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山东省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CMM患者61例的临床特点与预后进行记录与随访,采用SPSS1 13.0软件,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 Log-rank 法比较各组的生存率,Cox 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1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0%、23.0%、16.4%.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临床分期、病变部位有无溃疡及是否接受手术切除有相关性(P均<0.01).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CMM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分期是山东省CMM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为早期肺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分层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影像学诊断为孤立性肺结节、经手术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Ⅰa期的患者,共172例,对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性别、年龄、症状、吸烟、合并症、肿瘤标志物、结节类型、手术方式、结节部位、病理类型、结节大小、分化程度、Ki-67表达水平、EGFR突变等因素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93.6%、5年总生存率为89.8%,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女性,老年和高Ki-67增殖指数同样与患者较差的总生存率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等于65岁和高Ki-67增殖指数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术后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P=0.023, HR=3.531, 95%CI 1.190~10.472;Ki-67:P=0.004, HR=1.021, 95%CI 1.007~1.035)。结论:对于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即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性别、Ki-67表达水平是影响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将Ki-67增殖指数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综合考虑可能有助于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更准确的预后危险分层,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处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4期患者肾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病理分型、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2年1月至2021年3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肾病科住院行肾活检病理确诊为DN的患者。主要观察终点为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或死亡。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将患者分为稳定组和进展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共纳入53例DN患者,其中Ⅱb型19例,Ⅲ型 32例,Ⅳ型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4(2.0,46.5)个月,中位肾脏生存时间为17.3(8.7,25.8)个月,发生终点事件共33例,其中死亡5例。未继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s,ARB)组(n=32)的中位肾脏生存时间为16.5(9.6,23.5)个月,使用ACEI/ARB组(n=21)的中位肾脏生存时间为20.7(8.8,25.8)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脂、空腹血糖、肾小球病理分期对肾脏预后结局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处于CKD4期DN患者肾活检不同病理分型与预后之间无明显相关性。ACEI/ARB治疗对肾脏生存虽有一定延长但无显著获益,DN患者应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治疗的9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评价指标包括:影像学结果、临床预后和手术合并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动脉瘤复发和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45.9±11.1)岁。破裂动脉瘤58例,Hunt-Hess Ⅲ~Ⅴ级9例。单纯弹簧圈栓塞48例,球囊辅助栓塞28例,支架辅助栓塞15例。颅内动脉瘤复发12例(13.2%)。Cox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破裂史、大动脉瘤及宽颈动脉瘤是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良好临床预后80例(87.9%),高Hunt-Hess评分是预测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2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合并症。结论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预后良好;动脉瘤大小、瘤颈和破裂史是预测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入院时高Hunt-Hess评分的动脉瘤患者病死率及残疾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他汀类药物对肺栓塞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15日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首诊为肺栓塞的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分为他汀组(n=70)及非他汀组(n=92)。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9月15日,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曲线,将终点事件与使用他汀类药物及基础疾病等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 随访期间患者死亡共39例,病死率24.07%;其中,他汀组患者死亡9例,非他汀组患者死亡30例。