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丁香骨痛方外敷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骨转移癌痛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的骨转移癌痛阴证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丁香骨痛方穴位贴敷+阿片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阿片类药物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止痛疗效、生活质量、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血浆ET-1浓度等。结果:中重度骨转移癌痛患者在阿片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丁香骨痛方穴位贴敷可进一步减轻疼痛,降低血浆ET-1浓度,缓解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电导药物透射技术结合"镇痛方"外治阴证癌性疼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超声电导技术联合镇痛方外贴,对照组予超声电导技术联合安慰剂外贴,疗程7 d,参照疼痛数字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比较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的变化、起效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耐受性。结果:治疗组外治阴证癌性疼痛总有效率达86.7%,对照组有效率仅有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约为2 d,皮肤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超声电导技术结合中药镇痛方外治阴证癌性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加片剂模拟药治疗;对照组30例予安慰剂注射液加曲马多片治疗。2组均治疗14 d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生活质量卡氏评分(KPS)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 67%,对照组总有效率50. 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 0. 05),QOL评分、KPS评分均升高(P 0. 05),且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QOL评分、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癌痛疗效确切,并能明显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外用癌痛消联合肿瘤深部热疗治疗急症骨转移癌爆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急症骨转移癌症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急症骨转移癌爆发痛方式的不同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安慰剂组与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癌痛消外敷治疗;安慰剂组予肿瘤深部热疗及安慰剂疼痛贴;治疗组予肿瘤深部热疗及外用癌痛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状态评分(KPS)、疼痛强度评分(NRS)、爆发痛次数;比较3组患者镇痛效果有效率的比较;3组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的比较.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的KPS、NRS、爆发痛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KPS、NRS、爆发痛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急症骨转移癌爆发痛的镇痛效果的有效率、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外用癌痛消联合肿瘤深部热疗治疗急症骨转移癌爆发痛,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病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交叉对照、双盲设计探究丁香止痛膏治疗癌痛的疗效。方法:选择癌痛患者58例进行随机分组,不同组别按顺序使用试验组方案(三阶梯止痛药+丁香止痛膏)和对照组方案(三阶梯止痛药+安慰剂)进行干预,对比治疗前后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血清学指标和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中度疼痛患者NRS评分比较,试验组方案干预后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方案(P<0.05);两组中度疼痛患者QOL评分比较,试验组方案干预后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方案(P<0.05);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患者对试验组方案治疗更满意(P<0.05)。结论:温阳理论指导下的丁香止痛膏外敷能改善中度癌痛患者NRS评分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内外兼治气虚血瘀型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骨转移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给予奥施康定口服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癌痛正骨方内服、抑癌制痛膏外敷治疗。治疗10 d后观察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NRS评分、疼痛影响评分、奥施康定最终滴定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两组NRS评分、NCCN疼痛影响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RS评分、NCCN疼痛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施康定最终滴定剂量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少于对照组的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内外兼治气虚血瘀型骨转移癌痛能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疼痛程度,减轻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络止痛外敷散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不同部位骨转移癌疼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组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联合通络止痛外敷散超微颗粒外敷,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RS评分、KPS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改善NRS评分、KPS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疗效更优(P0.05);在降低血清ALP水平方面也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络止痛外敷散联合唑来膦酸可以改善癌痛患者的疼痛,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外治法在治疗癌性疼痛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本文拟通过小样本的临床试验,初步探讨中药止痛贴对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瘀血阻络证的骨转移癌痛患者48例,其中癌症骨转移伴轻度疼痛与中重度疼痛病例各24例,随机分为中药止痛贴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连用7天。结果轻度癌痛患者用药后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疼痛数学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静止)分别下降(1.500±1.167)和(0.168±0.577)分,NRS评分(运动)分别下降(2.083±1.379)和(0.583±1.379)分,镇痛满意度分别提高(1.833±0.825)和(0.333±1.231)分;中重度疼痛患者用药后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疼痛NRS评分下降程度、镇痛满意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用量分别减少(63.274±12.235)和(86.143±30.219mg),爆发痛减少(0.416±0.923)和(1.600±1.174)次,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镇痛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中药止痛贴在治疗骨转移癌痛方面有明显优势,能增强吗啡的止痛效果,减轻吗啡的用量,同时减少疼痛发作次数,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奇正消痛膏外用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加味奇正消痛膏外贴治疗,对照组用氨酚羟考酮片剂口服治疗,比较两组在用药1d、7d、14d后的镇痛效果、毒副反应、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差异。结果:镇痛效果在治疗1d、7d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治疗14d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奇正消痛膏对骨转移癌疼痛有一定疗效,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并对骨转移癌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具有一定的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督脉隔姜灸治疗疼痛评分(NRS)4分的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70例癌性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癌痛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癌痛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督脉隔物姜灸治疗。1次/d,每次30 min~35 min,治疗15 d后对两组患者的情况分别采用NRS数字分级法评分表和QOL生活质量评分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NRS疼痛评分及QOL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两组的NRS疼痛评分和QOL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统计学结果可发现观察组在疼痛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要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癌痛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督脉隔姜灸治疗,能减轻患者癌性疼痛继而提高癌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坚止痛膏外用治疗中度局限性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衡阳市中医院住院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予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止痛,治疗组32例,选用消坚止痛膏外敷止痛。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及治疗后14 d的疼痛强度(NRS)、疼痛缓解程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并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NRS评分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癌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KP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消坚止痛膏外敷治疗中度局限性癌性疼痛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化瘀镇痛方联合氯化锶治疗骨转移性癌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杰  秦刚  柯辉雄  黄肖华 《新中医》2022,54(3):147-151
