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1-6,后插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机制。方法通过DisGeNET数据库收集冠心病的靶点,经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基因进行标准化;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TCMSP)平台,按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条件并结合文献研究筛选出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有效成分,通过PubChem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该复方的靶点;运用STRING10.5和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将其导入DAVID 6.8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终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图,探讨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结果预测得到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为29个,有效靶点54个,并因此得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冠心病治疗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阐明了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提供了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质谱分析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酒煎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CHD) 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UPLC-Q-TOF/MS) 对酒煎瓜蒌薤白半 夏汤的成分进行鉴别,根据Gene Cards 数据库、DisGeNET 数据库寻找CHD 疾病作用靶点,并通过Metascape 在线分析网站聚类分析基因靶点、通路,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机制网络图,使用AutoDockTools 软件完成靶基因与关键活性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酒煎瓜蒌薤白半夏汤通过质谱分析共鉴别出76 个化学成 分,数据库筛选获得药物相关靶点751 个,疾病相关靶点1 249 个,药物相关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后获 得潜在作用靶点190 个。基因本体(GO) 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结果主要涉及激素反应、对炎症反应的调 节作用、细胞迁移的正向调控等;细胞组成结果主要集中于膜筏、膜侧等;分子功能结果主要涉及丝氨酸水解酶 活性、脂质结合、血红素结合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富集分析结果主要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 化、流体剪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cGMP-PKG 通路、钙信号通路、PPAR 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在共同 调控激素反应与脂质结合的靶点基因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D)、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 (PPARG)、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TAFR)、雌激素受体2 (ESR2)、雄激素受体(AR)、维甲酸X 受体 α(RXRA) 所代表的蛋白与美迪紫檀素、肉叶芸香碱、环(亮氨酸-酪氨酸) 显示出了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酒 煎瓜蒌薤白半夏汤可能通过激活PPARA、PPARG、PPARD、ESR2、AR、RXRA 靶点与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 体剪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cGMP-PKG 通路、钙信号通路、PPAR 信号通路实现对CHD 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活血温通方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平台检索活血温通方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冠心病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活血温通方-冠心病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检索得到活血温通方药物靶点158个,疾病靶点3095个。核心成分为木犀草素、丹参酮IIA、β-谷甾醇、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刺芒柄花素、黄芩素等,核心靶点为TP53、IL6、VEGFA、MYC、MAPK1、EGFR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03个条目,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 活血温通方治疗冠心病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机制可能涉及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炎症、促进血管新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计算机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升陷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效基础和核心靶点并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已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升陷汤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疾病相关的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互相映射取交集;结合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2对交集靶点分别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运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疾病-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运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对中药的关键活性成分与Hub gene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最后采用Rα97-116肽段主动免疫造模法,成功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模型后将分子对接验证得到的核心靶点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 共获得655个疾病靶点,118个药物活性成分,21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3个Hub gene;GO富集发现主要涉及活性氧代谢过程的调节、蛋白质转运的正调控、建立蛋白定位的正调控等生物功能;经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其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与Akt1结合能最低且稳定,并通过氨基酸残基LYS-30发生相互作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升陷汤能显著抑制EAMG大鼠脾脏内磷酸化(p)-Akt蛋白的表达。