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静息态不同频段下低频振幅(ALFF)脑自发活动的特点.方法 40例OSAS患者及40名正常睡眠志愿者(GS)进行静息态下脑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采集.计算两个频段slow-4 (0.027 ~0.073 Hz)和slow-5 (0.01 ~0.027 Hz) ALFF信号值.采用SPM8软件进行两因素水平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及频段间主效应ALFF值的差异.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组间两个频段ALFF值的差异,同时分析ALFF值差异脑区与临床量表的相关性.结果 与GS组相比,OSAS组双侧楔前叶、后扣带回、左侧颞中回、右侧角回及顶下小叶ALFF值显著减低(P<0.05);而双侧颞下回、梭状回、左侧眶部额下回、颞上极及双侧辅助运动区ALFF值显著增高(P<0.05).与slow-5频段相比,slow-4频段左侧颞上极ALFF值显著增高;而左侧眶部额下回,双侧额中回,直回ALFF值显著减低.OSAS患者组slow-4频段比slow-5频段显示更广泛ALFF差异脑区包括右侧角回、顶下小叶,双侧颞中回及额中回,左侧眶部额下回.结论 OSAS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神经元内在自发活动异常,部分脑区脑自发活动存在频率依赖性,slow-4频段对检测OSAS患者的脑自发活动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静息态脑功能成像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的应用。方法帕金森病患者29例和健康对照组33例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常规MRI平扫及静息态fMRI成像,通过比较两组之间局部一致性和低频振幅的差异,寻找PD患者发生功能异常的脑区,探讨PD尤其是非运动症状的发生机制。结果 PD组ReHo减低的区域主要位于双侧额叶(包括前额叶、额上回、额中回)、胼胝体和扣带回、左中央前回、右侧角回、右侧颞极、丘脑和左侧脑干;PD组ReHo增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双侧顶叶(包括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左顶下小叶和右楔叶。PD组ALFF减低的区域主要位于左侧额叶、右侧颞叶、右侧中脑及大脑脚、右侧脑桥、右侧小脑、右侧丘脑、胼胝体、双侧顶上小叶;PD组ALFF增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左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左侧岛叶、左侧壳核和左侧丘脑。结论静息态fMRI的局部一致性(ReHo)和低频振幅(ALFF)的方法能够显示PD功能异常的脑区,有助于研究PD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不同频段(slow-4:0.027~0.073 Hz, slow-5:0.01~0.027 Hz)大脑低频振幅(ALFF)值改变。方法40例 PACG 患者及3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健康对照(HC)均接受 rs-fMRI 检查,应用 rs-fMRI 数据处理助手(DPARSF)对数据进行预处理。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SPM8)2因素水平重复方差分析比较 PACG 及 HC 组组间效应以及 slow-4,slow-5频段间效应。随后,两样本 t 检验分别比较 PACG 组及 HC 组2个频段 ALFF 值差异并分析差异脑区 ALFF 值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频段间结果显示右侧尾状核、左侧眶部额下回 slow-5频段的 ALFF 值较 slow-4频段高(P <0.05,FDR 校正)。与 HC 组相比,楔前叶、楔叶、双侧舌回、双侧枕中回、双侧距状裂、双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额中回、双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旁小叶、左侧顶下小叶 ALFF 减低;PACG 组 ALFF 值增高的脑区包括左侧颞下回、左侧颞上回、左侧小脑后叶、双侧海马旁回、左侧额下回、右侧边缘叶、右侧岛叶、后扣带回(P <0.05, FDR 校正)。此外,笔者发现 slow-4、slow-5频段均能检出 PACG 患者异常脑功能活动区。结论PACG 患者存在视觉以及视觉以外相关脑区神经元活动异常,slow-4、slow-5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异常脑区,为进一步探究 PACG 的神经病理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特发性全身性癫痫(IGE)患者静息状态下全脑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采用3.0T MR扫描仪对23例 IGE患者(IGE组)及2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全脑3D 结构相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进行全脑分数低频振幅(fALFF)及局部一致性(ReHo)功能分析,并对比 IGE组相比对照组 fALFF及 ReHo 改变的脑区,分析 IGE 组差异脑区与患者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E组 fALFF升高的脑区位于双侧中央前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左侧扣带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左侧枕上回、左侧枕中回及右侧楔前叶;fALFF降低的脑区位于双侧颞下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岛叶、右侧楔前叶及左侧顶下小叶(P<0.005)。