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早期结核感染的检测方法.方法 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4例,对所有患者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3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为结核感染组(8例)、潜伏结核感染组(32例)及非结核感染组(24例),比较3种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早期结核感染的检测效果.结果 在结核感染组中,T-SPOT.TB检测诊断结核性疾病的敏感性为87.5%(7/8);在潜伏结核感染组中,T-SPOT.TB敏感性为87.5%(28/32),TST敏感性为46.9%(15/32),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阳性敏感性为40.6% (13/32),T-SPOT.TB与TST及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POT.TB比结核分枝杆菌抗体:OR=10.2,95% CI 2.9~ 36.2,P=0.001;T-SPOT.TB比TST:OR=7.0,95% CI 2.0~24.6,P=0.003).TST与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非结核感染组中T-SPOT.TB和TST特异性高,均为100%,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查特异性为58.3% (14/24),前两者与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SPOT.TB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早期结核感染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合MRI诊断足踝部结核的有效性。方法180例疑似足踝部结核患者接受体检、MRI榆查、T-SPOT.TB检测及组织病理检查,并以组织病理检查阳性作为确诊的金标准。结果180例疑似患者中21例确诊为足踝部结核。T-SPOT.TB检测诊断足踝部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1%和96.86%,MRI柃查分别为76.20%和94.34%,T-SPOT.TB联合MR1俭奄分别为71.43%和伽.37%。结论TSPOT.TB结合MRI检查是一种可有效地诊断足踝部结核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cell spot test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在早期骨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粤北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疑似TuliⅠ期及Ⅱ期骨结核病例80例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10~75岁,平均年龄(45.25±7.62)岁。病例均符合纳入标准,研究对象自愿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所有病例均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ure protein derivative,PPD试验)、抗结核抗体(tuberculosis antibody,TB-ab)检测、结核菌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及结核结核菌培养)及TSPOT.TB检测。将病理检查作为骨结核诊断金标准,骨结核病例归类为A组,非骨结核病归类为B组,观察两组病例的PPD皮试、TB-ab、病原学检查及TSPOT.TB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TSPOT.TB诊断早期骨结核的灵敏度为86.54%、特异度为92.86%、阳性预测值为95.74%,均显著高于PPD皮试、抗结核抗体(P=0.017);TSPOT.TB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低于结核菌病原学检查(P=0.871),灵敏度显著高于结核菌病原学检查(P=0.001)。TSPOT.TB诊断骨结核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TSPOT.TB应用于早期骨结核诊断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检测安全、可靠、快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月本院骨科病区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156例,分别采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和结核菌素试验进行诊断,比较两者对脊柱结核诊断的临床意义(包括灵敏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指标的差别)。结果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结核菌素试验(P<0.05);同时,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明显低于结核菌素试验试验(P<0.05)。结论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诊断脊柱结核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 TB)在临床诊断骨与关节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4例疑似骨与关节结核患者外周抗凝血标本,依据细菌学检验、病理学结果及临床表现判定有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其中确诊骨与关节结核73例,非结核感染81例,分别进行T-SPOT TB和结核抗体(TB-Ab)检测,并分析T-SPOT TB在骨与关节结核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73例确诊骨与关节结核中,64例T-SPOT TB阳性;81例非结核中,72例T-SPOT TB阴性;T-SPOT TB检测敏感度为87.67%(64/73),TB-Ab为41.10%(30/73),T-SPOT TB诊断骨与关节结核的敏感度显著高于TB-Ab(P0.001);T-SPOT TB检测特异度为88.89%(72/81),TB-Ab为71.60%(58/81),T-SPOT TB特异度也高于TB-Ab(P=0.006)。在结核组中,涂阳与涂阴两组T-SPOT T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5.45%(21/22)及86.49%(32/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核组中,病理诊断阳性率92.16%(47/51)与T-SPOT TB总阳性率87.67%(64/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 TB在诊断骨与关节结核中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T-SPOT.TB)试验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的脊柱结核与非结核各50例患者,分为结核组与非结核组。两组患者均行T-SPOT.TB检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皮试、抗结核抗体检测,比较3种诊断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T-SPOT.TB试验检测脊柱结核的敏感度为88%,特异度为94%,阳性似然比为14.667,阴性似然比为0.126,明显优于PPD皮试和抗结核抗体检测;对脊柱结核组T-SPOT.TB检测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进行配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试验诊断脊柱结核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检测结果真实可靠,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是全球结核病高发病率国家之一,疫情较为严重~([1])。骨结核占所有结核病例的1%~2%,其中脊柱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约占全部骨结核的50%~([2-3])。儿童作为结核病的易感人群,其脊柱结核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如诊治延误,致残率较高~([4-6])。生长期儿童脊柱结核如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易继发后凸畸形和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7])。由于儿童脊柱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其解剖特点和成人不同,儿童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和成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生率呈增长趋势,骨关节结核约半数累及脊柱,上颈椎结核占脊柱结核的0.3%~1.0%~([1-2])。发生率虽低,但其部位特殊,造成该区域骨和韧带的广泛破坏,进而导致的压迫和不稳定严重威胁到延髓、脊髓,引起神经和呼吸功能障碍~([3])。但上颈椎漏斗结构对脊髓压迫容忍度较大,早期不易发现,出现严重神经症状时常需要手术治疗~([1-2])。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清除结核病灶,利于药物渗入,重建上颈椎稳定性,保留和恢复神经功  相似文献   

