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病标实以风、火(热)、痰、瘀为主。其病责在肝胃气机失常;本虚以气阴亏虚为主,病变主要责之脾肾,因此,邪实治在肝胃,正虚调补脾肾便是中风病证治的基本规律。由于标实本虚难以绝对分开,故治肝胃与补脾肾又常相兼并用。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合并脑血管病以气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气虚为脾肾亏虚,包括元气亏虚与宗气亏虚;痰浊瘀血为心失所主、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肾失蒸腾,痹阻于心脑脉络,发为本病。故治当培补脾肾元气,兼以活血、化痰、理气、平肝熄风、通络。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湿热、疫毒、痰浊、瘀血等互结,病位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治应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脾胃为后天之本,肝纤维化的治疗当以顾护中焦脾胃为主,脾胃健旺,则肝脏安和。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以恢复肝脏的生理特性为主,治疗宜疏肝解郁、行气导滞。血瘀证贯穿肝纤维化始终,且血瘀的程度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治疗除疏肝理气外,还应采用活血化瘀通络之法,以改善肝内气滞血瘀的状态。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肝病日久可累及肾脏,导致肝肾阴津亏虚,肝肾同病,故治疗应肝肾同治,滋水以涵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阐述肝脾肾三脏生理、病理特点,浅析肝脾肾三脏亏虚与气滞、痰湿、湿热、脂浊、瘀血等实邪的因果关系,说明肝脾肾三脏亏虚与脂肪肝的形成关系密切,是脂肪肝的病机关键,提出从虚论治脂肪肝的观点,即祛邪同时辨证补虚,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减少症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学的“虚劳”、“温病”等病证范畴。其病机变化虽多,但不外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心、肝、脾、肾机能受损,其中脾肾两虚为其发病关键,虚、热、瘀、湿为其主要病理表现。依据临床证候,四诊合参,结合八纲、脏腑辨证,分为气血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毒瘀互结四型辨证论治,气血两虚、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为本,正虚不固,六淫外袭而反复发热、感染为标,其中脾肾两虚为其发病关键,故治疗当以扶正兼祛外邪为基本法则。治疗上以补气养血、健脾补肾为本,以虚、热、瘀、湿为标,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有机结合,中西医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6.
黄璟  张倩  王立新  杨霓芝 《河南中医》2012,32(8):978-979
杨霓芝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久痹不已,内舍脏腑,损伤肝、脾、肾三脏,实乃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故临证治疗时认为,应在察明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掌握正虚邪实孰轻孰重,注重以肾为本、辅以健肝脾的治疗大法,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分期论治,充分运用多种治疗手段,临床多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池教授认为肝性胸水病位多在肝脾肾,涉及肺,波及气、血、水分,其病性多以虚为本,以实为标,虚实夹杂[2]。故治疗应遵《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基础,着重扶正健脾益气,使脾旺不受邪。同时还应注意畅通三焦。  相似文献   

8.
脾其经脉络胃,与胃相为表里.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被称为后天之本.治脾首推东垣,其在《脾胃论》中对脾胃作了全面详尽的论述,认为脾胃是心、肺、肝、肾四脏生理活动的中心,心、肺、肝、肾的升降浮沉等运动,多以脾胃为枢纽,故胃气一虚,五脏受病,就会产生阳气下陷,阴气上乘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高宇  王晞星 《吉林中医药》2013,(10):978-979
中医认为,肾癌病位在肾,与脾胃、肝相关,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因虚致实,虚实相兼,整体虚与局部实互见。肾元亏虚是发生肾癌的主要病因,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重要病机,痰瘀毒互结是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外受湿邪,湿热下注是肾癌发病的决定外因,劳累过度是肾癌发生发展的基本因素。治疗上根据病患具体情况及所处阶段常常运用温补脾肾法、滋肾柔肝法、软坚散结法、抗癌解毒法等。早期正气充足,血瘀痰凝,瘤毒轻浅,以祛邪为要;中期痰湿结聚,邪毒日盛,脾肾不足,正气益虚,则祛邪兼顾扶正;晚期常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衰弱,邪气壅盛,瘤毒走窜,故宜扶正祛邪并重。  相似文献   

