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CD8+CD28-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变化。方法良性及恶性胶质瘤患者各15例,并选择同年龄段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8+CD28-调节性T细胞,及其胞内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百分含量。结果胶质瘤患者的CD8+CD28-调节性T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且高级别患者明显高于低级别者(P<0.05);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IL-10及TGF-β1同样明显高于健康组及低级别组(P<0.05)。结论 CD8+CD28-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增多及功能的增强,可能是胶质瘤的一个重要免疫学机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外周血CD4+CD25+T细胞数目变化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可能关系.方法 行头颅CT或MRI,根据Pullicino公式(长×宽×CT或MRI扫描阳性层数/2)计算脑梗死体积.将152例患者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10 cm3)48例;小面积脑梗死组(<10 cm3)8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2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52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病48 h内(急性期)患者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浓度.比较各组调节性T细胞和TGF-β1水平差异.结果 大面积脑梗死组TGF-β1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小面积脑梗死组、TIA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小面积脑梗死组TGF-β1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TIA组及对照组(P<0.05); 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7分组血清TGF-β1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7分组(P<0.05).结论 TGF-β1和调节性T细胞与脑梗死面积有关,急性期梗死面积越大的患者TGF-β1和调节性T细胞越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清应答因子(SRF)和波形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脑胶质瘤组织(胶质瘤组)和正常脑组织(正常对照组)中TGF-β1、SRF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SRF、波形蛋白在胶质瘤组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高级别患者的TGF-β1、SRF、波形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低级别患者(均P0.05)。胶质瘤组不同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患者的TGF-β1、SRF、波形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RF分别与TGF-β1及波形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8,P=0.002;r=0.506,P=0.000)。结论 TGF-β1、SRF和波形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其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133 mRNA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43例胶质瘤患者、16例正常脑组织标本(均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内减压术切除的脑组织)进行CD133 mRNA检测.结果 (1)43例胶质瘤组织中CD133 mRNA表达全部呈阳性,而16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仅有1例CD133 mRNA表达呈弱阳性.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CD133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6.25%.病例组和对照组CD133 mRNA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病例组中,参照1993年WHO分级标准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组,计算分组的标本CD133 mRNA与β-actin mRNA灰度比值.Ⅰ级和Ⅲ、Ⅳ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级之间CD133 mRNA表达均高于Ⅰ级;Ⅱ级和Ⅲ、Ⅳ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级之间CD133 mRNA表达均高于Ⅱ级.(3)相关性分析:CD133 mRNA表达量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性(r=0.987,P<0.001).结论 检测胶质瘤组织中CD133 mRNA的表达可用于胶质瘤患者的诊断及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脑胶质瘤组织中胸腺嘧啶核苷激酶1(TK1)的表达和意义,以及其与细胞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 202例脑胶质瘤患者,经病理检查进行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及组织类型分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TK1和Ki67的表达.比较不同级别及类型患者脑胶质瘤组织中TK1表达的阳性率;分析TK1与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脑胶质瘤按WHO分级:Ⅰ级12例,Ⅱ级85例,Ⅲ级60例,Ⅳ级45例;组织类型分型:少突胶质细胞瘤28例,星形胶质细胞瘤174例.本组患者TK1阳性119例(58.9%);其中良性组(WHO Ⅰ级)患者无TK1阳性,低度恶性组(WHO Ⅱ级)阳性31例(36.5%),高度恶性组(WHO Ⅲ、Ⅳ级)阳性88例(83.8%);三组间TK1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0.001).