单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对肺栓塞患者预后有意义的指标包括入院年龄、恶性肿瘤、使用他汀类药物、HDL水平、LDL水平、TC水平。在调整年龄、恶性肿瘤、HDL等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肺栓塞患者预后有保护作用(P=0.009, HR=0.348, 95%CI: 0.158~0.766)结论 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可改善肺栓塞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发现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确诊为AML并进行allo-HSCT治疗的病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不同组别比较。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法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收集46例病例,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存活31例,15例死亡,8例复发。5年OS为(61.1±8.7)%,中位生存时间为77.3个月,5年累积复发率为(16.0±6.0)%。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前期后期不同移植方案、移植前缓解状态、缓解次数、不同供者来源、是否合并移植物抗宿主病在对OS影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髓系肉瘤和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AML尤其是难治/复发AML的有效治疗手段,随着移植方案的改良及支持治疗的发展,生存率逐年提高。合并髓系肉瘤及复发是影响AML移植治疗预后的重要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对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的影响。 方法 以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接受常规健康体检的人群建立回顾性队列。队列人群为2005~2010年期间体检3次及以上并且在首次体检无CKD者。应用t检验、 χ2检验比较基线有无NAFLD两组人群的特征,应用Kaplan-Meier法分别估计基线有无NAFLD两组人群CKD的累计发病率,Log-rank检验用于比较其差异。单因素Cox用于探索CKD发生风险与相关因素如人口统计学特征、生化指标等的关系,应用多元Cox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NAFLD与CKD的关联。 结果 研究队列包含10 775人,共随访34 878人年(平均3.24±0.99年/人)。研究期间,CKD共发生1 068例,发病密度为30.62/1 000人年。基线有NAFLD组CKD的累计发病率显著高于无NAFLD组(22.76% vs 12.07%, P<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压积、是否患高血压、是否患糖尿病、是否患代谢综合征及有无冠心病病史后,HR值为1.20(95% CI:1.05~1.38,P=0.01)。 结论 调整多种已知的CKD危险因素后,NAFLD与CKD发病的关系仍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NAFLD为CK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结果对CKD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 方法 收集32例成人继发性HL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53%),女15 例(47%),19~88岁,中位年龄57岁。回顾性分析HLH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复发,采用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 结果 32例发热和血清铁蛋白升高,26例肝脾肿大,25例血细胞减少。病因分析中恶性肿瘤相关14例(43.75%),感染相关10例(31.25%),其他8例(25%)。32例最终死亡24例(75%),中位生存期27 d,复发率11.10%。单因素方差分析示,年龄、皮疹、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与死亡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甘油三酯水平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成人继发性HLH病因和临床特点多样,高龄和高甘油三酯是其死亡相关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 056例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基本资料、手术过程、围术期合并症、住院费用及出院情况,并完成中远期随访。结果 入组患者术前肌酐浓度为(184.56±145.93) mmol/L,肾小球滤过率为(34.57±12.61) mL·min-1·1.73m-2,其中CKD 3期739例、4期226例、5期91例。左主干病变183例(17.3%),平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3.02±0.73)支。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936例(88.6%),平均完成冠状动脉吻合数(2.92±0.82)支。围术期病死率为64例(6.1%),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需透析患者83例(7.9%)、二次开胸止血率73例(6.9%)、围术期心肌梗死134例(12.7%)、新发房颤155例(14.7%)。术后随访率为92.2%,随访时间6(1,11)年,长期生存率93.6%,其中全因死亡58例,232例患者随访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术后新增长期透析患者34例。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急诊手术、术前透析史、脑梗史、左主干病变与围术期死亡成正相关(P=0.039,0.037,0.020,0.009,0.000),而非体外循环手术与围术期死亡呈负相关(P=0.002);术前透析史、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史及三酰甘油浓度控制不佳,随访期间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6,0.003,0.031)。结论 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搭桥手术的风险高于普通患者,其中女性、急诊手术、术前透析史、脑梗史及左主干病变是患者发生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而非体外循环可能是患者围术期恢复的保护性因素。