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黄志华  李平  刘广交  钟炜 《河北医学》2012,18(5):583-585
目的:研究支架介入治疗长段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本院采取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的96例长段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术前、术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以及血氧保和度变化情况,同时统计术后再狭窄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支架术成功率为99.12%,术后再狭窄率为2.08%;术后较术前患者心功能、LVEF、SpO2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支架介入治疗长段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及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周俊  申强  包忠武 《中外医疗》2011,30(35):43+45-43,45
目的对比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例高龄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为高龄组,60例年轻冠心病患者为年轻组,40例非介入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为药物组,观察比较高龄组与年轻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差异、手术成功率、支架植入率及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高龄冠心病患者病情较年轻组患者病情复杂,支架植入率、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组与药物组近期死亡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能够较好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对症患者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小血管长病变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1-8间接受冠心病介入手术的小血管长病变病人35例,陈旧性心肌梗塞4例,急性心肌梗塞8例,不稳定心绞痛18例,稳定性心绞痛3例,无痛性心肌缺血2例,按照冠心病介入治疗标准方法值入支架,观察即刻造影成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发生率。结果:即刻造影成功率100%,短期临床成功率100%。结论:冠心病小血管长病变病人使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即刻造影成功率、短期临床成功率均很高,有良好的安全性,长期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刘慧  何松林  吕湛  罗勇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42-143
目的探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不同临床及手术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009年行冠脉介入治疗的170例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全部病例采用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结果中年组男女比例为3.45:1,老年组男女比例为3.8:1。中年组98例患者共治疗血管126支,植入支架144枚,占同期PCI总数的56%。该组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老年组72例患者共治疗血管98支,植入支架114枚。老年组术后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但与中年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男性、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仍是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独立或主要危险因素。中年组狭窄程度较轻,单支病变相对较多,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预后好,老年组严重复杂病变较多,但PCI在老年人中使用,手术成功率与中年人相当,未见明显的不良作用增加,近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镍钛合金支架植入治疗动静脉瘘(AVF)早期复发性狭窄的可行性、具体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接受超声引导下镍钛合金支架植入的AVF狭窄患者共30例,所有病例均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早期复发性狭窄。观察超声对器材和操作的显像情况,统计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例次,评估干预后全通路初级通畅率、靶病变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结果:超声可清晰显示介入器材和操作过程,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均为100.0%。8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接受PTA治疗。30例患者支架植入后3、6、9、12个月的全通路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1.3%、86.2%、86.2%、64.2%,靶病变初级通畅率分别为100.0%、100.0%、86.4%、69.3%,次级通畅率为100.0%、100.0%、100.0%、94.4%。与患者支架植入前一次PTA比较,支架植入具有更高的干预后靶病变初级通畅率和更低的成本/效果比(均P<0.05)。随访期间未观察到血管破裂、假性血管瘤、支架感染、支架移位、支架外露等其他并发症。结论:超声可以清晰、精准地引导镍钛合金支架植入患者AVF中,对患者PTA术后早期复发性狭窄的近、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由于存在边支堵塞的风险在技术应用上受到限制。与非分叉病变相比,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有相对低的手术成功率、更大的手术花费和更高的再狭窄率。药物涂层支架的使用,使主支的再狭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边支开口的再狭窄和分叉病变长期预后中存在的再狭窄问题依然存在。在药物涂层支架时代,已出现双支架的治疗策略。通常根据分叉病变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技术,主支支架术加必要时边支支架术是目前通常采取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目前冠状动脉内支架已广泛用于临床,支架明显地改善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引起的急性血管闭塞及再狭窄。但慢性弥漫性长病变仍然是目前介入性心脏病治疗领域的难点,随着药物洗脱支架临床试验结果的陆续公布,应用其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植入支架151枚,其中药物支架45枚。其中2例完全闭塞病变,导丝未能通过病变未能成功,1例因钙化病变严重,球囊未能通过病变,未能成功,改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成功率97.2%。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风  过云峰 《西部医学》2010,22(12):2214-2215
目的评价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以及手术体会。方法 5例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共植入支架7枚,术后即刻血管造影评价,并观察住院及近期临床事件。结果所有患者病变血管重建后达TIMI-3级血流,残余狭窄≤10%,即刻成功率100%。随访3~12个月,均未再出现心绞痛症状,无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结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住院及近期临床效果好,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 ,对 2 3例冠心病患者行未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同期与按传统方法预先用球囊扩张后再植入支架的 2 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对比 ,观察其即刻和远期效果。结果显示 :两组病例的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 10 0 % ,而未预扩张组的不良心脏事件 (心绞痛、心肌梗塞、心性死亡 )的发生率较预扩张组低。提示对恰当选择的冠状动脉病变直接植入支架具有较高的即刻成功率和较理想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冠脉造影是诊断及治疗冠心病最有价值的方法。由于冠状动脉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及冠脉病变的多样性,冠脉造影检查对于冠脉病变的评估已不足以满足临床需要,随着冠脉支架植入技术的发展及成熟,随之出现支架贴壁不良及支架内血栓形成,使患者再次面临急性心血管事件风险概率增加。因此,在冠脉造影中应用血管内超声检查已成为冠脉介入手术的热点,其能充分评估冠脉管壁、管腔及病变性质,有利于病情的充分评估及支架选择、支架释放的应用。该文就血管内超声在冠脉介入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陈金锋  党群 《医学综述》2012,18(13):2078-2080
