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河南省许昌市结核病防治所结核内科收治的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一服用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组(简称“A组”,79例)和单一服用利可君片治疗组(简称“B组”,79例),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改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减少症相关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白细胞减少症改善总有效率[94.44%(68/72)]、外周血WBC值[(5.12±0.76)×10 9/L]均明显高于B组[72.97%(54/74)和(4.09±1.02)×10 9/L](χ 2=10.14,P=0.021;t=4.38,P=0.017);治疗后A组和B组外周血WBC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3.26±1.02)×10 9/L和(3.18±0.82)×10 9/L] (t=5.79,P=0.010;t=4.15,P=0.018)。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头晕[8.33%(6/72),9.46%(7/74)]、低热[2.78%(2/72),2.70%(2/74)]、乏力[5.56%(4/72),4.05%(3/74)]等主要症状较治疗前[27.78%(20/72),28.38%(21/74); 15.28%(11/72),16.22%(12/74);40.28%(29/72),41.89%(31/74)]均有明显改善 (χ 2=12.34,P=0.008;χ 2=12.09,P=0.008; χ 2=8.83,P=0.011;χ 2=8.16,P=0.010; χ 2=17.26,P=0.020;χ 2=18.09,P=0.020);但两组患者间治疗后的头晕、低热、乏力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1.43,P=0.437;χ 2=2.62,P=0.406; χ 2=1.95,P=0.410)。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3.33%(60/72)]与B组患者[86.49%(64/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3.03, P=0.382)。 结论 参芪十一味颗粒可有效改善抗结核药物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减少白细胞减少引起的症状,安全性较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百合固金片辅助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肺肾阴虚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将9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2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受试者均采用2H-R-E-Z/4H-R-E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研究组加用百合固金片,对照组加用百合固金片模拟剂,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及8周观察其安全性及各项中医证候。应用SAS 9.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结果显示,治疗2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愈显率(临床痊愈+显效)分别为40.28%(29/72)和25.00%(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95,P=0.1624);治疗4周及8周末,研究组的中医证候愈显率分别为70.83%(51/72)、86.11%(62/72),对照组分别为45.83%(11/24)、66.67%(16/24),两组愈显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周末,χ 2=5.54,P=0.0186;8周末,χ 2=4.49,P=0.0341),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治疗2周和4周末,研究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06%(67/72)、98.61%(71/72),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6.67%(16/24)、83.33%(20/24),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周末,χ 2=10.66,P=0.0011;4周末,χ 2=8.19,P=0.0042),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22%(70/72)和91.67%(22/2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33,P=0.2482)。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20.5 d和2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5,P=0.0124),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未出现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 百合固金片辅助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可有效改善结核中毒症状,并有效缩短咳嗽消失时间,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由6种药物组成、疗程为18个月的化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为缩短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化疗疗程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09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等20家结核病专科医院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的681例患者,按照所采用的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8个月方案组,515例)和对照组(24个月方案组,166例)。收集治疗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等结果,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转归(治疗成功、失败、死亡、丢失等)。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Z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有差异的临床指标与治疗成功率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64.66%,333/515)高于对照组(54.22%,90/166)(χ 2=5.818, P=0.002),病死率(2.33%,12/515)低于对照组(5.42%,9/166)(χ 2=4.015, P=0.045)。