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止痛贴治疗及联合吗啡治疗癌症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骨转移癌痛、肝癌疼痛(瘀血阻络证)患者84例,采用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记录用药前后NRS(静止、运动)评分及主诉疼痛的程度、有痛时间和睡眠时间的累积、即释吗啡的使用总量、爆发痛的发作次数、疼痛影响评估积分、中医证候、治疗满意度、镇痛满意度。结果:轻度癌痛用中药止痛贴7天后,试验组在NRS评分(静止、运动)、主诉疼痛的程度、睡眠时间、有痛时间,中医证候的积分、疼痛影响的评估积分、镇痛及治疗满意度方面,两组的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中重度癌痛用中药止痛贴7天后,除睡眠时间、爆发痛次数、即释吗啡用量、治疗满意度方面,两组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其它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止痛贴外用能缓解轻度癌痛,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提高患者的镇痛和治疗满意度;对中重度癌痛的治疗由于并用吗啡同时治疗,因此NRS评分等疼痛各项指标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体相似,但中药止痛贴在减少爆发痛次数、减少即释吗啡的用量、提高治疗满意度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丁香镇痛贴外敷治疗骨转移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痛阴证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丁香镇痛贴外敷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随访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NR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QOL评分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4 d及随访第7、14 d时,治疗组疼痛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显效率(13.33%)及有效率(76.67%)均高于对照组(0,50.00%,P0.05)。结论丁香镇痛贴外敷可明显缓解骨转移癌痛阴证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效迅速,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乌香痛消膏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乌香痛消膏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对照组60例予安慰剂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共治疗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RS)、镇痛起效与缓解持续时间、首日与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结果 2组治疗后NRS评分均降低,组内配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缓解持续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首日吗啡消耗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吗啡消耗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香痛消膏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可以明显缓解疼痛程度,延长镇痛缓解持续时间,减少爆发痛的发生次数,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减轻毒副反应,提高镇痛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外用癌痛消联合肿瘤深部热疗治疗急症骨转移癌爆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急症骨转移癌症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急症骨转移癌爆发痛方式的不同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安慰剂组与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癌痛消外敷治疗;安慰剂组予肿瘤深部热疗及安慰剂疼痛贴;治疗组予肿瘤深部热疗及外用癌痛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状态评分(KPS)、疼痛强度评分(NRS)、爆发痛次数;比较3组患者镇痛效果有效率的比较;3组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的比较.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的KPS、NRS、爆发痛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KPS、NRS、爆发痛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急症骨转移癌爆发痛的镇痛效果的有效率、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外用癌痛消联合肿瘤深部热疗治疗急症骨转移癌爆发痛,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病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413-1415
目的:观察中药止痛贴外用治疗肝癌轻度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肝癌轻度疼痛(瘀血阻络证)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药止痛贴和安慰剂,1周后进行疼痛相关指标、镇痛满意率、治疗满意率、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结果:1试验组及对照组NRS评分安静状态分别下降(1.515±0.83)和(0.697±1.10)分,运动状态分别下降(1.485±0.92)和(0.697±1.16)分,疼痛时间分别减少(3.303±2.64)和(1.394±2.40)h,止痛起效时间分别为(2.523±3.07)和(1.394±2.40)h,睡眠时间分别增加(1.061±1.57)和(0.121±1.40)h,疼痛影响评估平均减少(10.924±6.53)和(4.545±9.86)分,β-内啡肽平均增加(7.530±5.64)和(2.459±3.66)pg/m L,均优于对照组(P0.05);2中药止痛贴治疗肝癌轻度疼痛镇痛满意率为90.91%,治疗满意率为84.8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39.39%,均优于对照组(P0.05);3中药止痛贴外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实验室指标临床意义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中药止痛贴外用可以有效缓解肝癌轻度疼痛,使用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俞文方  沈华江 《新中医》2018,50(12):245-24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癌癌痛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肝癌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各51例。2组根据《癌症三阶梯镇痛指导原则》推荐的"三阶梯止痛疗法",并结合病情初始给予吗啡缓释片。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2组连续观察4周。比较2组疼痛程度数字分级法(NRS)评分、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记录2组疗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总缓解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8.43%(P 0.05)。治疗后,2组NRS明显降低(P 0.01)。治疗组治疗后NRS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 0.01)。治疗后,治疗组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3.9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西医和护理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癌癌痛,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癌痛和中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饶爱华  许建新  王燕山 《新中医》2015,47(4):231-232
