾病、中枢系统疾病及创伤.(2) AKI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患者(47.3%vs.23%,P<0.05).ICU病死率随RIFLE分级加重而增加:R组35.6%,I组48.9%,F组60.6%.(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KI合并有MODS及感染性休克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而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为影响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AKI明显增加ICU患者的病死率,RIFLE标准是诊断和预测预后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RIFLE分级定义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时机对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AKI诊断标准并行CRRT治疗的患者87例,RIFLE危险期定义为早期,损伤期、衰竭期定义为晚期,早期透析组31例,晚期透析组56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观察透析开始后28天、90天死亡率、肾功能恢复率.结果 ①早期透析组、晚期透析组28天、90天死亡率比较分别为64.52%比57.14%、67.74%比 66.07%,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2组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别(P=0.67).2组透析患者28天、90天死亡风险无明显差别,28天RR=0.724(P=0.489),90天RR=-0.921(P=0.864).②早期透析组、晚期透析组28天、90天肾功能恢复率比较分别为38.70%比30.36%、38.70%比32.14%,P>0.05.2组透析患者28天、90天不能脱离透析的危险无显著差异,28天RR=1.449(P =0.430),90天RR=1.333(P=0.538).③Cox多因素分析显示APACEII是AK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RIFLE分级作为AKI患者CRRT治疗时机,不能预测患者死亡率与肾功能恢复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脓毒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患者从AKI到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开始时间对病死率的影响,以期找到启动CRRT的最佳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脓毒性休克合并AKI接受CRRT的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及临床指标,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指标之间的差异,根据病死率使用ROC曲线下面积得出脓毒性休克致AKI行CRRT的最佳间隔时间临界值,根据此临界值再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在临界值内和临界值后开始CRRT,比较2组患者28 d总病死率。结果:152例患者中,存活组79例,死亡组73例,基线数据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SAPSⅡ评分、平均动脉压(MAP)、白细胞水平、白蛋白水平、胆红素水平、血钠水平、乳酸水平、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功能比较,AKI发生时,2组间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80-182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ICU脓毒症患者70例,根据是否发展为急性肾损伤把患者分为脓毒症AKI组(病例组)和非脓毒症AKI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和生理学数据,分析脓毒症并AKI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对临床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全部患者28d死亡率为34.3%,脓毒症AKI组28d死亡率58.8%,其中死亡病人较好转病人高龄(年龄≥65岁),AKI分期3期,合并脓毒症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感染未控制比例的增加而增加(χ2=7.771,4.975,8.992,3.927,13.607)(均P0.05)。(2)脓毒症AKI患者住ICU时间(P=0.002)、住ICU费用(P0.01)均高于非AKI组。(1)影响脓毒症AKI患者预后的因素以是否合并脓毒症休克、APACHEⅡ评分情况及是否合并多障碍功能障碍衰竭等为主;且脓毒症AKI患者住ICU时间延长,费用增加,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脓毒性休克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108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AKI损伤将其均分为两组:AKI组为脓毒性休克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非AKI组为脓毒性休克未并发AKI的患者,每组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血清肌酐(SCR)、乳酸、血尿素氮(BUN)、24 h液体净入量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白蛋白、血小板、血钾、血钠、C反应蛋白(CRP)等相关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性休克并发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AKI组氧合指数均显著低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KI组乳酸、SCR、血BUN及24 h液体净入量均显著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KI组血小板及血钠水平均低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他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影响脓毒性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包括MAP、氧合指数、血BUN、动脉血乳酸、SCR、24 h液体净入量作为协变量后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SCR、24 h液体净入量、MAP及动脉血乳酸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结论 SCR、24 h液体净入量、MAP及动脉血乳酸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诊断早期脓毒性休克并发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指由各种病因导致的短时间内肾功能快速减退的常见的危重病症。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300余万的AKI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相较普通血液透析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从而在各种病因所致的AKI救治与器官支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CRRT治疗的开始时机尚未达成共识。本文从急性肾损伤进行CRRT开始治疗的时机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的预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运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RIFLE(Risk,Injury,Failure,Loss,and End-stage kidnev disease)分层诊断标准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分析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采取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收住于天津市天和医院ICU的96例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的患者;纳人标准:2001年国际脓毒症定义会议的诊断标准和2004年急性肾损伤的RIFLE分层诊断标准.