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在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12例癌旁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TRAF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TRAF3在肝癌高分化细胞系HepG2、低分化细胞系SMMC7721和人正常肝细胞系L-02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TRAF3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其阳性率在正常肝组织(100%)及癌旁组织(91%)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织(52%).TRAF3在肝癌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癌灶数目、肿瘤大小、瘤栓有无、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阳性、甲胎蛋白(AFP)、肿瘤包膜是否完整均无关.TRAF3总蛋白在正常肝细胞系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肝癌细胞系,且在肝癌高分化的细胞系中表达量高于低分化细胞系.结论 TRAF3在肝癌中的表达明显下调,且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侵袭程度相关,提示TRAF3可能抑制肝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在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12例癌旁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TRAF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TRAF3在肝癌高分化细胞系HepG2、低分化细胞系SMMC7721和人正常肝细胞系L-02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TRAF3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其阳性率在正常肝组织(100%)及癌旁组织(91%)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织(52%)。TRAF3在肝癌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癌灶数目、肿瘤大小、瘤栓有无、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阳性、甲胎蛋白(AFP)、肿瘤包膜是否完整均无关。TRAF3总蛋白在正常肝细胞系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肝癌细胞系,且在肝癌高分化的细胞系中表达量高于低分化细胞系。结论 TRAF3在肝癌中的表达明显下调,且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侵袭程度相关,提示TRAF3可能抑制肝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ErBb-3结合蛋白Ebp1mRNA在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ep 3B,Hep G2,Huh7和正常人张氏肝细胞,提取总RNA,以P32标记的Ebp1为探针,18S为内参照,采用Northern Blot法检测Ebp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Northern Blot法检测结果示,Ebp1mRNA在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P〈0.01).[结论]人肝癌细胞系中Ebp1mRNA呈高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epsin蛋白对肝癌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RT-PCR技术检测肝癌组织样品肝癌细胞系中Hepsin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中扩增Hepsin基因编码区序列,该序列被克隆并构建pCMV-tag-HS表达质粒。将pCMV-tag-HS表达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Bel-7402细胞,观察Hepsin蛋白对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凋亡效应的影响。结果:Hepsin基因在临床肝癌组织和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中高表达,在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HepG2细胞和临床肝癌癌旁组织不表达或低表达,Hepsin蛋白可以增强肝癌细胞系的增殖能力,同时抑制肝癌细胞凋亡。结论:Hepsin蛋白促进肝癌细胞生长并抑制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肌动蛋白相互作用蛋白1(AIP1)在人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个肝癌细胞系和正常的肝细胞系L02,以及40对HCC组织和配对的癌旁非瘤肝组织标本,通过qRT-PCR检测AIP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IP1蛋白的表达,最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验证组织中AIP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EMT标志物的关系.结果:肝癌细胞系中AI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系L02.同样在新鲜冰冻的组织标本中,肝癌组织中AIP1的mRNA和蛋白表达都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非瘤肝组织,且通过IHC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最后,IHC结果发现AIP1的上调可能与肝癌的EMT现象相关.结论:AIP1在肝癌中的表达发生上调,并可能通过促进肝癌的EMT而促进肝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转移能力人肝癌细胞和人正常肝细胞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ox1,HMGB1)mRNA和蛋白表达的差异,以探索HMGB1在原发性肝癌生长和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法检测高转移人肝癌细胞LM3、低转移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LO2 HMGB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高转移人肝癌细胞LM3、低转移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LO2 HMGB1蛋白的表达。结果高转移人肝癌细胞LM3、低转移人肝癌细胞HEPG2的HMGB1mRNA和蛋白均较正常肝细胞LO2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且,高转移人肝癌细胞LM3较低转移人肝癌细胞HEPG2 HMGB1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HMGB1在高转移人肝癌细胞LM3中较在低转移人肝癌细胞HEPG2和正常肝细胞LO2中高表达,提示HMGB1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生长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HLA-DR抗原的表达及干扰素对其增强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连君  隋延仿 《医学争鸣》2000,21(3):283-285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 DR抗原 (HL A- DR)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 (简称肝癌 )的表达情况 ,以及干扰素 (IFN)对其调节作用 .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 ABC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 HL A- DR在 46例人肝癌组织和 4种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 (SMMC- 772 1,HCC- 92 0 4,BEL- 740 2和 HHCC)的表达情况 ,并用 EL ISA法分别检测 IFN-γ或 IFN-α刺激前后 HL A-DR在上述 4种肝癌细胞系以及正常人肝细胞系 QZG的表达情况 .结果  39.1% (18例 / 46例 )的肝癌组织肿瘤细胞可表达 HL A- DR,而在癌旁非肿瘤细胞均为阴性 ;4种肝癌细胞系都基本不表达 HL A- DR;IFN- γ或 IFN- α刺激之后 ,上述 5种细胞系的 HL A- DR表达都有所增强 ,并且 QZG不如肝癌细胞明显 ,IFN-γ的作用强于 IFN-α.结论 肝癌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表达 HL A- DR,但是培养的肝癌细胞系基本上不表达 ;IFN可以上调肝癌细胞对 HL A- DR的表达 .  相似文献   

8.
王红珊  韦锦斌  宁宗  吴琳  简美贞  王乃平 《广西医学》2007,29(5):623-624,F0003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人原发性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RT-PCR法检测人原发性肝癌细胞系HEPG-2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HEPG-2细胞只表达Livin基因的β亚型,即Livinβ。结论人原发性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阳性表达Livinβ基因。本实验研究结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和人肝癌细胞系中甘油二酯激酶ζ(diacylglycerol kinase,DGKζ)和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法检测DGKζ和PKC在60例肝癌与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和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系、癌旁肝细胞系和人肝癌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对肝癌组织中DGKζ和PKC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GKζ在正常肝组织呈阴性表达,在癌旁组织肝细胞胞质和肝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阳性表达;肝癌组织中DGKζ的阳性率为86.7%(52/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0/60,χ2=6.708,P=0.010)和正常肝组织(阴性,χ2=33.704,P<0.000 1)。PKC表达在正常肝细胞的胞质和胞核、癌旁组织肝细胞的细胞膜和肝癌组织的胞质或胞膜;肝癌组织中PKC的阳性率为71.7%(43/60),与癌旁组织61.7%(37/60,χ2=1.350,P=0.245)和正常组织100.0%(10/10,χ2=3.742,P=0.10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癌旁组织中PKC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χ2=5.709,P=0.025)。肝癌组织中DGKζ与PKC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6,P=0.022);DGKζ和PKC均主要表达在三种细胞系肝细胞的胞质。结论 DGKζ主要在肝癌组织被激活,可能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分子βig-h3 mRNA在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T7721(转染并稳定高表达HAb18G/CD147)、7721(未转染HAb18G/CD147)、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HCC)和正常人张氏肝细胞QZG,提取总RNA,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作为内参照,检测βig-h3 mRNA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结果显示,TGF-β诱导分子βjg-h3的mRNA在人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P〈0.01),其在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依次为HHCC〉T7721〉7721,在正常肝细胞QZG中表达水平最低。结论:证明了βig-h3 mRNA在人肝癌细胞系中高表达,为进一步探讨βjg-h3在肝癌细胞黏附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