ReHo 升高的脑区位于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左顶上小叶、左中央后回及右中央前回;ReHo降低的脑区位于右侧梭状回、左侧豆状核、右侧额下回、右内侧额上回、左侧枕中回、右侧岛叶及双侧顶下小叶(P<0.005)。IGE组 fALFF及 ReHo的差异脑区与患者病程均无相关性。结论 IGE患者脑内广泛的脑区功能异常改变可能是 IGE复杂临床表现的神经病理基础。联合应用 RS-fMRI的2种分析方法能较全面地评价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状态的改变情况,为 IGE 神经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功能神经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静息态fMRI在帕金森病基线脑活动变化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低频振幅(ALFF)方法评价帕金森病(Parkiuson's disease,PD)基线脑活动变化.资料与方法 利用1.5 T MRI系统对PD患者和年龄匹配正常对照组各16例分别进行静息态fMRI.静息态fMRI原始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5)预处理和静息态磁共振数据分析工具包(REST)进行ALFF分析,采用SPM5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并用XjView软件确定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解剖位置及MRIcroN软件结果呈现.结果 在静息状态下,相对正常对照组,PD患者以下脑区ALFF增高有统计学意义,这些脑区包括左侧中央后回(BA 5)、左侧顶上小叶(BA 7)、左侧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和左侧额上回;右侧枕叶舌回(BA 18);双侧小脑后叶.结论 PD患者静息态下左侧脑默认网络及感觉运动皮质等区域ALF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可能代表了与病情程度及治疗有关的特定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评价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脑部局部一致性(ReHo)和认知状态的改变。方法对22例POAG患者(POAG组)及25例健康志愿者(NC组)行MR扫描前均接受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估并记录得分,计算全脑ReHo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NC组相比,POAG组右侧背侧前扣带回、双侧额内上回、双侧额内侧回以及右侧小脑前叶区域(P0.05)ReHo值明显升高;左侧距状沟、右侧距状沟/舌回、双侧中央前/后回、左侧小脑后叶、双侧楔前叶及左侧顶下叶(P0.05)Re Ho值明显减低。POAG组MMSE评分与额内侧回(r=0.451,P=0.016)的ReHo值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 POAG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视觉、眼压及认知处理等多个功能脑区存在局部一致性改变,为POAG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了影像支持,并有可能为POAG的精准治疗揭示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静息态f MRI观察中药开心解郁方治疗血管性抑郁症(VD)前后患者脑功能的变化,从神经元自发活动初步探究其疗效的脑机制。方法:从临床试验研究中随机选取中药开心解郁方组和西药盐酸氟西汀组各7例行f MRI扫描,采用脑功能成像软件REST处理数据,比较2组在治疗前后全脑低频振幅(ALFF)值、局部一致性(Re Ho)值的变化。结果:与基线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在治疗8周后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2组HAMD量表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ALFF值变化的共同脑区主要在左侧前额叶下回,2组Re Ho值变化的共同脑区主要在顶叶小叶、颞下回。治疗8周后,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ALFF值降低的脑区有右侧前额叶下回三角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上回、双侧中央前回,ALFF值升高的脑区有右侧颞下回、右侧前楔叶;Re Ho值降低的脑区有右侧额中回、左侧中央前回,Re Ho值升高的脑区有左侧颞上回、左侧小脑。结论:开心解郁方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临床疗效与盐酸氟西汀相当。随着症状的改善,部分抑郁症相关脑区的脑功能也随之改变,这可能是药物抗抑郁疗效脑机制之一;中西药2组治疗前后脑功能发生改变的脑区不一致,推测可能与开心解郁方和盐酸氟西汀治疗VD作用脑机制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亚频段低频振幅(ALFF)分析方法,研究适应障碍新兵脑静息状态下自发性神经活动改变的特点.方法:17例适应障碍新兵及20例健康军人(对照组)行静息态下脑功能MRI扫描,成像数据经后处理,获得各频段的ALFF图,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频段ALFF值的差异,并分析ALFF值改变与患者临床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在Slow-5亚频段ALFF值减低的脑区包括右侧小脑脚、左侧眶部额下回、左内侧前额叶、右侧额中回及双侧额上回(P<0.01,AlphaSim校正),在Slow-4亚频段ALFF值减低的脑区有左内侧前额叶和左侧眶部额下回(P<0.01,AlphaSim校正).