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对《中医内科学》腹痛湿热壅滞证治的商榷梁开发四川省绵竹县医院(618200)主题词腹痛/中医病机,腹病/中医药疗法,教材《中医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1985年版)腹痛之湿热壅滞证,治法是泄热通腑,代表方是大承气汤加减,列举的主证是腹痛柜按,胸闷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证候分布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集10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对证候分布的影响。结果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肝郁气滞证、瘀毒互结证和内闭外脱证,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肝郁气滞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余2个证型(P均0.05)。肝郁气滞证和瘀毒互结证在春夏季节分布较多,肝胆湿热证在夏秋季节分布较多,腑实热结证在秋冬季节分布较多。肝郁气滞证在饮食不当、胆管疾病和原因不明病因中分布较多,肝胆湿热证在胆管疾病和饮食不当病因中分布较多。腑实热结证、瘀毒互结证、内闭外脱证的重症发生率较高,肝郁气滞证的重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腑实热结证、瘀毒互结证、内闭外脱证(P均0.05),肝胆湿热证的重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瘀毒互结证和内闭外脱证(P均0.05)。结论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和肝郁气滞证是急性胰腺炎最主要的3个证型,急性胰腺炎的证候分布与发病季节、病因和临床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伤寒论》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的异同,指导临床辨证及治疗。通过查阅相关中医古籍及文献,从病位、证候特点、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进行辨析,探讨二者的异同。结胸证的病位更加广泛,可上达胸、旁及两胁、连贯膈、下延至腹,基本病机是"热入"和"水结在胸胁",证候特点是以胸脘硬满胀痛拒按为主,治法则以泻热逐水为要;阳明腑实证病位以中焦胃、肠为主;基本病机是阳明津亏及邪热入里,热与燥屎相结,腑气不通;证候特点是以痞、满、燥、实、坚为主;治法则以通腑泄热为重。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有较多相似之处,但病位、病机、证候特点及治法却有不同,临床当详审病机、谨慎辨别,区别用之。  相似文献   

4.
浅析大柴胡汤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柴胡汤证的古今歧见 ,认为大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 ,通脏泻热 ,其主治证候应是少阳热结胆腑 ,腑气壅滞不通的少阳腑实证。又因其亦具攻下燥结之效 ,故也可用治少阳与阳明腑实同病的证候 ,但临证时要具体辨证 ,合理化裁  相似文献   

5.
湿秘是以大便黏滞不爽、排出不畅为特征的病症,属于便秘之一种。湿秘以湿邪为因,腑气滞而不通为标,治疗应健脾祛湿为主,辅以理气通腑之法,临床可分湿阻气滞证、脾虚湿阻证、肠道湿热证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按本病的中医辨证,一般可分为4型。1.肠胃积热:由外邪人里化热,或过食辛辣厚味,湿热食滞交阻,结聚于里,气机不和,腑气不通而致。临床证见腹部胀痛而拒按,胃脘部痞塞不通、恶心呕吐、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通里攻下。方用清胰汤合大承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5):88-91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制定调查表,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统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早期中医四诊资料等,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析胃癌术后早期患者主要中医证候与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病理分期、手术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术后早期患者主要中医证候表现为脾气虚证、腑实证、血虚证、阴虚证、湿热证、血瘀证六种证候。六者相互兼夹出现,其中以脾气虚证及腑实证较多。中医证候的分布与患者性别,肿瘤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没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患者中医证候表现为脾气虚证、腑实证、血虚证、阴虚证、湿热证、血瘀证六种证候。六者相互兼夹出现,其中以脾气虚证及腑实证较多。中医证候的分布与患者性别,肿瘤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没有相关性,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外感发热中的汗出热减,继而复热;日晡潮热;真寒假热3种发热类型进行辨析。汗出热减,继而复热见于湿热病的中焦湿热证候,病机为湿热裹结,治法为清利湿热,利尿通阳;日晡潮热为阳明热盛,耗气伤津所致,见于阳明热结之证,病机为热盛伤津,燥屎热结,治法为攻下热结,通腑泄热;真寒假热表现为高热与四肢厥冷并见,其病机和治法与"高热"相同。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大柴胡汤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有关大柴胡汤证三条,历代医家多认为大柴胡汤证乃少阳经证阳明腑证之合病,然其间疑点颇多。《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后人在研究过程中将太阳、阳明二经之病分为经腑二证,此点从理论及临床来说,均有一定价值,并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所接受。所谓腑证,其病变部位必然在腑,其证候除通过经脉而有全身反映外,并有所在腑之局部反映,如阳明腑证,实为燥屎阻结于肠,除潮热谵语,然汗出外,尚有腹满疼痛,绕脐痛之局部证候,有时甚至可于腹部扪得燥屎之形迹,大便数日不行,更为阳明腑气不通之确据。故笔者认为大柴胡汤证非为少阳阳明合病,而是…  相似文献   

10.