而两组的失败率(17.86%,92/515;23.49%,39/166)、丢失率(11.46%,59/515;11.45%,19/166)、药物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4.85%,128/515;25.90%,43/1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2.561,P=0.109;χ 2=0.000,P=0.997;χ 2=0.095,P=0.75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β=0.549,$s_{\bar{x}}$=0.204,Wald χ 2=7.262,P=0.007,OR(95%CI)=1.731(1.161~2.579)]和使用乙胺丁醇 [β=0.485,$s_{\bar{x}}$=0.190,Wald χ 2=6.516,P=0.011,OR(95%CI)=1.625(1.119~2.359)]是影响治疗成功率的风险因素。结论 采用6种药物组成、疗程为18个月的化疗方案能够达到24个月化疗方案的疗效,并获得较好的治疗成功率,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含利福布汀(rifabutin, Rfb)的治疗方案对缓慢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slowly growing mycobacterium,SGM)肺病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上海市肺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确诊且规律治疗并参加随访的SGM肺病患者124例,其中治疗方案中含有Rfb的患者56例作为含Rfb组,同期确诊且治疗方案中不含Rfb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细菌学疗效评价:治疗3个月末两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含Rfb组28.57%(16/56),对照组26.47%(1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452,P=0.512);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含Rfb组57.14%(32/56)和对照组51.47%(35/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125,P=0.112);治疗12个月末含Rfb组痰菌阴转率(78.57%,44/56)明显高于对照组(69.12%,4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089,P=0.008)。(2)影像学疗效评价:病灶吸收率含Rfb组(75.00%,42/56)明显高于对照组(60.29%,4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523, P=0.009);空洞吸收率分别为含Rfb组(73.21%,41/56)和对照组(63.24%,4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952,P=0.094);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含Rfb组好转率(73.21%,41/56)明显高于对照组(60.29%,41/68)(χ 2=3.412,P=0.012)。 结论 含Rfb方案可加速SGM肺病患者的痰菌阴转和病灶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单耐异烟肼(H)及单耐利福平(R)肺结核患者采用不同方案治疗后发生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搜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濮阳市耐药监测项目发现的单耐H肺结核患者332例、单耐R肺结核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法,单耐H、单耐R的患者分别随机分组)分为标准化疗方案组(采用初、复治标准化疗方案,简称“标化组”,共计222例)和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组(依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采用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简称“左氧组”,共计224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MDR-TB的情况。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标化组患者中MDR-TB发生率(11.7%,26/222)明显高于左氧组患者(4.9%,11/224)(χ 2=6.779,P=0.009)。在初治患者中,标化组患者中MDR-TB发生率(4.4%,8/180)稍高于左氧组患者(2.2%,4/185),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495,P=0.222);在复治患者中,标化组患者中MDR-TB发生率(42.9%,18/42)高于左氧组患者(17.9%,7/39)(χ 2=5.880,P=0.015)。单耐R的患者中,标化组患者中MDR-TB发生率(37.5%,21/56)明显高于左氧组患者(17.2%,10/58)(χ 2=5.906,P=0.015)。复治单耐R患者中,标化组患者中MDR-TB发生率(56.5%,13/23)明显高于左氧组患者(27.3%,6/22)(χ 2=3.493,P=0.047)。 结论 单耐H和单耐R的初治患者,采用标准化疗方案不增加MDR-TB的发生率,单耐R较单耐H的肺结核患者容易发展为MDR-TB,尤其单耐R的复治肺结核患者更易发展为MDR-TB。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结核病防治《手机一体化管理系统》(简称《一体化系统》)在学校结核病防控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一体化系统》的升级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8—2019年《惠州市结核病患者登记本》《结核病专报系统》及《一体化系统》的数据。调查1462所学校,使用《一体化系统》前(2018年)和使用《一体化系统》后(2019年)分别发现220、198例疑似学生肺结核患者,分别有114、116例学生肺结核患者确诊。分析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和使用《一体化系统》后各自的防控效果,并且进行对比分析。实施《一体化系统》前后各种“率”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学校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信息准确率为83.2%(183/220),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7.0%(192/198)(χ 2=21.446,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学校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信息1h到达率为58.2%(128/220),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8.0%(194/198)(χ 2=93.295,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疑似肺结核患者追踪执行率为70.9%(156/220),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7.0%(192/198)(χ 2=50.764,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学校肺结核患者管理通知单推送准确率为86.0%(98/114),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9.1%(115/116)(χ 2=14.576,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肺结核患者管理通知单1h到达率为57.0%(65/114),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8.3%(114/116)(χ 2=56.714,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休(复)学通知书1h到达率为57.9%(66/114),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9.1%(115/116)(χ 2=58.334,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核实学籍身份的学校覆盖率为86.0%(1257/1462),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9.0%(1447/1462)(χ 2=177.442,P<0.01)。