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开展证候规范化研究中,现在对"证"、'证候"等概念仍众说纷纭,未能统一,以致觉得越规范越糊涂.关键是"证"、"证候"均包含病变的现象和本质两种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和应用的混乱.因此,首先必须对"证"、"症候"、"证素"、"证名"、"辨证"、"病"、"症"、"症状"、"体征"等概念作出规范,统一认识,避免概念混淆.  相似文献   

2.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肝胃气痛"、"心胃气痛"、"泛酸"、"嘈杂"等范畴,主要由肝、脾、胃功能失调所致.笔者取"百合汤"、"丹参饮"、"小柴胡汤"、"金铃子散"、"颠倒木金散"方意,筛选化裁而成"疏肝益胃汤",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古代文献研究发现,其中医病名有"白处"、"白毋奏"、"白癞"、"龙舐"、"白癜"、"白癜风"、"白癜疯"、"癜风"、"白驳"、"白驳风"、"白定"、"白点风"等,并对其来源进行了探讨。同时,发现文献中关于"斑白"、"斑驳"的记载为许多疾病临床症状而非病名;"紫白癜风"可能包括3种病名即紫癜风、白癜风、紫白癜风。  相似文献   

4.
吴寒斌  吴晓明  刘鲲 《陕西中医》2007,28(11):1510-1512
目的:论述中医思维的十大特色。方法:从哲学、中国文化特质入手,归纳相关资料,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中医思维具有"整体观念"、"人本观念"、"重阴阳五行"、"恒动变易"、"司外揣内,取象比类"、"重用轻体"、"辨证论治"、"知常达变"、"顺势而治,以平为期"、"养胜于治,治本为上"十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以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人格变性为特征。分属中医"呆病"、"文痴"、"健忘"、"善忘"、"癫症"、"郁证"、"痴呆"、"不慧"、"神呆"、"愚痴"、"癫疾"等  相似文献   

6.
周仲瑛教授治疗大肠癌的治法治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整理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临证治疗大肠癌的治法治则探讨,从其"抗癌解毒"、"清肠利湿"、"软坚散结"、"搜剔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健脾助运"、"温肝补肾"、"滋阴生津"等治法的运用着手,进而探讨论述其治疗大肠癌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后,观察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均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减少,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不大,阿托品后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仍明显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结论: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延髓内与内脏传入信息相关的中枢核团神经元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学习与应用小柴胡汤应重视研究方药组成、柴胡用量及作用、煎煮与服用方法,权衡小柴胡汤主治"渴"与"不渴"、"嘿嘿"、"喜呕"、"血弱气尽"、"脏腑相连"、"颈项强"、"热入血室"、"如结胸状"、"如疟状"、"如见鬼状"、"必有表,复有里也"、"阳微结"、"假令纯阴结"、"舌上白胎者"、"更发热"、"诸黄"、"产后郁冒"、"血虚"、"但头汗出"、"邪高痛下"、"大便硬",以及权衡"柴胡证"及"柴胡汤证"适应范围与合方应用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感染后咳嗽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反复研习中医经典、现代文献及多年临床实践探索基础上,本文提出感染后咳嗽从"风"、"痰"、"气"论治的中医临证思路。从"风"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诱因、咳嗽病位、咳嗽特点、咳嗽演变等均以"风"为主导,故临证首当从"风"论治;从"痰"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病位、咳嗽诱因、咳嗽怪异程度等均与"痰"相关联,故临证论治勿忘"痰";从"气"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发作、咳嗽症状、咳嗽病程等均不离"气",故临证施治当调"气"。结论:感染后咳嗽诱导于"风"、变见于"痰"、发作于"气",临证当从"风"、"痰"、"气"论治,处方用药当同时体现祛风、化痰、调气的法度,至于药味增减、用量多寡,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古籍中所描述的"干癣"、"白癣"、"白壳疮"、"蛇虱"、"风癣"、"风"、"白"、"松皮癣"、"银钱疯"等,其名各异,症状也有所差异,但都是从不同角度较为形象的描述了本病的特征[1-2].  相似文献   

