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注甲氧明对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低血压的防治作用及最佳剂量。方法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组在腰麻完成后,产妇转为平卧位时从静脉分别给予甲氧明1,2,3 mg,Ⅳ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记录腰麻前(T0)、预注甲氧明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T4)及手术结束时刻(T5)的血压(BP)、心率(HR);记录产妇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Ⅰ、Ⅳ组T1-T4时收缩压(SBP)均明显降低(P〈0.05),Ⅱ、Ⅲ组SBP无明显变化。 T1、T2时Ⅲ组HR较Ⅰ、Ⅱ、Ⅳ组显著减慢(P〈0.05);Ⅰ、Ⅳ组低血压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结论甲氧明能有效预防CSEA下产妇低血压的发生,大剂量甲氧明可引起反射性一过性心动过缓,故以2 mg为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以及麻黄素的使用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行无痛肠镜检查老年患者,年龄65~83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3组:Ⅰ组:1%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Ⅱ组:0.5%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Ⅲ组:麻黄素、0.5%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3组患者均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0μg,Ⅲ组患者预先注入麻黄素2~3mg,Ⅰ组静脉注射1%丙泊酚,Ⅱ、Ⅲ组静脉注射0.5%丙泊酚直到病人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行肠镜检查,术中追加剂量为每次丙泊酚2~3ml。观察病人麻醉前、麻醉后3min,术毕MAP、HR和SpO2;异丙酚的总用量;呼吸暂停、面罩加氧、体动次数和苏醒时间,低血压、心动过缓、注射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术者满意度。结果麻醉后3minⅠ、Ⅱ组患者MAP和HR明显下降(P<0.05),Ⅲ组患者无明显下降。Ⅰ组患者呼吸暂停、面罩加氧次数超过Ⅱ、Ⅲ组(P<0.05)。3组患者SPO2无明显变化。Ⅱ、Ⅲ组患者苏醒时间快(P<0.01);异丙酚总用量少(P<0.01)。Ⅲ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低(P<0.05或P<0.01)。3组患者满意度和术者满意度及注射痛、恶心呕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麻黄素、0.5%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无痛肠镜患者呼吸循环影响小,可控性好,术中不良反应少,可以较好地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欧珊  周乐顺  冉茂荣  林露 《四川医学》2006,27(12):1303-1304
目的观察门诊无痛胃肠镜麻醉中静脉滴注麻黄碱在麻醉诱导及维持中的稳压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需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00例分成Ⅰ、Ⅱ两组,Ⅰ组用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Ⅱ组在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的同时静脉滴注小剂量麻黄碱。监测手术开始时、开始后2min、5min、手术结束后2min的HR、MAP、SpO2。结果两组在手术开始后HR均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手术开始时Ⅰ、Ⅱ两组MAP无明显差异,手术开始后,Ⅰ组MAP下降明显,Ⅱ组MAP无明显变化。两组在手术开始后SpO2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无痛胃肠镜麻醉中应用麻黄素可以明显减少麻醉诱导期低血压的发生率,可以提高门诊无痛胃肠镜麻醉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4.
余明建  叶光荣  黄兰 《西部医学》2006,18(6):754-755
目的为无痛肠镜寻求一种合理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将90例行无痛肠镜的病人随机分为3级,Ⅰ组单用异丙酚,Ⅱ组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Ⅲ组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持续微泵输注,观察并记录每组各时期SBP、DBP、HR、SPO2、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异丙酚总用量、患者体动发生率。结果与用药前比较,每组睫毛反射消失时,SBP、DBP、HR均显著降低,操作时Ⅰ组显著增高;Ⅱ组SPO2下降及苏醒时间缩短较Ⅰ、Ⅲ组显著,Ⅰ组诱导时间、异丙酚用量、体动发生率比Ⅱ、Ⅲ组显著增加。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无痛肠镜检查中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且诱导时间短,术后恢复迅速,术中体动少,麻醉可控性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静脉预注和补救性静注甲氧明对子宫全切术中腰一硬联合麻醉中低血压防治作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I组(预注组)和Ⅱ组(补救组)。结果:T1~T3时I组SBP、DBP明显高于Ⅱ组(P〈O.05),To、Tt时两组无明显区别。术中I组低血压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O.05)。结论:静脉预注甲氧明能有效降低子宫全切术腰一硬联合麻醉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相对于补救静注甲氧明更有效、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预注甲氧明对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CSEA)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 12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4组.第Ⅰ组患者在腰麻药注入的即刻从静脉给予甲氧明2 mg,第Ⅱ组在同样时刻给予甲氧明4 mg,第Ⅲ组同样方法给予麻黄素10 mg,第Ⅳ组不预注任何药物,所有患者经上述处理后出现低血压,给予麻黄素.记录腰麻前、腰麻后1,2,3,5,25 min的血压、心率.观察并记录术中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恶心呕吐情况,麻黄素的用量.结果 与第Ⅳ组相比,第Ⅰ,Ⅱ,Ⅲ组血压升高,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第Ⅰ,Ⅱ组腰麻后1,2,3,5,25 min的心率明显降低.与第Ⅰ组相比,第Ⅱ组的心率明显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麻黄素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第Ⅰ,Ⅱ比第Ⅲ,Ⅳ组明显减少或降低.结论 甲氧明2~4 mg能有效地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的低血压,但其反射性一过性心动过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时进行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对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随机把病人分为无痛组和对照组,无痛组又分为A组(23例)麻醉后由两位医生同时进行胃镜肠锐捡查;B组(19例)在同一诊室麻醉后先进行胃镜检查再进行肠镜检查。C组(25例)麻醉后先进行胃镜检查,再送到肠镜室进行肠镜检查(无痛组)。对照组(18例)无麻醉下先进行胃镜检查.略休息后再到肠镜室进行肠镜检查。分析比较各组检查的情况。结果(1)无痛各组患者感觉满意均达100%.对照组满意55.6%。无痛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各组操作时间及用药量:A组时间最短.用药最少,C组用药最多,对照组检查时间最长,各组用药量及检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无痛各组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但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较对照组多。结论同时进行无痛胃镜、肠镜检查是安全可行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8.
