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3号染色体PCYT1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以115个由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双亲组成的核心家系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以上样品进行PCYT1A基因型检测,应用遗传统计方法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及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风险分析(HHRR)。结果:患者组和父母组中PCYT1A基因rs3772108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HHRR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传递和未传递给患者的等位基因C、T的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0.011,P>0.05);TDT分析结果表明,杂合子父母双亲的两个不同等位基因传递概率没有偏离50%(χ2=0.010, P>0.05)。结论:3号染色体上的PCYT1A基因rs37721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PLA2G4B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方法,在201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核心家系中检测PLA2G4B基因上的错义突变位点rs3816533的单核甘酸多态性,应用遗传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RR)和传递不平衡分析(TDT)。 结果:PLA2G4B基因rs3816533位点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父母组中基因型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HRR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传递和未传递给患病子女的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 = 0.840,P>0.05);TDT分析结果显示:杂合子父母双亲的2个不同等位基因传递概率没有偏离50% (χ2 = 0.818,P>0.05)。 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PLA2G4B基因rs3816533位点单核甘酸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可能无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类第6号染色体短臂HLA-DRB1、DQB1、DQA2和DQB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1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组成的核心家系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并利用遗传学统计方法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单倍体相对风险(HRR)及单倍型分析。 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HRR分析,DQA2基因的SNP(rs2239800:G/A碱基互换)等位基因频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 5.021,P=0.025);TDT分析,杂合子父母双亲的2个不同等位基因传递概率没有偏离50%;单倍型分析,HLA-II区可能存在多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的易感位点。结论:DQA2基因rs22398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POL基因家族APOL3和APOL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中国吉林省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双亲组成的97个核心家系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APOL3基因rs132630位点和APOL1基因rs2239785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利用拟合优度χ2检验分析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数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应用UNPHASED软件进行单体型相对风险分析(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APOL3基因rs132630位点和APOL1基因rs2239785位点基因型在患者组及其父母组中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HRR分析结果显示,rs132630和rs2239785位点等位基因在患者组和父母组的频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DD分析结果显示,rs132630和rs2239785位点杂合子父母双亲传递给患病子女的2个不同等位基因概率均未偏离50%(P>0.05)。结论:APOL3基因上的rs132630位点和APOL1基因上的rs2239785位点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类第5号染色体GLRA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91个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双亲组成的核心家系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1428157。 结果:父母组和患者组rs1428157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没有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显示,杂合父母传递给受累子女与非传递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RR)显示,该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该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读心症和思维连贯性障碍密切相关。 结论:GLRA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但其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读心症和思维连贯性障碍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22q11区域内脯氨酸脱氢酶(PROD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在163个中国北方汉族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包括患者及其健康父母)中,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PRODH基因rs2058672(G/A碱基改变)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rs2058672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及其健康父母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HRR)显示,在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传递与未传递的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 =0.197,P>0.05);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显示,杂合子父母传递给患病子女的疾病基因与未传递的对照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0.163, P>0.05);rs2058672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无关联(P>0.05)。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PRODH基因rs2058672位点可能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PLA2G4C基因第一外显子区域小卫星多态性的关系,揭示DNA序列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以中国北方汉族无血
缘关系的9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81名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PLA2G4C基因第一外显子区域小卫星多态性。采用拟合优度χ2检验统计分
析PLA2G4C基因第一外显子区域小卫星多态性在不同分组中的分布情况,探讨PLA2G4C基因第一外显子区域小卫星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结果:PLA2G4C基因第一外显子区域存在27bp的重复序列(小卫星),经测序呈现1×27 bp、2×27 bp和3×27 bp 3种多态性;该小卫星多态性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纯合型(等位基因的拷贝数一致)基因型分布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杂合型(等位基因的拷贝数不一致)基因型分布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A2G4C基因第一外显子区域存在小卫星多态性,该小卫星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
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HDAC8)4个标签SNPs(Tag SNPs)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北方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双亲组成的208个核心家系(共计62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HDAC8基因上的4个Tag SNPs位点(rs12690254、rs3012655、rs497551和rs544484)利用Sequenom Mass Array 质谱阵列技术进行基因型检测,应用遗传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基于单倍型的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HDAC8基因上的rs12690254、rs3012655、rs497551和rs544484 4个位点基因型在患者组和父母双亲组中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HHRR分析,父母传递和未传递给患病子女的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T分析,HDAC8基因上rs12690254、rs3012655、rs497551和rs544484 4个位点杂合子父母双亲传递给患病子女的2个等位基因概率未偏离50%( P>0.05)。结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HDAC8基因rs12690254、rs3012655、rs497551和rs54448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可能无关联。  相似文献   

9.