10.
介绍曾松林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曾教授认为,肝硬化腹水的病变部位在肝、脾、肾,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即木郁、土湿、水寒为本,气滞、瘀血、水饮为标,故临床上常以四君五皮饮加减治之。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脾失健运,脾气亏虚贯穿于疾病始终,痰瘀为标,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侧重。临证应根据病史长短、邪正盛衰以及伴随症状,以辨虚实,虚有气虚、阴虚、阳虚之别,实有瘀血、痰浊之异,以虚实夹杂最为常见。肝气郁结,化热伤津可致消渴,情志抑郁,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脉络不通,故四肢疼痛。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脾主运化在DPN发生、发展过程中处核心地位,亦不可忽视肝、肾、肺等脏腑。脾失健运,气阴两虚,必及于肾,且肾内寓元阴元阳,滋其阴则上润肺胃,壮其阳则助脾运化。  相似文献   

12.
颤证一病,病在筋脉,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多发于中老年人;历来医家多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因此在治疗中多从平肝熄风、滋补肝肾着手。方之勇主任医师认为“脾肾阳虚,肝阴不足”之病机也较为常见,故在临床治疗中应注重温脾肾之阳,兼以滋肝木之阴,疗效显著。通过对从阴阳两虚治疗颤证的临床诊疗思路和用药特点进行分析,以阐明阴阳两虚在颤证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为今后的临床用药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童舜华  石富娟 《新中医》2007,39(10):97-98
厥阴肝经绕阴器,抵少腹。慢性盆腔炎主要以前阴及少腹部症状为主要表现,病变与肝关系密切。笔者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常从肝经论治为主,疗效良好。根据慢性盆腔炎肝虚证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肝虚气陷、肝虚寒湿、三阴(肝、脾、肾)亏虚等证,故治以补肝法包括补肝升阳、暖肝化气、培补三阴等。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童安荣主任医师治疗多囊肾的经验,童安荣主任医师认为多囊肾病位在肾,责之肝脾,多以本虚标实为候。故在治疗中以培其本虚,祛其标实为治疗原则,以补益脾肾培其本虚,佐以疏肝理气、利湿泻浊,辅以活血行气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附验案1例,将童安荣主任医师治疗多囊肾的用药经验阐述如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吴娇  李刘生  吴煜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01-1404
中医认为癌痛的发生与气滞、痰凝、血瘀、热毒、癌毒及正气亏虚关系密切,病变脏腑与肝脾肾等脏器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可导致气滞血瘀,脾失运化可产生血阻痰凝,肾失温煦常导致寒凝血瘀.而脾肾作为先后天之本,正气不足与之关系密切,故治疗上应理气疏肝、健脾化痰、温肾活血等.  相似文献   

16.
从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论述肝脾肾三脏与妇科疾病的关系及从肝脾肾论治妇科疾病;并根据冲任二脉的始末与循行,与肝脾肾三脏经脉相通,冲任二脉的生理病理,与肝脾肾息息相关,治疗也是通过调治肝脾肾三脏而达到目的,故提出冲任二脉为病,均责于肝脾肾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 ,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贫血、美尼尔氏综合症、脑动脉硬化、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等症。眩晕的病因病机复杂 ,历代医家多将眩晕责之于“风、火、痰、虚、瘀” ,在脏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在肝多为肝阳偏亢、肝火上炎 ;在脾多为气血不足 ;在肾乃责之肾虚。故治疗当以调理肝脾肾三脏为主。1 肝阳上亢 ,宜平肝潜阳若素体阳盛 ,肝阳上亢 ,或长期忧虑恼怒 ,气郁化火 ,使肝阴暗耗 ,风阳升动 ,上扰清窍 ,或肾阴亏虚 ,水不涵木 ,肝阴不足 ,而致肝阳上亢 ,肝阳亢逆升腾 ,必扰头目 ,发为…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OP)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类型之一,是一种以骨质钙沉积不足、骨小梁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退行性骨骼疾病。中医认为SOP以脾、肾、肝亏虚为本,脾肾两虚型是SOP的常见证候类型。该文基于脾肾相互资生的先后天关系,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入手,阐述该理论在脾肾两虚型SOP治疗中的应用,为防治脾肾两虚型SO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俊 《光明中医》1996,11(1):45-47
顾丕荣重用参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张俊上海市金山亭林医院(201505)肝硬化腹水是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多与肝、脾、肾相关。其证叠现,常显内虚外实、虚多邪恋之势。根据临床不同见证,顾师常分为肝脾、肝肾和肝脾肾三型论治。顾...  相似文献   

20.
汤继军主任医师认为,乙肝肝硬化与人体先后天之本关系密切。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病可犯脾,土虚又可致肝木失养;肾为先天之本,两肾之间为命门,内寓真阴真阳,肝脏久病,必子盗母气,累及先天。故治疗上应考虑三脏之间关系,不可仅着眼于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