目的:观察外用中药癌痛消治疗癌症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癌性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法"为治疗方案,采用吗啡缓释片进行镇痛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吗啡缓释片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中药癌痛消外敷治疗。比较2组患者第7、14天吗啡缓释片用药剂量及每天癌痛发作次数,并以Karnofsky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第7、14天,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Karnofsk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癌痛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中药癌痛消治疗癌症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癌性疼痛(癌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中医对癌痛治疗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积累了许多经验,本文对自拟中药止痛贴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进行了观察。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肿瘤科2014~2015年住院癌痛病例100例,纳入标准:有明确原发灶,并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伴有疼痛患者,其中轻度疼痛的疼痛数字评价法(NRS)≤3且未使用镇痛药;中重度疼痛3≤NRS≤8。其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理学确诊的住院癌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用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阿是穴(在疼痛范围内≤2个穴位)、合谷穴(双侧)、大椎穴、大杼穴(双侧)、阳陵泉穴(双侧)、太冲穴(双侧),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NRS)、镇痛起效和缓解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情况、首日与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缓解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2. 5%,对照组为57. 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出现恶心、呕吐、乏力、便秘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疗法较单纯三阶梯药物止痛法能提高癌性疼痛的疗效,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可减少吗啡用量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护骨消积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骨转移患者中医证型与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水平的关联性。方法:将48例既往未接受过唑来膦酸治疗的新发骨转移癌痛患者,采用流行病学方法采集中医证候信息,按肾虚诊断标准判断有无肾虚证候,并检测患者血清NTx水平,统计分析NTx水平与中医肾虚证候的关联性。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患者中,轻度疼痛18例,中重度疼痛14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中药组给予护骨消积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唑来膦酸。治疗过程中若出现中重度疼痛者加服吗啡,治疗2月后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及生存质量KPS评分的改善。结果:31例肾虚证型的骨转移患者中,血清NTx(17.39±9.31)nmol BCE/L,17例非肾虚证型患者血清NTx(12.93±1.83)nmol BCE/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患者中,2组疼痛疗效比较,中药组患者止痛总有效率81.3%,高于对照组56.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转移癌痛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肾虚多见,且肾虚证型与NTx水平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护骨消积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痛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联合消积止痛方与电生理刺激对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中重度癌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与对照组(81例),对照组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消积止痛方与穴位电生理刺激,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治疗组在起效时间上低于对照组,在持续镇痛时间上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恶心、呕吐与便秘方面发生较少(P<0.05)。结论: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消积止痛方与电生理刺激对中重度癌痛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董霞 《新中医》2020,52(16):96-99
目的:观察中医五音疗法配合药物镇痛在改善中重度癌痛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中晚期癌症合并中重度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疼痛程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给予相应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等药物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五音疗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72 h后的疼痛评分、焦虑状态及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72 h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率及呼吸频率均较治疗前下降,均恢复至正常范围,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五音疗法可有效辅助药物镇痛,同时能调节癌痛伴发的焦虑症状,并对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起到平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小敏 《光明中医》2016,(10):1483-1484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癌性疼痛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将86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口服,观察组44例联合给予中药穴位贴敷及相应护理,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疼痛状态。结果观察组VAS评分(5.21±0.5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42±0.62)分,观察组硫酸吗啡缓释片用药剂量(68.14±12.14)mg/d明显低于对照组(112.52±17.28)mg/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结合综合护理可降低癌性疼痛患者镇痛药物用量,提高镇痛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胆南星复方制剂单独及联合世界卫生组织(WHO)三阶梯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癌痛患者共80例分2个大组即轻度疼痛组20例,中重度疼痛组60例。在2大组内分层随机、等分为胆南星组和对照组。中重度疼痛组联合应用阿片类止痛药物,观察疼痛程度评分、疼痛缓解率、阿片类药物应用情况等。