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廖燕如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316-1319
目的:分析肝胆疾病术后患者输注白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102例肝胆疾病术后早期的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随机分配到白蛋白组52例和生理盐水组50例,观察患者术后低白蛋白血症的发展、营养状态、术后液体平衡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结果:不管有无输注白蛋白,肝胆疾病术后患者白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两组的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幅度、营养指标、预后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肝胆疾病术后早期低白蛋白血症,输注白蛋白并无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子桃  黄永明 《当代医学》2012,18(23):22-24
目的 研究骨科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前后钠、钾、钙3种离子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行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前后血浆钠、钾、钙水平的变化.结果 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钙的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1),而血浆钠及钾水平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为90.48%,其下降幅度与术中出血量呈正相关,与手术时间、年龄、性别无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发现与低钙血症相关的临床表现罕见.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常常导致低钙血症,虽然与低钙血症相关的临床症状较罕见,但作为体内重要的电解质、神经递质和凝血因子,建议围手术期常规监测钙离子水平并及时处理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3.
低蛋白血症是重症患者剂量依赖的、可重复的、独立的预后不良预测指标。手术后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后入住外科ICU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较高,低蛋白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其不仅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且能延长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及时发现并针对相关影响因素给予临床干预对降低病死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导致术后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是否需要白蛋白治疗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4.
输注白蛋白对伴低蛋白血症老年危重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蛋白对伴有低白蛋白血症的老年危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的老年危重患者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及营养支持基础上,治疗组接受20%的白蛋白治疗,对照组不给予白蛋白治疗。观察开始治疗第1日、第7日的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评分(Marshall评分)及28d死亡率。结果对照组白蛋白水平不随时间改变,治疗组的白蛋白水平升高明显(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的APACHEⅡ评分、Marshall有明显的改善(P〈0.01)。28d死亡率无明显降低。结论白蛋白治疗可以改善伴有低白蛋白血症老年危重症患者的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低白蛋白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早期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和防治措施.方法:2003年8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收治的SAP早期并发低白蛋白血症患者138例,分成轻度低白蛋白血症组(血浆白蛋白30~35 g/L)54例和重度低白蛋白血症组(血浆白蛋白<30 g/L)84例,比较分析两组的早期并发症、相关参数、后期感染及病死率.结果:重度低白蛋白血症组肾功能衰竭、休克、心衰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于轻度低白蛋白血症组(P<0.01),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anson评分及Balthazar CT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低白蛋白血症组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评分、脉搏和呼吸频率均明显高于轻度低白蛋白血症组(P<0.05或P<0.01);重度低白蛋白血症组后期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轻度低白蛋白血症组(P<0.01).结论:SAP早期低白蛋白血症对SAP的病理生理过程起着促进作用,血浆白蛋白水平越低,则并发症越多,后期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也越高.减轻SAP早期的炎性反应,及时足量补充白蛋白、氨基酸及脂肪等营养物质,是防止低白蛋白血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低蛋白血症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行手术治疗且所需资料完整的食管癌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以及出院前最后1次血浆白蛋白水平的最低值,分为重度低白蛋白组(ALB<25 g/L ),中度低白蛋白组( ALB 25~30g/L),轻度低白蛋白组( ALB 30~34g/L )和正常白蛋白组( ALB≥35g/L)。