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德平 《中国药房》2014,(40):3745-3747
目的:为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实施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各1年内我院服务量、收入情况以及门诊和住院医保患者的次均就医费用、药品费用及自付比例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比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我院门诊和住院人次、业务收入和药品收入均有所增加,其中住院人次、业务收入和药品收入增加较明显;我院门诊和住院医保患者的次均就医费用分别下降了15.58%(P<0.01)和6.29%(P<0.01),次均药品费用分别下降了21.44%(P<0.01)和9.93%(P<0.01),药占比分别下降了2.95%(P<0.05)和1.81%(P<0.05),总体个人自付比例分别下降了1.76%(P<0.05)和1.69%(P<0.05),药品自付比例分别下降了1.72%(P<0.05)和1.84%(P<0.05),但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增加不显著。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医保患者费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众"看病贵"的状况,但基本药物在我院仍未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配套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对比分析2009年3月-2011年2月河南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478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财务等运行指标,评价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效果。结果:与2009年比较,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分别上升7.55%和4.04%,日均住院费用下降6.09%。均次门诊费用和均次门诊药品费用分别下降11.24%和17.55%;均次住院费用和均次住院药品费用分别下降7.19%和11.01%。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和财政补助收入分别增加96.19%和177.56%。结论:河南省通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效减轻了患者医疗负担,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明显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宋燕  卞鹰 《中国药房》2013,(8):693-695
目的:探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乡镇卫生院的影响,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整群抽样)和访谈,收集山东省G县各乡镇卫生院2009-2011年卫生服务提供和经济运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进而提出建议。结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样本乡镇卫生院药品平均价格降低了37.93%,门诊次均费用降低了44.38%,住院次均费用降低了54.87%,年药品收入下降了31.87%,总收入减少了5.37%,药品收入比例由49.75%降到28.54%,同时门诊和住院就诊人次分别减少了3.90%、4.70%。结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乡镇卫生院药品价格降低,诊疗费用降低,收入减少且收入结构改变,同时就诊人次减少。后续应考虑建立长效常态的补偿机制,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基本药物目录并逐步推进其他配套措施改革。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30):4177-4181
目的:为推动乡镇卫生院进一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系统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省5%的乡镇卫生院为样本,通过发放调查表获取其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2009、2010年)和实施后(2011-2013年)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卫生服务情况、收支情况等,进行统计、对比和评价。结果:本次共调查了46个乡镇卫生院,回收乡镇卫生院机构调查表46份。样本乡镇卫生院平均床位数由2009年的15.1张增加到2013年的19.4张。年度平均门诊量由2009年的1.12万人次上升到2013年的1.61万人次,年度平均出院人次由2009年的644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924人次。政府财政投入占总收入比例由2009年的25.9%上升到2013年的47.1%,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由54.9%下降到29.7%,药品利润率由25.5%下降到3.7%,收支结余亏损比例由17.4%下降到4.3%。辖区人口年平均到乡镇卫生院就诊次数从2009年的0.47次增加到2013年的0.74次,次均住院和门诊药品费用分别由805和28.1元下降到718和24.1元。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门诊服务未产生消极影响,对住院服务利用则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药品经济负担,但是卫生总负担却没有下降。这表明单一依靠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来控制过快上涨的卫生费用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医药卫生的综合改革、协同、联动,才能有效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经营情况变化评价基本药物制度对合肥市基层医院的影响。方法从合肥地区两区(瑶海区、包河区)两县(肥东县、长丰县)中随机抽取各8家基层医疗机构共32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家,乡镇中心卫生院16家。比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就诊人次、整体收入、人均费用的变化。结果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社区和卫生院的住院患者及次均药品费均下降,其中社区住院人次、住院医疗收入、住院西药收入分别下降73%、58%、90%;社区次均诊疗费大幅上升,而卫生院下降不明显。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患者医药费用下降,医疗负担减轻;住院患者有向上一级医院流动的趋势,社区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唐露露  丁宏  何振仿  孙昕 《安徽医药》2013,34(6):851-852
目的探讨基本药物"零差率"后,乡镇卫生院医疗费用变化的药品贡献率,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供科学建议。方法对2009至2011年皖北某县15家乡镇卫生院医疗费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计算门诊药品贡献率、住院药品贡献率。结果 2010年,门诊药品贡献率、住院药品贡献率分别为81.9%和98.3%;2012年分别为30.9%和66.0%。结论基本药物制度降低患者药品负担,但乡镇卫生院增收重点向药品外的其他诊疗项目转移,出现过度诊疗行为,医疗费用增长较明显。建议开展新一轮基本药物招标,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常州地区27家一级医院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常州地区27家一级医院2010-2011年门诊处方2700张、住院病历1522份,分别统计门诊及住院患者人均费用及总费用、门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等指标,并对住院患者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一级医院药品收入下降17.37%,抗菌药物费用上升2.89%;门诊处方平均金额下降17.33%,但抗菌药物使用率上升11.88%;住院患者人均药品费用下降22.03%,抗菌药物使用率及AUD分别下降2.58%、6.63%;828份非手术病历中有611份使用抗菌药物,472份不合理,而694份手术病历100%使用抗菌药物,仅1份合理。