屈惠 《四川医学》2011,32(1):60-61
目的探讨麻醉前正常潮气量吸纯氧提高无痛肠镜检查安全性的可行性。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拟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面罩吸纯氧,潮气量呼吸3min后推注芬太尼和丙泊酚。B组推注芬太尼和丙泊酚时面罩吸纯氧。氧流量均为8L/min。SpO2下降到92%时实施正压通气。观察两组麻醉时间、丙泊酚用量、BR、SpO2的变化。结果推注丙泊酚后1~2min B组SpO2明显降低,A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麻醉前潮气量吸纯氧可使患者氧储备增加,能安全渡过呼吸抑制时间,有效提高无痛肠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曹乐卿 《中原医刊》2011,(3):29-30,3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Ⅰ组:瑞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1.5mg/kg;Ⅱ组:瑞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1.5mg/kg;m组:瑞芬太尼1.0μg/kg+丙泊酚1.5mg/kg。胃镜检查前静脉推注,记录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比较生命体征变化及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观察胃镜检查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体动、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暂停等)。结果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及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的体动例数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Ⅲ组心动过缓、低血氧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三组间低血压、体动和呼吸暂停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瑞芬太尼0.5μg/k+丙泊酚1.5mg/kg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安全,适合于无痛胃镜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盐酸消旋山莨菪碱(654—2)复合芬太尼依托咪酯脂肪乳麻醉用于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中稳定心血管功能的作用。方法:100例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观察组)、Ⅱ组(对照组),每组50例,Ⅰ组先给予lmg654—2、1μg/kg芬太尼混合液静脉注射,4分钟后再给予0.25mg/kg依托咪酯脂肪乳静脉注射,Ⅱ组先给予1μg/kg芬太尼静脉注射,4分钟后再给予0.25mg/kg依托咪酯脂肪乳静脉注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和诱导后1、2、6、10分钟时HR、SBP、SPO2变化,记录入睡时间(从注射依托咪酯脂肪乳到意识消失)、苏醒时间、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Ⅰ组诱导后HR、SBP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诱导后HR、SBP明显下降(P〈0.05),两个组患者检查过程平稳、安静,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剂量654—2在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过程中用于预防芬太尼引起的老年人心血管反应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刚  宋世姣  尹静  胡双  田春林  邹学军 《重庆医学》2015,(17):2359-2361
目的 观察肌肉注射甲氧明防治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两组(n=30),肌肉注射甲氧明组(MX组):麻醉前10 min给予甲氧明10 mg臀深部肌肉注射;对照组即预扩容组(DR组):麻醉前20 min静脉输注代斯500mL和乳酸钠林格液500 mL.记录入室后60 min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如出现低血压,予甲氧明1~2 mg补救性注射.结果 DR组低血压发生率为77%,MX组为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甲氧明补救性注射在DR组为53%,MX组为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DR组及MX组患者SBP均升高(与基础值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X组HR下降且整个观察期均明显低于DR组.麻醉后两组SBP均明显下降(与基础值比较),但MX组收缩压始终高于DR组.结论 对于血容量正常的老年患者,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实施前10 min给予甲氧明10 mg肌肉注射,可提供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同时,操作便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甲氧明联合阿托品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Ⅰ组作为对照组常规诱导,其余两组分别在全麻诱导时稀释后静脉缓慢推注甲氧明2mg(Ⅱ组)和阿托品0.5mg+甲氧明2mg(Ⅲ组)。三组中当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20%时追加麻黄素10mg。记录诱导前基础值和诱导后1min,3min,5min各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值及麻黄素追加的例数。结果:与基础值比较,Ⅰ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有明显变化(P<0.05),麻黄素的追加次数明显超过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心率有明显变化(P<0.05);Ⅲ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氧明能有效地降低低血压的发生,阿托品能够预防心率减慢,甲氧明与阿托品联合应用使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较甲氧明和麻黄碱在防治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作用。方法:抽取拟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临床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34例。在全麻诱导时Ⅰ组给予甲氧明2 mg,Ⅱ组给予麻黄碱10 mg,观察和记录给药后3 min、5 min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全麻诱导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方面,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3 min、5 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甲氧明和麻黄碱全麻诱导期使用均能防止低血压的发生,维持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是较好的全麻诱导期的伍用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纯预注麻黄碱及甲氧明和麻黄碱联合用药对择期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将60例足月单胎妊娠拟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30例。Ⅰ组静注麻黄碱10 mg。Ⅱ组静注麻黄碱5 mg和甲氧明1 mg。两组患者均为腰-硬联合麻醉,腰麻药注入、病人翻身平躺后即刻给入。记录麻醉前(T_0),麻醉后1 min(T_1)、5 min(T_2)、10 min(T_3)和手术结束(T_4)时HR、BP及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和1 min Apgar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患者恶心、呕吐、心慌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_1~T_3时Ⅱ组SBP、DBP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4时两组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Ⅱ组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Ⅰ组(P<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及1分钟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氧明和麻黄碱联合用药对产妇术中循环系统的稳定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郑茂  陶刚  李薇  罗彬  魏官峰  谢生春 《四川医学》2013,(11):1724-1725