对各组术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低蛋白血症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术后低白蛋白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组,且随着血浆白蛋白水平的上升,以上三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对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并发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低白蛋血症患者更易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应充分重视并给予有效的干预,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对危重病人使用白蛋白: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量化人白蛋白或血浆白蛋白对危重病人死亡率的影响。设计 :对治疗低血容量、烧伤或低白蛋白血症危重病人时分别使用人白蛋白、血浆白蛋白或均不使用或使用晶体溶液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回顾。对象 :3 0项随机对照试验 ,包括 14 19例随机病人。主要结果的评价指标 :每项试验随访结束时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率。结果 :在各类病人中 ,白蛋白治疗组的死亡危险度高于对照组。给予白蛋白的死亡危险度在低血容量、烧伤和低白蛋白血症中分别为 1.4 6( 95 %可信区间为 0 .97~ 2 .2 2 )、2 .4 0 ( 1.11~ 5 .19)和 1.69( 1.0 7~ 5 .19) ;使用白蛋白的总死亡相对危险度为 1.68( 1.2 6~ 2 .2 3 )。在固定效应模式下 ,使用白蛋白者死亡危险度的总差别为 6%( 95 %可信区间为 3 %~ 9% )。以上数据提示 ,在每 17例给予白蛋白治疗的危重病人中就有 1例额外的死亡。结论 :没有证据证明给予白蛋白可降低包括低血容量、烧伤或低白蛋白血症等危重病人的死亡率。相反 ,强烈提示其可增高死亡率。因此对危重病人使用白蛋白应立即给予重新审视 ,而且只限于在严格指导下的随机对照试验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观察胃肠道恶性肿瘤并低白蛋白血症型营养不良患者术前接受7~10天的肠外营养(PN)支持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低白蛋白血症型营养不良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血清白蛋白是了解这类型营养不良患者体内营养状况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39例低蛋白血症并发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情况,分析危重患者低蛋白血症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关系。根据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白蛋白正常组(36~50 g/L)51例、低白蛋白水平组(30~35 g/L)49例、极低白蛋白组(<35 g/L)39例,比较各组白蛋白水平、腹泻频次、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结果入选患者中有50例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89例未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血浆蛋白血水平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频次呈线性负相关(r=-0.582,P=0.000)。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越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频次越高(P<0.01),且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监护时间越长(P<0.01)。结论低蛋白血症可增加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监护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重症监护病房中低白蛋白血症的老年危重症患者,输入白蛋白能否纠正低白蛋白血症,降低28天病死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65例老年低蛋白血症患者,记录基础血浆白蛋白浓度,计算APACHEII评分,实验组输入20%白蛋白10克,对照组不输入白蛋白,于第4、7、10、14、21、28天复查肝功能,记录白蛋白浓度,第28天病死率.两组患者视病情可酌情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能量供给20~30kcal/d.结果 65例老年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入选,32例实验组,33例对照组,两组之间病情危重程度无差异,实验组白蛋白浓度略低于对照组(21.48±2.09vs24.09±2.56,P值〉0.05),28天后实验组白蛋白浓度明显升高(24.01±2.65vs21.48±2.09,P值〈0.05),与入选时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但仍然并未能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对照组白蛋白浓度也较入选时升高(26.78±2.02vs24.09±2.56,P值〈0.05),28天后两组之间白蛋白浓度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老年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每日输入白蛋白10克能升高患者血浆白蛋白浓度,但不能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对于病死率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与术后血钙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甲状腺手术178例患者的手术指征与术后低钙血症的关系及甲状腺手术术前、术后的血清钙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及甲状腺腺瘤患者的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7.8%、26.8%;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较低,分别为8.0%、20.0%.甲状腺双侧腺叶全切除术及双侧腺叶部分切除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28.6%)较一侧腺叶全切除+对侧腺叶部分切除术及单侧腺叶部分切除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8.1%、1.4%)高.术后低钙血症一般发生在术后3 d内.结论 甲状腺手术后低争与血症的发生与病理情况及手术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2.
