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了范金茹教授对于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以及证治的深刻见解。针对扩张型心肌病目前尚无明确统一之病名,范师根据古代文献及个人经验,认为"心胀"一词命之妥当;其关键的病因病机,乃先天禀赋薄弱,或叠加后天调养失当,或禀赋邪毒之体,正气虚弱,复感毒邪,邪毒入中其心,日久终致心体胀大;临床辨治本病时,应当谨守病机,分期论治,范师将本病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进行辨证论治,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雾霾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及辨证分型进行了阐述。认为:雾属外感湿邪范畴;雾霾的病邪特征为湿毒;袪邪为治疗总则。临证可按以下四个证型来辨治:邪犯肺卫,湿重于毒;邪犯肺卫,湿毒并重;邪犯肺卫,毒重于湿;肺失宣降,湿毒并重。  相似文献   

3.
"毒邪致病论"是中医学病因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中医学者通过不断地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提出从"毒邪理论治疗银屑病"的学术观点,但是内容繁杂多样,缺乏系统性。本文将从简析"毒"的内涵、银屑病的"毒邪致病"理论、从"毒邪致病"出发探索银屑病的治疗及银屑病"毒邪"理论的展望4个方面进行阐述,同时提出"毒邪致病"是银屑病病因病机的重点之一,临证时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视解毒药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消渴属当今难治之病,近来有发病年轻化倾向。关于中医消渴的病因病机研究甚多,但仍处于完善之中,其实证多倾向于燥、热、瘀、痰、毒等,尤以毒邪毒证祸害最重,最难控制,每发毒证多危及生命,现就消渴络中毒邪发展传变进行浅析,以期为消渴毒证的临床分期治疗提供一点裨益。  相似文献   

5.
王祥麒教授认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病机可归纳为"肾精亏虚,瘀血入络,邪毒入髓"3点。肾精亏虚是本病发生最重要的病因病机。虚是内因,由虚而致瘀,又因虚而毒易入髓。瘀血、邪毒既是发病之因,又是病理产物,并贯穿疾病的始终。其临证以此为出发点,遣方用药每获良验。  相似文献   

6.
通过追溯伏毒学说的起源、研究进展,认为伏毒学说与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在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上有较强的相似性,如内外邪气可与内毒、外毒相联系;病机为正气亏虚,毒邪内伏,遇邪触发;证候特点表现为隐伏、缠绵、暗耗、暴戾、杂合、多变。在此理论基础上,对CTD-ILD提出扶正益气托毒、化痰通络解毒的治法,并结合示意图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痛风(Gout)是由于单钠尿酸盐沉积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病"范畴。应森林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对痛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独到的见解,提出"双毒学说"为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认为本病之核心病因病机在"毒",又因其发病时间、感邪性质、致病特点等不同,主张分期治疗,急性期(亦称外毒期或邪毒期)以"外感邪毒"为主,缓解期(亦称内毒期或伏毒期)以"内生伏毒"为主,基于"双毒学说"指导下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恰可为痛风性关节炎分期论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中医学毒邪的基础理论以及古今医家对于肝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的认识,从毒邪致病的角度认识肝肾综合征的发病病机,初步探讨从毒邪论治肝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从毒邪论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采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的优势。疫毒致病的病因病机理论为指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实践,可以证明"毒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研究对以疫毒致病病因病机理论为指导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研究的疗效进行Cochrane系统评价,其主要目的是评价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进而探索"毒邪侵袭,肝络受损"的病机,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潘军伟  曾怡龙  李亚平 《新中医》2020,52(1):175-177
顽固性失眠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情缠绵、迁延难愈的特点,病机关键在于肝失柔性,毒邪由伏层进入动层,证候由隐而显。柔肝解毒法是针对顽固性失眠病因病机所设立的特定治法,疗效确切。本文通过分析毒邪在顽固性失眠中的分类、层次,认识原发性、继发性毒邪,探讨柔肝解毒法的具体内涵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国医大师南征教授提出消渴肾衰核心病机为毒损肾络、邪伏膜原。消渴肾衰之毒繁杂,风、热、水、湿、痰、瘀诸邪内外相引蕴结于肾,皆能积而化毒。然瘀毒者,久病多瘀,瘀久成毒,审毒治瘀,当以“解毒通络保肾,活血化瘀导邪”为大法。根据瘀毒所在部位与性质,总结为“痰瘀上犯者,当复其宣肃”“湿瘀困中者,当调其升降”“浊瘀下注者,当引而竭之”“气滞血瘀者,当行气化瘀”“瘀从寒化者,当温阳化瘀”“瘀与热合者,当清热化瘀”“气虚血瘀者,当补气活血”,故消渴肾衰之瘀毒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病求本。文章总结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夹瘀毒的用药经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依据温病学理论,手足口病发病正值夏季,湿热当令,湿热之体,外感邪毒,内外合邪,湿热壅盛,熏蒸肌表,伤及营血,其病乃成。其病因主要为湿热毒邪,病机为湿热瘀毒,熏蒸肌表,病机转变的关键在于瘀毒,治疗当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笔者仅就临床运用温病学说指导手足口病的治疗浅谈如下,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了浊毒致病论的沿革,包括"浊"、"毒"的理论渊源、相互关系、浊毒致病的特征、浊毒的致病特点和浊毒证的临床表现,对浊毒致病论在现代中医病因学中的运用做了归纳总结,指出积湿成浊,浊郁化热,热蕴成毒,浊毒之邪深伏五脏六腑,最终形成繁杂的各脏器病理改变是诸病的病机关键。"浊毒"理论可以用于指导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所有浊毒致病或符合浊毒证诊断的疾病,均可以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诊治,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多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消渴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三多一少"的症状,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燥热"贯穿消渴病发展始终,燥热日久化生火热、湿热、痰热、瘀热毒邪,诸邪蕴结,毒邪内陷脏腑,加重消渴病情,形成复杂的病机变化,导致变证百出,如水肿、痈疽、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等病证,顽固难愈。历代诸多医家,在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文章从"燥热化毒"的角度来分析消渴病病因病机特点,为临床防治消渴及其并发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桂枝辛温解表,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的代表药。《伤寒论》太阳病篇以桂枝为主要药物的组方有35首之多,体现出它在治疗外感病中的重要地位。从张仲景广义伤寒角度理解,"温病""暑病"等均为"寒毒藏于肌肤"遇时而发。因此,桂枝辛温散寒、发汗解肌之法不仅适用于伤寒病证,而且对于"因寒而发"的诸多天行时疫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后世医家秉承张仲景桂枝法治疗伤寒中风、寒饮咳喘等,并丰富了其治疗范围,应用于风温、温疫、疟疾、痘疹等病证。特别是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的温病学派,提出了用桂枝"领邪外出",以汗法"通其郁闭"等法则,扭转了宋代以来"疑麻(黄)桂(枝)不用"的偏见,很好地诠释了桂枝治疗温病时疫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的中医病因命名为“艾毒”最为合适,属“疫毒”范畴。“艾毒”之“艾”取自艾滋病病名,艾毒之“毒”,包括疫之为毒、邪之甚为毒,邪结化毒、致病特点与“毒邪”相符等内涵。艾滋病的中医病名称为“艾劳”较符合客观实际。“艾劳”归外感类,属“疫病”范畴。“艾”取自艾滋病病名,“劳”为虚劳,明确了艾滋病元气亏虚、五脏气血阴阳俱虚的基本病机,并有病深难治、预后不良之义。  相似文献   