结论 《一体化系统》使用后较使用前在校园疑似患者转诊追踪、学生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休(复)学管理,以及核实学籍身份覆盖方面均得到了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化学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湖南省胸科医院符合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纳入要求确诊的267例MDR-PTB患者。分别采用耐多药肺结核标准化化疗方案(6Z-Km(Am,Cm)-Lfx(Mfx)-Cs(PAS,E)-Pto/18-Z-Lfx(Mfx)-Cs(PAS,E)-Pto)和个体化化疗方案治疗。对26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愈、完成疗程、死亡、失败、丢失和其他)及其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登记分类、耐药情况、既往抗结核药物治疗史、治疗方案、并发其他疾病、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服药是否规律等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用χ 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67例MDR-PTB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治愈138例(51.7%),完成疗程13例(4.9%),死亡10例(3.7%),失败23例(8.6%),丢失78例(29.2%),其他5例(1.9%)。影响治愈率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案[个体化方案:38.0%(27/71);标准化疗方案:56.6%(111/196)]、并发症[有:39.7%(27/68);无:55.8%(111/199)]、药物不良反应[有:31.1%(32/103);无:64.6%(106/164)]、服药是否规律[是:94.9%(129/136);否:6.9%(9/131)]4个因素是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χ 2=7.224,P=0.007;χ 2=5.243,P=0.022;χ 2=28.545,P=0.000;χ 2=206.846,P=0.00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规律服药[Wald χ 2=84.656,P=0.000;OR(95%CI)=229.019(71.974~728.737)]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的保护因素;而有并发其他疾病[Wald χ 2=9.652,P=0.002;OR(95%CI)=0.138(0.040~0.482)]、有药物不良反应[Wald χ 2=5.317,P=0.021;OR(95.0%CI)=0.313(0.117~0.840)]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化学治疗疗效不够理想,其影响因素较多。坚持规律服药、积极治疗其他疾病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可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在耐多药结核病(MDR-TB)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及对治疗的影响进行观察并进行对比分析,为注射类二线抗结核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市胸科医院确诊并使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满1年的MDR-TB患者112例,根据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情况分为阿米卡星组(43例)和卷曲霉素组(69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末及1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和病变吸收好转率,两组患者听力下降、耳鸣、肾损伤、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对治疗的影响。结果 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两组患者治疗后的6个月末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65.1%(28/43)和82.6%(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43,P<0.05);12个月末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69.8%(30/43)和82.6%(57/69),6个月末、12个月末病变吸收好转率分别为53.5%(23/43)和60.9%(42/69),65.1%(28/43)和71.0%(49/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2.52、0.59、0.43,P值均>0.05)。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两组患者听力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20.9%(9/43)和5.8%(4/69)、低钾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2/43)和30.4%(2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4.53、10.79,P值均<0.05);耳鸣发生率分别为46.5%(20/43)和30.4%(21/69),肾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7%(2/43)和 10.1%(7/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2.95、1.08,P值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5%(26/43)和53.6%(3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50,P>0.05)。两组均无重度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轻度不良反应分别占65.4%(17/26)和81.1%(3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99,P>0.05)。阿米卡星组和卷曲霉素组4个月内不良反应导致药物停用的发生率分别为20.9%(9/43)和5.8%(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53,P<0.05)。