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器官获取与修整的方法与技巧。方法:采用原位灌注及联合切取及体外修整的方法共进行64例CDCD供体腹部器官联合获取及修整。结果:64例CDCD器官热缺血时间范围为3-7min;冷缺血时间为6-16h。经获取和修整后的器官,成功进行64次肝移植、128次供肾移植,目前,大部分患者移植物功能良好。结论:所建立的CDCD供体腹部器官联合获取手术和修整技术,可同时为不同的移植受体提供供体肝、肾等器官,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的理解是外科手术和临床思维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利用器官移植专业供体手术的特殊优势,针对住院医生和研究生,在器官获取和修整过程中向学员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腹部脏器解剖特点和毗邻关系,是一种新的临床解剖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按照器官捐献、获取、修整的流程进行设计,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腹壁解剖层次、腹部脏器毗邻、重要管道结构走行以及医学人文教育。器官获取和修整手术教学弥补了传统临床解剖教学在腹部脏器重要结构和特殊角度展示的不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越来越普及和规范的背景下,这一教学方式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肝移植供肝获取和修整的临床经验.方法 分析2004年8月~2007年12月共126例快速肝肾联合获取及105个供肝修整的资料,105个供肝均用于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126例供肝、肾热缺血时间为1~8.5 min,平均4min.肝肾联合切取手术时间19~28 min,平均22.5 min.105个供肝修整时间38~102 min,平均51 min;冷缺血时间5.5~13 h,平均8 h;有8例供肝存在动脉变异.结论 供肝获取和修整应强调器官灌注和动脉修整技术,预防供体因素导致的出血,注意与受体手术组配合.  相似文献   

4.
学科     
《中国医院院长》2011,(3):13-13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全腹腔多器官联合移植 2010年12月31日,亚洲第二例全腹腔多器官联合移植手术在该院成功完成。贺志军教授和齐海智教授联合为一名患者移植了全部腹腔器官,包括:肝、胰、睥、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和阑尾,目前患者各移植器官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大鼠肝、肾、胰器官簇移植模型的建立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肝、肾、胰器官簇移植模型.方法 106只SPF级Wistar大鼠,按体重进行配对,供者采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灌洗,摘取肝、胰、十二指肠、右肾及与之相连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修整成肝、胰、十二指肠、右肾的器官簇,整块移植到切除肝、右肾的受者腹腔.结果 53次手术中,36次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4.3±0.6)h,受者大鼠术后存活时间4.1~71.0h.结论 建立大鼠肝、肾、胰器官簇移植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陈宏  余元龙  周载平  邓德成  周华扩 《广东医学》2004,25(10):1193-1194
目的 探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供肝快速切取及修整方法。方法 在 4例猪动物实验基础上 ,共进行 9例人原位灌注供肝快速切取。结果 成功获取可以利用的 9个肝脏 ,修整后行临床肝移植 9例。供肝热缺血时间平均为 4min ,冷缺血时间平均为 10h。 9例肝移植通血后 10min内有金黄色胆汁流出 ,肝移植术后短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原位灌注供肝快速切取的方法 ,可充分利用供体器官 ,缩短热缺血时间 ,提高移植器官的保存质量及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位灌洗多器官联合快速切取的改进技术。[方法]沿腹主动脉插管灌注HC-A液,经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向门静脉插管灌注UW液,取56例供体。[结果]应用该技术共获取肝脏56个,肾脏112个。热缺血时间平均为(3.0±1.5)min,肝、肾切取时间平均为(18±5.0)min。同时行2例胰肾联合移植,与心胸外科合作完成心脏切取6例、肺脏1例。进行的移植手术未出现肝脏、肾脏的灌注不良及移植物原发无功能。[结论]改进的原位灌洗多器官联合快速切取的技术方法的优点为保证器官充分灌注、减少污染、保护变异动脉、解剖固定,入路简便,减少热缺血时间、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肝肾联合快速切取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和完善供肝切取修整与保存技术,提高器官利用率,减少肝移植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00年1月~2010年5月我院实施肝肾联合快速切取手术32例,快速切取技术采用原位腹主动脉、门静脉系统UW或HTK液灌注,整块切取肝脏、双侧肾脏。结果:供肝热缺血时间为3~6min,平均4min,冷缺血时间3~17h,平均8h,肝动脉解剖变异4例,术中肠系膜上静脉插管26例,门静脉插管4例,肠系膜下静脉插管2例。供肝均进行了肝移植手术,无肝脏弃用。1例行肝肾联合移植,1例行劈离式肝移植。结论:脑死亡供者肝肾联合快速切取技术能够可最大限度地缩短热缺血时间,有效避免变异血管损伤,为移植手术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的 2 0年内 ,实质器官 (包括肺、胰腺 )的移植 ,已成为常规的手术。即使小肠移植也被认为对长期胃肠外营养病例的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其 1年的移植物存活率接近 70 %。多器官联合移植是指 3个或 3个以上的器官联合移植 ,即肝联合胰、十二指肠、胃及小肠伴或不伴右半结肠 ,部分包括肾脏的移植。主要用于治疗肝、胆、胰腺及十二指肠等上腹脏器恶性肿瘤。 1 960年由Starzl和Kraupp第 1次完成的多器官联合移植动物实验 ,1 983年Starzl进行的第 1例临床多器官联合移植以来 ,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随着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10.
韦林山  黄海  霍枫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919-1920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人体器官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扭转目前国内器官供需比例严重失调的局面,提高大众时器官捐献的知晓率和认同感,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移植的法律法规,各省市也根据实际情况先后对器官捐献移植运作流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但是,目前在国家层面,器官捐献移植仍无统一的运作流程,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严重制约了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本文从器官捐献的基本概念出发,总结分析了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移植的基本组成结构。以运作流程为视角,将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移植过程划分为器官捐献流程、器官获取流程、器官分配移植流程和器官移植后的总结分析流程,并对每个流程的具体运作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