王玉明  陈瑞 《河南中医》1994,14(5):271-273
笔者认为痞,满,燥,实分别概括了三个承气汤证的病因,病机,病性,证状表现的某一个方面,并不同代提指四组特定的证状表现,也不是概括了三证的四个相应的病机与证表现。笔者指出“燥”概括了三证邪热内盛,伤津化燥,胃肠津亏的共同病因:“实”概括了三证的“有形之邪内结”的共同病性;“痞”概括了三证燥实内结,胃肠气机阻滞,腑气不通的共同病机;“满”概括了三证腹满,不大便的共同证状表现。不能用“燥实证”,“痞满证  相似文献   

11.
在热病急症中常因热郁化燥而致胃肠燥结,腑气不通,从而加重了病症的发展,热邪鸱张,伤津耗液,变证蜂起。此间若能合理运用清热通腑法(以下简称通腑法),常可收到“恶秽一去,邪毒从此而清,证脉从此而退”之效。一、毒随便解热病系感受温热病毒所致,其病理特点易化燥伤阴。阴伤则阳明热结,大便不下,以致邪热越加猖撅,故温热病祛邪撤热是其治疗关键。但热病祛毒撤热须腑气通畅,使邪有出路,方能毒随便解。清·吴又可在《温疫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西北燥证研究现状,确定西北燥证证候研究的新方向。方法系统整理西北燥证相关文献,从病因、证候类型、病机和论治等方面,阐述西北燥证的辨证要点及其特性。结果西北燥证是以燥邪为主要病因的方域性、复合型中医证候,病因多元、证候结构复杂、病机交错变化是其主要特点;西北燥证可诱发或加重方域性疾病,是西北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共同病理本质。结论西北燥证宏观研究的阶段性任务已基本完成,涉足微观研究领域,围绕"西北燥证防治",展开证候机制探索及方药研发等,将是西北燥证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长沙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前瞻性研究长沙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病状特点、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在长沙地区选择4家中医院,对确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人口学、症候学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以频数分析方法研究各症状的分布规律,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探讨各辨证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用聚类分析归纳出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结果:调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4例,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肝肾亏虚,筋骨不强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寒"、"湿"、"瘀"、"虚"、"热"所致筋骨瘀滞是其基本病理,从病状归纳出肾阳虚、血瘀、寒湿、肾阴虚、肝阴虚、痰浊、湿热、风、脾虚等9种辨证要素,聚类分析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阳虚寒凝、湿热郁结等几种主要中医证型。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个多病因的疾病,"瘀"、"寒"、"湿"、"虚"、"热"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因病机因子,其病因病机责之于肝肾之虚和寒、湿、瘀、热之实。肾阳虚、血瘀、寒湿、肾阴虚、肝阴虚、湿热是膝关节骨关节炎主要的辨证要素。肝肾阴虚证、阳虚寒凝证、气滞血瘀证、湿热郁结证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常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病六经证候展开研究。研究显示,从证候规律来认识,“正局”和“变局”是分辨湿热病证候的两大纲领。其中“正局”以湿阻太阴、阳明经证候为中心,在证候上体现出《黄帝内经》三焦的分布特征;“变局”指“正局”之外,湿热邪气淫及他经的证候,包括少阳热郁、厥阴风火、太阳及少阴证候,不具有三焦分布特征。从证候特点来认识,“气钝血滞”贯穿湿热病六经证候始终,是湿热病“正局”“变局”产生的内在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孙建平 《光明中医》2006,21(4):41-41