星形胶质细胞瘤及复发患者的TK1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初发的患者(均P<0.05).TK1与Ki6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11,P<0.01).结论 恶性程度高、星形胶质细胞瘤及复发的脑胶质瘤患者瘤组织中TK1的表达增高;提示TK1表达可作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分型及复发的重要参考指标.TK1与Ki67正相关,提示TK1亦可反映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SDMD蛋白在颞叶胶质瘤合并癫痫患者瘤组织中表达及作用。方法纳入颞叶胶质瘤患者手术治疗54例,其中不合并癫痫28例,合并癫痫26例。手术切除瘤组织后,利用免疫组化检测病灶组织中GSDMD、Caspase-4、NLRP3、IL-1β、TNF表达情况。结果颞叶胶质瘤合并癫痫组患者病灶组织GSDMD、Caspase-4、IL-1β、TNF表达明显高于不合并癫痫组(P0.05或0.01),NLRP3表达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SDMD、Caspase-4、IL-1β、TNF在颞叶胶质瘤相关性癫痫患者病灶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癫痫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脑膜瘤组织学分型及分级等因素的分析,了解它们与肿瘤复发间的关系.方法 56例脑膜瘤标本分为复发组(n=30)、初发组(n=26),对全部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分级,统计学分析组织学分级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复发组上皮型17例(56.67%),纤维型7例(23.33%),两型比较,P<0.05.复发组组织病理学分级Ⅱ级、Ⅲ级者比率显著高于初发组(P<0.01).患者的年龄、性别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膜瘤复发在组织病理学分型上以上皮型居多,脑膜瘤组织学分级越高复发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显微手术后灶周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前瞻性观察25例脑AVM患者IL-17A、TGF-β表达情况,其中12例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行显微手术切除,设为栓塞组;13例行单纯显微手术切除,设为未栓塞组.6例对照组脑组织为来源于外伤及脑出血内减压术后的正常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检测AVM灶周脑组织IL-17A、TGF-β蛋白及mRNA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及未栓塞组灶周脑组织的IL-17A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栓塞组比较,栓塞组IL-17A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与未栓塞组TGF-β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栓塞组比较,栓塞组TGF-β蛋白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 mRN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L-17A表达升高参与了AVM血管扩张及再通的临床病理过程,而TGF-β表达升高具有抑制栓塞后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Beclin 1与临床胶质瘤病理等级和胶质瘤复发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胶质瘤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和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53例(WHO分级Ⅰ级7例,复发2例;Ⅱ级9例,复发4例;Ⅲ级11例,复发6例;Ⅳ级9例,复发5例),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胶质瘤标本中Beclin1的表达;体外培养胶质瘤耐药细胞系U251AR和非耐药U251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Beclin 1和耐药蛋白P-g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双链小分子Beclin 1干扰RNA(siBeclin l)转染U251AR细胞48h后Beclin 1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替莫唑胺(TMZ)作用U251、U251AR和U251AR-siBeclin 1后细胞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200μmol/L TMZ作用U251、U251AR和U251AR-siBeclin 1 48 h后Capase-3的表达;吖啶橙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干扰Beclin 1表达和HCQ对U251AR细胞自噬小体数量和Capase-3表达的影响. 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Ⅲ、Ⅳ级胶质瘤中Beclin 1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Ⅰ、Ⅱ级胶质瘤.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Ⅳ级、Ⅱ和Ⅲ级、Ⅰ级中Beclin 1的表达依次降低,Ⅲ、Ⅳ级复发肿瘤Beclin 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原发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U251AR中Beclin 1和耐药蛋白P-gP的表达量均高于U251细胞.与干扰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siBeclin 1 48 h后干扰组Beclin 1蛋白的水平明显下降;在含TMZ(50,100,500和1000 μmol/L)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U251AR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U251和si-Bec1-U251AR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 μmol/L TMZ作用48 h后,U251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U251AR和si-Bec l-U251AR细胞.