结论 该研究初步揭示了升陷汤治疗MG的药理机制可能是主要化学成分通过调节关键核心蛋白Akt的表达,进而可能参与并影响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实现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物质基础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IP和TCMSP数据库挖掘芍药汤潜在活性成分及其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和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匹配所得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构建PPI网络,借助Cyto NCA插件筛选关键靶点,将关键靶点与对应成分联系起来绘制网络图,筛选关键成分;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SYBYL-X 2.0软件对关键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体内复制大鼠UC模型,芍药汤干预后,观察疾病活动指数,评估结肠病理损伤,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水平。结果 芍药汤的潜在活性成分共有424个,关键成分包括槲皮素、棕榈酸、儿茶素、原花青素等;其治疗UC的关键靶点41个,靶点主要涉及转录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通过TNF、缺氧诱导因子1(HIF-1)、癌症途径、Toll样受体(TLR)、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UC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对应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内实验验证,芍药汤可改善结肠病理损伤,下调TNF-α和CXCR4,上调IL-4表达。结论 芍药汤治疗UC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活血疏肝汤促进膝关节置换术后加速康复的机制。方法 基于中医药数据库筛选活血疏肝汤有效成分及有效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从数据库获得术后血栓及疼痛的疾病靶点集合,取疾病与药物靶点的交集获得共有靶点。进一步分析共有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获得关键靶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将高频靶点与活血疏肝汤的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了解药物与靶点的亲和力。结果 活血疏肝汤的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显示共有132个有效成分,693个有效靶点。取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交集得到79个共有靶点,进一步通过蛋白相互作用分析获得关键靶点35个,以此预测活血疏肝汤干预术后血栓及疼痛的信号通路及涉及的主要生物学过程。分子对接显示活血疏肝汤的核心成分与术后血栓与疼痛的高频靶点有较好的结合作用。结论 活血疏肝汤通过多个生物学途径、多个信号通路实现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及疼痛的有效治疗,加速了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枳实薤白桂枝汤中5味药的有效化合物,预测这些化合物对冠心病的作用靶点,对这些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构建、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将这些化合物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枳实薤白桂枝汤共收集到51个有效化合物,作用于31个冠心病相关靶点,PPI网络图显示ALB、ACE、REN、F2、NOS3、MAPK1、MMP9、MMP2、PPARG、SELE为10个联系最多的靶点,联系最密切的3组靶点为凝血组、斑块稳定组、其他保护组。GO富集分析显示出76个生物过程、26个分子功能、14个细胞成分,通路注释分析显示出19条通路,155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91组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冠心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能通过抗凝血、稳斑块、抗氧化、抗炎症、降血脂、抑制RASS系统、增加NO保护、促进雌激素保护8个方面发挥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分析芪参益气滴丸(QSYQ)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和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Batman平台,检索QSYQ有效成分及相应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平台筛选疾病相关靶点,并获得QSYQ和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共同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靶点网络图、PPI网络图,利用DAVID平台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再根据AutodockTools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出QSYQ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成分130个,潜在作用靶点36个,关键靶点7个,发现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对缺氧的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学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在QSYQ治疗ACS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结论] QSYQ主要活性成分有木犀草素、槲皮素、人参皂苷rh2、丹参酮ⅡA,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ACS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三七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TCMSP、TCMID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筛选出三七的有效成分及靶点;在DisGeNET、OMIM数据库筛选出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 3.8.0绘制三七-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图;并运用DAVID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以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运用Auto Dock vina 4.2进行分子对接实验。结果 获得三七的7个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以及174个相关靶点;获得疾病靶点789个,共同靶点20个。GO分析获得189个条目,KEGG通路分析获得170个信号通路。结论 三七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增殖调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治疗糖尿病足;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产生生物学作用;并确定了AKT1、CHUK、MYC等治疗靶点,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运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防己茯苓汤治疗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AKI)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和文献挖掘收集防己茯苓汤活性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治疗靶标数据库(TTD)收集AKI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图和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使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采用动物实验验证分析结果。