9.
正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的常见形式,临床表现为慢性背痛~([1])。由于耐多药结核菌株的增多,结核病的风险也在增加。骨与关节结核占结核病的1%~2%,脊柱结核占其50%~([2])。脊柱结核常会引起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四肢不全瘫等表现。积极的诊断和治疗将有助于缓解症  相似文献   

10.
正脊柱属于骨肿瘤高发部位,具有肿瘤种类多样特点。我国为结核疾病高发国家,其中脊柱结核具有较高致残率,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1-2])。准确鉴别脊柱肿瘤与结核,可有效指导患者早期治疗,对降低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解剖分辨率好,具有高特异性,但是其灵敏度较差~([3])。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融合显像,能够提高对脊柱病变鉴别能力~([4])。亦有报道指出,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技术在脊柱病变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本文以65例疑似脊柱肿瘤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SPECT/CT与MR对脊柱肿瘤、结核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甲状腺结核较为少见,即使在结核高发地区,也是一种罕见疾病~([1-2])。该疾病缺乏特异性,极易造成误诊,且在治疗上无统一标准。我们对1990~2014年间收治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甲状腺结核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5个月。既往有肺结核2例,颈淋巴结结核1例,无结核病史8例。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铁器时代,经过数世纪的探索,人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控制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1])。作为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灶,骨与关节结核占所有结核病例的1%~2%,其中脊柱结核约占骨与关节结核的50%~([2])。脊柱结核常导致寒性脓肿形成、脊柱骨质破坏、脊柱畸形和瘫痪等严重并发症,这也是脊柱结核目前治疗的重点和难点~([3])。从治疗角度,脊柱结核历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病灶清除术、病灶清除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与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检测对新疆地区单纯肺结节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就诊的72例无症状单纯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分为结核瘤组(n=23),男14例、女9例,年龄37~84(56.91±12.73)岁;肺癌组(n=49),男31例、女18例,年龄34~83(61.71±10.15)岁。评估T-SPOT.TB与血沉检测对单纯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结核瘤组T-SPOT.TB阳性率(69.60%)高于肺癌组(4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4,P=0.021),灵敏度69.56%,特异性57.14%;结核瘤组血沉检测阳性率(47.80%)与肺癌组(5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1,P=0.322),灵敏度47.82%,特异性40.81%;两者联合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618,95%置信区间为(0.479,0.758),灵敏度69.60%,特异性57.10%,约登指数0.267。TSPOT.TB和血沉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P=0.026),两者关联性较弱,Pearson列联系数为0.199。各年龄组间血沉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3,P=0.025),但两者关联性较弱,Pearson列联系数为0.239;各年龄组间T-SPOT.TB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5,P=0.649),两者关联性弱,Pearson列联系数为0.084。结论 T-SPOT.TB和血沉检测结果对单纯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是结核(tuberculosis,TB)感染的高发地区,近年来虽然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较前明显改善,但仍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1,2])。MHD患者TB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免疫功能的缺陷、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以及高危人群的接触史等均是导致MHD人群发病率升高的原因。而  相似文献   