吖啶橙染色显示在TMZ培养U251AR 48 h后,HCQ和Beclin 1干扰都导致自噬小体形成明显减少,Caspase-3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eclin 1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复发和耐药相关,可能用于胶质瘤恶性诊断和预后评估.Beclin 1在胶质瘤中的耐药功能可能是通过自噬实现的,联合运用TMZ和自噬抑制剂或Beclin 1干扰剂有助于胶质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白细胞介素-18(IL-18)和C6细胞裂解物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大鼠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用立体定向方法制作大鼠脑胶质瘤模型.通过白细胞介素-18和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裂解物修饰大鼠树突状细胞,制成DC疫苗.在大鼠皮下接种DC疫苗,检测大鼠体内特异性杀伤T细胞(CTL)活性,检测各组血清中细胞因子IL-18、干扰素(IFN-γ)的浓度,并研究了其对大鼠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作用.结果DC-IL18-C6组中IL-18与IFN-γ的浓度与其余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与注射D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1).DC-IL18-C6组接种C6细胞后56 d均未见移植肿瘤形成,与其余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C6胶质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以DC-IL18-C6组最强,DC-C6裂解物组次之,DC-Ⅱ-18组较弱,其余两组则缺乏(P<0.01).DC-IL18-C6组的荷瘤鼠生存期比其他各组明显延长,且肿瘤的大小比其他各组明显缩小.结论白细胞介素-18与C6细胞裂解物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对大鼠脑胶质瘤有明显的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32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调节机制. 方法 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体外培养3d的神经胶质瘤细胞株CHG-5、U251 IL-3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10 ng/mL IL-1β、IL-4、IL-6、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干扰素(IFN)-γ作用U251细胞24 h后RT-PCR检测细胞IL-32 mRNA表达的变化;RT-PCR检测不同浓度IL-1β、TNF-α、IFN-γ作用U251细胞不同时间后IL-32 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U251细胞IL-32 mRNA表达水平高于CHG-5细胞,IL-32蛋白表达水平(0.95±0.42)高于CHG-5细胞(0.28±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1β、TNF-α、IFN-γ作用U251细胞24 h后IL-32 mRNA表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L-32 mRNA的表达量对IL-1β、TNF-α、IFN-γ刺激的浓度和时间有依赖性. 结论 IL-32在神经胶质瘤中高表达,IL-1β、TNF-α、IFN-γ对IL-32 mRNA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且存在时间与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XRCC1在脑胶质瘤,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07—2016-03经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标本50例,按病理类型可分级,另取因高血压所导致的脑出血行正常脑组织切除减压患者标本10例为对照组。依次检测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XRCC1的表达情况,比较XRCC1在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以及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中的阳性率和相关性。结果低度恶性组胶质瘤(Ⅰ~Ⅱ级)XRCC1阳性率低于高度恶性组胶质瘤(Ⅲ~Ⅳ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XRCC1表达总阳性率为0%。XRCC1在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组织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50例胶质瘤患者组织标本中XRCC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RCC1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XRCC1阳性率的表达与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级别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炎症相关因子IFN-α、TGF-β1与颅咽管瘤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GTVisionTM法检测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58例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复发组及初发组颅咽管瘤组织中IFN-α、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造釉细胞型及复发颅咽管瘤IFN-α表达广泛。44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有40例IFN-α表达阳性(90.91%),鳞状乳头型14例中有12例表达阳性,造釉细胞型IFN-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Z=-2.003,P<0.05)。16例复发颅咽管瘤均有IFN-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高于初发组(Z=-2.085,P<0.05)。TGF-β1在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明显表达,14例中有10例阳性表达,而造釉细胞型44例仅有14例表达阳性(Z=-2.129,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全部颅咽管瘤中,IFN-α与TGF-β1表达程度呈负相关(rs=-0.273,P<0.05)。