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全身运动结合Gesell评估(GDS)预测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价值,为尽早筛查存在运动发育障碍高危早产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高危早产儿64例,分别于扭动运动阶段及不安运动阶段施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随访至12月龄以临床诊断与GDS明确其运动发育结局,统计应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预测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价值。结果 64例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脑瘫3例(4.69%),运动发育迟缓16例(25.00%),运动发育正常45例(70.31%);对运动发育异常预测:不安运动阶段、扭动运动阶段预测特异度为97.78%、84.44%,敏感度为15.79%、52.63%,阴性预测值为73.33%、80.85%,阳性预测值为75.00%、58.82%。对脑瘫预测:以不安运动阶段与CS扭动运动阶段评估特异度最高均为96.72%。结论 全身运动结合GDS有助于预测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评估对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2007年7月-2011年6月66例在康复科随访的极低体重早产儿进行全身运动评估,在纠正月龄12月龄以后根据临床诊断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计算全身运动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 全身运动评估对于异常运动发育结局(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的预测效度为敏感性100%、特异性98.3%,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100%。全身运动评估对于脑瘫的预测效度为敏感性100%、特异性92.1%,阳性预测值37.5%,阴性预测值100%。 【结论】 GMs评估对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运动发育结局具有很好的预测效度,作为新型神经运动评估手段, 对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随访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我国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身运动(GMs)评估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对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于泸州市人民医院出生的82例脑损伤高危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患儿足月前与足月后2月分别进行2次GMs评估,足月后9~15周再进行1次评估,所有受试患儿出生后6 h内进行aEEG监测,分析GMs、aEEG检测结果及联合检查诊断情况。结果 82例新生儿中金标准检测脑瘫3例(3.66%),运动发育迟缓者21例(25.61%),运动发育正常者58例(70.73%)。GMs检测扭动运动阶段异常28例,其中23例单调性GMs(PR)异常,5例痉挛-同步性GMs(CS)异常;不安运动阶段5例异常,其中3例异常均为脑瘫患儿。aEEG检测轻度异常24例,重度异常6例,正常52例,总异常率为36.59%(30/82);GMs、aEEG单独检测预测脑瘫敏感度、阴性预测值为100.00%,而阳性预测值较低,单独预测运动发育迟缓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都在80%以上;二者联合检测预测运动发育迟缓和脑瘫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度均高于两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GMs评估联合aEEG监测预测新生儿脑损伤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高,对新生儿脑损伤具有较高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GMs)对足月小样儿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以期为早期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纳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足月小样儿61例,通过检索科室GMs儿科诊疗应用系统数据库或经电话、微信等形式获取研究对象在其他医院已明确的12月龄以上的运动发育结局作为本研究所纳入的最终结局。分析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对脑性瘫痪、不良运动发育结局(脑性瘫痪和运动发育迟缓)的预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纳入研究的61例足月小样儿GMs评估结果中,18例为不安运动缺乏,43例为正常不安运动。运动发育随访结局中7例临床诊断为脑性瘫痪,11例临床诊断为运动发育迟缓,43例运动发育达到正常水平。GMs评估(不安运动阶段)对足月小样儿是否发展成为脑性瘫痪的预测效度为:敏感性100%、特异性97.67%、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100%;对足月小样儿是否发展成为不良运动的预测效度为:敏感性94.44%、特异性97.67%、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97.67%。结论 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对足月小样儿运动发育结局(尤其是脑瘫)具良好的预测价值,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非干扰性的新型神经运动评估工具,可在足月小样儿脑发育随访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扭动运动全身运动整体和细化评估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运动发育随访中的应用,为全身运动在临床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和补充。方法 2009-2014年接受全身运动评估和定期随访至1周岁以上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共50例,以1周岁运动结局为金标准计算全身运动整体评估对于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采用"早产儿和足月儿全身运动细化评分表"获得细化评估的最优性评分,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定1周岁的运动发育能力,计算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扭动阶段全身运动整体评估对于异常运动发育结局(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的预测效度为敏感度100%、特异度33.3%,阳性预测值29.7%,阴性预测值100%。痉挛-同步性的全身运动对于脑瘫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为敏感度55.6%、特异度97.6%,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90.9%。50例研究对象的扭动运动细化评分的中位数为24,全身运动细化评分与婴儿1周岁运动发育评分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运动发育随访中,可以采用扭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作为早期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早期全身运动(GMs)评估结果为异常/可疑的非脑瘫早产儿与筛查正常的早产儿在婴幼儿期神经、认知等各方面整体发育水平的差异,以探索GMs评估与儿童轻微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2017年在上海市闵行区妇幼保健院扭动阶段或不安阶段至少进行过1次GMs评估的早产儿,于矫正后9、12、24月龄评估其智力指数(MI)、发育商(DQ)。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扭动阶段/不安阶段结果为异常/可疑的非脑瘫早产儿与正常结果相比,MI与DQ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安运动结果为异常/可疑与正常相比,发育异常结局的可能性大(9月龄:OR=3.075,95%CI:1.013~9.331;12月龄:OR=3.638,95%CI:1.552~8.527;24月龄:OR=2.750,95%CI:1.213~6.242);不安运动评估结果对不同年龄发育异常结局预测的灵敏度较低(8.82%~18.60%),特异度较高(>95%)。结论 GMs评估在预测婴幼儿后期神经、运动发育情况存在局限性,不可取代后续的各类发育评估与监测。  相似文献   

7.
