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FN-γ、IL-4含量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的相关性,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为观察组,在治疗前、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症状、体征的评定,分别检测血清IFN-γ、IL-4的含量。并设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二者比值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疗程结束后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IL-4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且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与患者症状、体征呈负相关(r症状=-0.608,P<0.01;r体征=-0.394,P<0.01),IL-4水平与患者症状、体征呈正相关(r症状=0.777,P<0.01;r体征=0.620,P<0.01)。结论: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可以通过调节患者体内IFN-γ、IL-4细胞因子的表达纠正失衡的Thl/Th2细胞因子网络而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螺旋藻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γ)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制成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口服螺旋藻治疗,观察其行为学差异;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中IL-4和IFN-γ进行检测.结果:行为学得分,阳性对照组(7.8±1.03)明显高于实验组(1.6±1.35)和正常对照组(0),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鼻黏膜炎性反应明显轻于阳性对照组,实验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IL-4水平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螺旋藻通过调节IFN-γ和IL-4的表达,纠正失衡的Th1/Th2的细胞因子网络而对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蒜新素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白介素4(interleukin,IL-4)和γ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的影响.方法 66例研究对象均来自云南省中医医院,变应性鼻炎患者44例,其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22~48岁(中位数36岁),均经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确诊,变应性鼻炎患者被分为药物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各22例.药物治疗组患者口服大蒜新素40 mg,4次/d,共14 d;阳性对照组患者口服等剂量的淀粉胶囊,时间、频次相同.阴性对照组22例,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20~42岁(中位数33岁),每日口服大蒜新素40 mg,4次/d,共14日.实验前与实验结束后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分离出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4和IFN-γ的浓度.结果 药物治疗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分别有3例、3例、4例退出实验;药物治疗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服实验前、后血浆中IL-4的浓度(pg/mL)分别为53.20±10.10、51.94±10.40、35.67±5.69 和35.87±8.82、50.27±9.68、33.53±4.86;血浆中IFN-γ的浓度(pg/mL)分别为45.66±9.43、46.04±10.87、65.11±10.93 和57.01±13.34、45.64±8.90、71.07±8.51.实验前,药物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患者血浆IFN-γ和IL-4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4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药物治疗组血浆IL-4水平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但仍低于阴性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IL-4水平接近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治疗组实验后IL-4水平较实验前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较实验前明显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性对照组实验后血清IFN-γ水平有所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L-4水平稍有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患者血浆IL-4水平和IFN-γ水平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大蒜新素能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中IL-4的浓度,同时升高IFN-γ水平,恢复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一屋尘螨变应原疫苗(简称,阿罗格)特异性免疫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能机制.方法: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患者30例.其中对屋尘螨呈强阳性的患者18例(A组),对化粉、真菌等呈强阳性的患者12例(B组),健康对照组20例,对比观察各组阿罗格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前后症状、体征、临床疗效,同时检测血清IL-4、IL-10、IFN-γ、TGF-β1和特异性IgE(sIgE)等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30例PAR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总有效率83.3%(25例),显效率60.0%(18例),无效率6.0%(2例).(2)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共进行990次脱敏治疗,1例发生全身反应,共发生2次,总发生率0.2%(2/990).14例发生局部反应,共发生14次,总发生率1.4%(14/990),局部和全身反应均较轻.(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清IFN-γ、TGF-β1治疗后升高,但没有恢复到健康对照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而IL-4、IL-10降低,但比健康对照组高;sIg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B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岁格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调节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状态,并可能与血清中其他特异性抗体发生交叉抗原反应,这为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病程尖锐湿疣IFN-γ、IL-2及IL-4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尖锐湿疣(CA)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60例不同病程CA患者血清IFN-γ、IL-2及IL-4水平.结果CA患者组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A长病程组血清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CA短病程组(P<0.01);CA患者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A长病程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CA短病程组(P<0.01).结论CA患者有Th1型细胞因子表达低下和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亢进,长病程患者更明显,患者Th1型细胞因子表达低下和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亢进在CA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的调节作用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研究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制。方法9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孟鲁司特组和布地奈德组各46例,另选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血清IFN-γ、IL-4的含量。结果孟鲁司特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的临床症状如鼻塞、鼻痒、流涕、喷嚏和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孟鲁司特组改善明显优于布地奈德组(P〈0.05)。孟鲁司特组、布地奈德组两组患者治疗前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O.05)。