此外,术前透析史、COPD病史及三酰甘油控制不佳则是术后中远期发生MACCE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术后远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诊治的4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访观察,对临床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讨论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3%、30.8%和6.2%,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是否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c drainage,PTCD)、病理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神经侵犯是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患者的有神经侵犯和肿瘤低分化程度是降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总体预后不良,分化程度低及伴有神经侵犯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CKD各期进展情况,构建初步的分级预后多状态Markov模型。方法:对272例CKD随访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建立包含CKD1期、CKD2期、CKD3期、CKD4期、CKD5期、死亡/终末期肾病期6个状态的Markov模型,探讨患者的分级预后。结果:平均观察年限2.0年。CKD1-2期转移的概率为9.2%/年,CKD2-3期转移的概率为10.9%/年,CKD3-4期转移的概率为13.2%/年,CKD4-5期转移的概率为16.1%/年,CKD5期-死亡/终末期肾病转移的概率为47.1%/年。以多状态Markov模型预期本队列今后50年处于CKD1期的平均时间为11.1年,处于CKD2期的平均时间为7.8年,处于CKD3期的平均时间为5.4年,处于CKD4期的平均时间为2.5年,处于CKD5期的平均时间为1.0年,预期平均寿命或肾存活期为27.8年。结论:应根据CKD不同分期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评估患者病情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在评估T1期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NMIBC)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T1期NMIBC患者215例,收集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情况。作术前LMR与患者预后关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LMR的最佳分界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LMR<3.86,n=77)和高LMR组(LMR≥3.86,n=138);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LMR水平患者的累积DFS率和OS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DFS和OS的因素。 结果 215例T1期NMIBC患者随访2~92个月,DFS率为59.07%,OS率为65.12%。Kaplan-Meier曲线示,低LMR组患者累积DFS率(χ 2=4.784,P=0.029)与累积OS率(χ 2=7.146,P=0.008)均明显低于高LMR组。肿瘤大小≥3 cm(HR=1.398,95%CI:1.042~1.875,P=0.025)、病理G3级(HR=1.266,95%CI:1.026~1.563,P=0.028)、LMR≥3.86(HR=2.347,95%CI:1.080~5.101,P=0.031)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DFS的独立因素;肿瘤大小≥3 cm(HR=1.228,95%CI:1.015~1.484,P=0.034)、病理G3级(HR=1.366,95%CI:1.017~1.834,P=0.038)、LMR<3.86(HR=2.008,95%CI:1.052~3.832,P=0.035)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OS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前外周血LMR水平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低水平LMR患者术后的NMIBC进展风险与死亡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湖北省2008—2018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湖北省2008—2018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存及死亡信息,利用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7 322例研究对象,观察期内在治的有83.70%,死亡9.96%,停药3.67%。死亡病例中,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的占47.65%;所有艾滋病患者第1、2、3、4、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77%、95.51%、94.73%、94.24%、93.83%。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水平的患者死亡风险分别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患者的3.644倍(95%CI:2.376~5.587)、2.58倍(95%CI:1.641~4.064);职业是家政及服务业的艾滋病患者死亡风险是农民患者的1.414倍(95%CI:1.184~1.690);机会性感染数量1~2种、3种及以上的患者,死亡风险是未患机会性感染患者的0.392倍(95%CI:0.303~0.507)、0.794倍(95%CI:0.620~1.017);WHO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艾滋病患者,死亡风险是Ⅰ~Ⅱ期的0.520倍(95%CI:0.443~0.611);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351~500个/μL、 201~350个/μL、≤200个/μL的患者死亡风险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的1.356倍(95%CI:0.493~3.733)、3.419倍(95%CI:1.392~8.396)、11.936倍(95%CI:4.922~28.945);确证—开始治疗时间越长,死亡风险越高;开始治疗时年龄越低,死亡风险越高,初始治疗方案含替诺福韦的比不含的死亡风险低。结论 湖北省2008—2018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生存状况较其他省好;文化程度越高、WHO临床分期越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开始治疗时年龄越低、初始治疗方案不含替诺福韦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在标准联合模型基础上添加纵向监测变量斜率项后在纵向生存数据中的动态预测效能。 