单次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高危儿运动发育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次的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简称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于高危新生儿发生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83例在康复科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在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单次或多次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12月龄(早产儿为纠正月龄)后根据临床诊断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比较单次法和多次法的预测效度.[结果]单次法组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100%,特异度93.8%,阳性预测值87.8%,阴性预测值100%,对不良运动结局(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的预测敏感度74.0%,特异度93.9%,阳性预测值90.2%,阴性预测值82.7%;多次法组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85.0%,特异度89.4%,阳性预测值77.3%,阴性预测值93.3%,对不良运动结局的预测敏感度77.8%,特异度97.5%,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86.7%.[结论]单次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于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尤其是脑瘫)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可进一步研究其作为筛查丁具在一般婴儿群体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 assessment,GMs)质量评估和0~1岁20项神经运动检查法(20项检查法)对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结局和脑性瘫痪预测效度的比较。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30名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在不安运动阶段(足月后9周龄~5月龄)进行GMs评估以及20项检查法各1次。随访至纠正年龄1周岁以后根据临床表现以及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 2,PDMS-2)评估粗大运动发育结局以及是否为脑性瘫痪。计算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Kappa值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的30例研究对象中,脑性瘫痪3例(10%)例,粗大运动发育落后5例(16.7%)(包括3例脑性瘫痪),25例(83.3%)正常。GMs对粗大运动发育落后的预测效度:敏感度80.0%,特异度96.0%,阳性预测值80.0%,阴性预测值96.0%;20项检查法对粗大运动发育落后的预测效度:敏感度100.0%,特异度92.0%,阳性预测值71.4%,阴性预测值100.0%。GMs对脑性瘫痪的预测效度:敏感度100.0%,特异度92.6%,阳性预测值60.0%,阴性预测值100.0%;20项检查法对脑性瘫痪的预测效度:敏感度100.0%,特异度85.2%,阳性预测值42.9%,阴性预测值100.0%。两种方法的Kappa值=0.59。结论在足月后9周龄~5月龄阶段,两种方法对粗大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各有优势,GMs对脑瘫预测更优,两种评估方法有中等程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eneral movements assessment,GMs)不安运动阶段和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Test Scales,GDS)对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及对两种评估方法和发育结局的一致性检测。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共226例在本院儿童保健科随访的早产儿,在纠正5个月内采用GMs和GDS进行评估,在纠正12个月时临床诊断是否为脑瘫,并使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 Motor Scale 2,PDMS-2)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对比分析两种评估方法的预测效度(包括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与发育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226例早产儿发育结局中运动发育正常176例,运动发育迟缓22例,脑瘫28例。不安运动阶段评估结果为正常者168例,异常为58例;GDS评估结果为正常者140例,异常为86例。不安运动及GDS预测脑瘫敏感度92.9%、71.4%,特异度83.8%、66.7%,阳性预测值44.8%、23.3%,阴性预测值98.8%、94.3%。不安运动及GDS预测运动发育结局敏感度88.0%、68.0%,特异度92.0%、70.4%,阳性预测值75.9%、39.5%,阴性预测值96.4%、88.6%。GDS和PDMS-2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306,P0.05,GMs和PDMS-2评估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757,P0.05,提示GMs、GDS对运动发育预测与发育结局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GMs中不安运动阶段的预测与发育结局的一致性更高。