结论颅咽管瘤存在复杂的炎症反应,炎症相关因子IFN-α、TGF-β1可能参与颅咽管瘤细胞的生长调控,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对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三维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SHG44,观察U251培养上清、TGF-β因子对SHG44细胞形成VM的影响;比较0μg/mL(PBS组)、15 μg/mL(Ab15组)、30 μg/mL (Ab30组)TGF-β中和抗体对U251、SHG44细胞形成VM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空白组、PBS组、Ab15组,Ab30组U251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以及空白组、TGF-β组、PBS组、Ab15组,Ab30组SHG44细胞上清VEGF、PDGF的表达. 结果 三维培养时,U251细胞排列形成VM,SHG44细胞并不形成VM,而仅仅相互聚集成大小不等的细胞集落;U251培养上清可以诱导SHG44细胞形成VM,且在培养24~48 h最为明显,TGF-β因子不能诱导SHG44细胞形成VM;PBS组、Ab15组、Ab30组U251细胞环状结构数量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251上清共培养的SHG44细胞在加入TGF-β中和抗体后,3组细胞形成环状结构数量也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和PBS组比较,Ab15组、Ab30组U251细胞上清中VEGF、PDGF浓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和TGF-β组相比,PBS组、Ab15组、Ab30组SHG44细胞上清中两种因子浓度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抑制TGF-β信号通路可以使胶质瘤VM形成能力下降,这可能与VEGF及PDGF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吸入性麻醉药物异氟醚对胶质瘤C57BL/6小鼠的抑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采用脑胶质瘤立体定向技术进行U251胶质瘤细胞植入造模;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MRI)与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价造模成瘤与异氟醚干预后作用;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查核转录因子-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第20天实验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1.2±0.5mm vs 1.7±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病理表现提示实验组稍好于对照组,可能有一定抑制作用。实验组TNF-αmRNA表达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IL-1β与IL-6表达量亦相对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NF-κB p65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降低(0.323±0.011vs 0.512±0.016),但仍然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麻醉药物异氟醚能够抑制胶质瘤的快速生长,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NF-κB p65的表达,从而减少脑组织T辅助细胞炎症因子,起到负调控NF-κB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Gasdermin-D(GSDMD)蛋白在匹罗卡品致癫痫大鼠模型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成年级SD大鼠64只,随机选取12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1d、7d、14d、28d组。通过免疫组化、RT-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GSDMD、Caspase-4及IL-1β在癫痫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结果 GSDMD、Caspase-4阳性表达及mRNA表达除了对照组和造模后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造模28d高于其余四组(P0.01)。IL-1β阳性表达、mRNA表达造模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28d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四组(P0.01)。结论 GSDMD蛋白在大鼠癫痫模型海马中异常升高,与造模时间相关,造模28d表达最高,可能与介导Caspase-4激活IL-1β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外周血Th17/Treg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50例PD患者(PD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Control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Treg细胞含量;采用ELISA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TGF-β、IL-6和IL-17水平。结果流式细胞计数结果显示,PD组的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水平较Control组均显著增加(P均0.01),Treg细胞的增长程度明显大于大于Th17细胞,同时PD组Treg/Th17细胞比较Control组也明显增加(P均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PD组的血浆TGF-β1、IL-6及IL-17含量均有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 PD患者的外周血Treg/Th17平衡存在失衡,提示PD病理过程可能与其外周血Treg/Th17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MMP-2和TGF-β1在30例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MMP-2在正常脑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大多胶质瘤中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且在正常脑组织和低(Ⅰ-Ⅱ级)、高(Ⅲ-Ⅳ)级别胶质瘤组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TGF-β1亦如此。同时,MMP-2与TGF-β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6,P<0.01)。