方法 基于R 3.6.2软件JM包中的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2)数据集,分别构建标准联合模型和时变斜率参数化联合模型,分析两种联合模型的拟合结果,对比两种联合模型对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效能,对患者进行个体生存率的动态预测。 结果 标准联合模型结果显示:log(serBilir)每纵向增加一个单位,患者发生死亡风险增加3.852 0倍(95%CI:3.152 5~4.706 3)。时变斜率参数化的联合模型结果显示:log(serBilir)每纵向增加一个单位,患者发生死亡风险增加3.135 2倍(95%CI:2.433 2~4.039 8)。纵向轨迹斜率每增加一个单位,患者死亡风险就增加17.431 9倍(95%CI:2.399 6~126.633 9),log(serBilir)纵向轨迹的斜率与肝硬化患者的死亡风险高度相关(P<0.000 1)。比较两个模型的动态预测效能,两个联合模型均表现出患者未来4年的生存率比未来2年精度要高。而时变斜率参数化联合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范围(0.714 2~0.831 1)比标准联合模型AUC范围(0.645 0~0.836 1)小,预测性能更稳定。对随机1例患者预测4年后的生存率为0.850 3(95%CI:0.481 0~0.963 9)。 结论 标准联合模型和时变斜率参数化联合模型均可用于分析纵向生存资料中纵向监测指标与生存结局之间的关联性,而且时变斜率参数化联合模型在满足标准联合模型的功能同时考虑了纵向监测变量轨迹斜率对生存结局的影响,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比标准联合模型有较高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总结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应用手术联合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的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75例原发性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患者,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或部分切除,经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制定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于术中或术后植入放射性粒子,处方剂量60~120 Gy。患者定期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肿瘤控制及生存情况,并应用Cox回归分析对其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5例患者3年、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0%、78.8%,T1~T2患者分别为92.2%、82.0%,T3~T4患者均为82.6%。无瘤生存率为3年74.9%、5年54.3%。总生存率3年、5年分别为86.0%、79.6%,其中T1~T2患者均为91.3%,T3~T4患者分别为73.9%、59.7%。3年、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4.4%、76.7%,其中T1~T2患者分别为83.4%、79.6%,T3~T4患者分别为86.0%、67.8%。通过COX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年龄是影响患者局部控制的预后因素,肿瘤分期及肿瘤部位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作为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术后辅助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高龄者易出现局部复发,肿瘤分期高及肿瘤位于鼻腔、鼻窦者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SS目的:探讨3-5期CKD患者高磷血症发病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3-5期CKD患者820例,分析患者高血磷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血磷与年龄、性别、肾脏替代疗法(血液透析疗法、腹膜疗法)、肾功能、合并症(高血压病史、心血管病史、糖尿病病史)、蛋白尿、吸烟、饮酒、病因、透析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血磷水平的因素。结果:820例3-5期CKD患者合并高磷血症者269例,发生率为32.80%,其中3期患者中高磷血症者为34例,占9.94%;4期患者中高磷血症者为77例,占30.67%;5期患者中高磷血症者为158例,占69.6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蛋白尿、肾功能分期、透析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透析龄长、肾功能分期为5期及合并高血压是高磷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透析龄长、肾功能分期为5期及合并高血压是高磷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危险因素的CKD患者更应该对其进行宣传教育,注意食用限磷食物及低蛋白食物,必要时可以给予磷结合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透析前营养状况以及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接受治疗的134例透析前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整体评估量表(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并分组,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史、营养宣教和治疗等情况,使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CK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CKD患者134例,SGA营养状况评估结果:134例CKD患者中,营养良好者107例(79.9%),轻中度营养不良者20例(14.9%),重度营养不良者7例(5.2%),CKD 1~5期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例(6.9%)、2例(5.4%)、7例(30.4%)、9例(39.1%)、7例(31.8%),3组间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肌酐及尿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C-反应蛋白≥3 mg/L、CKD 3~5期及合并糖尿病为CK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 透析前CKD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较高,尤其CKD 3~5期患者,其中年龄≥65岁、C-反应蛋白≥3 mg/L、CKD 3~5期及合并糖尿病是透析前CKD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透析前CKD患者营养不良的认识,注重上述危险因素的筛查,采取积极的营养治疗措施,降低透析前CK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