结果:轻度疼痛,胆南星组疼痛缓解率达90%,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治疗后胆南星组吗啡用量(172 mg)少于对照组(198.67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胆南星组吗啡增量幅度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南星有镇痛、镇静作用,与三阶梯法联合应用治疗癌痛可减少阿片类用药剂量及频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双柏散局部外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入组患者按疼痛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疼痛组(42例)及中重度疼痛组(19例),再分别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轻度疼痛对照组/治疗组,中重度疼痛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予双柏散或安慰剂外敷治疗7天,通过对比组间治疗后的Numerical RatingScale(NRS)疼痛评分、Karnofsky(KPS)评分及其毒副反应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NRS评分下降的趋势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KPS评分、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不同处理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双柏散局部外敷可减轻患者疼痛,其副作用小,简单易行,是治疗肝癌癌痛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腕踝针联合吗啡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53例难治性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吗啡组18例、吗啡+针刺组17例、吗啡+腕踝针组18例。吗啡组根据疼痛强度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吗啡缓释片口服治疗;吗啡+针刺组在给予吗啡缓释片后立即针刺双侧内关、三阴交,留针1 h;吗啡+腕踝针组在给予吗啡缓释片后立即联合腕踝针治疗,留针1 h。观察各组患者镇痛效果,记录患者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爆发痛次数,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各组患者吗啡使用量、KPS评分,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估患者疼痛强度。治疗过程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吗啡组、吗啡+针刺组及吗啡+腕踝针组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68. 8%、75. 0%和87. 5%,吗啡+腕踝针组镇痛总有效率优于吗啡组(P 0. 05)。与吗啡组比较,吗啡+针刺组、吗啡+腕踝针组镇痛起效时间均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爆发痛次数减少(P 0. 05或P 0. 01);与吗啡+针刺组比较,吗啡+腕踝针组镇痛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爆发痛次数减少(P 0. 05)。与吗啡组治疗后比较,吗啡+针刺组吗啡使用量减少,吗啡+腕踝针组NRS评分降低、KPS评分升高、吗啡使用量减少(P 0. 05或P 0. 01);与吗啡+针刺组治疗后比较,吗啡+腕踝针组NRS评分降低、KPS评分升高、吗啡使用量减少(P 0. 05)。吗啡组、吗啡+针刺组及吗啡+腕踝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 25%、43. 75%和18. 75%,吗啡+腕踝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及吗啡+针刺组(P 0. 05)。结论腕踝针联合吗啡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效果确切,并能减少吗啡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络止痛外敷散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不同部位骨转移癌疼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治疗组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联合通络止痛外敷散超微颗粒外敷,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RS评分、KPS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改善NRS评分、KPS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疗效更优(P0.05);在降低血清ALP水平方面也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络止痛外敷散联合唑来膦酸可以改善癌痛患者的疼痛,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探究丁香骨痛方外敷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骨转移癌痛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的骨转移癌痛阴证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丁香骨痛方穴位贴敷+阿片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阿片类药物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止痛疗效、生活质量、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血浆ET-1浓度等。结果:中重度骨转移癌痛患者在阿片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丁香骨痛方穴位贴敷可进一步减轻疼痛,降低血浆ET-1浓度,缓解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龙藤通络酒剂外用联合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100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三阶梯止痛药物止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龙藤通络酒剂外用。两组疗程均为8 d,观察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据此评价疼痛疗效;观察等效吗啡消耗量、爆发痛次数及止痛起效时间,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①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65.85%,显效率为31.70%,均高于对照组的44.19%和18.60%;在整体疼痛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NRS评分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各疼痛程度患者NRS评分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在中度疼痛患者中,治疗组NRS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首日吗啡消耗量、日均等效吗啡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层比较,治疗组中度疼痛患者的日均等效吗啡用量少于对照组相同疼痛程度患者(P<0.05)。④两组爆发痛次数、爆发痛平均止痛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癌性疼痛的治疗中,龙藤通络酒剂与阿片类止痛药物合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度癌性疼痛患者,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日均消耗量,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吗啡PCA皮下泵联合癌理通外敷对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方法:采用信封法随机分组,将8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予吗啡PCA皮下泵联合癌理通外敷,对照组40例予吗啡PCA皮下泵联合安慰剂外敷,评价两组疼痛缓解程度;观察并比较两组镇痛起效时间和作用维持时间;比较两组达到稳定镇痛所需吗啡总量的大小.观察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程度.结果:治疗组镇痛起效时间为35.7分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但镇痛维持时间达14.56±1.56小时,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与对照组相似,但达到稳定镇痛所需吗啡剂量较对照组少(P<0.05).呼吸抑制、便秘、排尿困难、皮疹两组无明显差别,治疗组恶心呕吐、嗜睡、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吗啡PCA皮下泵联合癌理通外敷对中重度癌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以减少吗啡的使用剂量,并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