药物涂层支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试验观察证实,药物涂层支架可以减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晚期血管狭窄率及血栓形成。综合分析糖尿病患者的特殊病理、生理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不足,发现药物涂层支架应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对于一般病变,其短期和中长期临床结果有效、安全,但对于严重狭窄、广泛弥漫病变、左主干病变、复杂病变还是提倡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超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能够对冠心病的血管病变进行精确的定性和定量评价,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相比,能更加可靠地指导临床决策。尤其对于冠状动脉的临界病变,可以精确地测量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评价病变的性质、斑块的易损情况,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从而决定是否置入支架,以及评价支架置入的效果。总之,其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的有效补充,对临界病变的介入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高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介入治疗的特点。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高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40例,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糖尿病组以多支病变、C型病变、弥漫性病变为主,而非糖尿病组以单支病变、B型病变。两组患者在病变支数和病交类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0.05)。介入治疗显示,糖尿病组患者需要支架后扩张、支架重叠、平均病交长度、术前参考血管直径、每个病变支架长度、平均每台手术时间、术中无复流现象,与非糖尿病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比非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大,程度重,介入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脉成形术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从而达到解除狭窄、改善心肌血供的一种治疗手段。介入相关材料不断发展,从裸金属支架到药物洗脱支架,再到近年流行的药物涂层球囊。金属支架的发明很大程度解决了冠脉狭窄的问题,但是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药物涂层球囊与传统支架相比拥有不少理论上的优势,因此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的新选择。它能够向血管内膜均匀地涂布抗增殖药物,在减少内膜增生的同时不留下任何植入物,从而使血管保持原有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目前,多数临床试验证明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与药物洗脱支架拥有类似的效果,并且不会引入额外的支架,因此更能体现不植入永久性支架的理念。此外,在治疗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弥漫性病变时,药物涂层球囊也体现出相应的优势。现本文就药物涂层球囊在不同冠脉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压力导丝测定的血流储备分数(FFR)对并发糖耐量减低(IGT)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临界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58例临床诊断为CAHD并发的CAHD临界病变患者分为FFR指导治疗组(FFR组,n=28)和根据术者经验指导治疗组(对照组,n=30)。观察2组患者支架植入例数及支架植入数量,同时观察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发生典型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病死和靶血管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FFR组共有12例14处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置入支架16枚,治疗率43.8%;对照组共有39处临界狭窄病变,有17例21处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置入支架32枚,治疗率53.8%。FFR组患者治疗率、植入支架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R组患者术后典型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R可安全地指导并发IGT的临界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由FFR指导植入的支架数量显著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Chen JL  Gao RL  Yang YJ  Qiao SB  Qin XW  Yao M  Liu HB  Xu B  Wu YJ  Yuan JQ  Chen J  Dai J  You SJ  Ma W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2183-2186
目的 比较雷帕霉素(CYPHER)和紫杉醇(TAXUS)药物洗脱支架(DES)在冠心病复杂病变中的临床近、远期疗效。方法本研究选自2002年4月至2004年6月接受雷帕霉素和紫杉醇DES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分别611例(642处病变,共置入698个雷帕霉素支架)和450例(534处病变,共置入600个紫杉醇支架),复杂病变的种类包括长段弥漫性狭窄、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分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以及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和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结果 雷帕霉素和紫杉醇DES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9,2%(606/611)和98.8%(445/450),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管重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分别为0.65%和1.30%(P〉0.05),6~8个月随访率分别为97.5%(596/611)和96.2%(433/450),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分别为2.3%和3.2%(P〉0.05),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7.3%和14.0%(P〉0.05),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0.49%和0.89%(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复杂性病变,雷帕霉素和紫杉醇DES均有良好的临床近、远期疗效,在再狭窄发生率方面雷帕霉素支架优于紫杉醇支架。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Early clinical trials with the Endeavor zotarolimus eluting stent (ZES) in western populations demonstrated low rates of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with a favorable safety profile including low late stent thrombosis with up to 5 years of follow-up. The aim of this clinical registry study was to evaluate real world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ZES coronary system in Chinese patients.
Methods  The China Endeavor Registry i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egistry assessing the safety of the ZES system in a real world patient population. It was conducted at 46 centers in China in rout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including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r lesion types that are often excluded from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e registry included 2210 adul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ingle-vessel or multi-vesse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the rate of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 at 12 months.
Results  The 12-month rate of MACE for all patients in the registry was 3.03%. Cardiac death 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rate was 1.28% and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rate was 1.66%, non-target lesion 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 (TVR) was 0.52%, TVR was 2.18%, and target vessel failure was 3.22%. There was only one case of emergent cardiac bypass surgery. The 12-month overall incidence of all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 (ARC)-defined stent thrombosis was 0.43%.
Conclusion  Mid-term results from the real-world China Endeavor Registry suggest that Endeavor ZES was safe and effective in Chin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老年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AMI患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 2 0 0 0 - 0 1~ 2 0 0 3- 0 6间在我院行PTCA及支架术的老年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AMI患者 6 7例 ,(其中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5 1例 ,非ST段抬高型AMI患者 16例 ,)观察术后即刻及远期疗效。结果 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 38例 ,双支病变 2 4例 ,3支病变 5例 ,其中 2例为糖尿病合并 3支病变 ,行搭桥手术 ,其余患者均实行支架置入术 ,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均达到TIMI 2~ 3级。夹层 1例 ,支架置入后夹层消失 ,其中 2例因髂动脉严重迂曲 ,导管无法通过而改经桡动脉经路 ,1例术中行冠脉内溶栓血管再通后置入支架。结论 老年AMI介入治疗疗效可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