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评价在洛阳市中学生中开展学校和家庭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教育的干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以学校为单位的干预性研究,干预模式采取单纯学校教育与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干预活动主要由学校教师组织家长、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每2周1次,每次不少于1h,共不少于20次,干预时间为2 a.通过基线和终末两次问卷调查及学生和家长的小组访谈,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以及2个干预组间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和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评价干预效果并探讨不同干预措施的影响.结果 初中生干预对生殖生理知识的增加差值作用最大(两个干预组分别为22.58±10.21和28.82±13.42);与单纯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相比,家庭和学校同步教育使高中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更趋于保守;未发现两种干预方式对初中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产生影响(P值均>0.05).家庭和学校教育有效提高了父母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知识得分增加值均数之差为4.69分.结论 中学生中开展学校和家庭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但干预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陇南市成县小学生使用标准性教育课程包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性教育模式干预效果,为今后在小学生中开展学校性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陇南市成县317名小学生,使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标准性教育课程包干预一学期。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评价性与生殖健康干预效果。结果 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干预效果:干预前小学生生理卫生、生殖健康、青春期知识得分分别为5.87、2.89、2.91分;干预后,干预因素、时间因素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得分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均<0.05)。社会性别认知态度干预效果:干预前小学生对社会性别认知态度得分为12.25分;干预后,干预因素、时间因素对社会性别认知态度得分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F干预效应 = 4.93,F时间效应 = 20.23,P均<0.05),但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之间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交互效应 = 1.75,P>0.05)。性安全隐私认知干预效果:干预前33.99%的小学生认为“生殖器官属于隐私器官”,85.29%认为“男、女孩隐私部位不可以随便让别人看或者摸”,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6和5.98,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正确认知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96和7.40,P均<0.05)。对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干预后,90.91%干预组小学生认为此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程对其有帮助。结论 以标准性教育课程包为基础开展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可提高小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纠正其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提高性安全隐私认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上海市初中学生中开展由校外医学专业人员进行的性生殖健康教育综合性干预模式,探讨该干预模式对青少年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上海市2个区的4所初级中学作为研究现场,选择其中2所为干预组,另2所为对照组,以初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研究。在考虑基线水平的情况下,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差异。结果基线调查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的分布较为均衡。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基线调查时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上大部分无明显差别(P>0.05),但在终末调查时干预组较对照组在艾滋病传播途径、有效避孕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水平明显为高(χ2值分别为4.557、3.947、4.195、4.478、5.830,均P<0.05)。在对待生殖健康相关态度方面,干预组和对照组也存在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12.445、7.326、9.303、5.971,均P<0.05)。结论由校外医学专业人员开展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初中生的性生殖健康的知识和态度,在当前性教育师资缺乏、家长性教育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是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及接受性教育状况,为学校和家庭性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浙江省嘉兴市某县对4所小学四五年级的1 098名学生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及来源、从学校和家庭获取性教育情况等.结果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青春期身体变化的知晓率在15%~54%之间,生殖生理知识的知晓率在14% ~70%之间,对身体隐私部位识别的知晓率在59%~98%之间,对性侵犯场景识别的知晓率在70% ~ 95%之间.上述4类知识相应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1.89,38.21,77.03,85.72分,总知识得分为58.21分.研究对象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女生高于男生、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五年级学生高于四年级学生(P值均<0.05).小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母亲(63.02%)、父亲(40.53%)和学校老师(27.50%),其中报告父母和学校提供过人的生长发育、青春期发育与保健、自我保护等内容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城镇高于农村,五年级学生高于四年级(P值均<0.05).结论 小学高年级学生普遍缺乏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应提高老师和家长的性教育意识,为小学生提供适宜的性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研究,探索有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干预模式.