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分析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大鼠血糖、甘油三酯(TG)以及总胆固醇(TC)水平的影响和内在联系.方法:大鼠共4组,每组16只.①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②阳虚组:手术切除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 brown adipose tissue,BAT),余同①组;③脾阳虚组:高脂饲料(83%普通饲料,15% TG(TG),2%(TC)在19℃环境喂养,余同②组;④中药组:附子理中汤每天按4 g·kg-1ig;余同③组.全部4组动物4周后第1天左颈总动脉插管取血检测血糖、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结果:①各组血糖含量(mmol·L -)的比较:阳虚组(1.40±0.071)与对照组(5.41±0.08)相比血糖降低(P<0.01);脾阳虚组(5.81±0.08)与阳虚组相比血糖升高(P<0.01);附子理中汤组(5.01±0.08)与阳虚组相比,血糖升高(P<0.01);附子理中汤组与脾阳虚组相比,血糖有下降趋势.②各组血清TG含量(mmol·L-1)的比较:阳虚组(0.284±0.110)与对照组(0.487±0.076)相比血清TG降低(P<0.01);脾阳虚组(0.620±0.184)与阳虚组相比血清TG增加(P<0.01);附子理中汤组(0.462±0.111)与阳虚组相比,血清TG升高(P<0.01),附子理中汤组与脾阳虚组相比,血清TG有下降趋势.③各组血清TC含量(mmol·L -)的比较:脾阳虚组(0.183±0.025)、附子理中汤组(0.211±0.026)与对照组(0.081±0.020)相比血清总TC均升高(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使血清TG降低;增加对葡萄糖的利用及加强其代谢,使血糖水平降低.附子理中汤“健脾”功效表现为促使糖和脂类代谢趋向正常,从而使血糖和血脂向恢复正常水平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脾阳虚证大鼠胃生长素(Ghrelin)改变的特征,以及温阳健脾方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Ghrelin的改善情况,以探讨Ghrelin在脾阳虚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附子理中汤干预脾阳虚证可能的药效环节。方法:实验动物新生大鼠饲养6周后按体重随机均衡分为4组,每组16只。阳虚组手术切除BAT,脾阳虚组复合高脂饲料与寒冷刺激,中药治疗组给予附子理中汤,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4周后取材检测血清Ghrelin水平。结果:脾阳虚组和对照组相比,体重增长率明显下降(P0.01);中药组和脾阳虚组相比,体重增长率上升(P0.01)。脾阳虚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清Ghrelin含量降低明显(P0.01);中药组和脾阳虚组相比,血清Ghrelin含量升高(P0.01)。结论:实验结果提示,Ghrelin水平下调可能是脾阳虚证大鼠模型形成机制中的神经内分泌基础之一,而附子理中汤可通过上调Ghrelin水平来改善脾阳虚证,从而达到"健脾"和"温阳"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脾阳虚大鼠回肠组织中GSH-Px、MDA,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和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检测,及经附子理中汤干预治疗后三对指标变化情况,探讨脾阳虚证状态下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能量代谢障碍的机制,及附子理中汤改善脾阳虚证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经典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塑造脾阳虚大鼠模型,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阳虚模型组、中药反证组,用ELISA检测大鼠回肠组织中GSH-Px、MDA,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和Na~+-K~+-ATP酶、Ca~(2+)-Mg~(2+)-ATP酶的表达水平。结果:脾阳虚状态下,大鼠回肠组织中GSH-Px、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和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P<0.01),而MDA含量呈上升的趋势(P<0.01);经附子理中汤中药治疗后,其活性均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P<0.01),MDA含量也有所下调(P<0.05)。结论:脾阳虚证状态下及中药治疗后,抗氧化酶与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能量代谢障碍的影响,提示可能与脾阳虚证的病理机制及附子理中汤的作用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4.
