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评估360例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进行记录.结果 360例患者中,脑卒中后焦虑障碍的发生率为11.7%,抑郁障碍为18.6%.额叶组与非额叶组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同卒中类型间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高(P<0.05).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组较无抑郁障碍组NIHSS评分高,BI评分低(P<0.01).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分别与卧MD评分、HAMA评分呈正、负相关.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卒中类型、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及言语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9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社区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第1,3,6个月的Barthel指数(B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失语程度。结果 出院后第1,3,6个月观察组患者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后第3,6个月观察组患者整体失语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及言语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院外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发生率,脑卒中部位与情感障碍的关系,以及口服帕罗西汀、丁螺环酮并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与社会生活质量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住院脑卒中患者170例筛查,把76例脑卒中后并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帕罗西汀、丁螺环酮及心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6周末进行测评.结果 170例脑卒中患者有76例发生情感障碍,约44.7%,其中:65.8%(50例)同时患抑郁症和焦虑症.情感障碍的发生与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病灶有关,治疗后治疗组HAMD、HAMA、SSS评分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6周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与脑卒中部位相关;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患者应用帕罗西汀、丁螺环酮及心理干预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情绪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分出轻度、中度、重度3种情况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所有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都能得到改善,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结论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合并情绪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注重心理护理,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消除焦虑抑郁情绪,增强康复信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综合心理干预联合早期个体化康复锻炼在提高脑梗死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进行早期个体化康复锻炼的13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综合心理干预)与对照组(按常规临床路径进行心理干预),各65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I指数、康复训练依从性及HPLPⅡ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联合早期个体化康复锻炼可提高脑梗死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对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英先 《右江医学》2011,39(4):455-45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156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心理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焦虑及抑郁程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36例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甲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68例)和乙组(全面康复护理干预,68例).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改善率;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和饮水试验评分;吸入性肺炎、呛咳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乙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改善率97.06%显著高于甲组85.29%;②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和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组患者在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和饮水试验评分显著好于甲组(P<0.05);③乙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7%显著低于甲组患者的13.24%(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给予全面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吸入性肺炎、呛咳等的发生,对患者病情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32例,在患者住院的全过程中,实施早期的健康教育,对心理抑郁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估,另外未进行健康教育的对照组28例患者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经过早期健康教育干预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健康教育有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的改善,并且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老年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药物、抗抑郁及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FA)评分、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BI)评定、运动功能评分(FMA)检测。结果:干预组在HAMD评分、NFA评分、BI评分及FMA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抑郁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减轻老年脑卒中患者伴发的抑郁情绪,并能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促进躯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孕症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对70例存在不孕的女性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抑郁状态评定,分别进行4周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病人SAS、SDS评分。结果病人心理干预后SAS、SDS评分降低(P0.05),焦虑、抑郁发生率下降。结论焦虑、抑郁是不孕症病人常见的情绪障碍,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透析病人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实施心理治疗干预,探讨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RSD)及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对我院94位进行持续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调查,并开展心理干预治疗。结果:干预前焦虑发生率为94.7%,严重焦虑病人占39.4%,干预24周时严重焦虑发生率下降到1.1%;4个时间点患者焦虑的发生状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患者抑郁发生率为100%,严重抑郁病人占63.8%,干预后24周时严重抑郁发生率下降到5.3%,4个时间点患者抑郁的发生状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血液透析病人易产生焦虑、抑郁,透析期间医护人员对其心理治疗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虑平及心理治疗治疗及卒中后抑郁、焦虑障碍(PSDD,PSA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PSAD,PSDD病人于治疗前后进行SDS,SAS测评,并对所提供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抑郁、焦虑症消失率为88%;SAS,SDS标准分均数值经治疗后明显下降.结论多虑平加心理治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障碍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常规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调查、既往病史、头颅CT或MRI检查.在患者发病第14~28天内,按照中国精神障碍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及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评估生活能力.结果:102例患者合并PSD 46例,发生率45.09%;PSD的发生在脑卒中的性质和病灶构成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D的发生率在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脂血症伴发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SD患者合并症≥2种者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和ADL评分与PSD发生均有明显关系(P<0.01),ADL评分高是 PSD的保护因素.结论:PSD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PSD与脑卒中的部位和性质均无明显关系,但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活动能力均有明显关系.PSD发生率与合并多种脑血管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梁萍 《中外医疗》2012,31(22):134-135
目的探讨促进腰椎骨折病人尽早康复,减少致残率并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护理措施。方法该研究对26例腰椎骨骨折病人采取同源配对对照方法,同一病人既属于观察组,又属于对照组。采用体检和观察方法,分析病人的情绪改变情况。将情绪改变作为病人心理状态的评价指标。结果该组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及恐惧情绪,经手术治疗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后,其情绪明显转为平静或愉快,手术及护理前后其情绪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心理观察,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并开展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恐惧、焦虑以及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性中风后患者情绪障碍出现的比率、组成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简明智能状况检查量表(MMSE)、BI指数来对107例急性中风患者进行评定,并统计分析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急性中风后患者出现情绪障碍的总发生率为41.12%,其中抑郁发生率为18.69%,焦虑发生率为9.35%,焦虑抑郁混合的发生率为13.08%;情绪障碍多发生在年轻、多次中风、优势半球病灶、BI指数低的患者,其表现均随原发病的缓解而缓解;中医证候分布以肝气郁结为主。【结论】急性中风后情绪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可能是一种应激反应,早期积极的康复处理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肝气郁结为其常见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降低抑郁发生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状况以评价对该病临床最好的护理方式.结果2组患者较护理干预前抑郁的发生率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提高,其中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有利于患者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高压氧治疗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2010年6月~2012年5月选择在我科室进行高压氧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抑郁和焦虑情绪程度。结果两组HAMD、HAMA、抑郁情绪、躯体性焦虑、NIHSS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1);干预组改善更为明显,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脑卒中高压氧治疗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朝芝 《四川医学》2009,30(8):1338-1339
目的了解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对60例宫颈癌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在心理干预前后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干预前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后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P〈O.05),60例患者均治疗顺利。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宫颈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邱小鹰  陈红  杨明秀  肖岩  韦懿  陈炜  廖书胜 《广西医学》2014,(10):1404-140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 2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08例)和对照组(105例),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同时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明显减轻(P均〈0.05),但康复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BI高于对照组(P〈0.05),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