赵存源 《中外医疗》2013,32(20):85-85,87
目的探讨普外科重症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2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47例普外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ALB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选择2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ALB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普外科重症患者的血清ALB水平在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正常人,且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后的血清ALB水平以及ALB血症的发生率方面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般情况下,重症患者普遍存在低ALB血症,大型手术可以导致患者体内的血清ALB水平快速下降,在对重症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定的过程中,可以将患者体内的ALB水平作为评定指标,因此,在对普外科重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大型手术,就必须做好低ALB血症的相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欧三桃 《医学综述》2003,9(3):164-167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syndrome,NS)不是一独立的疾病 ,而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 (每日 >3.5g 1.73m2 体表面积 )、低白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 <30g L)、水肿、伴或不伴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应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1 ] 。白蛋白是血浆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 ,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那么低白蛋白血症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情进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现就近年来对这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低白蛋白血症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其他蛋白组分的影响1.1 低白蛋白血症对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对血清白蛋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收治的8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和术后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的浓度,选择80名体检健康的普通人群的血清白蛋白设为对照组,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的差异;分析血清白蛋白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人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越低住院时间越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可致血清白蛋白浓度下降,血管外渗漏可能是其主要原因;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作为估计病情预后的指标;加强对胆囊切除术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对血清白蛋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收治的8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和术后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的浓度,选择80名体检健康的普通人群的血清白蛋白设为对照组,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的差异;分析血清白蛋白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人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越低住院时间越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可致血清白蛋白浓度下降,血管外渗漏可能是其主要原因;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作为估计病情预后的指标;加强对胆囊切除术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手术及手术前后各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之间我院各科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89例患者血生化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外伤手术患者的术前血清蛋白、球蛋白显著较低.术前术后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的血清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伤手术患者的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针对各种类型手术寻找特异性的血营养指标作为诊断标志物.术前术后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可作为肿瘤切除术患者营养状况的诊断指标,球蛋白可作为外伤手术患者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改良Paulino消化道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全胃切除患者,16例以改良Paulino术重建消化道,12例以Roux-en-y食道空肠吻合术重建消化道.将两组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并发症、进食量、体重变化及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改良Paulino组术后进食量、体重变化、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均比Roux-en-y组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胃切除改良Paulino消化道重建术后进食量及相应营养指标较Roux-en-y食道空肠吻合术优,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肪乳及白蛋白对结肠癌围手术期患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脂肪乳组(30例)和白蛋白组(30例),脂肪乳组术前及术后7天输注脂肪乳500ml,共14天;白蛋白组术前及术后7天每日输注白蛋白20g.共14天。术前和术后抽静脉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果:结肠癌围手术期补充脂肪乳或白蛋白均能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术后每日氯平衡及累计氮平衡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白蛋白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脂肪乳组(P〈0.01)。结论:结肠癌围手术期采用脂肪乳治疗,可降低费用,起到白蛋白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负氮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炎性肠道疾病TPN 用于炎性肠道疾病有三个目的:①作为炎性肠道疾病营养不良的辅助治疗;②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尤其在疾病活动期,控制疾病的发展,使症状缓解;③作为围手术期的治疗,用以降低手术死亡率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炎性肠道疾病常伴有营养不良,那些严重患者因发热、激素治疗和肠粘膜损害、细菌繁殖,或短肠综合征而继发吸收不良者,营养不良的症状更为明显。患者常伴有蛋白质、血液或其它成份、电解质的丢失,致有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和铁、钙、磷、叶酸、维生素 B_(12)、锌、铜的缺乏。对此类患者不论进行何种治疗,营养支持甚为重要。体重下降与低白蛋白血症是临床常用的营养指标。Crohn 与 Yarin 报告70%Crohn 回肠炎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37例老年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及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将37例老年(年龄≥65岁)患者按术后有无发生并发症分成两组作对照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合并症、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寻找对术后预后影响较大的因素,并针对此指标作进一步分析.结果:并发症组术前非外源性输入情况下血浆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P<0.01),两组术前合并症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血浆ALB水平<30 g·L-1共11例,与≥30 g·L-1组(26例)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病死率差异显著(P<0.01).术前有合并症者共19例,与无合并症组(18例)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术前非外源性输入情况下血浆ALB水平反映了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及肝脏储备功能,ALB水平<30 g·L-1者围手术期病死率明显高于ALB水平≥30 g·L-1者.对于术前伴有合并症的患者,作好完善的术前准备,仍然可以使大部分高龄患者对手术及麻醉具有良好的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