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蜂胶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蜂胶组各10只。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用56%红星二锅头灌胃,蜂胶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蜂胶1.0g·kg^-1·d^-1灌胃,共12w。12w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肝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活性。结果(1)血清ALT、AST水平:模型组的AST、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蜂胶组的AST、ALT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肝组织SOD、MDA水平:模型组SOD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蜂胶组SOD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蜂胶组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蜂胶能通过增强肝组织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降低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而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酒精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酒精灌胃法制作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对照组、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组、乙酰半胱氨酸低、中、高剂量(150,300,600mg/kg)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大鼠肝脏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制作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结束后,乙酰半胱氨酸各剂量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均减少(P〈0.01),血清TNF-α的含量降低(P〈0.01),炎性介质的释放不同程度地减少。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可以减轻肝脏的炎性损伤,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清肝利胆口服液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白酒制备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清肝利胆口服液按高、低剂量灌胃。连续8周,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含量,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并观察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清肝利胆口服液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AST、ALT含量。与肝损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受试样品高、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的MDA含量均值均低于肝损模型组;GSH含量均高于肝损模型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较肝损模型组显著减轻。结论:清肝利胆口服液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乌索酸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索酸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乙醇灌胃法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病理模型,分别以乌索酸按30mg/kg、60mg/kg小鼠口服给药,观察其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急性肝损伤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乌索酸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乌索酸对酒精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庞辉  汤桂芳  玉艳红 《广东医学》2006,27(12):1786-1787
目的观察螺旋藻多糖对大鼠肝脏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灌服螺旋藻多糖1周后,用四氧化碳(CCl4)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测定大鼠肝匀浆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Ca^2+-ATP酶活性和磷脂酶A2(PLA2)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Cl4损伤模型组MDA含量和PLA2活性升高,GSH—Px活性和Ca^2+-ATP酶活性降低(均P〈0.01),螺旋藻多糖高、低剂量组能降低肝匀浆线粒体MDA含量(P〈0.01,P〈0.05);提高GSH—Px活性(均P〈0.01);螺旋藻多糖高剂量组能提高Ca^2+-ATP酶活性(P〈0.05);降低PLA2活性(P〈0.05),且与药物剂量有一定相关,作用与联苯双酯相似。结论螺旋藻多糖对化学性肝线粒体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软坚护肝片(RJHGT)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CCl4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RJHGT各组能够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与模型组比较,RJHGT能降低血清ALT、AST、AKP的活性及肝组织中MDA、GSH的含量(P〈0.01或〈0.05);提高T-AOC能力及SOD、GSH.PX的活力(P〈0.01或〈0.05)。结论RJHGT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藏药七味红花殊胜散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不同剂量观察七味红花殊胜散对CCl4所致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的影响,观察小鼠血清SOD、MDA和GSH的水平。结果:七味红花殊胜散可以明显降低血清中ALT和AST活性(P〈0.05),提高血清中SOD的活性(P〈0.05)和GSH水平(P〈0.05),降低MDA的水平(P〈0.05),大剂量组效果显著;小鼠肝组织切片(光镜)观察,肝细胞病理学改变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轻。结论:七味红花殊胜散对CCl4所致的化学性肝损伤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山莨菪碱对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建立卡介苗与脂多糖(BCG+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计算肝脏、脾脏重量指数,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小鼠腹腔注射山莨菪碱,连用7d,可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P〈0.01),使升高的肝指数降低(P〈0.05,P〈0.01),脾指数也呈降低趋势;山莨菪碱还可明显降低肝匀浆MDA含量,使降低的肝匀浆GSH—px、SOD活性升高(P〈0.05,P〈0.01),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论 山莨菪碱对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保肝机制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活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时代音  董蕾  鲁晓岚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519-521,524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在改善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酒精灌胃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同时以乙酰半胱氨酸300mg/kg,进行干预,每日1次。第12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血、肝组织标本,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观察光镜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酒精模型组动物血清ALT、AST、MDA值分别为76.50±8.70U/L,188.10±24.2U/L和20.60±3.60nmol/ml,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SOD值为196.12±24.03U/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同时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大量脂滴浸润和炎症改变。而乙酰半胱氨酸组动物血清ALT、AST、MDA值分别为49.40±9.61U/L,150.60±26.90U/L和8.90±1.41nmol/ml,较酒精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SOD值为279.9±7.9U/L,较酒精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乙酰半胱氨酸组肝组织仅见少数肝细胞肿胀及少量脂滴浸润。