15.
正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病,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如不及时诊治,极易导致脊髓、神经压迫而出现瘫痪。脊柱结核中胸椎结核(48.03%)和腰椎结核(42.36%)最为常见,其次为胸腰椎结核(29.58%),而颈椎结核(5.39%)和骶椎结核(4.22%)则相对少见~([1])。脊柱结核常引起脓肿形成、脊髓功能障碍、脊柱失稳以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多数脊柱结核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四种结核病血清学诊断试剂盒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重庆市肺科医院以及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的133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应用PATHOZYME-MYCO IgG(Myco G)、PATHOZYME-TB complex plus (TB complex plus)、Anda Biologicals TB ELISA (Anda TB)和IBL M.tuberculosis IgG ELISA (IBL)四种结核病血清学诊断试剂盒和T-SPOT进行检测,同时以上述医院的50例非结核病患者和81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五种检测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效果,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五种检测方法中,T-SPO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分别为90.2%和80.9%;Anda TB检测的敏感性(67.7%)其次,但特异性较低(76.3%);Myco G、TBcomplex plus及IBL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分别为41.4%、27.1%和27.1%,但特异性极高,均为96.9%.ROC曲线分析显示,T-SPOT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934,其次为Anda TB和Myco G,分别为0.885和0.817.结论 T-SPOT检测对结核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四种血清学诊断试剂盒检测的特异性较高,可与其他诊断方法联用以提高结核病诊断的准确性,尤其适用于阴性结核病和肺外结核病的检查.  相似文献   

17.
正脊柱结核作为常见的肺外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50%~60%~([1])。严重者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甚至脊髓受压。脊柱结核复发率较低,但复发后常常导致窦道迁延不愈、脊柱畸形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目前脊柱结核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存在脊柱畸形、伴严重神经损伤的患者,以达到神经减压、纠正后凸、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2])。由于结核病具有难治且易复发的特点,以及手术时机或方法选择不当、术中病灶清  相似文献   

18.
正肾上腺结核是临床中较为少见的泌尿系结核疾病,主要通过肺结核血行播散而来,首次报道是THOMAS ADDISON通过对6例患者的尸检中发现~([1])。据文献报道,当肾上腺皮质功能破坏达到90%时将引起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2-3])。肾上腺结核与肾上腺肿瘤鉴别较困难,容易误诊~([4]);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双侧肾上腺皮质  相似文献   

19.
结核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who估计,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结核病[1-2].传统的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因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缺陷限制了其推广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nzyme-linkedimmunospot,elispot)是一种体外检测单细胞水平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功能的免疫学技术,由lalvani等[3 ]首先将其应用于结核病的快速诊断,为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测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就t细胞斑点试验在菌阴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结核多见于脊柱和髋关节,足踝部结核少见。足踝部结核常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往往会造成漏诊误诊。目的:分析并总结足踝部结核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足踝外科200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22例足踝部结核病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发病年龄16~64岁,平均(50.1±13.2)岁。从首发症状到明确诊断2~14个月,平均(6.7±2.8)个月。单纯骨骼受累5例,单纯滑膜肌腱等软组织受累12例,足踝部关节合并其周围滑膜软组织受累5例。所有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结果均为阳性,病理组织学检测阳性5例,无一例检出结核杆菌。22例经诊断性治疗后明确诊断。19例全程足量抗结核药物+手术治疗,3例进行全程足量抗结核药物保守治疗。结果:22例患者随访0.8~12年,平均(7.1±3.2)年。与治疗前相比,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显著升高,VAS评分显著降低[(43.1±8.9)分vs(94.5±7.1)分,(7.8±1.1)分vs(1.2±0.8)分,P均<0.001]。除1例出现复发,其余预后均良好。结论:足踝部结核有着不同于脊柱结核和髋关节结核的特点,其发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阳性取样率低。目前可结合T-SPOT.TB实验结果、影像学和必要的诊断性治疗综合判断。一旦病例高度疑似,通过及时的外科手术,并联合足量足程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