由干预学校向更多中小学校推广.方法 采用整群方法抽取安徽省蚌埠2所中学的七年级学生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综合干预,通过2所学校干预前后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45.0%)和对照组(35.5%)心理问题检出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学校(19.2%)心理问题检出率低于干预前(45.0%)(P<0.01);对照学校(50.7%),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干预前(35.5%)(P<0.01);干预后干预组心理问题检出率(19.2%)低于干预后对照组(50.7%)(P<0.01).干预组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在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除学习压力评价指标外,其他指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 干预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现状,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1 028名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对象中,已婚男性133人(12.9%),未婚男性86人(8.4%);已婚女性687人(66.8%),未婚女性122人(11.9%).年龄以18~35岁为主(74.6%).教育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75.4%).统计学分析发现,男性的计划生育知识得分低于女性(P<0.01),男性的性病/艾滋病知识得分高于女性(P<0.01).离家务工时间0.5~4年的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综合得分低于其他组(P<0.01).已婚者生殖健康知识综合得分高于未婚者.专业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生殖健康知识综合得分高于其他职业人员.随教育程度增高或收入增加,生殖健康知识综合得分也明显增加.结果 未婚、中低学历、从事非技术工作和低收入人群,以及离家务工时间较短的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应根据知识实际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山东省中学生重点传染病知识、行为和健康教育干预需求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干预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山东省2个县区1 2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知晓率为70.2%,肺结核知晓率为74.6%,流行性感冒知晓率为76.1%;除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传播途径知识2个问题,其他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初中生与高中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咳嗽/打喷嚏,怀疑得肺结核2个行为,初高中生在其他行为形成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教育干预方式需求上,初中生和高中生均认为医生介绍、教师讲课、现场咨询、观看录像4种方式非常有效。结论高中生在传染病知晓率方面高于初中生,初中生在行为形成率方面要好于高中生。  相似文献   

8.
了解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高中学生膳食行为的影响效果,为高中生合理健康饮食教育提供支持.方法 在南京市鼓楼区选取5所高中,每所高中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再随机选取1个班级学生,每所高中为1个组别,随机分为手机APP干预组(112名)、讲座学习组(103名)、宣传教育组(118名)、课堂自学组(114名)、对照组(108名)进行1周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2周对膳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干预前后的变化和影响膳食行为的因素.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膳食知识得分为(9.79±2.28)分,干预组为(14.66±2.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干预组膳食行为得分为(3.34±1.78)分,干预后得分为(5.05±1.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宣传教育组、手机APP干预组、讲座学习组、课堂小组学习组学生的膳食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20,-29.22,-5.72,-14.39,P值均=0.00).结论 1周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生的膳食知识水平和膳食行为;新媒体干预方式对高中学生膳食行为教育的干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长途卡车司机STD/AIDS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深圳长途卡车司机STD/AIDS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列入调查的司机干预组、司机追踪组和对照组共471人次.对干预组进行一次关于STD/AIDS的专题健康教育干预,追踪组进行每2个月1次共3次同类型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只进行1次卫生知识的教育.分别进行干预前后的STD/AIDS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和追踪组经健康教育干预后,有关STD/AIDS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各项指标的χ\+2检验表明,干预前后差异显著(P<0.05,P<0.01).追踪组的KABP评分由干预前的18.91分提高到干预后的25.86分,差异非常显著(t=6.38,P<0.01);干预组认为必须使用安全套由教育前的36.5%提高到教育后的87.5%(P<0.01);调查结果也显示,两组有多性伴侣的行为在干预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教育前后KABP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长途卡车司机进行长期的、有计划的STD/AIDS的健康教育干预十分必要,有助于在这个群体主动地建立预防STD/AIDS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生中开展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以小组活动方式在初中生中开展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的效果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同伴教育采取同伴教育者与学生小组活动的形式 ,每次活动分 3或 4种模式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测量学生知识和正向态度得分情况 ,比较教育前后的变化并了解学生对同伴教育的评价。结果 女生本班组知识和正向态度得分教育前后的平均增长高于外班组 (P <0 .0 5) ,男生本班组远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学生对同伴教育以积极的评价为主。结论 同伴教育是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在学校内建立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社团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