癃闭的发生,多由湿热蕴结、三焦气化不利,肺脾肾的通调、转输、蒸化失职及肝郁气滞所致.临床治疗则因证候的虚实而各异.实则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水道;虚证则宜补脾肾,而助气化.尚可根据"上窍开则下窍自通"的理论开提肺气以通小便.然临床上部分病人则上述方法治疗而罔效.细考之病人除小便不利之外,又见口苦咽干、烦渴欲饮、腹胀而硬满,大便燥结不行等症,辨证当为胃腑燥实,大肠气壅,腑气不行、热移膀胱,津液不能旁达而见后窍塞而小便亦闭.<灵枢·本输篇>日:"实则闭癃……闭癃则泻之."明代医家张景岳亦云:"大小便俱不通者,必先通其大便,则小便自通矣."根据"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笔者临证时以峻下热结之法治之,每获良效.方以承气汤通腑为主,酌加滑石、车前子、山栀、泽泻等以利水通淋,清利下焦湿热.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临床文献研究,总结出急性胰腺炎证候演变存在规律性,初期多为气滞邪壅,进展期多为肝胆湿热、热结腑实,恢复期多为瘀留伤正证、肝脾不和,因此符合中医传统理念辨证论治的个体化优化治疗方案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  钱先 《江苏中医药》2010,42(11):22-24
目的:研究分析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对10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分类,分别统计各证型与病程、中医证候积分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将本病分为阴虚内燥证、津亏血虚证、阴虚络滞证、气阴两虚证、阴虚湿热证5个主要证型,阴虚津亏、络脉滞涩是本病重要的证候特点,临床证型以阴虚络滞证、津亏血虚证最为多见,病情评估阴虚络滞证重于其他四证。结论:根据干燥综合征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考虑临床可简化证型,以便于本病辨证论治方案的制定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形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属于中医"泄泻""便秘""腹痛"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李合国教授根据中医经典记载与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主要有脾虚、湿盛、气滞、肠燥、寒湿、湿热等,病理性质不外乎寒、热、虚、实四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肺与大肠证候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集127例ALI/ARDS患者中医证候学信息,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肺与大肠证候关系。结果肺系证型占前3位的是痰热壅盛、肺热炽盛和肺气虚证;大肠证型占前3位的是肠热腑实、肠燥津亏和肠道气滞证;肠热腑实和肠燥津亏是痰热壅盛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肠热腑实与肺气虚负相关;大肠各证候类型的出现均不是肺热炽盛和寒痰阻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ARDS发病过程中,肺与大肠证候之间具有特定和具体的关联形式,在救治过程中可以作为预判病情发展及确定治疗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下法为治疗八法之一,是通过通便、下积、泻实、逐水以消除燥屎积滞、实热及水饮等症的一种治疗方法。从药性上讲,通腑之品多效使烈,对老年人而言应当慎用。但从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考虑,临床辨证使用得法,对于一些急重之症,确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认为,老年人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易导致肠腑不通或不畅。其一,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胃肠功能亦随之衰弱,脾虚传送乏力,大肠运输功能失常引起便秘;其二,老年人肝肾之阴亏,血虚津少,肠腑失于儒润易引起便结;其三,部分疾病可加重老年人消化吸收及排泄功能障碍,反之,由于肠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