PTGDS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PTGDS基因rs38145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 检测中国北方汉族141个由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组成的核心家系的基因型,应用遗传统计学方法进行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 患者组和父母组PTGDS基因的rs3814500位点基因型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HRR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传递和未传递给患病子女的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0.095, P>0.05);TDT分析结果显示,杂合子父母双亲的2个不同等位基因传递概率没有偏离50%(χ2=0.103,P>0.05)。结论: 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PTGDS基因rs38145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可能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载脂蛋白D(APOD)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291个核心家系(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APOD基因上rs2280250位点基因型,应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rs2280250位点基因型A/A、A/G和G/G在患者组和父母组中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χ2=0.178,df=1,P=0.673;χ2=0.597,df=1,P=0.440);②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显示,杂合子父母传递给受累子女的等位基因未偏离50%(χ2=0.030,P=0.862) ;③单倍体相对风险分析(HHRR)表明,rs2280250位点等位基因在患者组和父母组的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0.055,P=0.815)。结论:APOD基因上rs2280250位点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DTNBP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06个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患者及其健康父母)中DTNBP1基因上rs947686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检测,应用遗传学统计方法对基因分型资料进行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 rs9476867位点基因型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HRR分析结果表明,rs9476867位点(G/A碱基互换)等位基因频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0.706,P>0.05);TDT分析结果表明,杂合子父母双亲的rs9476867位点等位基因传递概率没有偏离50% (χ2=0.641,P>0.05)。结论: DTNBP1基因上rs947686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相似文献   

12.
Searching for a schizophrenia susceptibility gene in the 22q11 reg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 genetic association for schizophrenia within chromosome 22ql 1 in a Chinese Han population.Methods The PCR-base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ct three singlen 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rs165655 (A/G base change) and rs165815 (C/T base change) present in the ARVCF(armadillo repeat gene deletion in velocardiofacial syndrome) locus, and rs756656 (A/C base change) in the LOC128979(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 locus, among 100 Chinese family trios consisting of fathers, mothers and affected offspring with schizophrenia. Genotyp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 methods including haplotype relative risk (HRR) analysis, 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 (TDT) and haplotype transmi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genotype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of three SNPs were all in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P>0.05). Both the HRR and the TDT analysis showed that rs 165815 was associated with schizophrenia (22=6.447, df=- 1, P=0.011 and X^2=6.313, df=1, P=0.012, respectively),whereas the other two SNPs did not show any allelic association. The haplotype transmission analysis showed a biased transmission for the rs165655-rs165815 haplotype system (X2=17.224, df=3, P=0.0006) and for the rs756656-rs165655-rs165815 hapoltype system (X^2=20.965, df=7, P=0.0038). Conclusion Either the ARVCF gene itself or a nearby locus may confer susceptibility to schizophrenia in a Chinese Han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KCNJ10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在90个中国北方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双亲组成的核心家系中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1186679位点的基因型。结果:rs1186679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RR)结果显示rs1186679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χ2=0.775, P>0.05);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表明,杂合父母传递给受累子女与非传递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 =1.025,P>0.05)。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KCNJ10基因位点上的rs1186679与精神分裂症可能无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类第 6号染色体上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易感基因位点。方法 :应用 PCR-RFLP方法检测 88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组成的核心家系单核苷酸多态性 ( SNP)rs3870 71。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父母 rs3870 71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 ;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 ( HRR)表明 ,该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 χ2 =0 .5 4 9,P>0 .0 5 ) ;传递不平衡检验 ( TDT)显示 ,父母和患者之间不存在传递不平衡 ,杂合父母传递给受累子女与非传递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 ;该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妄想症状密切相关 ( χ2 =7.1 89,P=0 .0 2 8)。结论 :rs3870 71本身不是决定精神分裂症易感的 SNP位点 ,但是其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妄想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