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限减压相邻节段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有限减压相邻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椎内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应用该技术治疗的4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观察植骨融合及复位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矫正丢失、腰痛后遗症和融合椎体相邻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1.4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坚强骨性融合,均得到满意的复位,复位率达96.1%,近期内无明显矫正丢失,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术后秩和检验P<0.01,且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退变率仅为4.65%,未出现顽固性腰痛、腰椎活动受限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长节段内固定。[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有限减压相邻节段内固定椎间、椎内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不但可以达到满意复位、坚强骨性融合,而且可以明显降低顽固性腰痛、相邻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肌间隙入路单节段内固定治疗简单胸腰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主流手术,但其涉及脊柱两个运动单元的内固定与融合,容易导致腰椎活动受限、顽固性腰痛、融合椎体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甚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限减压、椎弓根螺钉跨节段固定单侧椎间隙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应用该技术治疗的4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观察植骨融合及复位情况、椎管减压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矫正丢失、顽固性腰痛及腰椎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2.5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坚强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均得到满意的复位,复位率达95.7%,(P<0.01),33例获得2年以上随访,矫正高度平均丢失1.7%(P>0.05);cobb’s角平均矫正22.7°(P<0.01),平均丢失3.2°(P>0.05);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出现顽固性腰痛、腰椎活动受限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两节段固定融合。结论只要手术适应症选择正确,该术式不但能达到有效减压复位、坚强融合内固定的目的,而且能有效避免顽固性腰痛、腰椎活动受限及远期矫正角度丢失后凸畸形复发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单节段和双节段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后对邻近节段影响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基于一例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T12-S1上段连续的CT扫描图像,建立完整、有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分别采用单节段和双节段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在各种工况下对术后模型进行力学加载,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脊柱活动度及固定邻近节段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的影响。结果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腰段脊柱前屈活动度增大,双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腰段脊柱活动度减小,单节段固定融合术较双节段固定融合术更能增加邻近节段的活动范围;两种方法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均有所集中,以邻近上节段明显,且单节段固定融合术的影响更大;两种方法固定术后对固定相邻下节段关节突关节软骨的应力影响较大,对相邻上节段影响相对较小,均以旋转运动明显,但单-双节段固定融合术对关节突关节软骨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双节段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后均可改变脊柱活动度并增加邻近节段活动度,且对固定邻近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应力有所影响,有可能造成术后侧弯的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脊柱Denis B型骨折行单节段与双节段融合后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 选取因脊柱Denis B型骨折而行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双节段融合和行前路单节段融合患者各1例,两例均为L1椎体爆裂性骨折的女性患者,年龄为45岁和41岁,Frankel分级分别为B级和C级.术后1年患者均达到影像学椎间融合标准.收集2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的CT数据,包括行单节段融合患者取及未取椎弓根螺钉的CT数据,行双节段融合患者未取出螺钉的CT数据;将此三组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建立T11~L2三维模型.建模后,将模型再次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设定边界条件并施以260 N的轴向压力及10 Nm扭矩,模拟椎体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右旋运动,观察三个模型在上述六个运动方向上的脊柱运动平均位移以及椎间融合后T11-12椎间盘的应力分布云图,并比较椎间盘的平均Von Mises应力.结果 双节段融合与单节段融合未取内固定组脊柱活动平均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节段融合取内固定组在上述六个运动方向上均明显高于双节段融合和单节段融合未取内固定组.在上述六个运动方向T11-12椎间盘平均Von Mises应力,双节段融合大于单节段融合取和未取内固定组,单节段融合未取内固定组大于取内固定组.结论 单节段融合手术在椎间融合满意的前提下,取出后路椎弓根螺钉可提高脊柱活动度,减少椎间盘应力,延缓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终板法伤椎植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取猪的24个新鲜胸腰椎椎体标本,48个椎弓根,随机分成4组,分别应用"平行法"及3种不同"终板法"植钉,比较4种植钉法的抗拔出强度.同时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应用该技术治疗的4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伤椎的前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内径及矫正丢失、顽固性腰痛、腰椎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终板法"椎弓根螺钉抗拔出强度明显高于"平行法","伤椎植钉"与正常椎体的"终板法"植钉具有相同的抗拔出强度.49例患者术后均得到良好复位及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失败,无明显矫正角度丢失以及顽固性腰痛、腰椎活动受限等并发症.