患者组中各ALFF值异常脑区的ALFF值与临床量表评分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应障碍新兵有多个脑区存在自发性神经活动异常,这些脑区与认知、情绪调节及执行功能有关,且不同亚频段异常活动脑区的空间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职业性噪声聋(NIHL)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低频振荡振幅(ALFF)变化,以评估其静息态脑功能变化。方法:选择42例NIHL伴耳鸣患者,分为轻度组27例,中重度组15例;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3组均接受结构像T1WI 3D-FSPGR和rs-f MRI扫描。比较分析3组ALFF值,并将3组差异脑区的ALFF值与听力水平及噪声暴露时间行Pearson分析。结果:3组间右侧颞上回、右侧额下回、右侧角回ALF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事后组间两两比较:轻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右侧颞上回ALFF值增加(P<0.001),右侧角回ALFF值减少(P=0.031);中重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右侧额下回ALFF值升高(P=0.001),右侧角回ALFF值降低(P<0.001);中重度组与轻度组相比,右侧额下回ALFF值增加(P=0.008),右侧颞上回ALFF值降低(P=0.002)。相关性分析:右侧颞上回、右侧角回ALFF值与听力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右侧额下回ALFF值与听力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静息态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疼痛在脑功能区的反映,及脑区自发神经活动强度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脑机制。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13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组)及对照组(health control group,HC组)13名健康人群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扫描后的图像采用基于MATLAB 2010平台的SPM 8及REST 1.8处理。1)计算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并比较LDH组与HC组脑区变化的差异;2)将ALFF有显著性差异的所有脑区选为感兴趣区,以信号峰值坐标为中心提取感兴趣区内ALFF平均值,对感兴趣区ALFF平均值与LDH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与HC组相比,LDH组患者右侧初级感觉/运动皮层(primary sensory/motor cortex,S1/M1)、右额下回、右颞上回、右颞下回/梭状回、左颞下回/梭状回、左海马旁回ALFF值显著增高,P0.05,K40,未校正;而PCC、左岛叶、双侧基底节、双侧前额叶中部、右缘上回/颞中回、左小脑后叶ALFF值明显减低,P0.05,K40,未校正;2)VAS评分与右侧S1/M1、PCC、左侧岛叶、左侧基底节、右侧基底节、右侧颞下回/梭状回ALFF平均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12、0.621、0.662、0.468、0.677、0.580,P0.05。结论 LDH所致疼痛引起广泛的脑功能区ALFF的异常,涉及疼痛感觉、运动、情绪及记忆、认知等多个维度。右侧S1/M1、PCC、左侧岛叶、双侧基底节、右侧颞下回/梭状回ALFF平均值与疼痛程度存在正相关性,提示可能通过上述脑区自发神经活动的强度客观反映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性脊髓病(HM)患者静息态下局部一致性(ReHo)的差异.方法 对22例HM患者及25例人口学特征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用处理软件获得ReHo数据,比较HM患者与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大脑ReHo的差异.结果 与HC相比,HM患者ReHo值降低的脑区有左侧颞中回、右侧梭状回、右侧楔前叶和左侧海马旁回,ReHo值升高的脑区有双侧扣带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双侧额中回、右侧中央前回、双侧岛叶、右侧额上回和左侧额下回.结论HM患者的若干脑区存在ReHo升高或降低,提示HM的病理生理机制并非只存在单一脑区的功能异常,而涉及多个大脑功能网络,是一种大脑功能失连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低频振荡振幅(ALFF)算法静息态fMRI(rs-fMRI)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血液透析(HD)患者脑功能改变特点.方法 对64例ESRD血液透析(HD-ESRD组)患者和4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rs-fMRI.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测试[数字连接试验A(NCT-A)和数字符号试验(DST)]评估其认知功能;检查HD-ESRD组血肌酐、尿素等.采用统计参数图(SPM)8及REST 1.6软件分析2组受试者数据得到ALFF图.对HD-ESRD组和正常对照组ALFF值分别进行组内单样本t检验以及组间两样本t检验,并提取组间差异性脑区ALFF值与神经心理测试结果、病程、透析时程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2组受试者的双侧楔前叶、额上回、额中回、顶下小叶、楔叶和颞上回等脑区ALFF值均高于全脑平均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D-ESRD组的双侧楔前叶、额叶、颞中回及右侧顶下小叶等脑区ALFF值减低(体素体积为270~6 804 mm3,t值为-7.41~-3.78,P值均<0.01).HD-ESRD患者右侧额中回ALFF值与DST分值呈正相关(r=0.273,P<0.05);左、右楔前叶,左侧缘上回和左侧额内侧回ALFF值与患者肾病病程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1、-0.278、-0.298和-0.287,P值均<0.05);ALFF值与患者的NCT-A值、血肌酐值、尿素值和透析时程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HD-ESRD患者存在多个脑区ALFF值的异常,主要位于脑默认网络分布区,提示存在自发脑活动损伤,且与肾病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的脑内神经活动异常改变。