结果 筛选出防己茯苓汤活性成分137种及药物靶点858个,AKI疾病靶点1 294个,防己茯苓汤治疗AKI作用靶点267个,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IK3CA)、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蛋白激酶B1(Akt1)、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3(MAPK3)为防己茯苓汤治疗AKI的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1 609个结果,主要涉及细胞对脂质的反应、膜筏、蛋白激酶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则与PI3K/Akt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等140条通路有关,分子对接则发现核心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均有良好的结合能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表明防己茯苓汤能明显改善AKI的病理学状态,血清学结果则显示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该研究初步探讨了防己茯苓汤治疗AKI的作用机制,发现防己茯苓汤治疗AKI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具体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逯莉  颜江  介磊  许刚  杨晓凤  席莉 《陕西中医》2021,(2):256-261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和整合药理学分析方法,分析经典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的研究热点,探究其“脑心同治”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查阅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瓜蒌薤白半夏汤文献,利用Ucinet 6和Net Draw 2.084可视化网络分析研究热点。利用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V2.0(TCMIP V2.0),预测瓜蒌薤白半夏汤化学成分靶标、心脑病证(冠心病和中风)证候靶标,富集分析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心脑病证的核心靶标和作用通路,绘制多维关联网络分析作用机制。结果:瓜蒌薤白半夏汤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病因病机、处方组成等方面; 得到瓜蒌薤白半夏汤活性成分28个,主要是生物碱类、黄酮类、皂苷类、甾醇类等。得到核心靶标128个,其中关键核心靶标52个。参与生物进程通路16条。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 “脑心同治”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炎症相关通路发挥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其应用范围,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实现经典名方的传承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利胆化痰活血方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http://tcmspw.com/tcmsp.ph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http://www.swisstargetprediction.ch)筛选利胆化痰活血方的有效成分及靶点,从DisGeNET数据库(https://www.disgenet.org)中获取代谢综合征疾病靶点,与利胆化痰活血方有效成分靶点进行韦恩分析。针对利胆化痰活血方有效成分和代谢综合征相关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建立交集靶点的PPI网络和有效成分-核心靶点关联网络。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有效成分与靶点的潜在结合活性。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38个活性成分和14个靶点组成的129个有效成分与靶点组合可能是其潜在起效组合。其作用通路与内分泌抵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鞘脂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将其聚焦到AKT1,PPARG及MMP9三个靶点中,动物实验显示,代谢综合征大鼠肝脏中AKT1,PPARG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经过利胆化痰活血方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本研究发现利胆化痰活血方可能作用于肝脏中AKT1和PPARG治疗代谢综合征,对进一步揭示利胆化痰活血方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提供新的证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eczema)的作用机制。首先利用TCMSP数据库挖掘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各个药物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借用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蛋白名称标准化。然后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DrugBank等数据库获得湿疹的疾病靶点。取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共同作用的潜在靶点制作韦恩图,运用Cytoscape 3.6.1软件筛选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R语言对核心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软件对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得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的活性成分74个及靶点103个,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山柰酚等,主要靶点为PTGS1,ESR1,PPARG,MAPK3等,PPI网络主要计算出MAPK8,MAPK3,JUN,MAPK14,TP53,MAPK1,ESR1,RELA等8个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共涉及到生物过程2 024个,细胞组分81个,分子功能140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58条与湿疹相关通路,主要作用于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病毒相关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主要活性化合物能够分别与代表性的靶点结合并展现出较好的亲和力。该研究表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及生物学过程,其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山柰酚与关键靶点MAPK8,MAPK3,JUN,MAPK14,TP53,MAPK1,ESR1,RELA结合可能是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主要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探讨益肾养髓方治疗脊髓损伤的关键靶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药综合数据库搜集益肾养髓方中所有药物的化学成分,筛选其有效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提取脊髓损伤疾病相关基因。随后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作用靶点,并将其上传至在线STRING11.0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对关键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益肾养髓方化学成分1071个,有效活性成分139个,药物靶点217个,脊髓损伤疾病相关靶点1524个,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118个。