目的 探讨甲氧明联合阿托品预注对腰硬联合麻醉下产妇低血压的防治作用及与单用甲氧明的比较.方法 90例产妇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腰麻完成后静脉预注甲氧明3mg、阿托品0.2mg+甲氧明2mg及生理盐水2ml.记录腰麻前(T0)、腰麻后5min(T1)、手术开始时(T2)、胎儿娩出后5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SBP、DBP、HR.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Ⅲ组T1~T3时SBP及DBP均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Ⅰ组T1、T2时HR明显降低且明显慢于其他两组(P<0.05).与T0时比较,Ⅲ组T1~T3时SBP及DBP均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Ⅰ组T1、T2时HR明显降低且明显慢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预注甲氧明3mg或甲氧明2mg与阿托品0.2mg联合应用均能有效防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产妇低血压;但甲氧明与阿托品联合应用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清醒状态下的无痛肠镜与传统无痛肠镜的麻醉和镇痛特点,探讨清醒状态下的无痛肠镜的优势。方法:对我院住院并行肠镜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清醒状态下的无痛肠镜组(实验组)和传统无痛肠镜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清醒时间、离室观察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清醒状态下的无痛肠镜组患者术中血压、血氧饱和度、清醒时间、离室观察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无痛肠镜组,2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醒状态下的无痛肠镜能达到于传统无痛肠镜相似的镇痛、镇静效果,且有利于早期苏醒,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阮玉琴  唐天奇 《浙江医学》2023,45(13):1416-1419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复合丙泊酚、依托咪酯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阜阳民生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0.1mg/kg依托咪酯+1~2mg/kg丙泊酚静脉注射;研究组给予0.1mg/kg依托咪酯+1~2mg/kg丙泊酚+0.83μg/mL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镜检查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和苏醒时间,满意度情况,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min(T1)和唤醒时(T2)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肠镜检查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34±0.58)分,高于对照组的(8.95±0.47)分(P<0.05)。两组患者T1和T2时点收缩压、舒张压、HR和SpO2均低于T0时点(均P<0.05);研究组患者T1和T2时点收缩压、舒张压、HR和SpO2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复合丙泊酚、依托咪酯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麻醉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诊治的胃部、十二指肠部不适需行胃肠镜诊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在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中使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对照组在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中使用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过程中的舒适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感觉舒适28例(70.00%),对照组9例(22.50%),观察组患者感觉舒适率高于对照组(P〈O.01)。观察组恶心、躁动、不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中患者感觉舒适率高,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肠道准备完成时间间隔对无痛胃肠镜麻醉安全性和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既往无基础疾病的体检者373例。按患者完成肠道准备到实际行胃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分为5组:A组(>2~3h)73例、B组(>3~4h)76例、C组(>4~5h)75例、D组(>5~6h)67例和E组(>6h)82例。收集并比较各组体检者性别、年龄、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丙泊酚用量、残余胃容量,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误吸、低血氧饱和度(SpO2)、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采用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估肠道准备质量的情况。结果所有体检者均未发生误吸事件。各组体检者的残余胃容量以及低SpO2、心动过缓和呕吐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期间低血压的发生率在A、B、C、D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组发生率较高,与A、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检者的肠道准备不充分率和BBPS评分在B、C、D组间以及A组与E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E组与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组的肠道准备不充分率更高,BBPS评分更低(均P<0.05)。结论对于无基础疾病的体检者,肠道准备完成后6h以上,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期间低血压的发生率上升,肠道准备质量下降;肠道准备完成至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在3~6h内,肠道准备质量能保持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和手控输注(MCI)用于门诊无痛肠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ASAⅠ-Ⅱ择期门诊无痛肠镜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丙泊酚TCI和MCI静脉麻醉,并分别记录麻醉过程中NIBP、HR、SpO2及各时段丙泊酚的用量和总用量,并对两组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CI组和MCI组术中NIBP、HR、SpO擞术前均有明显下降,但MCI组下降程度与TCI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MCIN与TCISH总用药量相比同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CI用于无痛肠镜更为平稳、科学,麻醉可控性也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