方法:纳入18~60岁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失眠组)和正常受试者(对照组)各20例,对比2组低频振幅(ALFF)差异,并分析ALFF值与临床评估量表的相关性。结果: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失眠组ALFF值升高的脑区有左侧颞下回、右侧眶额皮质、右侧前扣带回、右侧颞中回、双侧额上回、右侧枕上回、左侧中央后回,ALFF值降低的脑区有左侧中扣带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上回(AlphaSim校正,P<0.01)。SDS评分与右侧眶额皮质的ALFF值呈正相关(r=0.528,P=0.024),SDS、SAS评分与左侧中扣带回ALFF值均呈正相关(r=0.641,0.494;均P<0.05)。结论:通过ALFF可发现原发性失眠相关情绪障碍患者的脑内异常神经活动,主要是情感、认知相关网络脑区(扣带回、眶额皮质等)存在脑自发活动异常,且部分脑区的自发活动与临床指标存在相关性。异常脑活动改变可能是原发性失眠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来探讨小脑在产生语言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运用西门子3.0T磁共振仪获得静息态数据,用DPARSF软件对静息态数据进行预处理。首先对12例卒中后失语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低频振荡振幅(ALFF)分析,在REST软件中行两样本t检验,得到失语组右侧小脑的某一脑区ALFF信号低于正常对照组,然后把此脑区作为种子点和ROI选取区,在正常对照组中进行单样本t检验,得到功能连接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失语组左侧颞中回、左侧前额叶内侧回、右侧小脑的ALFF减低;右侧小脑在正常对照组功能连接的脑区有小脑蚓部、左侧颞中回、左侧额上回内侧面、辅助运动区。 结论 右侧小脑本身及通过影响与其存在功能连接和解剖连接的脑区参与语言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患者脑功能的功能性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SAHS)患者脑功能是否发生异常及经持续正压通气(CAPP)治疗后脑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搜集25例中重度OSAHS患者(患者组)及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患者CAPP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均进行MRI平扫及血氧依赖水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治疗前右侧额中回等脑区的局部一致性减低,右侧岛叶等脑区的低频振幅(ALFF)值减低,右侧额下回等脑区的低频振幅比率(fALFF)值减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治疗后右侧小脑半球等脑区的局部一致性减低,右侧楔叶等脑区的ALFF减低,右侧额下回等脑区的fALFF减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组治疗后右侧颞下回等脑区的局部一致性明显增高,右侧小脑半球等脑区的ALFF增高,左侧枕中回等脑区的fALFF增高.结论:静息状态下OSAHS患者脑功能状态存在异常,经CAPP治疗后脑功能异常的脑区可部分逆转.功能性MRI对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患者脑功能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频段对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静息态脑功能低频振幅(ALFF)的影响.方法 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评价20例皮层下VCI患者和20例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有皮层下血管性病变但是认知评分达不到非痴呆型VCI (VCIND)的对照组在5个频段下的静息态ALFF的改变.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slow-4,slow-5下脑区局部ALFF的值与临床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VCI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存在颅内广泛的ALFF改变.右侧小脑后叶、左侧海马、左侧岛叶、右侧顶下小叶及左侧颞上回具有明显的主效应.额叶及颞叶具有显著的频率组间效应.在slow-5频段下,左侧岛叶的ALFF值与Z记忆评分呈正相关,左侧海马及左侧额眶回的ALFF值与Z视觉空间评分呈负相关;右侧顶下小叶的ALFF值与Z执行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VCI患者表现出颅内广泛的自发神经活动改变.ALFF值受不同频段的影响,静息脑功能ALFF的研究对于VCI的意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基于低频振幅(ALFF)和功能连接(FC)算法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及志愿者行RS-fMRI扫描。