结论:一级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但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仍较严重。随着"医改"制度的完善及二级以上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全面开展对一级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项整治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陕西省乡镇卫生院门诊处方状况及其对处方费用的影响,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陕西省样本乡镇卫生院的门诊处方,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对医务人员进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定性访谈。结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了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使用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门诊处方费用,但由于药品"零差率"销售导致乡镇卫生院收入锐减,加之财政补偿不足、到位不及时问题导致乡镇卫生院的抗菌药物、注射剂和激素使用率过高。结论:政府需继续大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落实财政补偿政策,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基本药物知晓率和用药科学性,培养农村居民用药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15):2026-2028
目的:为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10-2013年的门诊、住院处方和医院财务数据作为研究资料,比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前后就诊人次、次均就医费用、次均药品费用以及医院收入(支出)结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与2010年相比,该院2011-2013年的门诊和住院就诊人次均逐年增长,门诊就诊人次平均增幅为5.47%,住院人次平均增幅为2.83%。该院患者的次均就医费用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次均药品费用持续小幅下降;次均基本药物费用则逐年上升。该院2010-2013年的总收入先降后升;财政补助和其他收入均持续小幅增加;医疗收入年年递增,2013年占比较2010年提高5.39%;药品收入先降后升,但占比持续下降,2013年比2010年下降5.19%。该院总支出逐年上涨;医疗支出同步上涨,且占比逐年提高;药品支出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但占比持续下降。该院总收支结余从2012年以后开始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其中医疗收支结余连年亏损,2011年亏损最为严重;药品收支结余则连年盈利,但2011年曾大幅度下滑,后再度回升。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患者的药品费用,但离国家的改革目标尚有距离。建议通过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引导和鼓励医师使用基本药物、医院转变运营理念和加强管理等措施,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进一步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27):3745-3747
目的:为推动乡镇卫生院进一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发放调查表获取黑龙江省"卫十一项目"地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的基本情况,并采用随机系统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8年和2012年全年中的4天的处方,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2009年与2013年两次调查分别回收乡镇卫生院机构调查表各40份,处方3 173张和4 197张。该地区2012年与2008年比较,平均执业(助理)医师比例增加了1.5%,平均床位数增加了4.6张,次均处方药品品种数由2.9种下降到1.7种,输液率由46.5%下降到30.6%,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1.5%下降到40.0%,两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联用率由18.9%下降到4.8%,激素使用率由11.9%下降到4.2%,抗菌药物/激素联用率由9.2%下降到2.8%;次均门诊和住院药品费用分别下降了19.1%和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后,黑龙江省"卫十一项目"地区乡镇卫生院用药合理性得到显著改善,特别是在处方药品数量、抗菌药物/激素联用率、激素使用率、药品费用等方面达到了政策目标;在输液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方面虽也改善显著,但与政策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显著下降的次均药品费用并没有带来次均诊疗费用的下降,反而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医改前后肥西县乡镇卫生院用药合理性的调查,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家肥西县乡镇卫生院,再分别从8家乡镇卫生院2009年10月和2010年10月的全部电子处方(包括急、门诊处方和住院处方)中各随机抽取100张处方。采用WHO推荐的合理用药调研的部分国际指标及自设指标分析用药的合理性。结果综合8家乡镇卫生院总体情况,与医改前(2009年)相比,医改试点后(2010年)每次就诊平均药费由60.1元下降到31.0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单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由3.8种下降到3.6种;每百例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均较高,分别达71.3%和69.6%;每百种处方用药中,基本药物使用率由59.4%上升到67.6%;基本药物费用占处方药物费用的百分率由43.6%上升到50.4%;每百例次就诊使用注射剂的比例由56%下降到46.1%;每百例次就诊中中成药使用比例由32.8%上升到37.9%,中药注射剂使用比例由6.1%上升到7.1%;每百例次就诊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比例由24.5%下降到20%。结论实施医改后,药品价格显著下降,但在整体水平上,各乡镇卫生院之间用药水平参差不齐,不合理用药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王春芳  常威  邓应明 《中国药房》2011,(16):1448-1451
目的:了解"新农合"后农村乡镇卫生院住院患者病种构成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10个乡镇卫生院320例住院患者"‘新农合’住院审核补助凭据"中的住院详细信息进行分类调查。结果:系统疾病排名前3位的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27.19%)、循环系统疾病(25.31%)、消化系统疾病(15.31%)。人均住院费为988元,平均住院时间为12d,药费占总费用的64.31%。抗菌药物居首位,占用药总金额的39.12%;心脑血管系统用药占第2位(24.24%),以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液为主;输液及电解质类占第3位(14.1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4.38%,平均使用抗菌药物2.61种。基本药物使用率为69.69%,基本药物用药金额占总用药金额的76.78%。结论:乡镇卫生院以药物治疗为主,抗菌药物在用药金额消费结构中占很大比例,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药品集中供应对医疗总费用的影响,对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提供有效可行的建议。方法:利用PASW Statistics 18统计软件对我院药品集中供应改革前、后1年的门诊次均费用、门诊次均药费、住院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药费、平均床日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改革前比较,改革后门诊次均费用降低13·58%、门诊次均药费降低24·50%、住院次均费用降低5·09%、住院次均药费降低8·91%、平均床日费用降低10·92%(P<0·05)。结论:药品集中供应能够通过降低门诊和住院次均药费从而降低患者医疗总费用。  相似文献   

14.
