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椎体次全切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椎体次全切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sis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2个椎间隙者28例,累及3个椎闻隙者4例.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行颈前路钢板固定.结果 3例出现术后切口血肿,4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8例咽痛,3例螺钉松动.32例随访平均18个月,植骨于术后3~7个月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艮好.JOA评分平均提高7.8分,手术有效率为91.7%,优良率为76.0%.结论 椎体次全切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实现彻底减压,对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ORION颈前路钛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ON钛板固定术,术后平均随访16月。结果:根据Frankel分级的评价,本组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序的好转和恢复,植骨块术后在6个月内获得骨性融合,无钛板和螺钉松动及断裂现象存在。结论: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ON钛板固定系统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植骨牢固,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术后不需行石膏固定和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及钢板固定在脊髓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56岁,病程平均5年。病变累及2~3个功能节段。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3分。病变部位全部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固定术。结果:30例获随访,平均12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手术有效率93.3%(28/30),优良率80%(24/30),术后JOA评分平均为13.8分。结论: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前路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以下优点: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避免了由于椎间塌陷带来的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35例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患者采用北大三院标准观察疗效。结果:经6个月~5年(平均1年9个月)随访,优(改善率≥80%)32例,占91.4%;良(50%≤改善率<80%)2例,占5.7%;有效(5%≤改善率<50%)1例,占2.9%。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无植骨块脱出、塌陷、下沉等。脑脊液漏1例,经对症及局部加压包扎等治疗,1周后自愈。结论: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减压彻底,改善率高,植骨融合牢固,可作为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2例颈椎病根据不同节段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Zplate钛板内固定,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优良率83%。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有椎体柬征及有感觉障碍的病人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12例(9例四节段,3例三节段)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评估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植骨融合率、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该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植骨完全融合,颈椎生理曲度及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目的、术后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杨子斌  赵伟  吕乔  董锡亮 《中外医疗》2014,(10):90+92-90,92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MC+ 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比情况。方法分析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3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随机分组,治疗Ⅰ组(颈前路减压+MC+ 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组)13例和治疗Ⅱ组(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组)10例。结果两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前凸角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的前凸角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MC+R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改善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路改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优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2001年6月~2003年12月期间收治2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改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结果 22例获随访,平均21个月,植骨融合时间3~4个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手术有效率为100%(22/22),优良率为95.5%(21/22),术后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9.0分上升至平均16.6分。结论 前路改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显著优点及应用价值,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颈椎前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和长节段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累及≥3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6例,其中18例采用分节段单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其它椎间盘单独切除植骨内固定术(A组),即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另18例采用≥2个椎体一起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长节段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0.
田勇  卡索  刘成  李丹  马骁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1):1372-1373
目的:探讨椎体次全切除Zephir前路钢板结合钛网植骨融合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结果:根据Frankel分级的评价,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和恢复,6个月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钢板和螺钉断裂及松动.结论: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植骨牢固、可获得术后颈椎即时稳定、融合率高、术后不需要外固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杜炜  朱国兴  钱明权 《河北医学》2009,15(12):1436-1439
目的:分别总结经前、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体会,分析比较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骨科采取经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8例、经后路减压融合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的19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所有病例病变均在两个节段以上,术前术后按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术前、后之得分判定手术效果,进而比较分析两种术式的优长与不足。结果: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2.9个月,经前路组平均改容善率78.9%,优良率89.3%,有效率96.4%,经后路组平均改善率80.2%,优良率89.5%,有效率94.7%,两组病例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理想手段,对于压迫主要来自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确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前路手术椎间融合率高,且融合方向与颈椎生物应力一致,安全性优,而后路手术对3个节段以上的减压以及解除后方压迫为主的病例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节段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3个椎间隙者34例,4个椎间隙者4例。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行颈前路钢板固定。结果 术中硬膜撕裂2例,术后咽痛6例。38例随访平均22.5个月,植骨于术后12~28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螺钉松动、钢板翘起3例。无钢板、螺钉折断等并发症。JOA评分平均提高8.4分,手术有效率为94.7%,优良率为78.9%。结论 多节段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实现彻底减压,对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哲  吴建民  曹根洪  王临 《浙江医学》2010,32(6):804-806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对56例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中1个节段20例、2个节段19例、3个节段17例),分别采用经前路椎间隙扩大式潜行减压术或椎体次全切除加扩大式开槽减压术,两侧潜行减压的宽度标准为20mm(或该椎弓根间距80%以上),直视下彻底切除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和两侧钩椎关节后外缘骨赘、椎体上下缘骨赘等,同时松解颈髓和两侧神经根袖部。37例取自体髂骨植骨,12例采用椎间融合器,7例采用钛网植骨。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前路钛板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得到平均18个月随访,植骨在13~17周内融合,无骨不连、假关节发生;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钛板、螺钉等内固定物松动或损坏。神经功能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42±2.64)分上升到术后1个月时平均(1387±242)分(P〈0.01)。结论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两侧潜行减压的宽度达到20mm(或该椎弓根间距的80%以上),同时松解硬膜囊和两侧神经根袖部,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Uniplate颈前路钛板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7例颈椎疾病患者,其中脊髓型颈椎病32例,颈椎不稳7例,颈椎骨折13例,颈椎椎体肿瘤5例,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Uniplate钛板内固定,术后观察症状及功能明显改善情况,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脊柱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9.25±2.13)个月,术后X线检查显示全部病例生理弧度恢复,植骨愈合,无植骨块脱落、植骨不融合及假关节形成;无钛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等,症状及功能明显改善,按Odom评分标准,优45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3%。结论 Uniplate颈前路钛板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融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颈前路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3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后肢体功能及全身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0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椎间植骨全部融合,无断钉、断板及内固定松动。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由颈前路实施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经后路实施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期间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等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要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3及6个月时观察组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及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保持颈椎曲度,减轻疼痛症状,效果优于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17.
杜志勇 《中国医疗前沿》2011,(10):40+14-40,14
目的探讨不同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28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组),27例行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钛板内固定术(B组),25例行前路减压加PEEK-cage内植骨融合术(C组)。按JOA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析不同术式的融合率。结果三组神经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2.14%,88.89%,8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率分别为75.00%,77.78%,96.00%,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方式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是PEEK-cage内植骨融合术早期具有明显优势,可明显提高融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择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9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45例对照组行单纯减压植骨融入术,45例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征、JOA评分、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4.52±1.21)min、术中出血量(40.64±2.31)mL及JOA评分(13.30±2.53)分均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上肢疼痛及颈肩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疼痛及颈肩痛评分均得到了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行颈前路钢板固定。结果:30例获随访,平均28个月,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手术有效率为100%(30/30),优良率为93.3%(28/30)。JOA评分平均由术前的平均8分升至16.5分。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应用价值,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刘星和  李波  黄磊 《海南医学》2012,23(15):65-67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行前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脊髓功能术后改善率,并根据年龄、病程、术前评分进行分组,观察年龄、病程、术前功能评分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术后改善优良率为80.77%。年龄轻者、病程短者、术前功能评分高者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年龄、病程、术前脊髓功能评分是影响早期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