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集全国18家研究中心16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设计类风湿关节炎病证规律调查表,将所有信息录入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数据库。将患者辨证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分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特点。结果共收集符合标准的调查表1602份。因部分调查表证候诊断缺如,1418例证候填写完整的RA患者中,单一证候1232例占86.88%,其中湿热痹阻证比例最高共计622例,占43.86%,其他依次为寒湿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痰瘀痹阻证、风湿痹阻证、气血不足证。RA患者不同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西南地区外,其他各地区RA患者均以湿热痹阻证为主要证候,湿热痹阻证在华北地区的证候分布中所占比例最高为57.08%(137例/240例),西南地区最低为25.48%(66例/259例),西南地区以寒湿痹阻证为主要证候占32.82%(85例/259例)。各地区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病程与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痹阻证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证候类型,其地域分布广,病程较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患者短。  相似文献   

2.
采用症状计量辨证诊断法对62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门诊病例的四诊资料进行辨证诊断,按出现频数从高到低,基本证候依次为肾阳虚证、瘀阻脉络证、寒湿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气亏虚证、痰湿阻络证、湿热阻痹证、风胜行痹证。肾阳虚证、瘀阻脉络证出现频率大于70%,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常见的基本证候;寒湿阻络、肝肾阴虚、脾气亏虚等证候的出现频率在30%-70%之间,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多见基本证候;痰湿阻络、湿热阻痹证出现的频率不足10%,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少见基本证候;  相似文献   

3.
李哲  王庆国 《世界中医药》2015,10(3):345-347,35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对257例RA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与性别、年龄、主要实验室指标、入院前后DAS28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各证型在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性别、病程、主要实验室指标、DAS28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年龄较轻者多为痰瘀痹阻型和湿热瘀阻型,年龄较大者多为痰瘀痹阻型和湿热痹阻型;寒湿瘀阻型和湿热痹阻型病程最长;各证型DAS28前后评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骨关节炎基本证候及其分布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姚共和  刘向前 《中医药学刊》2005,23(9):1553-1554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基本证候及其分布特点。方法:先期对中医医籍、中医期刊和中医院住院病历的证候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定膝关节骨关节炎基本证候及其症状计量辨证标准;用调查表收集膝关节骨关节炎门诊患者的四诊资料,采用症状计量辨证法辨析诊断每个纳入研究病例可能表现出的基本证候,并进行单变量频数分布分析、列联表的X2检验,计算单个证候出现频数之间OR(95%CI)值。结果:共有62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门诊患者纳入研究,各基本证候类型及其频数(率)为:肾阳虚证508(81.4%)、瘀阻脉络证464(74.4%)、寒湿阻络证340(54.5%)、肝肾阴虚证292(46.8%)、脾气亏虚证212(34.0%)、痰湿阻络证48(7.7%)40(6.4%)、湿热阻痹证40(6.4%)、风胜行痹证4(0.6%)。统计学分析提示:肾阳虚、瘀阻脉络,寒湿阻络、肝肾阴虚、脾气亏虚,痰湿阻络、湿热阻痹,风胜行痹四组基本证候之间出现率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肾阳虚、瘀阻脉络二证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证候,寒湿阻络、肝肾阴虚、脾气亏虚三证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常见的证候,痰湿阻络、湿热阻痹二证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少见的证候,风胜行痹证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罕见的证候。  相似文献   

5.
杜丽妍  刘燊仡 《中医杂志》2018,(11):918-920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中轴关节、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胡荫奇将本病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督阳虚证、瘀血痹阻证、痰瘀痹阻证6种证候类型,在辨证论治的同时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选用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药物。临床用药平和,注重补益肝肾精血,不主张一味温补肾阳,讲求阴阳平调,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湿热郁阻气机致瘀、湿热伤血致瘀、温热耗气致瘀三方面论述慢性肾病中湿热致瘀的病理机制,并分析认识其证候特点和表现,同时阐释其治疗原则、组方及用药特点,以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肾虚瘀阻证与湿热瘀阻证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特征的差异。方法制定“强直性脊柱炎证候信息采集量表”,从全国7个中心纳入肾虚瘀阻证与湿热瘀阻证AS患者。观察肾虚瘀阻证与湿热瘀阻证患者AS疾病活动度评分-C反应蛋白(ASDAS-CRP)、AS疾病活动度评分-血沉(ASDAS-ESR)、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患者整体评估(PGA)评分、单一症状(腰背痛、外周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时间、晨僵程度、触痛/压痛和疲乏)评分,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按照ASDAS-CRP评估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情况。结果 纳入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瘀阻证患者684例,湿热瘀阻证患者558例。两组患者PGA评分以及CRP、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症状评分中,腰背痛、外周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时间及触痛/压痛评分,湿热瘀阻证均高于肾虚瘀阻证(P<0.05或P<0.01)。湿热瘀阻证患者ASDAS-CRP、ASDAS-ESR及BASDAI评分均高于肾虚瘀阻证患者(P<0.01)。肾虚瘀阻证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8.