治疗后孟鲁司特组血清中IL-4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IFN-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与布地奈德组比较,孟鲁司特组的IL-4、IFN-γ、IFN-γ/IL-4比值更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布地奈德,可能与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鼻康片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血清总IgE和Th1细胞/Th2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分析中成药鼻康片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7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n=6)、模型组(n=6)、西药对照组(n =6)、实验组(n=6)4组.用卵清蛋白致敏建立实验变应性鼻炎模型,西药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西替利嗪和鼻康片治疗,疗程结束后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总IgE、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 鼻康片可显著降低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血清IgE和IL-4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Th1/Th2的比值和IFN-γ的水平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鼻康片可通过降低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血清IgE和IL-4的水平,增加IFN-γ的水平,调节Th 1/Th2的平衡来发挥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介素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斌  李添应  陈冬 《当代医学》2010,16(24):15-16
目的探讨白介素-2等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86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者43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上述患者的IL-2、IL-4、IL-5、IL-6、IFN-γ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2、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受试者血清IL-4、IL-5、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4、IL-5增加反应的Th2细胞的高表达及IL-2、IFN-γ减少反应的Th1细胞的低表达,与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IFN-γ、IL-4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1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以及接受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血清IFN-γ、IL-4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IL-4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有助于减轻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优化IFN-γ、IL-4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及IL-4、IFN-γ的影响,为经腧穴处皮肤给药刺激经络系统达到调节免疫,治疗变应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在农历三伏天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穴位敷贴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体检者血清IgE、IL-4和IFN-γ。结果治疗前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及IL-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血清IFN-γ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个疗程穴位敷贴治疗后,患者血清总IgE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IL-4和IFN-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可降低血清IgE水平。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过敏性鼻炎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及其意义.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2例变应性鼻炎患儿和20例健康志愿儿血清中IL-18、IL-12、IFN-γ的含量.同时对比常年性鼻炎及季节性鼻炎患儿血清中IL-18、IL-12、IFN-γ的含量.③结果 鼻炎组血清IL-18含量为(97.02±20.67)ng/L、IL-12含量为(72.64±15.77)ng/L、IFN-γ为(0.54±0.19)ng/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IL-18含量为(212.75±32.96)ng/L、IL-12含量为(136.55±17.88)ng/L、IFN-γ为(1.41±0.22)ng/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儿血清中IL-18、IL-12、IFN-γ水平低于季节变应性鼻炎患儿,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结论 IL-18、IL-12、IFN-γ在变应性鼻炎患儿血清中表达降低,说明其可能参与了对变应性炎症中抗炎抗过敏作用,且3种免疫因子之间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卡介苗多糖核酸对变应性鼻炎病人Th1/Th2失衡状态的调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及其疗效.方法将60例变应性鼻炎病人随机分为BCG-PSN治疗组和息斯敏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干扰素γ(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同时于治疗后1周、治疗后2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病人组PBMCs上清液中IL-4、IL-5、GM-CSF含量显著增高,而IFN-γ含量显著减少.BCG-PSN治疗后病人组上清液IL-4、IL-5、GM-CSF水平明显降低,而IFN-γ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息斯敏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治疗2个月后疗效评定,BCG-PSN治疗组显效率为66.7%,优于息斯敏对照组(40%) (P<0.05).结论 BCG-PSN能纠正变应性鼻炎病人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状态,为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了理论依据,临床疗效也表明BCG-PSN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疏肝理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Th1/Th2型细胞因子与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慢性肝炎诊断标准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护肝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服用疏肝理脾方剂.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HBV-DNA、HbeAg、IFN-γ、IL-2、IL-6、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13%和57.14%(P<0.01);两组治疗后,生化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组内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改善ALT、ALB方面,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Th1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明显升高(p<0.01),Th2类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疏肝理脾方可以通过改善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失衡,恢复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清除慢性HBV感染,恢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抑毒调平液对慢性乙肝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口服抑毒调平液或安慰剂.收集治疗前、治疗后停药时及停药3月末空腹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γ.另选30例年龄、性别与治疗组、对照组无差异的正常人作正常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血清IL-2、IFN-γ、IL-12的水平及IFN-γ/IL-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IL-4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停药时、停药3月末治疗组IL-2、IL-12、IFN-γ、IFN-γ/IL-4的值持续增加(P<0.05),IL-4持续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抑毒调平液上调血清中IL-2、IL-12、IFN-r的含量及IFN-γ/IL-4的比值,下调IL-4的含量,促使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比值恢复平衡,至少维持治疗结束后3个月.  相似文献   

15.