采用双样本t检验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进行ALFF分析,并以左侧后扣带回为种子点比较两组脑FC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ALFF明显降低的脑区有左侧小脑前叶、梭状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额内侧回;ALFF明显增高的脑区有右侧后扣带回。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FC下降的脑区主要位于左侧额内侧回、左侧颞中回、左侧丘脑、右侧额中下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中回、右侧枕中回、右侧海马旁回、两侧楔前叶、后扣带回、胼胝体压部;FC增高的脑区主要以左侧大脑半球、左侧小脑齿状核、左侧小脑、右侧眶回、直回、右侧小脑后叶、右侧脑干较为显著。结论结合ALFF和FC两种技术,能从脑局部功能与功能网络的变化两个方面对脑神经活动进行评价,有助于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病理生理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状态下静息态脑功能改变。方法:采用Philips公司Achieva 3.0T TX多射频源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2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磁共振、高分辨率3D-T1结构像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扫描结束对每位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组间对比分析ReHo的改变,并对ReHo均值与VAS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组ReHo值减低的脑区位于左侧岛叶(IC)、海马(Hip)、辅助运动区(SMA)、额上回(SFG),右侧中央后回(PoCG)、顶上小叶(SPL);ReHo值增高的脑区位于双侧额中回(MFG)(P<0.01,AlphaSim矫正,Cluster Size≥18)。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组左侧IC的ReHo均值与VAS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性(r=-0.552,P=0.004)。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导致以额、顶叶为主的部分脑区出现ReHo的异常改变。左侧IC能够感知疼痛强度。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脑自发性活动异常主要与认知执行和情感、疼痛感知及记忆等脑功能受到影响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静息态f MRI技术研究IBS患者脑内相关功能兴奋区和正常志愿者之间低频涨落振幅(ALFF)值的差异。方法纳入符合2006年罗马Ⅲ标准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31例,同时纳入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利手与患者相匹配的非IBS健康志愿者20例。所有受试者给予Siemens 3.0T超导磁共振静息态成像,解剖图像用三维快速扰相梯度翻转恢复(3D-FSPGR)序列采集,f MRI扫描序列采用T2-平面回波成像一梯度回波(EPIGRE)序列。扫描完成后运用"DPARSF"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低频涨落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作为评价指标,比较IBS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静息态下ALFF值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S组静息状态表现出ALFF增强的脑区有双侧丘脑、右侧海马、左侧海马旁回、双侧顶下回、右侧小脑前叶、小脑蚓部、双侧枕下回、左枕中回;ALFF值减弱的脑区有双侧额叶、左前扣带回、右侧岛叶(双样本t检验,P0.001,校正后)。结论静息状态下,IB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ALFF值存在差异,而且ALFF值降低的脑区与脑内默认网络区域关系密切,这可能有助于IBS的中枢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小梁网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手术前后自发性脑活动的变化.方法 40例术前PACG患者及4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健康对照组(HC)均接受静息态fMRI检查,10例PACG患者于术后3个月复查静息态fMRI.计算所有受试者全脑ReHo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40例术前PACG患者与HC组ReHo值差异;同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10例PACG患者术前与术后ReHo值差异.结果 与HC组对比,术前PACG组ReHo减低的脑区包括右侧梭状回,双侧枕中回,左侧枕下回,左侧颞中回,双侧中央前回,左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旁小叶;ReHo升高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后叶,双侧额上回(AlphaSim校正,P<0.01,33个体素).10例PACG患者术后与术前对比,右侧颞中回、左侧楔叶神经活动一致性增加,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下回神经活动一致性减低(AlphaSim校正,P< 0.01,33个体素).结论 PACG患者术前存在视觉以及情感认知调节相关脑区局部一致性异常;此外,通过青光眼手术,PACG患者视觉区域出现脑功能活动重塑,为进一步研究PACG的神经病理机制以及监测PACG的治疗提供了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