结论 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从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方面考虑,MDR-TB的治疗中建议优先选择卷曲霉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化疗方案加芩部丹片对复治肺结核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于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牵头开展的芩部丹治疗复治肺结核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2313610)的复治结核病患者,共1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H-R-Z-E-S/6H-R-E+芩部丹片,93例)和对照组(2H-R-Z-E-S/6H-R-E+安慰剂,8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咳嗽、咳痰、胸痛、潮热、颧红、盗汗、口渴、咽干共8个临床症状积分)和SF-36评分(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共9个维度的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改善中医证候的有效率为91.4%(85/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6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10,P=0.012)。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潮热、颧红、盗汗、咳痰、口渴、咽干6项症状积分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83.9%(78/93)、71.0%(66/93)、86.0%(80/93)、84.9%(79/93)、80.6%(75/93)、87.1%(81/93),均高于对照组[68.2%(60/88)、53.4%(47/88)、73.9%(65/88)、70.5%(62/88)、54.5%(48/88)、65.9%(58/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415,P=0.013;χ 2=5.943,P=0.015;χ 2=4.195,P=0.041;χ 2=5.516,P=0.019;χ 2=14.144,P<0.001;χ 2=11.391,P=0.001)。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健康变化、生理机能、精力、一般健康状况的4项SF-36评分的平均秩次分别为98.58、99.03、102.27、100.47,均高于对照组的平均秩次(82.99、82.51、78.69、8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87.000,P=0.027; U=3345.000,P=0.028; U=3009.000,P=0.002; U=3211.000,P=0.012)。结论 芩部丹片有助于改善复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并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干预和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对三亚中心医院、三亚市人民医院和三亚中医院收治的316例MDR-PTB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发放316份问卷调查表,最终收回合格问卷308份,合格率为97.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DR-PTB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结果 MDR-PTB患者的负性心理以焦虑、抑郁、偏执和恐惧多见,分别占43.5%(134/308)、40.6%(125/308)、16.9%(52/308)、9.7%(30/308)。308例MDR-PTB患者,其中225例有负性心理(心理健康状况差组),83例未发生负性心理(心理健康状况好组)。心理健康状况差组SCL-90评估平均得分为(1.83±0.68)分,高于心理健康状况好组[(1.20±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7,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心理健康状况差组已婚者占61.8%(139/225),独居者占34.2%(77/225),睡眠质量一般或差者占65.3%(147/225),经济收入<3万元/年者占63.6%(143/225),有结核空洞者占61.3%(138/225),有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者占57.8%(130/225),治疗效果无好转者占64.0%(144/225),心理健康状况好组分别为74.7%(62/83)、19.3%(16/83)、45.8%(38/83)、37.3%(31/83)、34.9%(29/83)、74.7%(62/83)、42.2%(35/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465,P=0.035;χ 2=6.425,P=0.011;χ 2=9.661,P=0.002;χ 2=16.942,P<0.001;χ 2=17.017,P<0.001;χ 2=7.394,P=0.007;χ 2=11.87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一般或差(OR=2.813,95%CI:1.718~6.529;P=0.018)、经济收入<3万元/年(OR=2.390,95%CI:1.604~5.748;P<0.001)、有结核空洞(OR=1.975,95%CI:1.416~4.530;P=0.037)、有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OR=3.517,95%CI:2.135~8.762;P=0.024)及治疗无好转(OR=6.113,95%CI:4.835~16.204;P=0.006)是影响MDR-PTB患者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 MDR-PTB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为睡眠质量一般或差、经济收入<3万元/年、有结核空洞、有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无好转,应加强对MDR-PTB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相似文献   

11.