17.
全国名老中医石志超教授在国内中医界首倡"风毒"致病理论学术观点。石教授指出:风毒虽具有外感六淫风邪之特质,或初有感触,见症不急,稍延则暴烈顽酷,进展迅猛危重,与风邪致病所致的临床表现不符,应是风邪挟毒侵袭,兼易患体质,表里感召,内外合邪,风毒浊淤滞肺,当以"毒"冠之,谓之"风毒"更能准确地反映其病理实质及其病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因外感而发,传变迅速,病情危重,是风毒袭肺,蕴结胶固难解,戕害二天,或还入心肺,以致病情危殆。其发病与整个病理过程暗合石师的"风毒"学说,且无论标本,唯风毒贯彻始终。感于此并验于临床,笔者以"风毒"立论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以期发煌、充实老师的这一重要学术观点,举一隅之见,翼能给本病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8.
吕文亮 《世界中医药》2020,15(2):125-128
基于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进行解读。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NCP)是急性传染病,大部分患者初期以身热不扬、咳嗽、乏力、纳差、舌苔厚腻为主要症状,该病属于疫病范畴,主要病性为湿毒,属于中医的疫毒,可称之为湿热疫毒。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本病是时疫流行的疾病,需要与当令的"四时温病"病证相鉴别。立足点要针对"湿热疫毒"的病理表现及特点,离开了"湿热疫毒"就离开了主要病因。因此,早期虽然有寒湿阻滞,但寒湿化热是常态,发病过程中由湿热疫毒而热、喘、瘀、脱、虚,从病机而论有湿毒、热毒、瘀毒等不同的病性,故治之当不离湿热疫毒,"逐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疫毒、宣畅气机为主,把住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该指南从广泛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规范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利用中医药促进患者康复几个方面在第一版基础上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源流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源流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检索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相关现代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初步确定检索词。古籍文献梳理相关度高的古籍条文制定专家咨询问卷,通过专家咨询判断中医病名与糖尿病肾病的吻合程度,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名源流进行初步探索。结果:现代文献检索到相关文献17篇,提取相关中医病名11个,采用内容分析法,确定初步检索词"消肾,肾消,内消,肾渴,下消"。专家咨询研究认为"肾消"、"下消"与糖尿病肾病的吻合度较高。"消肾"与糖尿病肾病的吻合度,专家之间争议较大。而"肾渴"和"内消"的吻合度则相对较低。结论:中医病名源流探索研究是中医病名规范化的前提,其研究方法仍有待不断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康静教授基于《黄帝内经》理论认为肿瘤的致病因素与情志、外邪、饮食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与阴阳失衡,积损致热,热极成毒,虚痰瘀毒杂合相关,在此基础上运用"平调阴阳法"治疗肿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试图从现代医学最新的生物学模式:欲望和欲望模式及耗散结构理论的热熵病等观点证实《黄帝内经》中肿瘤的发病机制,并从"金元四大家"出发诠释了广义的"平调阴阳法"的内涵,结合典型病例,对"平调阴阳法"辨治肿瘤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肿瘤本质上以阴阳失衡为本,痰瘀毒邪相合为标,临床采用平调阴阳法,标本同治,进行细微的中医药调理,使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