脾阳虚证大鼠棕色脂肪组织和解偶联 蛋白1关联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高脂饮食和中药干预在实验动物能量代谢中的关联性和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①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d70~d98每天按10 g.kg-1体重生理盐水ig。d98检测刺激性产热,观察2 h肛温变化曲线和温度峰值,计算温度曲线下面积;②阳虚组:d42手术切除肩胛间BAT,余同①组;③脾阳虚组:d49~d98高脂饲料(83%普通饲料,15%甘油三酯,2%胆固醇)喂养;隔日19℃环境喂养,余同②组;④中药组:d70~d98每天按4 g.kg-1体重附子理中汤ig。余同③组。每周测体重1次。以效能体重增长率、效能产热温度峰值、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为参考指标。取BAT测UCP1表达量。结果:①效能体重增长率,脾阳虚组与阳虚组相比体重增长减慢(P<0.01);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体重增长加快(P<0.01)。②效能产热温度峰值,脾阳虚组与阳虚组相比效能产热温度峰值升高(P<0.01);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效能产热温度峰值升高(P<0.01);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效能体重增长率与效能产热温度峰值变化程度呈正相关。③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脾阳虚组与阳虚组相比产热曲线下面积增加(P<0.05);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增加(P<0.01)。效能体重增长率与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变化程度呈正相关。中药组上调UCP1表达量,和阳虚组以及脾阳虚组相比,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温阳健脾中药促使高脂饮食转化为BAT并提高其产热活性。温阳健脾中药上调UCP1在BAT中的表达,通过UCP1的解偶联作用,使BAT分解产热而改善阳虚畏寒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减肥胶囊减肥机理的分子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减肥胶囊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减肥机理。方法采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药物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脂肪组织瘦素基因(Leptin mRNA),下丘脑神经肽Y基因(NPY mRNA)及解偶连蛋白2基因(UCP2 mRNA)表达水平,采用放射性免疫技术检测药物治疗组及非药物治疗组大鼠血清瘦素(Leptin)及神经肽Y(NPY)的含量。结果减肥剂量高、低剂量组均可降低大鼠血清Leptin水平,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后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浆NPY水平均有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减肥胶囊高剂量组脂肪组织Leptin mRNA及下丘脑NPY mRNA表达水平下降,同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减肥胶囊高、低剂量组UCP2 mRNA水平均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减肥胶囊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影响了大鼠脂肪组织Leptin mRNA、下丘脑NPY及UCP2 mRNA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大鼠骨骼肌能荷及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附子理中汤组,模型组施行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切除术,饲以高脂饲料,19℃环境喂养3周。附子理中汤组在模型组基础上以附子理中汤按5 mL·kg-1体重ig,每日1次,连续ig4周。测定大鼠骨骼肌能荷值,RT-PCR法检测CNTF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骨骼肌能荷(0.042±0.018)比较,模型组(0.032±0.014)与附子理中汤组(0.024±0.012)的能荷值均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汤组的能荷值降低明显(P<0.05)。对照组CNTF mRNA相对表达量为(0.862±0.072),模型组CNTF mRNA相对表达量(0.426±0.056)较对照组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汤组CNTF mRNA相对表达量(0.838±0.068)升高(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对CNTF mRNA表达有调节作用,通过上调CNTF mRNA表达,增加CNTF含量,发挥CNTF对骨骼肌营养作用和能量代谢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对关木通所致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功能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 将SD雌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20)、模型组(n=20)、对照组(n=20)、中药组(n=20),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予以关木通煎剂[60g/(kg·d)]灌胃造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予以泼尼松[0.5mg/(kg·d)],中药组予以加味附子理中汤,共治疗3周,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及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 造模后大鼠均出现了脾阳虚症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和对照组血肌酐、尿素氮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对照组血肌酐、尿素氮及临床症状积分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中药组血肌酐、尿素氮、临床症状积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木通所致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临床表现以脾阳虚为主;加味附子理中汤能改善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的肾功能和临床表现,提示对急性马兜铃酸肾病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对腹泻型肠易激(D-IBS)大鼠模型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健康SPF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组,用束缚应激加番泻叶灌胃方法为基础联合复制腹泻型IB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按20 mL·kg~(-1)),中药组以附子理中汤(按1.5 g·kg~(-1))给药,1次/d,连续14 d。采用ELISA法检测IgA、IgG、IgM、CD4、CD8、CD45的含量。结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的CD4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大鼠血清的CD4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CD4/CD8比值与正常组相比有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大鼠血清CD4/CD8比值与正常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的IgA、IgG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附子理中汤中药组大鼠血清的IgA、IgG,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可以提升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体液免疫,对协调D-IBS的免疫失衡状态是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阳虚模型大鼠"运""化"功能的增龄性变化。方法:将新出生40只Wistar大鼠,体质量(5.6±0.5)g,采用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组织切除术及高脂饮食隔日寒冷环境刺激造模,术后随机分为8周龄模型组、16周龄模型组、32周龄模型组、64周龄模型组4组,每组10只。另外40只大鼠用来设立相对应的同周龄的对照组4组,每组10只。到了相应的周龄后,检测胃肠动力学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胃促生长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胃促生长素、胃泌素、瘦素、神经肽Y水平。结果:32周龄模型组、64周龄模型组分别与同周龄对照组比较,在胃肠动力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胃泌素、瘦素、神经肽Y水平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胃促生长素表达有增龄性递减趋势。结论:脾阳虚模型大鼠"运""化"功能随增龄减弱,与胃促生长素调节胃肠运动和调控胃泌素、瘦素、神经肽Y水平通路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激惹诱导心律失常大鼠血清中NPY、CST的变化及中药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A)、中药对照(B)、β受体阻滞剂组(C)和造模前对照(D)等4组。A、B、C组分别与造模前12只大鼠中血清NPY、CST水平做比较分析。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造模前后各组大鼠血清神经肽Y(NPY)和儿茶酚胺抑素(CST)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NPY、CST含量明显高于造模前对照组的(P<0.05),中药组NPY、CS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NPY、CST水平较西药组仍有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肽Y与儿茶酚胺抑素均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中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神经肽含量,升高儿茶酚胺抑素的表达水平,中药疏肝法对心律失常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