迟玉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57-58,61
目的 探讨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IFN-γ及IL-4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18例来我院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由相同数目的 健康者组成,观察组患者给予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IFN-γ及IL-4在血清中的含量变化.结果 ①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注射地塞米松后,显效率为62.39%,有效率为34.40%.②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喷嚏、鼻塞、鼻痒、嗅觉减退等方面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③对照组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前,而IL-4的含量明显低于观察组治疗前(P < 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IFN-γ含量升高,IL-4的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后其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对变态反应性炎症发生的阻止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IFN-γ及IL-4的含量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IFN-γ,IL-4水平对血透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凋亡调控蛋白Fas,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的间接免疫荧光素标记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30例HD患者PBLC Fas,Bcl-2的表达水平和血清IFN-γ,IL-4水平.结果H-D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IL-4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外周血PBLC的Fa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Bcl-2水平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经相关分析发现:Fas表达水平与血清IFN-γ水平呈负相关,而与血清IL-4水平呈正相关(P均<0.01);Bcl-2表达水平与血清IFN-γ水平呈正相关,而与血清IL-4水平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HD患者PBLC存在异常凋亡现象;并与Th1型细胞因子分泌低下,以及T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上述改变可能在HD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患者与健康女性中医体质分布、阴道灌洗液细胞因子水平,以及Th1/Th2平衡情况,探讨宫颈HR-HPV感染患者Th1/Th2平衡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HR-HPV感染患者(感染组)与健康女性(对照组)各60例,应用《KY3H中医体质辨识表》 进行体质辨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比较两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阴道灌洗液细胞因子水平,并比较两组中偏颇体质人群的阴道灌洗液细胞因子水平以及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情况。[结果]感染组中偏颇体质占主导(63.33%),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感染组IL-2、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4、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颇体质人群中,感染组IL-2、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中IL-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FN-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偏颇体质Th1/Th2细胞因子比较,感染组IL-2/IL-4、IL-2/IL-10、IFN-γ/IL-4、IFN-γ/IL-10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颇体质女性更易感染HR-HPV,且阴道灌洗液细胞因子Th1/Th2平衡向Th2漂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免疫治疗组(对照组)31例,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组(试验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的疗效及血清IL-4、IL-5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细胞因子IL-4、IL-5浓度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尘螨标准化变应原疫苗免疫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可能通过减少机体IL-4、IL-5的生成,从而减轻IL-4、IL-5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免疫毒害作用,发挥其调节免疫的作用,进而达到有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克拉霉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IL-4/IFN-γ失衡状态的纠偏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克拉霉素)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IL-4、IFN-γ浓度,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浓度及IL-4/IFN-γ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IFN-γ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克拉霉素能明显缩短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病程,缓解其症状,降低其血清IL-4浓度,升高IFN-γ水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有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复制及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诊断标准,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男性在30~40 U/mL,女性在19~40 U/mL者120例,采用语音交互式中央随机分配系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接受补肾健脾方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共48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时血清HBV DNA定量、血清乙肝标志物和Th1/Th2型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48周时,治疗组血清HBV DNA较基线下降值≥2log10 U/mL及阴转比例分别为55.4%、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1);治疗组不同基线HBV DNA水平患者HBV DNA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基线HBV DNA水平越低下降越多,基线HBV DNA 105~<107 U/mL水平患者下降最多达(2.70±1.04) log10U/mL.血清HBsAg水平较基线下降值比较上,治疗组24、48周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时治疗组Th1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明显升高(P<0.01),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补肾健脾方有一定的抑制慢性HBV携带者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可能通过恢复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