结论 终板法伤椎植钉单节段内固定能提供足够的抗拔出强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脊柱损伤特别是胸腰椎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short-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SSPI)作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应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mono-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MSPI)治疗胸腰椎骨折[3~7],通过将椎弓根螺钉置入伤椎及相邻椎体,对骨折椎体直接复位、固定,达到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融合节段及术后并发症的目的。现就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方法对8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予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围术期做好心理疏导、体位护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与治疗,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肺部并发症护理、功能锻炼、佩戴支具与离床活动、出院指导等。结果81例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随访12~35个月,无1例内固定断裂或松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对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可保证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单/双节段融合固定时普通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固定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CAPS)固定对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s degeneration,ASD)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正常男性志愿者的腰骶部CT扫描数据,建立L3~S1的完整有限元模型。验证完整模型的有效性后,通过三维扫描仪扫描空心及实心椎弓根螺钉,构建较为仿真的三维螺钉模型,再分别建立L5~S1、L4~S1的PS固定和CAPS固定模型。在L3椎体上表面施加载400N的垂直向下载荷模拟人体自身重力,同时在L3椎体上表面于不同方向施加7.5N·m力矩,模拟脊柱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等生理活动,比较模型间固定节段上位相邻近节段的椎间盘/小关节Von Mises应力极值和上位相邻节段活动度(ROM)的差异。结果:模型的有效性验证显示完整模型在各个方向上的ROM与已发表的尸体研究类似。在单节段固定时,PS固定的相邻椎间盘/小关节Von Mises应力极值和椎间ROM均略小于CPAS固定组。在双节段固定时,PS固定组相邻椎间盘/小关节Von Mises应力极值和ROM均小于CPAS固定组。两种固定方式中相邻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分布规律基本类似,均分布在纤维环的外侧缘。结论:相比于PS固定,CAPS固定会增加相邻节段椎间盘/小关节的应力和椎间ROM,且在双节段固定时更为明显,可能会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  相似文献   

10.
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方法 对81例胸腰椎骨折惠者予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围术期做好心理疏导、体位护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与治疗,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肺部并发症护理、功能锻炼、佩戴支具与离床活动、出院指导等.结果 81例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随访12~35个月,无1例内固定断裂或松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对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可保证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相邻两节段骨折。方法自2006年4月至2012年3月对18例胸腰椎相邻两节段骨折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男13例,女5例;年龄28~67岁,平均42.5岁。术前术后行X线、CT检查,末次随访行X线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损伤较重椎体术后压缩矫正率47.1%,最后随访丢失率1.5%(P0.01);Cobb角纠正20.1°,丢失3.8°(P0.01)。损伤较轻椎体压缩矫正率34.4%,最后随访丢失率1.3%(P0.01);Cobb角纠正13.1°,丢失2.6°(P0.01)。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相邻两节段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现已广泛开展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shortsegment peclicle instrumentation,SSPI)尽管较长节段固定优越,但仍存在内固定失败、矫正丢失、多融合一个节段、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等不足,且有学者认为随着融合节段的增多,邻近关节突关节退变愈严重~([1]).近年来,为进一步减少融合节段,有学者开展了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mono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MSPI)~([2]).本文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我院对9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3])与短书段椎弓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的治疗情况,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短节段或单节段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伤椎植骨对胸腰椎骨折愈合的疗效.方法 对34例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或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2~26个月,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0.7°恢复至术后平均3.7°.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55.3%,恢复至术后平均86.6%.伤椎复位效果好,无明显相邻椎间隙过度撑开.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重建了脊柱前中柱的力学结构,获得了稳定性,同时获得有效的椎间盘高度,容纳复位后的髓核,减少伤椎上终板的塌陷,可明显减少内固定断裂、术后Cobb角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后路单节段内固定结合椎体间支撑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经后路减压、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椎体间植骨融合,并进行定期随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结果经平均24个月的随访,优良率91.3%,固定节段滑脱无复发,植骨椎间隙全部融合,无断钉断棒发生。