结论MMP-2与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病理学分级密切相关,它们参与了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转化,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可能在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和相关细胞因子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收集急性期RRMS患者(RRMS组)31例,以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29例为对照组。RRMS患者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1000 mg/d冲击治疗,后续每3 d剂量减半。对RRMS组患者治疗前和甲泼尼龙治疗2周后(治疗后)分别进行残疾状况拓展性量表(EDSS)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RRMS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Th17(CD4~+IL-17~+)细胞和Treg(CD4~+FOXP3~+)细胞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RMS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7A、IL-23、IL-6、IL-10、IL-35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RRMS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与IL-17A、IL-23、IL-35、IL-6、IL-10及TGF-β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RRMS组治疗前EDSS评分高于治疗后[分别(6.31±1.54)分vs.(4.02±0.68)分,t=0.75,P0.05];(2)FCM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3.12±1.27)%]比较,RRMS组患者治疗前Th17细胞百分率[(15.24±2.54)%]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率[(35.04±4.21)%]明显高于RRMS组治疗前[(11.12±3.13)%,P0.05];与对照组(0.10±0.02)相比,RRMS组治疗前Th17/Treg(1.51±0.62)也明显升高(P0.01);与RRMS组治疗前[(11.12±3.13)%]比较,甲泼尼龙治疗后Treg细胞比例[(23.14±2.86)%]明显升高(P0.01);与RRMS组治疗前Th17细胞百分率[(15.24±2.54)%]相比,甲泼尼龙治疗后Th17细胞百分率[(4.24±1.14)%]明显降低(t=0.88,P0.05);与RRMS组治疗前(1.51±0.62)相比,甲泼尼龙治疗后Th17/Treg比值(0.19±0.07)降低(t=0.95,P0.01);(3)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RRMS组治疗前IL-17A[分别(17.26±1.21)pg/mL vs.(3.23±0.81)pg/mL,t=0.72,P0.05]、IL-23[(分别(64.38±7.51)pg/mL vs.(21.14±1.82)pg/mL,t=0.75,P0.05]、IL-6[分别(70.14±8.17)pg/mL vs.(7.28±0.75)pg/mL,t=0.95,P0.01]和IL-10水平[分别(21.12±2.74)pg/mL vs(2.39±0.34)pg/mL,t=0.91,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35[分别(0.31±0.06)pg/mL vs.(1.55±0.16)pg/mL,t=-0.89,P0.01]和TGF-β水平[分别(5.13±0.34)pg vs.(18.25±0.74)pg/mL,t=-0.83,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与RRMS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IL-17A[分别(17.26±1.21)pg/mL vs.(4.23±0.90)pg/mL,t=0.82,P0.05]、IL-23[分别(64.38±7.51)pg/mL vs.(29.73±2.51)pg/mL,t=0.77,P0.05]和IL-6[分别(70.14±8.17)vs.(15.23±1.86),t=0.89,P0.01]水平明显降低,IL-35(分别(0.31±0.06)pg vs.(1.41±0.18)pg,t=-0.88,P0.01)和TGF-β水平[分别(5.13±0.34)pg vs.(16.91±0.59)pg,t=-0.72,P0.05]明显升高;(4)RRMS组患者Th17细胞与IL-17A(r=0.89,P0.01)、IL-23(r=0.71,P0.05)和IL-6(r=0.83,P0.05)水平呈正相关,与IL-35和TGF-β水平呈负相关[分别r=-0.82,P0.01;r=-0.74,P0.05]。结论 RRMS的发生可能与Th17细胞上调,Treg细胞下调,Th17/Treg表达失衡,相关细胞因子IL-17A、 IL-23、IL-6水平升高,IL-35和TGF-β水平降低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β)的变化、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及其特征性标志叉头样转录因子P3(Foxp3)的表达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抑郁症患者免疫失衡的可能机制.方法 纳入36例抑郁症患者和36名正常对照,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总分将患者划分为轻、中和重不同抑郁程度组;利用ELISA方法测定受试者外周血血清细胞因子IL-10、TGF-β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GR的α及β两种亚型(GRα、GRβ)、Foxp3 mRNA表达水平;免疫磁珠分离CD4+ CD25+ Treg,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oxp3与GR在CD4+CD 25+ Treg上的共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血清IL-10、TGF-β的水平降低(P<0.05),外周血CD4+ CD25+ Treg数量及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且重度抑郁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中度和轻度抑郁组(P<0.01).抑郁各组单个核细胞GRamRNA和FoxP3 mRNA表达水平随抑郁程度而降低(P<0.01),GRβmRNA却在重度抑郁组表达增加.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重度抑郁患者CD4+CD25+Treg上GR与Foxp3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糖皮质激素受体可能通过影响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和数量在抑郁症患者免疫失衡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