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冯涛  杨洪建 《吉林中医药》2015,35(4):378-380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PFNA治疗法,对照组仅采用PFNA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利于消除肿胀、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恒古骨伤愈合剂在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8例。2组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手术治疗,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术后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对照组予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组予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肢瘀斑消失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比较2组骨折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HS)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患肢瘀斑消失时间、肿胀消退的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HH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可有效促进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肢瘀斑消失、肿胀消退、骨折愈合,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并且疗效优于桃红四物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植入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共收治老年转子间骨折57例,采用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满意后,微创植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结果:57例均骨折复位良好,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优良率88%。结论:采用骨科牵引手术床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植入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患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男54例,女32例;年龄48~94岁,中位数74.5岁;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Ⅰ型15例、Ⅱ型54例、Ⅲ型17例。均合并骨质疏松症;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28例、脑血管疾病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0 d,中位数5.5 d。术后观察患者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0~100 min,中位数50 min;术中出血量150~300 mL,中位数150 mL;8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中位数12周。术后患侧髋关节屈曲活动受限17例,未进行特殊处理;轻微跛行1例,患肢缩短约3 cm,未进行特殊处理。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42例、良25例、可16例、差3例。无感染、髓内钉断裂、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术后加服中药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患肢肿胀消退时间、下地负重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方法:共收治高龄(年龄70~98岁)股骨转子间骨折125例,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对其骨折类型、合并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20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发生术后并发症22例(18.3%).髋关节功能优良97例,占80.8%.患肢短缩8例,平均短缩10 mm(7~14 mm),髋内翻2例,大转子顶点骨化性肌炎3例,大腿近端疼痛5例,螺钉切出1例.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选择,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需重视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评估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直接前方入路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采用直接前方入路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62~89岁,中位数73岁。左侧9例,右侧14例。按骨折AO/OTA分型,A2.3型16例、A3.3型7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85min,中位数56min。术中出血量80~200mL,中位数130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6个月,中位数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12周,中位数10周。术后5个月,本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84.83±14.03)分,优13例、良6例、差4例。术后2例螺旋刀片退出<1cm,嘱患者患肢不负重至骨折愈合,骨折愈合后股骨颈短缩<1cm;1例螺旋刀片退出>3cm,取出螺旋刀片,骨折畸形愈合,残留髋内翻畸形。均未发生感染、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好,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肢体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手术联合中医汤剂内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促进术后康复,改善髋关节功能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应用AO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O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系统固定48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评价其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及优点。结果:43例获随访患者经6—22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骨折延迟愈合伴防旋髋螺钉切出1例,髋内翻1例,股骨颈螺钉松出2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达93.02%。结论:闭合复位下PFN固定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应力分布分散,适合早期功能锻炼,愈合效果好等优点,是股骨转子周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国产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手术在全麻或腰持麻醉下进行,骨科牵引床上先闭合复位,C臂透视复位满意后,再行闭合穿针,完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2例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螺钉断裂、股骨头切割、内固定松动。2例高龄髋内翻,2例短缩畸形。根据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7例,良3例,可1例,差1例。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简便、固定牢固、创伤小、下床活动早、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1.
DHS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2种常用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住院部收治的患者147例,分别应用DHS及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内固定的过程中均没有并发症发生,术后拍摄X线片复查,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随访3~36个月,147例骨折全部愈合,与PFNA手术方法比较,DHS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增加、Hari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DHS,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切开复位后分别采用经皮微创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进行内固定,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随访时间、临床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9,P=0.263;t=1.167,P=0.256;t=1.459,P=0.159;t =0.675.P=o.503;Z=0.000,P=1.000).经皮微创加压钢板内固定组术后并发髋内翻畸形2例,肢体短缩1例;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内固定组术后并发肺栓塞1例,髋内翻畸形2例,步态改变1例,肢体短缩1例;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髋部疼痛.结论:经皮微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FNA微创治疗82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比较41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经过DHS治疗后和PFNA微创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选取的41例PFNA微创治疗治疗患者,经过治疗后在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上,要优于DH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微创治疗82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及后位的发生,并且PFNA微创螺钉具有创伤小、设计合理、允许病人早期活动,是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物老年患者理想的内固定物。在日常行动能力患者中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31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者189例,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者127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并分别比较2组中不同年龄范围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①2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比较结果。2组患者术前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29±40.46)mL,(141.76±42.57)mL;t=0.931,P=0.189];动力髋螺钉组的术后隐性失血量小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301.75±110.13)mL,(210.36±42.59)mL;t=8.129,P=0.000];2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68±22.40)mL,(97.13±20.38)mL;t=1.453,P=0.098]。②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中不同年龄范围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比较结果。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中年龄≥80岁患者的术前隐性失血量和术后隐性失血量均大于年龄〈80岁的患者[(158.29±48.26)mL,(87.27±32.13)mL;t=14.178,P=0.000;(326.84±100.63)mL,(215.26±32.27)mL;t=9.406,P=0.000];但两者术后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47±17.50)mL,(99.44±21.11)mL;t=1.603,P=0.082]。③动力髋螺钉组中不同年龄范围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比较结果。动力髋螺钉组中年龄≥80岁患者的术前隐性失血量和术后隐性失血量均大于年龄〈80岁的患者[(149.76±50.16)mL,(94.67±28.93)mL;t=11.296,P=0.000;(246.67±38.69)mL,(190.00±21.52)mL;t=15.082,P=0.000];但两者术后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29±16.96)mL,(97.25±19.93)mL;t=0.128,P=0.293]。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动力髋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股骨近端髓内钉组长(t=3.086 0,P=0.004 1);两组髋关节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98 3,P=0.069 4);动力髋螺钉组髋内翻的发生率高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0.048 9);两组股骨颈缩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 2)。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适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内固定配合中药薰蒸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内固定联合中药薰蒸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于术后1年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其等级.结果:2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4.2)周,(14.2±5.6)周,t=0.138,P=0.887];观察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87.3±4.2)分,(82.9±2.9)分,t=2.735,P=0.014].2组患者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等级比较,观察组优25例、良3例、可1例、差2例,对照组优17例、良8例、可4例、差2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2.010,P=0.044).结论:对于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而言,虽然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联合中药薰蒸与单纯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切开复位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联合中药薰蒸能够明显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疗效确切,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FNA联合鲑鱼降钙素微创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联合鲑鱼降钙素(实验组,n=60)和PFNA(对照组,n=60)微创治疗的1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好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PFNA联合鲑鱼降钙素微创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配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7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PFNA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综合疗法。术后随访6~24个月,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按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标准评分。结果:2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优良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各型骨折治疗后优良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配合PFNA治疗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FNA治疗逆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微创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逆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27例。结果:27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一期骨性愈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判断,优16例,良9例,可1例,差l例,优良率为92.59%。结论:PFNA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微创性、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及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是一种治疗逆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程中午 《世界中医药》2014,9(8):1026-1028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于我科住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运用"拔伸牵引,旋转屈伸"行中医正骨处理后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法(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记录其愈合时间以及Harris评分。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7~12月,平均(9.8±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3~19周,平均(16.3±2.7)周,骨折均良好愈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90分)17例,良(80~89分)13例,一般(70~79分)2例,差(70分)0例,优良率93.8%。结论:中医正骨加LCP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保持良好,不变形,固定坚实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