结论采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间支撑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固定节段短,临床效果可靠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峡部裂伴腰椎滑脱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自1999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峡部裂10例。全部为L4、L5双节段峡部裂,4例伴L5椎体滑脱,6例伴L4椎体滑脱。3例术前没有发现滑脱邻近节段峡部裂。6例行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双椎间融合手术,另4例行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滑脱节段椎间融合及邻近节段峡部与后外侧植骨手术。结果随访10~52个月。按Macnab评分标准,优2例,良6例,可2例。放射学检查显示10例腰椎滑脱复位良好,平均椎间高度由术前8.10mm恢复至术后13.11mm。本组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无融合器塌陷,无滑脱复发现象。结论多节段腰椎峡部裂临床少见,术前漏诊率较高。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脊柱节段稳定性、椎间盘退变程度或突出情况等,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后路椎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手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体外生物力学实验分析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对相邻节段椎间盘内压力(Intradiscal pressure,IDP)的影响。[方法]取10具适当长度新鲜的羊脊柱标本(L_3~L_6),对每具标本依次行不同方式内固定处理,依据处理方式分为以下5个实验组:未处理组(Intact组)、钛棒单节段融合组(TS组)、PEEK棒单节段融合组(PS组)、PEEK棒双节段杂交组(PD组)和钛棒双节段融合组(TD组)。每个标本通过MTS多自由度脊柱运动模拟测试系统完成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扭转6个方向的完整动作。轴向压力为50 N,扭矩大小为:3 N.m。运用针孔式压力传感器测试每个方向运动状态下的椎间盘压力值。[结果]TS组及PS组的上位邻近节段IDP值高于Intact组(P0.05);PS组上位相邻节段椎间盘压力值明显低于TS组(P005);PD组过渡阶段椎间盘压力值明显低于TS组上位相邻节段椎间盘压力值(P0.05);PD组上位相邻节段椎间盘压力值明显低于TD组(P0.05)。[结论]与坚强固定相比,应用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可显著降低相邻节段椎间盘内压力,这可能是降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否需要植骨融合.方法 采用伤椎相邻的上下椎椎弓根钉固定+伤椎上应用垂直应力螺钉的方法治疗12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其中60例为非融合组,60例为后外侧融合组.结果 融合组和非融合组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融合组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大于非融合组(P<0.05).结论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同时有椎间盘或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时,在后路椎弓根固定时最好行融合手术,否则不需融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评价临时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髂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椎弓崩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因腰椎峡部崩裂症42例患者,对30例平均年龄为24.4岁符合标准的患者采取本手术方法。采用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横连装置进行崩裂的峡部椎体和下位椎体进行坚强固定。对崩裂的峡部进行瘢痕清理和硬化骨处理;最后取自体髂骨进行峡部修补。术后定期随访,待峡部植骨融合后再次给予内固定取出,恢复固定节段活动度。行X线及CT检查,确定其峡部骨性愈合。待峡部融合后再次取出内固定装置,恢复固定节段活动,进行腰椎动力位片检查评估,测量固定节段的活动度,与术前同节段活动度进行对比。同时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固定1年时及内固定取出后1年行腰椎MRI检查,并采用modic分级及pfirrmann分级标准来观察固定节段椎间盘及椎体终板的变化,观察固定节段相应椎体的终板及椎间盘的变化。结果完整随访30例,平均随访时间24(18~3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107 min;平均出血量为126 ml;平均融合时间为13个月;融合率为100%。所有患者原有下腰痛症状消失,所有患者X线及CT片均提示峡部融合。内固定装置取出后,对患者进行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检查,动力位片显示固定阶段活动度保存良好,活动度保留率为88.5%。腰椎MRI显示,16例患者固定阶段终板modic改变呈正变化,14例患者无变化,固定阶段椎间盘组织无明显退变变化。结论临时短节段椎弓根螺钉联合横连装置固定是一种治疗腰椎峡部裂简便、有效的方法,固定坚强、融合率高;且临时短节段坚强固定并不会加速固定节段椎间盘退变及临近节段的退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下腰椎融合手术后腰痛原因。方法随访2001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下腰椎融合手术103例,男43例,女60例;腰椎滑脱28例,腰椎管狭窄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随访时进行问卷调查及X线、CT或MRI检查,并分析手术后腰痛的可能原因。结果随访时间3~5年,疗效优良80例(77.7%);术后有明显腰痛或腰痛伴下肢放射痛23例(22.3%)。邻近节段疾病11例(2节段融合7例,1节段融合4例;10.7%),内固定使用不当3例,椎弓根螺钉断裂2例,减压不完全2例,高位椎间盘突出1例,不明原因4例。结论邻近节段疾病、内固定使用不当、内固定失败是复发性腰痛主要原因。原有退变基础、减压范围超过融合节段、融合节段的长短都是产生邻近节段疾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短节段固定结合单枚Cage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结合单枚Cage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减压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单枚Cage斜放植骨融合,定期摄X线片,观察Nakai评分及融合情况。结果 46例均获随访,时间6~92个月。患者腰背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24例,良1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1.3%。患者术后6~12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Cage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能获得理想复位、坚强内固定和可靠的融合,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