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目的观察丁香镇痛贴外敷治疗骨转移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痛阴证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丁香镇痛贴外敷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随访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NR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QOL评分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4 d及随访第7、14 d时,治疗组疼痛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显效率(13.33%)及有效率(76.67%)均高于对照组(0,50.00%,P0.05)。结论丁香镇痛贴外敷可明显缓解骨转移癌痛阴证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效迅速,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乌香痛消膏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乌香痛消膏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对照组60例予安慰剂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共治疗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RS)、镇痛起效与缓解持续时间、首日与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结果 2组治疗后NRS评分均降低,组内配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缓解持续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首日吗啡消耗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吗啡消耗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香痛消膏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可以明显缓解疼痛程度,延长镇痛缓解持续时间,减少爆发痛的发生次数,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减轻毒副反应,提高镇痛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蟾龙镇痛膏联合奥施康定治疗轻中度癌性疼痛(毒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口服奥施康定,联合组口服奥施康定同时疼痛处外敷蟾龙镇痛膏,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NRS),奥施康定起效剂量、起效时间、维持剂量,卡氏体力状况评分(KPS),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NR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疼痛缓解度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KPS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更明显(P 0.05),生活质量疗效评价亦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奥施康定维持剂量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奥施康定起效剂量、起效时间、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蟾龙镇痛膏联合奥施康定治疗轻中度癌性疼痛(毒瘀互结证)患者具有明显提高疼痛缓解度、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奥施康定维持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蟾乌凝胶膏穴位贴敷缓解癌症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常规三阶梯药物联合蟾乌凝胶膏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单用三阶梯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癌痛患者疼痛减轻程度、镇痛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缓解癌痛程度、镇痛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三阶梯药物联合蟾乌凝胶膏穴位贴敷治疗在缓解癌性疼痛方面疗效确切,可减少三阶梯药物剂量和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理学确诊的住院癌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用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阿是穴(在疼痛范围内≤2个穴位)、合谷穴(双侧)、大椎穴、大杼穴(双侧)、阳陵泉穴(双侧)、太冲穴(双侧),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NRS)、镇痛起效和缓解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情况、首日与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缓解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2. 5%,对照组为57. 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出现恶心、呕吐、乏力、便秘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疗法较单纯三阶梯药物止痛法能提高癌性疼痛的疗效,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可减少吗啡用量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酊剂外搽联合盐酸曲马多片改善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恶性肿瘤伴中度癌性疼痛患者均予基础治疗,随机入组,对照组30例予口服盐酸曲马多片,治疗组30例(口服盐酸曲马多片的基础上联合中药酊剂外搽疼痛处),观察患者止痛疗效、止痛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结果观察7天后,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6.6%,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疗效相近(P0.05);两组在镇痛起效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镇痛持续时间比较,治疗组镇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生活质量卡氏评分比较,治疗前较治疗后均有提高(P0.05),而治疗后组间生活质量卡氏评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的更明显(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的46.6%(P0.05)。结论中药酊剂外搽联合口服盐酸曲马多片在改善中度癌性疼痛方面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止痛疗效,延长镇痛疗效持续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宁 《北京中医》2012,(8):591-593
目的观察超声药物电导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疗效。方法依据循证医学/DME原则,运用随机盲法、对照的原则,将96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应用超声药物电导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予以超声药物电导治疗。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RS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包块疗效较好。结论运用超声药物电导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超声药物电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西医镇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镇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补气养血通脉饮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总缓解率,药物起效时间,镇痛效果维持时间,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疼痛介质指标水平、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和镇痛效果维持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NRS评分和QO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介质指标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西医镇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可显著缓解疼痛,提高西医镇痛药物效果,改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癌痛消外敷联合热疗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癌痛消外敷联合热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镇痛效果、镇痛剂用量、卡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用药后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起效快(P0.05);两组用药后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镇痛剂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每日平均维持剂量较对照组小(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卡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卡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食欲、精神、睡眠、疲乏、日常生活5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组共有1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0%,对照组共有2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癌痛消外敷联合热疗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起效较快,不良反应较少,可减少镇痛药的用量,从而有利于降低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依赖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止痛贴治疗及联合吗啡治疗癌症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骨转移癌痛、肝癌疼痛(瘀血阻络证)患者84例,采用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记录用药前后NRS(静止、运动)评分及主诉疼痛的程度、有痛时间和睡眠时间的累积、即释吗啡的使用总量、爆发痛的发作次数、疼痛影响评估积分、中医证候、治疗满意度、镇痛满意度。