根据PPI蛋白互作网络的结果得出,益肾养髓方治疗SCI疾病的关键靶点为STAT3、AKT1、JUN、MAPK1、IL6、RELA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提示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 本研究从整体层面初步预测了益肾养髓方治疗脊髓损伤相关疾病的作用靶点与信号通路,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物质基础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数据库挖掘茵陈蒿汤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与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导入String构建PPI网络,使用Cytoscape3.7.2软件筛选核心靶点,借助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筛选靶点-成分网络图中根据degree值筛选出前5个关键成分,并将该网络中的基因靶点以degree值高低进行排序,选择前5个核心靶点,然后从RCSB PDB数据库和Pub Chem数据库获取靶点与成分的三维结构和化学结构,使用Pymol软件对蛋白质分子进行去水、去磷酸根等操作,最后使用AutoDockTools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茵陈蒿汤中共筛选出21种有效活性成分,关键成分5个,分别为槲皮素、山奈酚、芦荟大黄素、谷甾醇、大黄酸;其治疗ICP的的核心靶点14个,分别为JUN、CASP3、TNF、TP53、MYC、EGFR、AKT1、VEGFA、MMP9、MAPK1、EGF、IL6、CXCL8、MAPK8,靶点主要涉及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细胞运动的正向调节、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蛋白激酶活性等生物学过程,通过乙型、丙型肝炎途径、癌症途径、MAPK、 IL-17、TNF信号通路等多途径发挥治疗ICP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对应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茵陈蒿汤治疗ICP是通过槲皮素、山奈酚、芦荟大黄素、谷甾醇、大黄酸等多种成分作用于JUN、CASP3、TNF、TP53、MYC、EGFR、AKT1、VEGFA、MMP9、MAPK1、EGF、IL6、CXCL8、MAPK8等多种基因靶点,从而影响MAPK、 IL-17、肿瘤坏死因子、ErbB、 Toll样受体以及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等多种相关信号通路发挥功效,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文将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对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机制进行预测。方法 利用TCMSP、TCMID及BATMAN-TCM数据库,收集温经汤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筛选原发性痛经的靶标,并运用R软件获取疾病交集靶标,绘制韦恩图。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成分-靶标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PPI靶标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核心靶标的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核心靶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124个活性成分和31个药物-疾病共同靶标,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介导HIF-1、TNF、PI3K-Akt等105条信号通路相关。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等活性成分与PTGS1、ESR1、PGR等核心靶标对接结果良好。结论 温经汤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发挥镇痛、抗炎、调节激素水平、缓解平滑肌痉挛和改善缺氧状态等药理作用来治疗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分子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对相关靶点作初步验证。应用Cytoscape软件,通过TCMSP,GeneCards,Uniprot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推测核心靶点。使用R软件对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用白头翁汤干预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UC小鼠,通过HE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肠的病理改变,通过免疫组化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通过网络药理学从白头翁汤中找到26个有效成分,30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影响核受体的活性、转录因子的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蛋白质异二聚化活性、转录辅助因子的结合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P53信号通路、EGFR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一些癌症相关通路基因富集较多。分子对接显示,与有效成分对接较好的基因有EGFR,PPARG,CASP3,NOS3,caspase-9,CCND1,ADH,IL6,NFKB1。实验验证白头翁汤对小鼠结肠病理有改善作用,EGFR是其作用的靶点之一。该研究证明白头翁汤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UC,为未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赵阳  郑景辉  徐文华  赵新望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1):105-109,I0022-I0024
目的通过系统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对薤白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收集薤白的有效化合物;预测这些化合物对冠心病的作用靶点;对这些靶点进行PPI网络图的构建、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将这些化合物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薤白共收集到11个有效化合物,作用于30个冠心病相关靶点。PPI网络图显示ALB、ACE、REN、MMP9、MAPK1、NOS3、F2、MMP2、SELE、PPARG为10个联系最多的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出66个生物过程、22个分子功能、11个细胞成分,涉及雌激素反应、凝血、冠脉炎症、RAAS系统、抗氧化、稳定粥样斑块6个方面。KEGG通路注释分析显示出13条通路,其中6条通路与冠心病相关,分别是: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PPAR signaling pathway、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Renin-angiotensin system、HIF-1 signaling pathway and TNF signaling pathway。330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233组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冠心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能通过抗凝血、稳斑块、抗氧化、抗炎症、降血脂、抑制RASS系统、增加NO保护、促进雌激素分泌8个方面发挥治疗冠心病的作用,且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是薤白作用冠心病的最主要通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Cholecystiti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相关文献获得大柴胡汤所含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收集其相对应的靶点;胆囊炎疾病靶点来源于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PharmGkb数据库.结...  相似文献   

20.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均给予西药治疗基础上,中药治疗组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ST-T变化情况。[结果]在心绞痛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改变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明显改善病人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