张暾 《中国药房》2009,(31):2407-2409
目的:为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供参考模式。方法:从机构设立、确定药品目录及采购价格、选择配送公司、加强药事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结果: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专门机构,分别选定一家药品供应企业和配送企业,乡镇卫生院的所有药品向药品供应企业采购,再由配送企业配送到各个卫生院。结论:建立完善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集中供应体系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县、乡、村三级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而完善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杨敏  屈海婷  冯变玲 《中国药事》2018,32(7):946-952
目的:通过对西安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县级公立医疗机构进行调查,了解基本药物制度在西安地区县级公立医疗机构的实施情况,为更好地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3-2015年西安市县级公立医疗机构的相关统计报表,将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进行分析,研究药品配备率、药品收入、药占比、门急诊次均药品费用、住院次均药品费用等指标。结果:2013-2015年,西安市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率分别为59.18%、60.06%、65.04%;基本药物平均销售金额比例分别为34.78%、38.90%、48.21%;药占比分别为41.99%、39.52%、38.48%;门诊次均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率为8.85%,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年平均增长率为4.38%;住院次均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率为6.33%,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年平均增长率为1.92%。结论:西安市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配备和使用趋于合理,药占比逐步降低,但仍然维持较高水平。药品费用年增长率低于医疗总费用年增长率,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崔岚  李晓甦  田静  张峻  杨丽娟  杨海彬  余莉  谢锐 《中国药房》2011,(40):3755-3758
目的:了解云南省基层医务人员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情况。方法:2010年9-10月对1527名云南省基层医务人员采用分层抽样法进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认知情况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680份。调查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指标采用构成比比较。结果:本次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0.89%,其中72.10%的受访者参加过基本药物制度培训;37.99%的受访者认为熟悉基本药物;46.30%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品种太少,不能满足基层医疗需要;57.43%的受访者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对方便群众看病、节省药费开支效果不明显;47.28%的受访者认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收入有所减少。结论:基层医务人员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知晓率不高,认识存在误区。建议在基层医务人员中加强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培训,完善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机制和药品"零差率"政策的配套措施,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川南地区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实施现状,并为优化基本药物品种目录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川南地区10所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样本,对2009-2011年使用的基本药物品种数及销售金额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所调查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三甲"医院3年平均基本药物品种配备率分别为15.81%、21.09%、24.64%,"三乙"医院平均配备率分别为18.88%、21.25%、25.67%;基本药物销售百分比,"三甲"医院平均分别为9.14%、10.52%、15.08%,"三乙"医院平均分别为13.98%、16.33%、19.76%。结论: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切实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本药物政策宣传,努力提高基本药物的配备率和使用量。建议优化完善基本药物目录,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定西市34家乡级医疗机构2006-2008年门诊处方、住院病例的调查分析,揭示其不合理用药的程度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回顾性调查法、快速评价法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医疗机构用药情况进行客观分析。结果:定西市乡级医疗机构2006-2008年门诊平均处方费用为18,57元、21.31元、23.32元,平均处方用药种数分别为3.88、3.92、3.95,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7.25%、67.57%、71.74%,处方书写不规范为95%,用药不合理分别占抽查处方的40.23%、40.79%、38.99%。住院病例中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92.24%、91.91%、92.09%,用药不合理分别占抽查住院病例的68.14%、67.55%、63.04%。结论:处方书写不规范、用药不合理现象十分严重,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管,大力推行相关药物政策,落实处方制度,规范处方用药行为,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