搜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从86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的患者(服药方案:3H-R-Z-E/15H-R-E)中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2例,作为对照组;从94例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患者(服药方案:3H-R-Z-E/15H-R-E联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其中葶苈大枣泻肺汤服药时间为3个月)中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2例,作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和肝损伤发生情况,以及治疗结束后患者复发情况。84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39/42),明显高于对照组(76.2%,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3,P=0.013);肝损伤发生率为4.8%(2/42),明显低于对照组(28.6%,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57,P=0.002);84例患者完成疗程并随访至治疗结束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32.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12,P=0.013)。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肝损伤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和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异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74例(NTM肺病组)和初治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00例(肺结核组)的HRCT表现,比较两组病变分布及HRCT表现。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CT分型比较,NTM肺病组结节-支气管扩张型(51.4%,38/74)多于肺结核组(14.0%,14/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8.316, P=0.000);肺结核组结节-肿块型(21.0%,21/100)多于NTM肺病组(8.1%,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392,P=0.020)。肺结核组病变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上叶者(82.0%,82/100)明显多于NTM肺病组(59.5%,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817,P=0.001); NTM肺病组优势部位位于中叶和(或)舌叶者(16.2%,12/74)较肺结核组(5.0%,5/100)患者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69,P=0.014)。比较HRCT表现,肺结核组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61.0%,61/100)较NTM肺病组(93.2%,69/7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3.403,P=0.000);且NTM肺病组支气管扩张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中叶和(或)舌叶者(39.1%,27/69)多于肺结核组(13.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138,P=0.001);而肺结核组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上叶者(70.5%,43/61)多于NTM肺病组(39.1%,2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813,P=0.000);肺结核组实变影(86.0%,86/100)较NTM肺病组(67.6%,50/74)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465,P=0.004)。NTM肺病组空洞位于肺周边邻近胸膜增厚者(95.1%,39/41)较肺结核组(61.8%,42/68)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909,P=0.000)。NTM肺病组中结节<1cm者(88.5%,54/61)较肺结核组(54.9%,50/91)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9.059,P=0.000);肺结核组中多种大小不等的结节混合存在者(31.9%,29/91)较NTM肺病组(8.2%,5/61)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784,P=0.001)。肺结核组并发胸腔积液(34.0%,34/100)较NTM肺病组(20.3%,15/74)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63, P=0.047)。 结论 NTM肺病和肺结核HRCT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及相异性。CT分型、支气管扩张的分布及优势部位、实变的发生率、结节的大小对鉴别诊断有意义,紧密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45例肺结核患者(PTB 组)、28例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PTB-DM2组),及24名健康对照志愿者(HC组)的肝素抗凝血浆,分别定量检测3组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血红素氧合酶-1(HO-1)、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损伤标志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 (P25,P75)]”表示。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3组患者相关数据,GraphPad Prism 7.0软件作图,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C组、PTB组、PTB-DM2组各生化指标T-AOC[4.65(4.16, 5.15)、2.70(3.50, 4.30)、 2.55 (2.03,3.48) U/ml]、CAT[54.20 (35.46,81.30)、23.49(9.49,44.72)、 5.66 (-14.00, 31.98) U/ml]、HO-1[16.12 (11.84,24.09)、11.44(7.95,15.53)、8.19 (7.53,11.58) ng/ml]、GSH[5.14(3.98,7.33)、4.69(3.02,6.47)、2.90 (1.90,6.14) μmol/ml]、SOD[14.31(10.63,17.33)、14.28(11.86,15.69)、13.78(12.26,18.00) U/ml]、MDA[ 3.60 (2.62,4.40)、5.11 (4.26,7.23)、12.77(9.47,14.89) nmol/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35.28,P<0.01;χ 2=28.94,P<0.01;χ 2=23.00,P<0.01;χ 2=9.24,P=0.010;χ 2=15.53,P<0.01;χ 2=59.46,P<0.01)。PTB组患者血浆的T-AOC、CAT、HO-1含量较HC组均明显下降,MDA水平较HC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8,P<0.01; Z=-3.82,P<0.01;Z=-3.21,P=0.005;Z=-3.94,P=0.008)。PTB-DM2组患者的T-AOC、CAT、HO-1、GSH、SOD水平均较PTB组患者均明显下降,MDA水平较PTB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8,P=0.047;Z=-2.44,P=0.046;Z=-2.27,P=0.023;Z=-2.45,P=0.096;Z=-3.50,P=0.002;Z=-6.01,P<0.01)。 