目的:观察化瘀镇痛方联合氯化锶治疗骨转移瘤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骨转移性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在口服镇痛药物的基础上给予氯化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瘀镇痛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附子汤结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骨转移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附子汤,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用药前后疼痛强度、体力状况以及羟考酮缓释片的用药剂量。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疼痛强度(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力状况(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羟考酮缓释片用量减少人数明显比对照组多(P0.05)。结论:在常规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上加用附子汤治疗骨转移癌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止痛贴治疗及联合吗啡治疗癌症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骨转移癌痛、肝癌疼痛(瘀血阻络证)患者84例,采用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记录用药前后NRS(静止、运动)评分及主诉疼痛的程度、有痛时间和睡眠时间的累积、即释吗啡的使用总量、爆发痛的发作次数、疼痛影响评估积分、中医证候、治疗满意度、镇痛满意度。结果:轻度癌痛用中药止痛贴7天后,试验组在NRS评分(静止、运动)、主诉疼痛的程度、睡眠时间、有痛时间,中医证候的积分、疼痛影响的评估积分、镇痛及治疗满意度方面,两组的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中重度癌痛用中药止痛贴7天后,除睡眠时间、爆发痛次数、即释吗啡用量、治疗满意度方面,两组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其它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止痛贴外用能缓解轻度癌痛,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提高患者的镇痛和治疗满意度;对中重度癌痛的治疗由于并用吗啡同时治疗,因此NRS评分等疼痛各项指标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体相似,但中药止痛贴在减少爆发痛次数、减少即释吗啡的用量、提高治疗满意度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西医镇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镇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补气养血通脉饮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总缓解率,药物起效时间,镇痛效果维持时间,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疼痛介质指标水平、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和镇痛效果维持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NRS评分和QO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介质指标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西医镇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可显著缓解疼痛,提高西医镇痛药物效果,改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河北中医》2021,43(6)
目的观察五行音乐疗法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伴抑郁的疗效及对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的骨转移癌痛伴抑郁患者采用区组、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五行音乐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维持剂量、滴定达到维持剂量的时间,治疗前及治疗3、7、14 d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疼痛评分,治疗3、7、14 d疼痛缓解情况,治疗前后卡氏评分(KP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结果治疗组所需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维持剂量低于对照组(P 0.05),且治疗组的滴定达到维持剂量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3、7、14 d 2组SF-MPQ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3、7、14 d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05)。治疗7、14 d 2组疼痛缓解率与本组治疗3 d比较均升高(P 0.05),且治疗3、7、14 d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 0.05)。治疗后2组KPS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HAMD-24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抑郁总有效率93.33%(20/3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1/30),治疗组抑郁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五行音乐疗法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癌痛可以减少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使用剂量,减轻患者癌痛程度的同时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蟾龙镇痛膏联合奥施康定治疗轻中度癌性疼痛(毒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口服奥施康定,联合组口服奥施康定同时疼痛处外敷蟾龙镇痛膏,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NRS),奥施康定起效剂量、起效时间、维持剂量,卡氏体力状况评分(KPS),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NR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疼痛缓解度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KPS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生活质量疗效评价亦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奥施康定维持剂量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奥施康定起效剂量、起效时间、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蟾龙镇痛膏联合奥施康定治疗轻中度癌性疼痛(毒瘀互结证)患者具有明显提高疼痛缓解度、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奥施康定维持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芪蝎龙蚕汤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蝎龙蚕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体力状况(P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NRS、P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 0.05),且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镇痛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P 0.05),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爆发痛出现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日均剂量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4%,高于对照组的62.22%(P 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芪蝎龙蚕汤能够快速发挥相对持久的镇痛作用,显著缓解中重度癌性疼痛,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及体力状况,减少爆发痛出现频率,降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日均剂量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乌香痛消膏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乌香痛消膏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对照组60例予安慰剂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共治疗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RS)、镇痛起效与缓解持续时间、首日与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结果 2组治疗后NRS评分均降低,组内配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缓解持续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首日吗啡消耗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吗啡消耗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香痛消膏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可以明显缓解疼痛程度,延长镇痛缓解持续时间,减少爆发痛的发生次数,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减轻毒副反应,提高镇痛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俞文方  沈华江 《新中医》2018,50(12):245-24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癌癌痛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肝癌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各51例。2组根据《癌症三阶梯镇痛指导原则》推荐的"三阶梯止痛疗法",并结合病情初始给予吗啡缓释片。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2组连续观察4周。比较2组疼痛程度数字分级法(NRS)评分、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记录2组疗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总缓解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8.43%(P 0.05)。治疗后,2组NRS明显降低(P 0.01)。治疗组治疗后NRS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 0.01)。治疗后,治疗组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3.9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西医和护理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癌癌痛,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癌痛和中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