依据血液净化方式分为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组(54例)和间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组(42例),CRRT组参照RIFLE标准分为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1.5医学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评价患者进人ICU即刻、48 h、急性期末次血液净化结束后24 h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APACHE Ⅱ评分动态变化和患者的不同预后.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①CRRT组与IHD组治疗前APACHE Ⅱ评分、血肌酐(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分别为51.9%和52.4%(P>0.05),肾功能恢复率分别为92.3%与65.0%(P<0.05);②CRRT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较IHD组低(P<0.05),治疗后MAP、SpO2有所上升(P<0.05);③CRRT组中Ⅰ期患者存活率78.6%、治疗前APACHEⅡ评分(25.4±2.5)、肾功能恢复率90.9%,APACHE Ⅱ变化(-13.6±4.3);而Ⅲ期患者上诉指标分别为38.1%,(36.1±5.7).62.5%,(-7.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FLE标准对AKI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运用AKI的RIFLE标准结合APACHEⅡ评分选择治疗时机,早期采取CRRT能改善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急性肾损伤(AKI)的老年重症患者90 d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接受CRRT的AKI老年重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体重、入院时基础血清肌酐浓度、入ICU时血清白蛋白浓度、CRRT开始前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应用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和血清肌酐浓度、入ICU至开始CRRT间隔时间、KDIGO分期,计算入住ICU后5 d内出入量液体平衡和5 d内总液体蓄积量(L)占体重(kg)百分比(即液体蓄积),根据患者90 d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接受CRRT的AKI老年重症患者90 d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接受CRRT的AKI老年重症患者90 d内死亡率51.2%,40例生存者中依赖肾脏替代治疗的占25%。单因素分析显示: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年龄更大,体重更轻,入ICU时血清白蛋白浓度更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更高,液体蓄积更多,合并严重感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更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液体蓄积多(OR=1.032,95%CI 1.012~1.083)、高龄(OR=1.021,95%CI 1.005~1.075)、SOFA评分高(OR=1.218,95%CI 1.074~1.580)、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1.016,95%CI 1.007~1.273)和白蛋白浓度低(OR=0.816,95%CI 0.751~0.967)是影响接受CRRT的AKI老年重症患者9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体内液体蓄积多、SOFA评分高、年龄大、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低白蛋白浓度是接受CRRT的AKI老年重症患者90 d死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或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分级等传统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开始指标在判断重症AK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入住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诊断为AKI并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的258例成年患者,根据出院时预后分为存活组(n=104)和死亡组(n=154),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疾病组成,CRRT治疗前肾功能情况(尿量、SCr、BUN和AKI分级)、内环境稳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等指标上的差异.同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和ROC曲线分析,筛选影响重症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性质、AKI病因组成、CRRT治疗前APACHEⅡ评分、肾功能情况(AKI分级、尿量、BUN和SCr)、血钾和血磷水平等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死亡组中严重脓毒症患者比例更高(31.17% vs.19.23%,P=0.033)、pH值更低(7.27±0.34 vs.7.41 ±0.34,P=0.024)、乳酸水平更高(3.97±2.87vs.2.64±2.30,P=0.006);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检验分析后发现,仅血磷水平(P =0.043)和乳酸水平(P =0.009)为影响重症AK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SCr、BUN、AKI分级、尿量、pH值、碳酸氢根水平(HC03-)、血钾水平等传统RRT开始参考指标则与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均P>0.05).因此,将pH值、HC03-、血钾水平、血磷水平、尿量和AKI分级这六项传统指标进行综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比较综合指标和SCr、BUN、乳酸等因素在预测重症AKI患者院内病死率的作用,结果显示综合指标和乳酸的曲线下面积(AUC)较高,分别为0.669(95% CI:0.577~0.762)和0.683(95%CI:0.590 ~0.777),而SCr和BUN这两项指标的AUC均<0.5,分别为0.460(95% CI:0.358 ~0.562)和0.469 (95% CI:0.366~0.571).结论 在预测重症AKI患者预后的作用上,RRT治疗前的综合指标优于任一传统RRT开始参考指标.因此,临床上在判断重症AKI患者何时应开始RRT治疗时,应综合考虑,而不是根据某一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与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E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13例,根据患者是否伴AKI分为AKI组和对照组。其中AKI组151例,对照组6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干预指标、相关检验指标、血清动力学指标与干预指标,并进行APACHEⅡ评估。结果本次研究发现AKI组的APACHEⅡ评分、脏器损害数量、机械通气例数、首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中位数、平均动脉压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需要机械通气、脏器损害数量和平均动脉压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KI患者ICU天数、住院天数中位数、28天总致死率随着AKI分期级别的升高而增加(P0.05)。结论需要机械通气、脏器损害数量是感染性休克患者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AKI分期越高,预后越差;临床治疗时应密切关注患者APACHEⅡ评分与各项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患者血压水平,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开始时机对合并急性肾损伤(AKI)重症患者存活率及生存患者肾功能恢复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行CRRT治疗合并AKI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肾损伤协作网(AKIN)不同分期作为开始CRRT治疗的时机将患者分为AKIN 1、2、3期组,比较3组存活率及生存者肾功能恢复率.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CRRT治疗天数、治疗剂量、滤器寿命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入选52例患者,其中AKIN 1期15例,2期23例,3期14例;3组患者临床特征中仅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分别为14、16、6例,P=0.014).