痛风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与肝脾肾功能障碍、气化失司、湿浊瘀毒内生密切相关,且贯穿痛风病的始终。本病常由外因诱发,湿浊留注四肢、痹阻关节而发病,随着病程变化演变为不同的证候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证候可见湿热浊毒证、寒湿浊毒证,并以湿热浊毒证多见;随着病情的发展,间歇期表现为痰浊阻滞证、脾虚湿阻证,进一步进展则表现为久痹正虚、气阴亏虚,或湿浊阻碍气血运行、湿热瘀阻;日久则痰浊阻滞、血脉瘀阻出现痰瘀互结而变生痛风结节;病久迁延不愈损伤肝脾肾,终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元衰竭,为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的主要证候类型。但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并非表现单一证候,特别是中后期常为几个证型兼夹的多重证候,同时由于邪正、阴阳的盛衰不同,证候之间常又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及证型分类。方法:采用隐结构模型方法,构建598例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隐结构模型,采用隐类概率、互信息及综合聚类方法量化症状及证候数据,诠释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特征及证型分布。结果: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常见的有湿、热、气滞、血瘀、气虚、血虚、痰、阳虚、阴虚;证候要素涉及病位有肝、脾、肾、胞宫、胃、肠。对同类证候要素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得到5种主要证型为肝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寒凝气滞证、阴虚血瘀证。结论: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多为虚实夹杂,主要多见肝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寒凝气滞证、阴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慢性、进行性炎症和脊柱强直的主要特点,将其归属为中医学"骨痹""大偻""脊强"范畴论治。在古代医家对本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应用及临床实践,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病机以湿热瘀阻为标、肾督亏虚为本,其中肾虚是发病基础,湿热既是致病因素又是主要病理产物,而瘀血贯穿于疾病始终。基于此,提出湿热瘀阻证是病情处于转折阶段的重要证型,而清热利湿法应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基本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瘀阻证差异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证候机制及临床辨治提供依据。方法以RA湿热瘀阻证与RA非湿热瘀阻证以及健康对照组各30例,收集血清标本,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iTRAQ)进行定量标记,再以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MS)进行分析检测。所得质谱数据选用Thermo Proteome Discoverer 2.1软件进行蛋白的检索和鉴定,并以Western Blot对筛选蛋白进行验证。结果共得出RA湿热瘀阻证差异蛋白72个,其中上调蛋白25个,下调蛋白47个,RA非湿热瘀阻证中得出上调差异蛋白1个,下调蛋白11个。湿热瘀阻证上调蛋白中有6个蛋白(SAA1、AGP1、HP、AGP2、SAA4、CRP)表达与急性期炎症直接相关;有3个蛋白(ACTB、FGA、FGG)表达与血小板聚集、凝血、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相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湿热瘀阻证组差异蛋白富亮氨酸α2糖蛋白(LRG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湿热瘀阻证组比较,湿热瘀阻证组LRG1蛋白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湿热瘀阻证与疾病的活动性存在重要联系。LRG1蛋白可作为RA湿热瘀阻证血清学标志物的价值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介绍赵和平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虚标实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本虚为肾督亏虚,标实为外感风寒湿热、内生痰浊瘀血;急性期以祛风散寒、清热利湿、化痰祛瘀为主,缓解期以补肾强督为主,临证可分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和痰瘀交阻证三型进行辨证治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其病因病机,深化症与证之间关系的认识,为防治糖尿病肾病、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2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调查,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症状资料,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本病的发病年龄、性别分布、病情分布等情况,并根据肾功能的不同情况分组探讨中医的症状、证候等关系.结果 糖尿病肾病常见的症状是身重困倦(74%)、倦怠乏力(70%)、少气懒言(64%)等;主要单证侯为:气虚证、阴虚证、湿热中阻证和血脉瘀阻证.结论 根据对证的研究发现,在本虚证中气虚证及阴虚证出现率最高,标实证中湿热中阻证的出现率最高,其次为血脉瘀阻证,但血脉瘀阻证的表现最重并且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基本证候及其分布特点。方法:先期对中医医籍、中医期刊和中医院住院病历的证候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定膝关节骨关节炎基本证候及其症状计量辨证标准;用调查表收集膝关节骨关节炎门诊患者的四诊资料,采用症状计量辨证法辨析诊断每个纳入研究病例可能表现出的基本证候,并进行单变量频数分布分析、列联表的χ2检验,计算单个证候出现频数之间OR(95%CI)值。