结论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PTB患者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且存在脂质氧化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可加重PTB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更低,脂质氧化损伤加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照分析不同肺结核耐药类型及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以提高耐药肺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并明确诊断的11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及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初治患者26例,复治患者90例;同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1∶4的比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由本院收治并确诊的药物敏感肺结核(DS-PTB)患者31例。147例耐药患者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分成4个组,分别为耐多药肺结核组(MDR-PTB组)39例,广泛耐药肺结核组(XDR-PTB组)31例,其他耐药肺结核组(DR-PTB组)[包括单耐药肺结核(MR-PTB)41例+多耐药肺结核(PDR-PTB)5例]46例, DS-PTB组31例。全部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并行层厚1.25mm薄层重建,对不同组别患者肺内病变的分布、CT征象和空洞结节发生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147例患者,CT表现对比分析显示,耐药肺结核患者病变分布范围广泛,累及3个肺叶及以上者[MDR-PTB组为84.6%(33/39)、XDR-PTB组为83.9%(26/31)、DR-PTB组为91.3%(42/46)]明显多于DS-PTB组(51.6%,16/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96,P=0.003;χ 2=7.38,P=0.007;χ 2=15.70,P<0.001);并且更容易累及肺结核的非常见部位(上叶前段及下叶基底段)[MDR-PTB组占94.9%(37/39)、XDR-PTB组占87.1%(27/31)、DR-PTB组占95.7%(44/46),与DS-PTB组(51.6%,16/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7.58,P<0.001;χ 2=9.18,P=0.002;χ 2=20.88,P<0.001)];但三组耐药类型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病变肺叶分布数量及部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0.00、0.38、0.40和0.53、0.00、0.88,P值分别为1.000、0.538、0.526和0.248、1.000、0.347)。CT征象对比分析显示,肺内出现结节、支气管管壁增厚在不同类型耐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发生率[MDR-PTB组分别为100.0%(39/39)和87.2%(34/39),XDR-PTB组分别为100.0%(31/31)和87.1%(27/31),DR-PTB组分别为100.0%(46/46)和84.8%(39/46)]均明显高于DS-PTB组[80.6%(25/31)和48.4%(1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97,P=0.015;χ 2=4.61,P=0.032;χ 2=7.15,P=0.007和χ 2=12.38,P<0.001;χ 2=10.63,P=0.001;χ 2=11.71,P=0.001);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在支气管管壁增厚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0.00、0.00、0.10,P值分别为1.000、1.000、0.752)。结节及实变内出现空洞的比较, XDR-PTB组、DR-PTB组发生空洞的比率分别为87.1%(27/31)、87.0%(40/46),明显高于DS-PTB组的58.1%(18/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57,P=0.010,χ 2=8.32,P=0.004);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18、0.00、1.46,P值分别为0.277、1.000、0.227)。 结论 CT征象对耐药肺结核与药物敏感肺结核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但对鉴别耐药类型无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核抗体IgG检测(简称“IgG检测”)辅助诊断结核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具有IgG检测、抗酸杆菌涂片(简称“涂片”)镜检、结核分枝杆菌液体培养(简称“液体培养”)、CT扫描及临床诊断等资料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共计1494例,其中继发性肺结核1020例(肺结核组)、肺外结核54例(肺外结核组)和排除结核病的其他肺部疾病420例(其他肺病组),对比分析不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0例肺结核患者和54例肺外结核患者的IgG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3.33%(748/1020)、62.96%(34/54),高于涂片镜检[分别为43.24%(441/1020)、20.37%(11/54)]和液体培养[分别为61.37%(626/1020)、29.63%(16/54)](χ 2=190.02,P<0.001;χ 2=20.15, P<0.001; χ 2=33.18,P<0.001; χ 2=12.07,P=0.001);IgG检测肺结核与其他肺病患者的阳性率(6.90%,29/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53.47,P<0.001)。IgG检测1440例肺部疾病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73.33%(748/1020)、93.10%(391/420)、79.10%(1139/1440)。1020例肺结核患者中,涂片镜检阳性者的IgG检测阳性率(86.85%,383/441)与涂片镜检阴性者的IgG检测阳性率(63.04%,365/579),以及液体培养阳性者的IgG检测阳性率(80.51%,504/626)与液体培养阴性者的IgG检测阳性率(61.93%,244/39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72.56、42.70,P值均<0.001)。分别以涂片镜检和液体培养为标准,IgG检测1020例肺结核组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86.85%(383/441)和80.51%(504/626) 、36.96%(214/579)和38.07%(150/394)、58.53%(597/1020)和64.12%(654/1020)。1020例肺结核组患者中涂阴培阴(菌阴)肺结核患者为372例(36.47%),其IgG检测阳性率为61.29%(228/372),阳性患者的CT扫描表现以斑片、条索状阴影(83.77%,191/228)多见。420例其他肺病患者IgG检测假阳性率为6.90%(29/420),与肺部感染(62.07%,18/29)和肿瘤(13.79%,4/29)患者有少量交叉反应。 结论 结核抗体IgG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结核病,尤其是对菌阴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检出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