①生存分析:AKIN 1、2、3期患者CRRT治疗后28、90、180 d的存活率(28 d:53.3%、52.2%、61.5%,90 d:46.7%、31.8%、46.2%,180 d:35.7%、22.7%、46.2%)及重症监护病房(ICU)存活率(60.0%、65.2%、71.4%)和出院存活率(60.0%、60.9%、71.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COX回归分析显示,CRRT治疗剂量是影响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保护因素[相对危险度(RR) =0.922,95%可信区间(95% CI)为0.856~0.994,P<0.05].②生存者肾功能恢复率分析:AKIN 1、2、3期患者CRRT治疗后28、90、180 d生存患者肾功能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8 d:75.0%、66.7%、75.0%,90 d:85.7%、71.4%、100.0%,180 d:80.0%、60.0%、100.0%,均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恢复率与上述影响因素均不存在线性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提示,CRRT开始时机(以AKIN分期)对合并AKI重症患者28、90、180 d存活率及ICU、出院存活率以及生存者肾功能恢复率无影响;提高CRRT治疗剂量可能会改善患者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伴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与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某院收治的70例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70例感染性休克不伴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干预指标、血清动力学指标、预后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脏器受损数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机械通气例数、首次应用抗菌药物时间中位数以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央静脉压(CVP)、肺动脉嵌压(PAWP)、心指数(C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感染性休克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借助机械通气、脏器受损数量、平均动脉压,急性肾损伤分期级别上升会带动ICU天数中位数、住院天数中位数、28 d致死率的升高(P0.05)。结论感染休克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借助机械通气、脏器受损数量,急性肾损伤分期越高说明预后越差。治疗时要严密监测患者各项指标,从而适时调整血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生物学标志物检测及其与肾动脉阻力指数(RR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28例,根据患者是否被诊断为急性肾损伤(AKI)将患者分为单纯脓毒症组(n=78)及合并AKI组(n=50)。于患者诊断前48 h、诊断前24 h、0 h、诊断后24 h、诊断后48 h收集患者尿液及血液,测定两组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尿素氮(BUN)、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 C)、白血病介素-18(IL-18),并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肾动脉阻力指数(RRI)。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脓毒症AKI患者生物学标志物与RRI的关系,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脓毒症AKI患者的RRI的危险因素。结果尿毒症AKI组患者诊断前48 h、诊断前24 h、0 h、诊断后24 h、诊断后48 h尿液中NGAL、L-FABP、BUN、Scr、Cys C、IL-18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尿毒症组(P 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脓毒症AKI患者入院时尿液中NGAL、L-FABP、Cys C、BUN、Scr、IL-18与RRI呈正相关(P0.05)。经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可知,NGAL、L-FABP、Cys C、IL-18与脓毒症合并AKI患者RRI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尿液中NGAL、L-FABP及血清Cys C、IL-18与脓毒症AKI患者肾动脉阻力指数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脓毒症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pNGAL)水平对指导腹腔感染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选择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机的作用。方法:将2016-01—2019-01期间我院外科ICU收治的80例腹腔感染并发AKI行CRRT的患者分为两组,pNGAL值为245~417 ng/mL的40例患者为pNGAL组;按常规行CRRT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组别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入ICU到开始CRRT时间、CRRT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乳酸、降钙素原(PCT)、尿素氮(BUN)、pNGAL、肌酐(Cr)、尿量、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pNGAL组患者入ICU到开始CRRT时间、CRRT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CRRT 0 h时,pNGAL组的PCT、BUN、pNGAL、Cr、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比对照组低,pNGAL组的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CRRT 24 h及48 h后,两组的PCT、BUN、pNGAL、Cr和尿量较CRRT 0 h时明显改善(P0.05);pNGAL组的PCT、BUN、pNGAL、Cr、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较对照组低,pNGAL组的尿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分析显示,pNGAL组患者的28 d生存率较对照组高(P=0.023)。结论:pNGAL水平可用于指导腹腔感染并发AKI患者选择CRRT的时机,早期CRRT可提高患者28 d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47例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研究终点为患者28 d死亡,按照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47例患者中,其中66例死亡,死亡率为44.89%,单因素分析显示,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n=66,44.89%)患者高血压比率高,以肺部感染为感染源比率高,血糖、血肌酐、血清钾离子水平高,7 d累积液体正平衡多,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I(APACHEⅡ评分)、全身感染相关性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高,使用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合并急性肾损伤比率大;而生存组24 h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根据单因素分析筛选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乳酸清除率(OR=0.348,95%CI:0.155~0.786,P=0.011)、APACHE II评分(OR=2.037,95%CI:1.970~2.109,P=0.028)、肺部感染(OR=4.556,95%CI:1.527~13.593,P=0.007)、合并急性肾损伤(OR=21.443,95%CI:4.119~43.879,P<0.01)是影响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病死率高,24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肺部感染和合并急性肾损伤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