结果:共有62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门诊患者纳入研究,各基本证候类型及其频数(率)为:肾阳虚证508(81·4%)、瘀阻脉络证464(74·4%)、寒湿阻络证340(54·5%)、肝肾阴虚证292(46·8%)、脾气亏虚证212(34·0%)、痰湿阻络证48(7·7%)40(6·4%)、湿热阻痹证40(6·4%)、风胜行痹证4(0·6%)。统计学分析提示:肾阳虚、瘀阻脉络,寒湿阻络、肝肾阴虚、脾气亏虚,痰湿阻络、湿热阻痹,风胜行痹四组基本证候之间出现率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肾阳虚、瘀阻脉络二证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证候,寒湿阻络、肝肾阴虚、脾气亏虚三证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常见的证候,痰湿阻络、湿热阻痹二证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少见的证候,风胜行痹证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罕见的证候。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王素芝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肾虚督亏,感受外邪,内外合邪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关键,肾虚督滞是其基本病机,本病属本虚标实,肾虚督亏为本,风寒湿、湿热、瘀血、痰浊等实邪阻滞为标,治疗扶正祛邪兼顾,补肾养督,祛邪通督;辨证分为肾虚督寒血瘀证、湿热伤肾血瘀证、肝肾两虚、痰瘀阻络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湿热瘀阻证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其他证候RA患者及正常人之间的差异,分析湿热瘀阻证与R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66例,其中湿热瘀阻组27例,痰瘀互结组39例;其他风湿病组26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GPI的浓度。结果 GPI浓度湿热瘀阻组为(4.78±4.07)mg/L,痰瘀互结组为(2.07±6.26)mg/L,其他风湿病组为(0.075±0.037)mg/L,对照组为(0.059±0.038)mg/L。RA患者血清GPI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05),湿热瘀阻组和痰瘀互结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PI与RA活动性有关,湿热瘀阻证是RA活动期的证候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属“顽痹”之列,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文章认为本病不同于风寒湿痹,其病理特点是以肾督亏虚为本,寒湿痰瘀阻于经脉为标,临床分为肾督阳虚、寒湿瘀阻及肾督阴亏、湿热瘀滞两型,治疗当在益肾壮督、荣筋强骨的基础上,蠲痹通督,泄浊祛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及证型特点、探讨病机。方法:收集19例银屑病关节炎住院患者完整详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男女比例相近,高发年龄及发病方式与文献相符;脊柱关节炎型、残毁性关节炎型比例偏高;16例有外周关节炎,以D IP多见;18例关节炎发作时皮损加重;89.47%银屑病为寻常型,47.36%有甲病变;17例血沉、C反应蛋白或血小板明显升高,16例免疫球蛋白增高;14例有关节肿胀、疼痛、局部发热、皮疹泛发色鲜红,皮肤潮红,舌质红、苔黄厚腻证候;证型:湿热瘀阻型13例,痰瘀互阻型4例,阴虚血燥型2例。结论:银屑病关节炎活动期以关节肿痛发热、皮疹鲜红,舌质红、苔黄厚腻为证候特点,湿热瘀阻型最多见,湿热、热毒、血热、血瘀为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类,为强直性脊柱炎证候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以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测量症状载荷,以系统聚类分析法归纳证候群,确定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型。结果通过因子分析,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中提取出24个公因子;利用因子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总结出强直性脊柱炎的4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证候群,即肾虚督寒证、肾阴虚证、湿热痹阻证和瘀血痹阻证;其中肾阴虚证可兼见阳虚和湿热,湿热痹阻证可兼有脾虚。结论因子分析联合聚类分析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归纳强直性脊柱炎的证候分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47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姜泉  蒋红  曹炜  焦娟 《中医杂志》2007,48(3):253-255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布特点。方法 对475例RA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与年龄、病程、主要实验室指标、X线分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证型在病程、病情活动情况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年龄、主要实验室指标、放射学改变方面亦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75例患者中,湿热痹阻型最多,占41.7%;其次为湿热痹阻合并瘀血阻络型,占10.9%。结论 湿热痹阻型病程短,病情重,且多见于疾病活动期,并易与瘀血相合致病,故临床RA活动期多见湿热痹阻合并瘀血阻络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