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全球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经济呈现出下列发展态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城镇群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各城市竞争与合作局面交织并存;产业发展面临结构提升;以世博会为契机,共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为了顺应以上发展态势,应采取以下举措:实现产业升级,构建先进制造业基础;加强合作,构建统一、开放、规范的市场体系;以申办世博会为契机,把上海建成世界级城市;协调重点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打造绿色长三角。  相似文献   

2.
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完善全国统一市场体系;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同时,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平衡;在统筹兼顾中完善区域利益分配机制;在分类指导中实现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活动在各区域的合理匹配。在统筹区域发展中,长三角应率先进行系统创新。在发展模式上要从行政区主导发展模式转向功能区主导发展模式;在考核制度上要从单纯以经济指标来考核干部政绩转向建立以功能区域为基本单元的差异化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在机制上要由各区域生产力均衡布局机制转向构建区际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合作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合作是长三角经济合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苏、浙、沪应进一步消除合作障碍,完善旅游合作机制,建立无障碍旅游区,构建长三角旅游联合体和国际旅游圈。用“共赢互融”的理念处理好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旅游协调机构,建立长三角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建立共同市场信息、预警平台,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迫切需要进行环境经济立法,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法律保障;政府应鼓励科技创新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进行引导,监督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建立相应的产业市场,走政府、企业、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生态安全问题已经威胁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变现状刻不容缓。长三角生态安全状况的改善,不能仅仅依靠每个城市“独善其身”式的努力.这种努力是难以见效的。一湖、一江、一海以及其中密布的水网,把长三角各方生态粘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各方有着极为密切的生态联系以及较强的生态互动,生态安全走向一体化是长三角各方的必然选择。长三角生态安全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诸多层面予以展开:从体制层面看,当前各方应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协调机制以及区域生态安全应急合作机制;从经济层面看,当前各方应构建区域生态市场机制区域以及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从规划层面看,当前各方应进行区域生态安全总体规划以及区域生态安全专项规划;从社会层面看,当前各方应发挥第三组织的作用以及强化公众参与;从技术层面看,当前各方应进行生态安全技术联合攻关以及实现生态安全技术共享。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推动这个地区以竞合的方式在一个更大的区域市场空间来优化资源配置,以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有助于经济人格采取亲密合作的态度,从而有助于一个更大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形成一长三角区域不但有着优越的自然禀赋,而且有着充满巨大活力的吴越文化:吴越文化以其“经世致用”的价值内涵和精致典雅的文化气质,不但创造了古代太湖流域的灿烂文明,而且在其现代演进中,促成了长三角区域强势经济圈的形成。“十五”以来,长三角区域各地推进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建设,文化产业也方兴未艾,逐步建立起一种经济、社会与文化互动发展的新模式:同时,长三角区域文化也进入了一种自觉合作的时代,这将更进一步地增强长三角区域的经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问题是区域经济合作。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应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导的模式,其基本的运行理念是,不再简单的依靠行政、计划和政府间的协调手段,而是将政府的作用集中在撤除区域行政壁垒,提供区域无差异的公共产品,包括无区域歧视的各种规章、规范、规则等方面,从而创造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的外部环境。同时,在更多的方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将企业推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台,利用企业内地域分工的力量,促进地域问要素的流动与整合,推动地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而达到企业发展、地域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多赢目标。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要坚持政府推进、企业主导的方针,先易后难,逐步展开。在各次区域层面上,可以更多的采取项目合作的方式重点推进。在基础设施方面,长三角要构筑和完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体系。此外,江浙沪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也应在长三角的框架中实现,从而做到“基础产业协调发展,新兴产业共同发展,支柱产业互补发展”。  相似文献   

8.
资本在不同区域的配置,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各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关系密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相对于人力资本存量的缓慢增长,长三角三大区域固定资本投资都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其中苏南增幅最大,上海的增幅最小;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海最大,浙北最小;比较而言,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在三大区域都很小。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三角区域发展效应的大小、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在打造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快速率先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继续推进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长三角的可持续率先发展。目前,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仍存在着许多困境与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与行政壁垒的矛盾、区域共荣与地方利益的矛盾、高速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矛盾等方面。今后要不断深化发展理念,整合市场、政府、社会三种力量,发展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建构社会政策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背景、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信息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长三角地区应打破行政分割,深化合作,建立健全信息化区域合作机制,从战略和政策层面构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技术携手、互惠互利的信息化发展环境。这既是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有效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抢占全球信息化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长三角的持续快速发展中,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引人瞩目,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R&D的投入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十分显著。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雷同,缺乏规划引导,集群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严重影响了长三角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今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应在产业布局上加强引导,促进产、学、研体系的完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集群的环境,以此弥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区域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市场概念.在新的产业革命浪潮中,长三角完全有可能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其腹地转移.长三角地区与江西、安徽两省,经济联系密切,社会交往频繁,文化相互融合,具有较为广泛的合作基础.长三角与徽赣两省的合作发展,既是长三角区域内生发展的必然需求,又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是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联系的定量分析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2008年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从学术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长三角各等级中心城市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小集聚、大分散的特点且各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呈辐射状圈层结构。长三角一、二级中心城市对其他低等级中心城市具有绝对的经济辐射力,但是经济辐射带重叠区与经济辐射带塌陷区并存,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等城市均具有较大的经济辐射半径,经济辐射带与其他城市均有重叠,而苏北和浙江南部地区的部分中心城市,其经济辐射半径甚至不能覆盖其行政区范围,出现大范围的经济辐射带塌陷区。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国际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实现可持续率先发展有着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诸如环境资源人口压力巨大、经济粗放增长、社会矛盾累积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初步实现率先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层次推进,保持率先发展的势头,并且由经济的率先发展走向全面的率先发展、和谐的率先发展、可持续的率先发展,这是长三角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应有责任。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三角区域具备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条件,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长三角具有新阶段发展所需要的区域文化基础和精神资源。从区域文化看,长三角有着吴越文化、楚汉文化和海派文化的类型,这三种文化具有奋发进取而又精致典雅的特性。这种文化特性对于新的发展方式有积极的内在作用,但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还需要推进长三角区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应该借鉴英国的经验,以繁荣文学艺术来涵养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以创意产业的路径来开拓新的产业,以至整个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海地区崛起的战略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海地区在江苏省、长江三角洲以及中国东部沿海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随着交通格局的改善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江苏沿海地区的区位价值得到明显提升,将成为长三角北向拓展的重要轴线及江苏省域经济统筹发展的功能载体。江苏沿海地区要把握新的发展机遇,遵循都市圈融入、工业化带动、国际化提升和区域协同的发展战略思路,努力实现区域发展价值,真正成为江苏省、长三角北翼乃至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新的增长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