结果:轻度癌痛用中药止痛贴7天后,试验组在NRS评分(静止、运动)、主诉疼痛的程度、睡眠时间、有痛时间,中医证候的积分、疼痛影响的评估积分、镇痛及治疗满意度方面,两组的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中重度癌痛用中药止痛贴7天后,除睡眠时间、爆发痛次数、即释吗啡用量、治疗满意度方面,两组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其它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止痛贴外用能缓解轻度癌痛,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提高患者的镇痛和治疗满意度;对中重度癌痛的治疗由于并用吗啡同时治疗,因此NRS评分等疼痛各项指标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体相似,但中药止痛贴在减少爆发痛次数、减少即释吗啡的用量、提高治疗满意度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神丸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四神丸加味治疗,对照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配合使用复方地芬诺脂片,疗程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腹痛腹泻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与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腹痛、腹泻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神丸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在改善腹痛腹泻症状和中医证候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肠益方对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其中湿热夹瘀者49例,湿热兼虚者53例;对照组38例。对各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NK)予以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各组的CD4+数值均增高,CD8+数值均降低,CD4+/CD8+的比值均增高,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湿热夹瘀组及治疗湿热兼虚组CD3+数值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益方对大肠癌术后患者,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且疗效与对照组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外用癌痛消联合肿瘤深部热疗治疗急症骨转移癌爆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急症骨转移癌症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急症骨转移癌爆发痛方式的不同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安慰剂组与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癌痛消外敷治疗;安慰剂组予肿瘤深部热疗及安慰剂疼痛贴;治疗组予肿瘤深部热疗及外用癌痛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状态评分(KPS)、疼痛强度评分(NRS)、爆发痛次数;比较3组患者镇痛效果有效率的比较;3组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的比较.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的KPS、NRS、爆发痛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KPS、NRS、爆发痛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急症骨转移癌爆发痛的镇痛效果的有效率、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外用癌痛消联合肿瘤深部热疗治疗急症骨转移癌爆发痛,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病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4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6例给予米非司酮12.5mg口服,1次/d,于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用,连用六个月经周期。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散结镇痛胶囊口服,4粒/次,3次/d,也于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用,连用六个月经周期。两组均在治疗六个月后复查,比较两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后陷凹结节、肛门坠痛的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阴道异常出血、体重增加、转氨酶升高及皮肤改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单独使用米非司酮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适于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重度癌性疼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0例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在治疗前后用WHO线段分级法(VAS)评价:癌痛的程度,观察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羟考酮缓释片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止痛效果比对照组好,羟考酮缓释片用量少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重度癌性疼痛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四子散外敷配合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四子散外敷联合物理治疗)36例和对照组(单纯物理治疗)40例,测量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肢臂围及患肢疼痛程度,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2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对比无差异,但疼痛缓解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四子散外敷联合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癌痛动物模型研究镇痛膏缓解癌性疼痛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肺癌股骨癌痛模型,实验分镇痛膏组、硫酸四氢帕马丁组、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从造模第10天给药,连用5d。镇痛膏组,10g/kg;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0.5ml/只;硫酸四氢帕马丁组在造模第14天,单次6.498mg/kg肌注。在末次给药后测量各组小鼠的痛行为,包括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刺激痛觉过敏;将小鼠股骨进行X线摄片,影像学评估骨破坏;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局灶皮肤组织TNFα、ET-1、IL-1β水平及脊髓后角SP-R、c-fos及GFAP阳性反应神经元的表达。结果:造模第14天,镇痛膏组、硫酸四氢帕马丁组、生理盐水组小鼠对2gVonFrey纤维刺激的缩足反应百分率分别为12.5%±14.88%、26.67%±16.33%、60%±28.28%,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镇痛膏组缩足反应百分率明显下降(P〈0.01);热刺激痛阈时间镇痛膏组、硫酸四氢帕马丁组、生理盐水组小鼠分别为(17.58±4.16)s、(16.50±2.76)s、(11.96±2.01)s,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镇痛膏组热刺激痛阈升高(P〈0.01)。同时股骨X线显示,镇痛膏组骨破坏程度较轻,放射学评分下降;镇痛膏组局灶皮肤组织TNFα、ET-1、IL-1β水平及脊髓后角SP-R、c-fos及GFAP阳性反应神经元表达均明显减少。结论:镇痛膏对癌痛小鼠治疗有效,能够减轻痛行为,延缓骨破坏,其镇痛机制可能与外周和中枢机制共同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8.
扶正祛邪方联合化疗治疗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方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加化疗组)和对照组(单纯化疗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中医症状、生活质量评分、化疗不良反应及免疫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31.1,高于对照组(28.9%),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中医症状、生活质量及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3和CD4的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扶正祛邪方能减轻晚期NSCLC患者化疗毒性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中医症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芪连扶正胶囊联合TACE、化疗序贯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优化组22例,采用芪连扶正胶囊口服联合TACE、化疗、基础支持序贯治疗;中药化疗组23例,采用芪连扶正胶囊口服联合化疗、基础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等,并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结合优化组有效率及稳定率均优于中药化疗组(P〈0.05),其肝区疼痛、腹胀、黄疸症状显著改善(P〈0.05),生活质量提高率(54.55%)优于中药化疗组(30.43%)(P〈0.05),其外周血白细胞下降程度轻(P〈0.05)。结论:芪连扶正胶囊联合TACE、全身化疗、基础支持序贯治疗是转移性肝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