11.
《傅青主女科》是清代妇科专著,全书提到"鬼胎"、"嫉妒不孕"、"妊娠多怒堕胎"、"大怒小产"、"妄言妄见"、"忿怒"、"不语"七种女性"情志病",对其辨证论治进行了论述,体现了《傅青主女科》"强调从肾治本"、"重视疏肝养肝"、"善于健脾调胃"的学术特点,特别是将"重视疏肝养肝"贯穿于诊治"情志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近日,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为了更好地创建"三好一满意"医院,通过采取"三诊"、"三送"、"三好"和"三体验"等"四个三"形式,掀起了扎实有效的创建行动。"三诊"即上街义诊、上门出诊、下乡义诊。"三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内经》中"道"字进行检索、统计,以定量方式研究其分布、数量、类型等方面所表达的意义,以期对其基本含义及演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为经络研究提供原始文献考据资料。分析显示,"道"字含义有"针灸之道"、"天地之道"、"阴阳之道"、"水道"、"脉道"、"气道"、"血道"、"津液道"、"使道"等。得出结论,"道"字在《内经》时代其一般意义是道路,进而引申为法则、规律、原理,甚至进一步升华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直至道教概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挖掘沈敏鹤主任医师治疗卵巢癌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数据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整理。结果:用药频数最多者为茯苓,药物分类累积频数最高的是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和活血化瘀药,药物性味频数最多的为"温"、"甘"、"辛"。结论:沈老师认为"虚"、"寒"、"瘀"为卵巢癌的三大基本病机,临证善于运用"温"、"甘"、"辛"进行配伍,以"温"、"通"、"补"三法治疗卵巢癌。  相似文献   

15.
胡铁城,主任中医师、教授、江苏省名中医,从事中医老年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载,学验俱丰.胡师认为"精气亏虚"、"气血虚少"是老年疑难杂症的病理基础;风、阳、痰、火、瘀是老年疑难杂症的病理因素.故而老年疑难杂症的病机变化多为阴虚阳亢,或阴虚火旺,阳升气逆,血随气壅,痰液内聚或化风阳上潜,或血瘀经络等,从而导致"头晕"、"中风"、"头痛"、"失眠"、"胸痹"、"脏躁"、"老年性便秘"、"老年性浮肿"、"痛风"等病证.笔者有幸侍诊其侧,获益良多,兹将胡师临床治疗老年疑难杂症病案选析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组方药物紧凑"、"剂型单一"、"炮制简单"、"植物药为主"、"药物别名多"、"药用部位多"、"常用鲜品"、"疗法多样"和"擅用药膳"九个方面,分析了哈尼族验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朱丹溪"倒仓法"对当今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启迪意义。方法:以《格致余论》、《丹溪心法》为研究对象,分析朱丹溪"倒仓法"的原意,重视"倒仓法"研究的现实意义,提出现今运用"倒仓法"的原则和方法。结果:现今运用"倒仓法"必须强调预防为先、顾护正气、身心并重,从饮食"倒仓"、情志"倒仓"、运动"倒仓"、规律排便"倒仓"、药物"倒仓"等多方面综合实施。结论:古老的"倒仓法"具清理肠胃,荡涤留毒,"去苑陈痤",恢复平衡的作用,与现今"维护人体微生态平衡"观点不谋而合,对于中老年人和久病之人养生保健,开拓了新思路,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玲 《光明中医》2009,24(12):2231-2232
神经官能症是由于大脑高级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神经机能障碍性疾病,中医文献中无此病名的记载,但在"郁证"、"不寐"、"虚损"、"脏躁"、"惊悸"、"怔忡"、"百合病"、"奔豚"、"梅核气"等病症中多有描述.  相似文献   

19.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病因病机及证候学专著,在毒邪致病方面首次比较详细记录,"风毒"、"寒毒"、"热毒"、"水毒"、"湿毒"、"痰毒"、"恶毒"、"蛊毒"、"草毒"、"药毒"、"酒毒"、"兽毒"、"蛇毒"、"厉毒"、"斑毒"、"虫毒"、"气毒"、"鬼毒"等30余种毒邪名称及病因病机和相应证候,涉及临床44个病名,为毒邪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指由外感内伤等诸多不同的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的病变。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主要见于"胃脘痛"、"胃胀"、"纳呆"、"呕吐"、"痞满"、"反酸"、"嘈杂"等。金海生老中医对本病的诊治特点是:抓住"四纲"、"一中心"、"两疏通",通过精细辨证,合理疏方,因此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