结论 GMs的不安运动阶段能够超早期预测脑瘫等不良运动发育结局,在预测预后方面要优于GDS,能更早期的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研究高危儿童早期全身运动评估(general movements assessment,GMs)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表现,分析GMs在脑瘫预测中的运用价值以及脑电图在高危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2011年12月31日满1周岁、且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进行随访的高危儿童,回顾性查找其出生后0~6月内GMs和EEG检查结果,同时具备两项检查的儿童纳入本研究。统计分析GMs对脑瘫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特异性和敏感性,不同发育结局儿童中EEG的比较。结果 共纳入62例患儿,28例运动结局为脑瘫,11例为运动发育迟缓,23例为正常。GMs预测脑瘫敏感度96.4%,特异度73.9%,阳性预测值81.8%,阴性预测值94.4%;脑瘫儿童GMs异常率为96.4%,与运动发育迟缓儿童GMs异常率(63.6%)和运动发育正常儿童中GMs异常率(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瘫及运动发育迟缓儿童EEG异常率分别为78.6%、81.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运动发育正常儿童中EEG异常率(53.3%)(P<0.05);EEG异常主要表现为尖波、尖慢波发放,高电压及基本活动慢。 结论 GMs能有效地早期预测脑瘫,综合运用GMs、EEG能较全面反应患儿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对于高危新生儿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53例在康复科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分别在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12月龄(纠正年龄)后根据临床诊断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其应用价值。 【结果】 扭动运动阶段的单调性运动的评估应用价值不高,只有痉挛-同步性运动有预测价值。痉挛-同步性运动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72%,特异度99%,阳性预测值95%,阴性预测值92%。不安运动阶段异常运动中不安运动缺乏的预测价值高。不安运动缺乏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100%,特异度96%,阳性预测值86%,阴性预测值100%。 【结论】 扭动运动阶段痉挛-同步性运动对于脑瘫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不安运动阶段不安运动缺乏对于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特别是脑瘫具有较好预测价值,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高危儿随访中应作为评估工具,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高危儿全身运动细化评估的研究,建立扭动运动阶段的脑性瘫痪预警评分。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建立档案的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纠正年龄4~6周行全身运动评估及全身运动细化评分,纠正年龄4~8周内测试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在12月龄(纠正年龄44~52周)时,按照脑瘫诊断标准,确定不同发育结局。按照卫生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建立扭动运动阶段全身运动细化评估的脑瘫预警评分。结果 扭动运动阶段的全身运动细化评分,在正常组、单调性运动组和痉挛同步性运动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8.186,P<0.001);与52项运动相关评分呈正相关(r=0.968,P<0.001)。本研究的脑瘫预警评分,运动发育正常组(“绿色区”)的范围为27~42分;轻度异常组(“黄色区”)的范围为18~26分;而重度异常组(“红色区”) 的范围则为5~17分,预测效度为92.11%,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72.73%,阴性预测值为100%,假阳性率10%,假阴性率为0。结论 建立的脑瘫预警评分,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低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可供同行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颅脑MRI和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对于极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68例在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和康复科就诊和随访的极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纠正胎龄足月时进行颅脑MRI检查以评估大脑白质发育情况,纠正月龄1月和3月时进行两次GMs质量评估,纠正月龄12月时通过临床诊断及Gesell发育量表评估明确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3次评估与运动发育结局的相关性,并分析颅脑MRI和GMs质量评估对预测不良发育结局和脑瘫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颅脑MRI和GMs质量评估与运动发育结局具有相关性,其中颅脑MRI对运动发育结局预测的准确性最高,其特异性为98.1%,但是其敏感性很低(43.8%)。另一方面,GMs质量评估预测运动发育结局的敏感性很高,而其特异性相对较低。此外两种方法对脑瘫的预测敏感性较高。结论 神经影像学(MRI)和功能性评估在对于预测极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上有很强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