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甜菜碱对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分别以甜菜碱不同剂量(200~800mg/kg)干预4周,然后测定大鼠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ALT、AST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同时观察肝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经甜菜碱干预的大鼠血清中tHcy、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0.01),同时肝组织中的GSH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O.01)。肝组织形态学评估表明,甜菜碱显著减少了肝脂质沉积和炎症细胞的浸润。结论:甜菜碱对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纠正甲硫氨酸循环的异常和转硫基作用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胰腺炎组(P组)、褪黑素组(T组),每组16只。各组于建立模型后24h抽血测定血淀粉酶(AMY)、丙氨酸转移酶(AIJ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SOD)。结果S组、T组与P组相比,血清AMY、ALT、AST、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T组与S组相比变化更明显。结论褪黑素可以减轻重症胰腺炎时的肝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龙胆草水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龙胆草水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四氯化碳及D氨基半乳糖分别制作大鼠急性肝细胞坏死模型,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LT)及丙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用比色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龙胆草水提取物能明显抑制由四氯化碳和D氨基半乳糖所致急性肝细胞坏死大鼠血清中ALT及AST含量的升高,提高血清中SOD和GSHPX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结论]龙胆草水提取物对四氯化碳及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给药后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取肝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组的黄芪注射液均可明显降低TAA所致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升高,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黄芪注射液组肝组织变性、坏死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P<0.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对TAA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N-乙酰半胱氨酸对肝损伤大鼠体内NO水平及NO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肝损伤大鼠肝脏病理的影响及对肝脏损伤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 1次;肝损伤模型组:给予D-gal 1g/kg腹腔注射1次;NAC实验组:于腹腔注射D-gal 1g/kg后6、12、18 h分别腹腔注射NAC 0.1mmol/kg 1次.急性肝损伤模型建立后24h取血及肝组织标本,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测定其血清、肝组织NO水平及肝组织NOS活性.结果:NAC实验组大鼠的肝脏病理形态较肝损伤模型组有所改善,其血清NO水平较肝损伤模型组增高,而肝组织中NO水平较模型组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NAC组大鼠肝组织中cNOS活性较模型组有明显提高,而iNOS活性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均<0 05).结论:NAC可以改善急性肝损伤大鼠的肝脏病理改变,该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影响不同型别的NOS活性而改变体内不同部位的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玉米黄质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以及玉米黄质低、中、高剂量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脏系数,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MDA含量以及组织病理系数。结果:玉米黄质各剂量组均能升高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与肝组织SOD、GSH-Px活性(P<0.01),降低血清ALT、AST活性(P<0.01)和降低血清与肝组织MDA含量(P<0.01),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结论:玉米黄质对CCl4所致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N-乙酰半胱氨酸对脂多糖所致枯否细胞功能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脂多糖所致体内枯否细胞功能改变的影响及相应机理。方法:36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保护组小鼠于注射Galn/LPS前1h,NAC700mg/kg体重灌胃,并随后分别测定血浆肝匀浆TNFα、GSH含量,枯否细胞吞噬功能和CD68的表达。结果:NAC预处理可明显抑制脂多糖所致TNFα水平升高和枯否细胞活化及吞噬功能改变。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可通过调整氧化还原状态,抑制枯否细胞活化,从而减轻脂多糖所致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瑞芬太尼后处理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 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HIRI组(I/R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槲皮素组(Q组)。制备大鼠HIRI模型。R组再灌注开始10 min内给予瑞芬太尼4 g/kg;Q组在给予瑞芬太尼前先给予槲皮素7 mg/kg。再灌注结束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HSP70含量。 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3组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MDA、HSP70含量均升高,而肝组织SOD活性I/R组和Q组降低,R组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ALT、AST活性和MDA含量降低,而肝组织SOD活性和HSP70含量升高(P<0.05)。 结论 瑞芬太尼后处理可减轻大鼠HIRI的急性肝损伤,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其作用机制与增强肝组织HSP7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连续腹腔注射TAA复制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组,急性肝损伤模型(M)组,异甘草酸镁阳性对照(C)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替米沙坦干预(T1、T2、T3)组,每组20只.生化法检测血清谷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蕨麻多糖对CCl4致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昆明种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Cl4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组、蕨麻多糖低、中、高剂量组(200、400、800 mg/kg).给药7 d后用0.1%的CCl4灌胃,建立实验性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体重、脾脏系数、肝脏系数及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 蕨麻多糖能明显降低CCl4肝损伤小鼠血清巾ALT、AST的活性(P<0.05),且与剂量呈负相关.结论 蕨麻多糖对小鼠CCl4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中的变化及其意义.②方法 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肢体缺血再灌组(LIR组)和BQ-123(内皮素受体特异性阻断荆)+LIR组,每组8只.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浆ET-1、透明质酸(HA)、丙二醛(MD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肝组织ET-1、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和DNA双链百分率的变化.③结果 LIR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ET-1、HA、MDA、ALT、AST和肝组织中ET-1、MDA、MPO含量升高,肝组织DNA双链百分率下降(P<0.05),组织损伤加重.BQ-123+LIR组与LIR组比较,血浆ET-1、HA、MDA、ALT、AST和肝组织中ET-1、MDA、MPO含量下降.肝组织DNA双链百分率升高(P<0.05),组织损伤减轻.④结论 大鼠LIR后继发性肝损伤可能与肝微循环障碍有关,ET-1可能参与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